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根过氧化物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法测定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

样 浓 以 进 量 不 而 所 变 ,外,用 【 ? 5 1 白 中 酸 酯 实 方 ( 色 法s 的 度 及 样 的 同 有 改 阁 另 所 …、 酒 乙 乙 的 验 法 相 谱 ) .9 7. -8 9 气 f ] 。
抗氧化剂是指添加到食品 中能阻止或延缓 空气 中
酯的方 法。该方法预处理简单 、 测定迅速 、 容易操作 。
1 实 验 部分
氧气对食 品的氧化 ,提高食品质量的稳定性 和延 长食 品储存期 的一类食 品添加 剂【 l J 。没食 子酸丙酯 ( G) P 又
名 酸丙酯 ,它作 为常见 的抗氧化剂 已被广泛应用 于 1 仪器 与试剂 . 1 U 一 12 C ( N C V 2 0 P U IO上 海仪器有 限公 司 )H S 1 ; S 一
Absr c : m eh d frt edee m iain o r p l alt nf o aay e y h re a s eo ia e wa s— ta t A t o o h tr n t f o y laei d c tl z db o s rdih p r xd s se — o p g o t bih d T ed tcin r n e r  ̄gmL- 0  ̄g mL, n h ee t nlmi wa .5  ̄g mL. eefcso a l e . h ee to a g swe e5 s / 3 / a d t ed t ci o i t s12 / Th fe t f
维普资讯
检 分 测析
食品i究与拜 拜
27o8o8 o.1 . . oV.N o 2
1 31
- -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法 测定食品中没食子酸丙酯
李囡, 姜子涛 。 荣 李
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无机材料及复合材料等方面综述 了 HR P固定化载 体材料的 研究进展 。结果表 明 , 体材料 的发展 能有效地 改善 固 载 定化酶的性能 , 并在 扩大其应用范围的 同时还 可能带来 固定化 酶技 术上的突破 。
关 键 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固定化 导电聚合物 纳米 材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Re e r h Pr g e s i u p r a e i lf r I m o ii a i n o s a c o r s n S p o tM t r a o m b lz to f
维普资讯
・
4 ・ 6
材 料 导报
20 0 7年 1 1月第 2 第 1 期 1卷 1
辣 根 过 氧化 物 酶 固定化 载 体 材 料 的研 究进 展
左 鹏 , 少明 , 于 杨杰茹 , 章臻 嵩, 张 迟
( 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 院, 合 合肥 2 00 ) 3 0 9 摘 要 酶 的 固定 化 是 酶 工程 领 域 的 一 个 重 要 分 支 , 固 定 化 酶 的 性 能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载 体 材 料 的 性 质 , 而 因 此 研 制 开发 性 能 优 异 的 固定 化 载 体 材 料 成 为 了 固 定 化 酶 技 术 最 为 活 跃 的研 究 方 向 之 一 。辣 根 过 氧 化 物 酶 ( P 是 HR )
Ab ta t sr c
E z mei n y mmo iz t ni n ft ei o tn s e t fe z ee gn eig n h e fr n e bl ai so eo h mp ra ta p cso n y n ie r ,a d tep roma c i o m n
p l e ,i o g n cma rx a d h b i t ra. Th d a c me to u p r t ra s c u d e h n e t e p r o a c o y r n r a i t i n y rd ma e i1 m e a v n e n f s p o tm e il o l n a c h e f r n e a m o h mmo i z d e y e n a g h i a p ia i n f l s a d p s i l rn r a t r u h i h n y e i ftei b l e n m ,e lr e t er p l to i d n o sb y b i g b e k h o g n t e e z i z c e m mmo iz — bl a i
神经生物学形态学方法

神经生物学形态学方法(总结)一、束路追踪法(神经形态示踪方法)1. 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技术1971年,Kristenson和Olsson首先报道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可被神经末梢摄取,经轴浆逆行运输至神经元胞体,然后用组织化学方法即可显示出神经元的轮廓,从而创建了HRP追踪神经元示踪技术,即HRP法。
HRP法的基础是轴浆运输。
轴浆运输是神经元的一项基本活动,即沿其轴突有从胞体向末梢(顺向)及从末梢向胞体(逆向)的物质转运。
且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运输速度。
轴浆运输的特性为HRP在轴浆运输及其跨神经元的示踪技术奠定了基础。
该法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
HRP是从辣根中提取出来的过氧化物酶,为一种结合酶,由一分子无色的酶蛋白与一分子棕色的铁卟啉辅基结合而成。
HRP比较稳定,63℃加热15min不失活。
其分子量约为40000,直径3.0nm,在水化情况下直径为5.34nm。
1966年,Shannom等曾将HRP分出A1、A2、A3 、B、C、D和E七种同工酶。
1976年,Bunt等曾试验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不同的HRP同工酶的摄取及运输能力,发现A同工酶几乎无逆行运输现象,而B、C同工酶的逆行运输效果较好,由此可见,HRP的选择是HRP追踪法成败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
HRP法建立的早期,仅用于逆行追踪,即将HRP注入神经的末梢部位,经逆行轴浆运输至胞体,再通过酶组化染色显示。
以后的实验证明,HRP也可用于顺行运输,即将HRP注入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HRP可顺向运送至末梢部位。
近年来也发现,HRP注射于感觉神经末梢周围不仅可逆向标记背根节细胞,还可进一步沿背根节细胞顺向标记其所在脊髓的中枢投射,称为跨节标记(transganglionic labeling)。
与过去用于显示由损伤而引起纤维溃变的银染法相比,HRP法可更精确地研究神经纤维的联系。
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动力学的数值模拟

河 北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版 ) 学
J u n 1o e e ie st N a ur lS in e Ed t n o r a fH b i Un v riy ( t a c e c i o ) i
Vo. o 1 28 N .6 NO 2 0 V. 0 8
辣 根 过 氧化 物酶 反 应 动 力 学 的数值 模 拟
石 张 马寨 璞 , 建 华 , 赵 吴 玲 , 长 灿 , 春 泉
( 北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北 定 河 河 保
0 10 ) 7 0 2
摘
要 : 过对 辣根 过氧化 物 酶催化 过氧 化 氢氧化 苯酚 的反 应体 系进行 数值 模拟 , 究 了生化 反应 过程 通 研
地 减 少 实 验 次 数 与 缩 短 实验 周 期 .
关键 词 : 根过 氧化 物酶 ; 辣 生化 反应 动力 学 ; 格库 塔法 ; 龙 数值 模拟
中图分类 号 : 5 Q 5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 5 5 2 0 ) 6 6 6 6 1 0 —1 6 ( 0 8 0 —0 4 —0
( l g fL f ce c s Col eo ieS in e ,H e e Un v riy,B o ig 0 1 0 e bi ie st a d n 7 0 2,Ch n ) ia
Ab t a t The sm u a i n oft e c i n b t e nd ph no a a y e y Ho s r dih p r xi s sr c : i l to her a to e we n H2 a e 1c t l z d b r e a s e o da e O2
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 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

辣根过氧化物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李忠琴1 许小平2 杨海麟1 王武#11(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214036) 2(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州350002)摘 要 研究了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苯酚-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显色新体系,检测黄嘌呤氧化酶(XOD )活力的新方法。
确定该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7000U /L ,4-氨基安替比林(AAP )1mmol /L ,苯酚(PA )6mmol /L ,黄嘌呤(XAN )1mmol /L 溶于50mmol /L Tris-CL 缓冲液(pH 8.4);反应温度为37℃,保温时间为20min ;检测波长为508nm 。
本方法测定XOD 酶活的线性范围为5.0~100.0U /L ,线性关系良好(r =0.9992),检出限为1.3U /L 。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可有效应用于普通实验室和临床常规生化检测。
关键词 黄嘌呤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酶的活力测定,分光光度法2005-08-30收稿;2005-12-05接受本文系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C0410006)和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No.KLIB-KF200502)资助项目1 引 言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 ,XOD ,EC 1. 2. 3.22)是一种钼羟类胞质缀合酶。
主要用于痛风、心肌梗塞和细胞损伤后次黄嘌呤和黄嘌呤水平的检测[1~3]。
目前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力主要采用NBT /MTS-PMS 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电化学法及放射化学法[4~8]等方法。
但比色法形成的显色物溶解度低,PMS 对XOD 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且NBT 、MTS 和PMS 试剂昂贵。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黄嘌呤和尿酸的紫外吸收波长较接近,直接进行紫外检测,干扰严重。
其余两种方法操作繁琐,仪器设备要求高而难于推广。
本实验根据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9]和黄嘌呤氧化酶的反应特性,提出了用XOD 偶联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活力的新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用的酶和底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常用的酶和底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中常用的酶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底物存在下可以将无色的供氢体转化成有色产物,而碱性磷酸酶可以将底物转化成有色产物。
此外,根据实验需求,还可以选择其他种类的酶,如β-半乳糖苷酶等。
在选择酶时,需要考虑其底物类型、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底物,以与酶结合并产生颜色反应。
常用的底物包括酚类、硝基苯磷酸盐等,这些底物可以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颜色变化,从而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
总之,在选择酶和底物时,需要综合考虑实验需求、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因素。
hrp标记二抗的显色原理

hrp标记二抗的显色原理
HRP(Horseradish Peroxidase,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二抗是一种被广泛用于免疫
染色的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定位细胞的特定抗原。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氧化物酶HRP的特定特性配合荧光物质和碘醛来染色检测抗原,具
体的检测过程如下:
首先,把HRP标记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在一起,结合相应的抗原,无论是单链抗体还是
双链抗体,它们都能够与抗原结合形成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HRP标记抗体在此过程中
就充当特异性抗原抗体的角色。
接着,在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反应中添加一种叫做TMB的化学物质,此时HRP标记的抗
体就会利用原子氧做过氧化反应,产生了装着三价碘原子的化合物,即碘醛。
碘醛与TMB
发生反应,溶解发生发蓝色,最终形成显色物质,就可以对抗原进行检测出来。
HRP标记二抗的显色原理是基于HRP标记抗体发挥结合特异性反应,以及HRP多氧化
活性,HRP标记抗体结合到目标抗原所产生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中,利用HRP的多氧
化特性加氧反应,将氧化现象应用到与其体外透明的TMB的溶液系统中,TMB与碘醛发生
反应,并生成特征的蓝色,形成蓝色沉淀,而这种蓝色沉积的大小就代表了物体存在的抗
原抗体的数量,因此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来方法判断抗原的存在数量。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降解间苯二酚的研究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降解间苯二酚的研究王亚丽;魏娟娟【摘要】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氧化降解间苯二酚的影响,主要包括溶液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H2O2用量、间苯二酚初始浓度等.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H2 O2氧化的反应体系中性质不稳定,且易被降解,在合理的反应条件下,间苯二酚的降解率达到了96.1%.【期刊名称】《宁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6【总页数】8页(P47-54)【关键词】辣根过氧化物酶;间苯二酚;降解【作者】王亚丽;魏娟娟【作者单位】宁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固原756000;宁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固原7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3.3间苯二酚废水具有色度高、有机物含量高、成分复杂、难降解等特点,是典型的毒性有机工业废水,环境危害极大[1].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处理降解废水的方法分为三大类: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2].通常物理法和化学法处理效率较高,但是处理量较小,费用高,难操作,投加的化学药品易引起二次污染等[3].相比之下,生物法处理费用较低,简单易行[4],而且可以大规模化应用.在废水处理的研究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得到了广泛应用.辣根是一种常年生长的香草,它的根有一种含量丰富的过氧化物酶,被称为“辣根过氧化物酶”,而“辣根过氧化物酶”因其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5],成为很多废水处理中首选的生物高效催化剂.同时辣根过氧化物酶可应用于有机合成、相关酶检测、生物转化、发光检测、临床化学、免疫检测、环境化学等领域[6-9],它能够催化过氧化氢氧化一系列有机物和无机物,如苯酚、间苯二酚、联苯胺及其取代物,其在环境降解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10].基于生物降解的环保性,本实验采用绿色氧化剂H2O2氧化、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降解间苯二酚,以此探究该方法针对间苯二酚的降解效果.间苯二酚的结构如图1所示.辣根过氧化物酶(RZ=1.5,阿拉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盐酸(GR,西安化学试剂厂);间苯二酚(阿拉丁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AR,西安化学试剂厂);磷酸氢二钾(AR,西安化学试剂厂);30%的H2O2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分析天平(BS 124S,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pH酸度计(pH S-25,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移液枪(100 μL~1000 μL,20 μL ~200 μL,百得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微量进样器(10 μL,上海安亭微量进样器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TU-1810,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WQF-510,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G1314B,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磷酸缓冲溶液的配制:取一定体积的0.1 mol·L-1的 KH2PO4 溶液,加入少量的0.1 mol·L-1K2HPO4 溶液,用1∶1的盐酸溶液调节成 pH值为1~4的磷酸溶液. 取一定体积的0.1 mol·L-1的K2HPO4溶液,用0.1 mol·L-1KH2PO4 溶液互调成pH为5~8的磷酸缓冲溶液.间苯二酚溶液配制:称取0.1376 g间苯二酚于250 mL容量瓶中定容,用超纯水配制成浓度为5 mmol·L-1的储备液.用移液管移去不同体积的储备液于5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配制成所需不同浓度的间苯二酚溶液,溶液均保存于阴暗干燥处. 称取0.0145 g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用 pH 为7 的磷酸缓冲溶液定容在1.5 mL的离心管中,配制成浓度为0.0097 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以pH为7的磷酸缓冲溶液为参比,在200 nm~700 nm的波长范围内对所配酶溶液扫谱,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如图2所示,计算HRP 的纯度RZ=A380/A280,为1.09.间苯二酚特征吸收波长的确定及标准曲线的绘制: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以超纯水为参比,在200 nm~400 nm的波长范围内对间苯二酚溶液扫谱,每隔10 nm记录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吸收曲线,如图 3 所示,确定特征吸收波长为265 nm.配制浓度分别为0.2 mmol·L-1、0.4 mmol·L-1、0.6 mmol·L-1、0.8 mmol·L-1、1. 0 mmol·L-1、1.2 mmol·L-1的间苯二酚水溶液,在5.0 mL的离心管中,加入1800 μL pH为4.0的磷酸缓冲溶液、200 μL不同浓度的间苯二酚溶液,30℃下恒温15 min,取出溶液加入到1.0 cm的石英比色皿中测定不同浓度的间苯二酚溶液在其特征吸收波长 265 nm处的吸光度,以吸光度-浓度作图得出间苯二酚的标准曲线,如图4所示,间苯二酚的初始浓度在0.2 mmo l·L-1~1.2 mmol·L-1之间呈线性关系.因此,把该范围应用于间苯二酚降解的整个实验中.间苯二酚降解的最佳条件测定:在5.0 mL的离心管中加入1600 μL不同pH的磷酸缓冲溶液、200 μL不同浓度的间苯二酚溶液和100 μL 0.0097 g/mL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最后加入100 μL 2.0 mmol·L-1的 H2O2溶液开始反应,反应在30 ℃下进行,反应15 min.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间苯二酚在其特征吸收波长265 nm处吸光度值,按下面公式计算间苯二酚降解率:在5.0 mL离心管中加入1600 μL pH为4.0的磷酸缓冲溶液、200 μL浓度为0.6mmol·L-1的间苯二酚溶液、100 μL 0.0097 g/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最后加入100 μL 2.0 mmol·L-1的H2O2 溶液30 ℃下进行反应,考察反应时间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间苯二酚在25 min~30 min时降解率增大较快,当反应时间到30 min 时降解率为54.8%,反应时间超过30 min后,降解率下降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能发生了副反应,影响降解.在5.0 mL离心管中加入1600 μL pH 为4.0的磷酸缓冲溶液、200 μL浓度为0.6 mmol·L-1间苯二酚溶液、100 μL浓度为0.0097g/mL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最后加入100 μL 2.0 mmol·L-1的H2O2溶液,不同温度下反应30 min,考察反应温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间苯二酚降解的最佳温度为40℃,降解率为65.1 %.高于40℃时随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下降,降解率下降.在5.0 mL离心管中加入1600 μL不同 pH 的磷酸缓冲溶液、200 μL浓度为0.6m mol·L-1间苯二酚溶液,加入100 μL 0.0097 g/mL辣根过氧化物酶,最后加入100μL 2.0 mmol·L-1的 H2O2溶液,恒温40℃,反应30 min,考察磷酸缓冲溶液 pH 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7.从图中可以看出,间苯二酚降解的最佳pH为5.0,降解率为71.4 %.pH不同,辣根过氧化物酶对间苯二酚降解的作用能力也不同.间苯二酚显酸性,在酸性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降解的效果.在5.0 mL离心管中加入1600 μL pH为5.0的磷酸缓冲溶液、200μL浓度为0.6mmol·L-1间苯二酚溶液、100 μL浓度为0.0097 g/mL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最后加入100 μL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恒温40℃,反应30 min,考察H2O2 浓度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间苯二酚降解最适的H2O2 浓度为1.75 mmol·L-1,降解率为 88.7 %,过氧化氢浓度在0.5 mmol·L-1~1.75 mmol·L-1范围内时促进反应的进行,大于1.75 mmol·L-1时会使辣根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导致间苯二酚降解率下降.在5.0 mL离心管中加入1600μL pH为5.0的磷酸缓冲溶液、200 μL不同浓度的间苯二酚溶液,100μL浓度为0.0097 g/mL辣根过氧化物酶溶液,最后加入100μL 1.75 mmol·L-1H2O2溶液,40℃下反应30min,考察间苯二酚初始浓度对间苯二酚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9所示.结果表明:间苯二酚在初始浓度为1.2 mmol·L-1,30 min时的降解率达到 96.1%.在最佳的催化体系下,将间苯二酚降解的最终产物用三氯甲烷进行萃取,由于三氯甲烷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将下层液体取出后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将间苯二酚红外光谱图10与降解后产物的红外谱图11通过特征吸收峰进行对比,在3300cm-1处,图10有明显的吸收峰,图11吸收峰接近消失;在2300 cm-1处图10无明显吸收峰,图11出现吸收峰,说明有新物质生成;其它各处,图10吸收峰均强于图11通过对比吸收峰的变化,说明间苯二酚被降解.在最佳催化体系下将间苯二酚的降解产物用三氯甲烷进行多次萃取,取下层液体于离心管中离心2 min,取1000 μL中间清液放置于干净的进样瓶中待测.将间苯二酚的高效液相色谱谱图12(a)与降解后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谱图12(b)进行对比,在1.805 s处降解后产物峰面积较降解前间苯二酚明显降低.因此,间苯二酚已被较好的降解.间苯二酚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H2O2氧化的反应体系中易降解.在 pH 5.0、温度40 ℃、反应时间30 min、初始浓度为1.2 mmol·L-1的间苯二酚溶液和1.75 mmol·L-1H2O2溶液条件下的降解率为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