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合集下载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额外心房激动的心内电图表现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额外心房激动的心内电图表现
慢 于逆 传 心 房 的 时 间 或 逆 传 心 房 的 时 间 快 于前 传 心 室 的 时
间时 , P波位于 Q R S波前面 ; ④ 当折返激 动前 传心室 2: 1 、 文 氏或完全阻滞时可表现 为 A V N R T伴 2: 1 、 文 氏或 Ⅲ度房 室 传导阻滞 ; ⑤ 当折返 激动逆 传心房 2: 1 、 文 氏或完全 阻滞 时 可表现为 A V N R T伴逆传 心房 2: 1 、 文 氏或 Ⅲ度 阻滞 。A V N .
A V N R T心 房 激 动 的 不 应 期 , 则 其 激 动 可 夺 获 部 分 或 全 部 心 房, 并 可 在 不 影 响 其 后 第 1个 H i s 束一 心 室 激 动 时 间 的 情 况 下通过侵入 A V N R T的折 返 环 使 其 后 第 2个 H i s 束. 心 室 激 动提 前 发 生 , 交 界 区 自律 性 心 动 过 速 不 具 有 这 一 特 点 ( 图1 ,

7 4-
中国心脏 起搏 与心电生理 杂志 2 0 1 3年 第 2 7卷 第 1期
房 室 结折 返性 心 动过 速 伴额 外 心房 激动 的心 内 电图表 现
林文 华 邸成业
[ 摘要 ]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 A t r i o v e n t r i c u l a r N o d a l R e e n t r a n t T a c h y c a r d i a , A V N R T ) 是一复杂但又连续 的心律失 常谱 , 发生 A V N R T的核心和本质是房室结和( 或) 房 室结附 近心房肌 的折返激 动。脱离 A V N R T时心房不 应期 的
R T 的折 返 环 和 心 室 的连 接 只 能 通 过 H i s 束 这 一 窄 的传 导 束

心内科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

心内科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

心内科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疾病诊疗精要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一、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房室交界性早搏简称交界性早搏,是早于基础心律(多为窦性心律)而提前出现的房室交界区的异位搏动,亦称为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

1.病因交界性期前收缩较少见。

可发生于心脏病患者,如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洋地黄中毒、低血钾等。

无器质性心脏病表现的患者也可发生交界性期前收缩。

2.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相关的表现外,交界性期前收缩一般无明显症状,偶尔有心悸。

3.心电图特征交界性期前收缩可逆行向上传导至心房和顺行向下传导至心室,其传导速度不同,心电图可表现为提前出现逆行P'波并可引起QRS波群,形态与正常窦性P波引起的QRS波群相似,此时P'-R间期<0.12s;也可表现为提前出现QRS波群,逆行P'波重叠在QRS波群之中或出现在QRS波群之后,此时R-P'间期<0.20s。

交界性期前收缩的代偿间歇完全。

4.诊断交界性期前收缩主要通过心电图诊断。

5.治疗交界性期前收缩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或诱因。

对于期前收缩频发且症状明显者,可口服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治疗。

二、房室交界性逸搏和逸搏心律房室交界性逸搏或逸搏心律是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和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出现的延迟搏动或缓慢性心律,是房室交界区次级节律点对心动过缓或停搏的替代反应,常不独立存在。

1.病因本病类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临床表现患者可有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3.心电图特征房室交界性逸搏多表现为窦性停搏或阻滞的长间歇后,出现一个正常的QRS波群,P波可以阙如或有逆行性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或之后。

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的频率一般为40~60次/分,QRS波群形态正常,其前后可有逆行P'波,或窦性P波的频率慢于心室率,形成房室分离。

浅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

浅谈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治疗
用抗 心律 失 常 药物 预 防 发 作 。 关键 词 :房 室 结折 返 性 心 动 过 速 ;治 疗 ;临床 疗 效
中图分类号 :R5 4 1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8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4 . 0 1 . 0 5 9 于Q T间期延 长者 。
0 引言
是P S V T的最常见 类 型 ,多无 器质 性心脏 病 ,女性多 于 男性 ,频 率 为 1 4 0~ 2 5 0次 / 分 ,节 律规 则 。阵 发性 心 悸 、 头晕 和 四肢 乏 力 是常 见 的 临床 表现 。其 折 返环 位 于房 室 交
界 区 ,由房 室结 与结周 心 房 肌构 成 的功 能 相互 独 立 的快 径 路和慢 径路组 成 , 前 者位 于 K o c h三角 的顶部 而邻 近希 氏束 , 后者 位 于 K o c h三 角的底 部 ,沿三 尖瓣 环 隔侧缘 分 布 …,向 后 下 延伸 至房 室 结 及 邻 近 冠状 静 脉窦 。典 型 的 A V NR T是 慢径 路前 传 、快 径路 逆传 ,故称 为慢 一快 型 AV N R T,因快 径路 逆 向传 导至 心 房 的 时间较 短 ( 4 0 ms ) ,心 电 图上 P波 常 隐藏 在 Q R S波 群 内或 紧 随 Q R S波群 之后 ( R P间期 < 7 0 ms ) , 在 V1导联呈 “ 伪r 波” , 下 壁导联呈 “ 伪s 波” 。约 5 % ~1 0 % 的 AV NR T折 返 方 向与 上 述 类 型 相 反 , 以快径 路前 传 ,慢 径路 逆 传 ,称 为 快 一慢 型 A V N R T或 少见 型 A V N R T , 因慢

体表心电图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分析

体表心电图房室结双径路折返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分析

The Ch r c e i t c fSu f c e t o a d o r p n t a a t r s i s o r a e El c r c r i g a hy i he
Di nos s ofAt i ag i r ove r c a nt i ul r NodalRe ent ant r
AVNRT ( s so p ) a d t r v d a i f r ig o i o f t lw t e a — y n o p o i eb ss a n ss f d o AVNR y E T b CG. Me h d S v n h n r d a d to s e e u d e n
it t e te t fAVNRT we e d a n s d b n r e r a l cr p y il gc su y, a d s c e su l e e v d ff - hr epain so y r ig o e y i ta a dic ee t0 h s0o i t d n u c sf ly r c ie
s l ra nsaea ds eO R o pe (0 % ) h x tneo su oSw vsi if i a s a i a ae hp n i FQ Scm l mir i z x 10 .T ee ie c f e d ae e o l d s s p n n r rc w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1 ,( :3 5 0 0 8) 8 —8
C N 3 — 1 49 5 0 /R
J u n lo n n e i a ie st o r a f Ku mi g M d c lUn v r i y
体 表 心 电图房 室 结双 径 路折 返 性 心动 过速 的诊 断分 析马 敏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有关问题的探讨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有关问题的探讨

治愈 Ai T 而避免 了房室 阻滞 的发 生。杜 日映等 通过 ' .  ̄ 回顾分析 l 年 来遇到的 l 例 房室阻滞指 出 : 电中出现交 O 6 放 界性搏动 , 论频率 快慢 , 不管 是 A波 在前 还是 v渡在 无 也 前, 只要 A波与 v波呈 1 1 : 的关系继续放电都不会发生房室 阻滞。 因为此时表 明结性 搏 动 向上与 向下 传导都 是 好 的。
维普资讯

7 ・ 4
中 国心脏起搏与心 电生理杂志 2O 02年第 l 卷 第 1 6 期
房 室结 折返 性 心动过 速 射 频消 融有 关 问题 的探 讨
周菁
提要
丁燕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X R ) Ai T 的电生理 机制基本明确 , N 射频消融方法肯定 , 仍存在一些 问题值得探讨 。 但
滴异丙 肾上腺素)残 存慢径传导 , 至保 留回波 均可l , 甚 |。近 来研究发现 . 部分 A N I复 发可能与 其房 室结本身 电生理 V R'
特性有关 , 础 状 态 下 A 一 长 的患 者 心 动 过 速更 易 复 基 2
传, 即观察快径逆传是否被 阻断 , 其是发生房室 阻滞 的危险 因素之一…。因此 , 笔者仍 应强 调慢径消融
快径可能 不是一组纤维 , 但无 法区分 , 目前慢径 消融 还可 在 能发生房室 阻滞 的情况下 , 消融快径逆传只可能更增 加房室
阻滞的危 险性 , 而慢径 消融 中出现交界性心律时观察 室房逆
慢径消融终 点是否以彻底阻断慢径为指标尚有争 议. 厩
往研究报道消融后以心动过速 不能诱发为终点( 包括静脉点
笔者分析探讨 了以下几个方面 : ①慢径 消融还是快径消融 ; V T消融 中出现交界性 ' 速( )③A I ②A NR t动过 ; V ̄T慢 L 径消融终点 与复发率问题 ; @疑难 A N v Kr的射频消融 ; 消融 中慢径 阻断 的判断 指标 ; 自发 而末诱 发 的 A N T ⑤ ⑥ V R

24、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双径路)(最新版)

24、阵发性室上速(房室结双径路)(最新版)

尚德 精术
尚德 精术
慢慢型AVNRT体表心电图
尚德 精术三、房室结双径路在心电图上的表现
1、P-R间期长短的突变(图10-1~图10-3)
1)窦性节律逐渐增快时,P-R间期突然明显延长,比正常的P-R间 期延长≥0.06s。
2)窦性节律逐渐减慢时,P-R间期突然明显延长,比正常P-R间 期延长≥0.06s。
尚德 精术
V1
R-P-
P--R
V1
图15-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折返型) RP′>P′R, RP′>70ms
尚德 精术
图15-1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慢折返型)
尚德 精术
尚德 精术
3、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频率相对较慢; 2)心动过速时RP'≦P'R,RP'>70ms ; 3)可合并AVB; 4)兴奋迷走神经可减慢或终止心动过速。
由自律性增强引起的室上速仅占少数:主要发生在心房。
包括:①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③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④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⑤房性自律性心动过速; ⑥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约占阵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90%,其余仅占10%左右。
尚德 精术
3)房性隐匿性反复搏动
连续出现两个提前的房性P'波和P-波均未下传心室,形成 P'-P-序列。第一个P'波是原发性心房激动波。原发性心房激 动沿慢径路顺向传至房室结下端共同道时受阻,又回头沿快径 路逆向传至心房引起第二个P波。此与连续两个未下传的房性 早搏不同,前者两个P'-P-形态迥异,后者两个P'-P'形态相同。 此种情况又称为不完全性房性反复搏动。

房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报道

房性期前收缩诱发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一例报道

【 中图分类号 】R 5 4 1 .前 收缩诱发 慢 一快型房 室结 内折返 性心 动过速一例 报道 [ J ] . 中国全科 医学 , 2 0 1 3 ,1 6( 9 ) :3 1 4 2— 3 1 4 3 .[ W - V W W . c h i n a g p . n e t ]

31 4 2・

个 案 报告 ・
房 性 期 前 收 缩诱 发 慢 一快 型 房 室结 内折 返 性 心动 过 速 一 例 报 道
祝丽萍,周厚龙 ,沈 丹
【 摘要 】 房室结 内 折返性 心动过速是临床 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 常,与房 室折返性 心动过速统称 为室上性 心动过
速 ,发病机制是 由于房 室结 内存在传 导速度和传导路 径不 同的双径路。本文 患者根据 心电图及梯形 图对房 室结 双径 路 的分析 ,提 示快 一慢径路 不应期 不一致 ,并在快 一慢径路 间发生折返 ,导致慢 一陕型房 室结 内折返 性心动过速 。说 明 单个房性期前收缩可诱发房室结 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伴发 心房期前收缩复合征 。笔者 旨在 通过分析该 病例 一 1 占 床 资料 对
l a p a t h wa y s o f c o n d u c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a n d c o n d u c t i o n p a t h i n a t r i o v e n t r i c u l a r n o d e .I n t h i s c a s e ,E CG a n d l a d d e r d i a g r a m a n a l y s i s o f d u a l p a t h w a y s s u g g e s t e d f a s t — —s l o w p a t h wa y s we r e i n r e f r a c t o y r p e r i o d a n d d i s a c c o r d i n g a n d r e e n t r a n c c o c c u r r e d i n f a s t— ・ s l o w p a t h wa y,l e a d i n g t o s l o w —f a s t AVN RT .I t s h o we d t h a t s i n g l e a t r i a l p r e ma t u r e b e a t i n d u c e d AVNR T c o mp l i c a t e d b y a t ia r l p r e ma — t u r e c o mp l e x e s .T 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t h e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AVN RT o f t h i s c a s e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c l i n i c i a n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t h i s d i s e a s e .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朱志忠
【期刊名称】《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心律失常之一。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为其常见类型(占60%),多见于青、中年及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一、房室交接区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房室交接区是指房室传导系统中心房和心室的连接
部分,包括靠近房室结的房内传导组织、房室结(AVN)和希氏束。

AVN位于房间隔下部心内膜下层,在三尖瓣隔侧瓣上方。

组织学证实AVN由4种不同细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朱志忠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2721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三维标测引导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其优势的分析 [J], 李文

2.离子通道及自主神经系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关系的研究进展 [J], 朱云才;陈旸;李小平
3.两种不同刺激方式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比较 [J], 赵凤;陈丽娜
4.Columbus指导下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 [J], 徐烨;庞旸;陈庆兴;
程宽;凌云龙;杜建青;朱文青
5.老龄患者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及消融特征研究 [J], 张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