(完整版)烟草常见病害防治
烟草角斑病介绍及防治方法

2、生理特征
▣该菌生长适温为24-28℃,最高生长温度 为38℃,最低生长温度约4℃,致死温度为 49-51℃(10分钟)。
第三部分 病害循环
03
病害循环
1.越项目分析 冬与初侵染 烟草角斑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是散 落在田间的病残体。烟草种子也可带菌越冬,并引起苗 床期烟草角斑病。此外,有报道称烟草角斑病菌可在许 多作物和杂草根系附近存活越冬,但不引起发病。病菌 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以伤口侵入为主。
2.传播与再侵染 雨水冲溅或气 流传播可引起再侵染。此外,跳甲、 蚜虫和烟粉虱也可传播烟草角斑病 菌。病菌的长距离传播则主要是依 靠带菌种子。
流行规律
PA R T. 0 4
第四部分
04
流行规律
1.病害流行的时空变化 苗床期的烟草角斑病一般出现 在四月下旬至五月初,但发病 率低病状轻微。第二、三个发 病高峰期分别为6月中下旬和7 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流行规律
2.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湿度就是决定该病害是 否流行的关键因素。
防治策略与方法
3.及时药剂防治 种子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10min或 农用链霉素200U浸种30min消毒,或直接播种包衣种 子。苗床上喷洒1:1:160波尔多液,移栽前再喷1次 200U农用链霉素。大田团棵期、旺长期以及烟株封顶后 各喷1次农用链霉素或50%琥珀酸铜(DT)可湿性粉剂或 50%羧酸磷铜(DTM)可湿性粉剂。暴风雨袭击后,可再 加喷一次,以减少病菌伤口侵入。
烟草赤星病怎么防治?

烟草赤星病怎么防治?烟草赤星病怎么防治?烟草赤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我国烟农俗称红斑、根虎眼、火泡斑等,为烟叶成熟期的主要叶斑病害,我国各烟区均有发生,不仅使烟叶残缺不全、等级下降,而且由于内在品质不协调,使吃味变差,降低了工业使用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烟草赤星病怎么防治吧!烟草赤星病发生症状大田中后期,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病斑,初期为黄褐色圆形小点,以后扩大到1~2厘米,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圆形,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上面产生明显的以病斑:中央为圆心的同心轮纹,质脆、易破碎。
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深褐色或黑褐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田间诊断的依据)。
天气干旱时,病斑中央常破裂,易产生穿孔。
严重时,病斑可相互遇合形成大的病斑,并破裂脱落。
主脉、花梗、蒴果和茎被病菌侵染时,可产生较小的深褐色或黑色斑点,接近采收时,茎部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深褐色凹陷病斑。
烟草赤星病发病规律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次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大面积种抗感病品种,在成熟期(7~8月)又阴雨集中,施氮量偏多,种植密度大、出间通风透光不良的烟田,容易造成人流行。
烟草赤星病农业防治1、选用抗(耐)病品种:抗病品种有中烟98等。
中抗品种有云烟85、K326,RGll、G28、K346等,RGl7、中烟9203也有一定的抗病性。
2、增施有机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和饼肥,控制氮肥用量,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烟株抗病能力。
3、合理密植:尤其是发病严重的地区,要求成株期不封行,连片面积适中,不要过大,避免病害一旦流行,难以控制。
4、适时打顶采收: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来确定打顶时间。
打顶过早,上部叶片长得过大,烟株往往成伞形,下部叶片通风透光差,易受病菌的危害。
适时采收成熟烟叶,能防止和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减轻危害。
5、合理轮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制度。
烟草赤星病药剂防治1、第一次采收底脚叶时,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每亩50~7S千克药液,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防治效果较好。
烟草病虫害防治(标)

土壤因素
病原菌
病原菌是导致烟草发病的主要生物因素,如烟草病毒、烟草霜霉等。
害虫
害虫如烟青虫、烟蚜等也是烟草发病的重要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过大可能导致烟草生长不良,密度过小则可能影响产量。
耕作方式
合理轮作
在烟草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株残体,减少病源的传播。
清洁田园
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烟草的抗病能力。
合理施肥
加强田间管理
选择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对当地主要病害具有较强抗性的品种,降低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种子消毒处理
播种前对烟草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采用紫外线照射等方法,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xx年xx月xx日
烟草病虫害防治(标)
contents
目录
烟草病虫害的种类和特征烟草病虫害的发病原因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不同病虫害的防治重点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注意事项
烟草病虫害的种类和特征
01
烟草病毒病是烟草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包括烟草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马铃薯Y病毒病等。
耕作方式的选择也影响烟草的生长和发病,如翻耕土地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但也可能导致土壤过于潮湿。
人为因素
烟草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03
合理轮作
实行烟草与非寄主作物的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的积累。
种植优良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烟草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规范种植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适时播种和收获,保持田间的良好通风和光照。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利用物理手段,如杀虫灯、色板等诱杀或驱避害虫;利用高温、低温等物理方法处理烟草种子或烟叶,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烟草病虫害防治

烟草病虫害及防治烟草病虫害及防治烟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
然而,烟草病虫害是制约烟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烟草病虫害种类繁多,常见的病虫害包括病毒病、真菌病、细菌病、线虫病等,这些病虫害会导致烟草植株矮小、叶片变形、产量下降,甚至失去商业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烟草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烟草病毒病烟草病毒病是烟草生产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烟草的产量和品质。
烟草病毒病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
病毒感染会使烟草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块、皱缩、植株矮小等症状。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毒品种,如选用对TMV和CMV具有抗性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如及时清除病叶、病株,保持田间卫生。
3、接种疫苗,如接种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
二、烟草真菌病烟草真菌病是由多种真菌感染引起的,包括炭疽病、猝倒病、黑胫病等。
真菌感染会导致烟草植株出现叶片枯斑、腐烂、植株倒伏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苗。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对炭疽病、猝倒病和黑胫病等具有抗性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除草、保持田间卫生等。
3、使用药剂防治,如使用杀菌剂等。
三、烟草细菌病烟草细菌病是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包括青枯病、软腐病等。
细菌感染会使烟草植株出现叶片枯萎、腐烂、植株软化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苗。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对青枯病、软腐病等具有抗性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除草、保持田间卫生等。
3、使用药剂防治,如使用抗菌剂等。
四、烟草线虫病烟草线虫病是由多种线虫感染引起的,包括根结线虫、胞囊线虫等。
线虫感染会使烟草植株出现根部肿大、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等症状,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苗。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如选用对线虫具有抗性的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除草、保持田间卫生等。
3、使用药剂防治,如使用杀线剂等。
综上所述,烟草病虫害的防治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使用药剂防治等。
烤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烟草病毒病的农业防治措施
烟草病毒病是一种严重的病毒性病害, 对烤烟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以下是针
对烟草病毒病的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加强苗床管理,做好消毒处 理,提高烟苗的抗病能力。合理施肥, 提高烟株的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株,
减少传染源。
化学防治:使用抗病毒药剂,如病毒唑 等,对烟苗进行喷洒。
案例二:烟草赤星病的生物防治实践
烟草赤星病是一种叶部病害,严重影响烟叶的品质和产量。以下是针对烟草赤星病 的生物防治实践
生物防治:利用芽孢杆菌、木霉菌等微生物菌剂,产生抗生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促进烟叶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防治:合理施肥、轮作倒茬、及时清除病叶等,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繁殖的条件 。
烤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汇报人: 2023-11-21
• 烤烟主要病虫害概述 • 烤烟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 烤烟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 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 烤烟病虫害防治的未来展望 • 烤烟主要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01
烤烟主要病虫害概述
烤烟病虫害种类及分布
病毒病害
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 毒等,这些病毒病害主要分布在 中国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
06
烤烟主要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案例一: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烟草黑胫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真菌病 害,对烤烟生产造成极大的威胁。以 下是针对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使用甲霜灵、代森锰锌等 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和烟苗喷洒。
农业防治:选择抗病品种,轮作休耕 ,清理病株残体,减少传染源。
生物防治:利用木霉菌等微生物菌剂 ,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繁殖,抑制 病原菌的生长。
烟草病虫害

1、烟草黑胫病烟草黑胫病又称“黑根”、“黑秆疯”、“腰烂病”。
各烟区均有发生,近年来是烟草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近几年黑胫病有上升趋势,需引起高度重视一般发病率为10—15%,严重的达30%以上。
症状烟草黑胫病在苗床和大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大田成株期的茎基部和根部。
苗期发病,首先在茎基部或底叶发生黑斑,以后向上发展,湿度大时病斑上布满白毛,往往造成幼苗成片死亡。
成株期主要侵染茎基部和根部,受侵害部位变黑。
纵剖病株基部,髓部变成黑褐色干缩呈盘片状后整株死亡多雨潮湿时底部叶片常发生圆形大型病斑,病斑无明显边缘,有水渍状浓淡相间的轮纹,病斑可很快扩展到茎部,引起“腰烂”。
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会产生一层稀疏的白毛。
发病特点烟草黑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Breda de Haan)Tucker称寄生疫霉烟草致病变种,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以厚垣孢子和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主要通过地面流水及雨水迸溅传播。
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病菌特性、烟草的抗病性和环境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
除烟草品种间的抗性不同外,同一品种随株龄的增加其抗性也增加,在现蕾期以前,茎基部组织柔嫩,为感病阶段,至现蕾后基部已木质化,即进入抗病阶段。
高温、多湿有利于此病流行,24.5~32℃为发病适温。
在适温条件下,如雨后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连续3~5天,田间即可出现发病高峰。
2、烟草赤星病烟草赤星病又称红斑、恨虎眼、火炮斑、斑病,在各烟区均有发生,近年来是烟草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症状烟草赤星病主要在烟草叶片近成熟时发生,除为害叶片外也为害叶脉、花梗蒴果等。
叶片受害后,最初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圆形小斑,以后变成褐色,边缘明显,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直径可达1~2.5cm天气潮湿时,病斑中央出现黑色霉状物,天旱时有的病斑破裂。
发生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叶片枯焦脱落,有时在叶脉和茎秆上形成深褐色梭形小斑。
烟草病虫害及防治

病原物的传播
• (3)雨水和流水传播:水传播病原生物是指 雨水的淋洒、反溅和水的流动而造成的传播。 水传播主要传播细菌和真菌类病害。
• (4)昆虫传播:大多数病毒病害,类菌原体 病害和某些种类的真菌、细菌病害都能由昆虫 传播。烟草黄瓜花叶病主要由蚜虫传播。
6. 侵染性病害流行的因素
• (1)、大面积的感病品种
• (2)前茬作物不能为果树茬、茄科、十字花 科、马铃薯等茬口。
• (3)远离村庄、果园、马铃薯、蔬菜大棚、 烤房群等毒源。有的烤房群离烟地较近,以后 应结合轮作种其它作物进行隔离。
3、烟田准备
• (1)采收结束后,用拔烟机及时拔除烟秸, 清除烟田烟株残体及周围杂草。冬前深耕晒地。 (今年有的烟田不到位,种麦草时有,冬耕时 也有。)
侵染性病害流行的因素
• (3)、有利于病原物繁殖、传播的环境条件 •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湿度
和雨水。高湿度有利于真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 细菌的繁殖,所以雨水多的年份常引起多种真菌 性和细菌性病害的流行。雨水较少的年份有利于 传毒昆虫的活动,病毒病害容易流行。不同种类 病原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适宜温度不同,如温 度适宜,由病原物繁殖快数量大。采取不同的水 肥管理措施,耕作制度的改变,往往都会程度不 同地影响病害的流行。
病原生物越冬、越夏场所
• (7)温室或仓库内:有些种类的病原菌 可以在温室内生长的作物或在仓库贮的农 产品上越冬、越夏,烟厂仓库里的原料和 卷烟都是一些引起霉变的多种霉菌赖以存 活的好场所。
• 总的来说病原无处不在。
5. 病原物的传播
• 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都需要借助于外力才能传播, 传播媒介和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情况:
烟草病虫害及防治
烤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烤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烤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一:烤烟病害防治1. 烤烟黑胫病症状:叶面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黑褐色斑点,叶片逐渐干枯萎蔫。
防治措施:采用轮作制度,加强土壤消毒,及时清除病害部位。
2. 烤烟根结线虫病症状: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变小变黄,根部结出肉眼可见的白色线虫。
防治措施:用熟碱土消毒或翻粉净化种植土壤,可选用有机磷类土壤消毒剂。
3. 烤烟青枯病症状:叶片出现褐色水浸斑,逐渐扩大融合,植株生长受阻。
防治措施:增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防治药剂,及时清除病残堆积物。
4. 烤烟霜霉病症状: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浅绿色斑点,叶片表面上覆盖白色霉菌;叶片逐渐干枯。
防治措施:加强通风控湿,及时清除病残堆积物,可使用有效的霜霉病药剂。
二:烤烟虫害防治1. 烤烟潜叶蛾症状:幼虫在叶片内进行食害,形成白色斑点,叶片出现弯曲变形。
防治措施:按时进行喷药防治,轮作制度,避免连作,清理田间杂草。
2. 烤烟斑潜蝇症状:叶片被虫幼虫蛀食,造成白色或红色斑点,叶片萎缩变形。
防治措施:使用烟蝇类防治药剂进行喷雾,及时清理病害叶片。
3. 烤烟烟草蚜症状:叶片被蚜虫吸食,出现黄斑、黄缺或黄点,严重时叶片干枯。
防治措施:及时进行蚜虫防治喷雾,保持田间空气流通,定期清理病害植株。
附件:本文档的附件包括以下文件:烤烟病虫害防治方案、烤烟病虫害防治药剂推荐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 轮作制度:农田管理中,对同一地块进行不同作物的轮流种植,以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2. 土壤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虫卵等有害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