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QCSG1211004
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电压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压偏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压波动与闪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无功电源与容量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功电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功容量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无功补偿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南方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VC)技术规范(试行)

自动电压控制(AVC)技术规范(试行)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AVC)目次前言 (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及定义 (1)4。
基本要求 (2)5.调度AVC主站 (2)5.1 建模维护 (2)5。
2 控制区域划分 (2)5.3 运行监视 (3)5。
4 电压计划曲线 (3)5。
5 无功电压控制 (4)6。
电厂AVC子站 (10)6。
1 控制模式 (10)6.2 控制方式 (10)6.3 电厂子站系统设计要求 (10)6。
4 电厂子站系统信息要求 (12)6.5 调度主站信息交互要求 (13)6。
6 运行逻辑 (14)6。
7 方式切换 (14)6。
8 异常响应 (15)6。
9 安全约束条件 (16)6。
10 调节性能要求 (16)6。
11 电厂子站系统接口规范 (17)6。
12 设备配置安装要求 (18)6。
13 设备运行条件 (18)6。
14 AVC子站系统性能指标 (19)7。
变电站AVC控制 (20)7.1 集中控制模式 (20)7.2 分散控制模式 (20)8.附录 (1)附录A (资料性附录) AVC闭锁总信号接入要求 (1)附录B (规范性附录)地区AVC无功备用统计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C (规范性附录)中调AVC无功备用统计方法 (9)前言为贯彻落实公司体系化、规范化、指标化目标,完善调度自动化专业标准体系,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 VC)现有功能的完善,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是在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规定,并考虑南方电网实际运行要求而提出。
本规范作为南方电网A VC系统的技术性指导文件,对软件的功能和性能均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的各章节是实质性内容,附录是资料性内容。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前言 (Ⅱ)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路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基本风速...............................................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导线、地线、绝缘子和金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杆塔荷载和材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杆塔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基础...................................................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文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为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风工作,提高配电线路抵御台风的能力,减少线路故障和经济损失,保证配电线路安全运行,在分析调研台风在南方沿海地区登陆特征及对配电线路影响的基础上,特制定《南方电网公司配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本设计技术规范以现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南方电网沿海台风地区的实际情况管理要求而提出,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沿海强风区域(含Ⅰ类风区及Ⅱ类风区)的20kV及以下新建架空电力线路的设计、改造、修理、运维等工作。
技标2013-000-南方电网新能源通信技术规范

南方电网设备〔2013〕23号附件技术标准大纲(新能源通信技术规范)一. 项目名称及计划编号项目名称:《南方电网新能源通信技术规范》计划编号:技标2013-024二. 编制目的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新能源已经开始在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逐步推广应用,未来太阳能、燃料电池、光伏能源等新的分布式能源也将逐渐投入使用,需要电力通信为新能源与电网的协同工作提供信息交换的通道。
本技术规范研究编制适用于南方电网在新能源中各项业务应用通信技术标准,提供了关于新能源的通信技术规范,指导南方电网新能源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运行维护以及网络管理,为南方电网公司新能源接入的监视、控制应用提供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通信平台,提高电网稳定运行水平和经济运行水平。
三. 编制依据(1)《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GB/T 20187-2006);(2)《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2006)(3)《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 50062-2008)(4)《光纤通道传输保护信息通用技术条件》(DL/T 364-2010)(5)《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B/T 15941-95)(6)《220~500千伏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原则》(DL/T 559-94)(7)《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DL/T516-2006)(8)《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YD/T 1238-2002)(9)《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宽带接入网》(YD/T 1160-2001)(10)《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1171-2001)(11)《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2006年11月)国家电监会[2006]34号(12)《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第5号)(13)《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Q.CSG 2 1003-2008)(14)《中国南方电网电力调度管理规程》(Q/CSG212045-2011)(15)《南网总调直调系统线路保护及其通道命名管理规定》/CSG212020-2011)(16)国家能源部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17)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3-2011(18)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NBT 31003-2011(19)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 19939-2005(20)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DL/T 5344-2006(21)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1-2007(22)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DL/T 548-2012(23)南方电网应用公网通信技术规范Q/CSG 110005-2011(24)南方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范Q/CSG 110008-2011(25)广东电网公司通信管理办法四. 编制原则本标准按照《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标准管理规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开展编写工作,遵循《电力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行业、国家标准相协调。
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最新2016.7月版)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路径选择 (3)5 基本风速 (3)6 导地线 (4)7 绝缘子和金具 (4)8 杆塔型式及荷载 (5)9 杆塔结构 (6)10 基础 (6)11 附属设施 (7)条文说明 (8)前言为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防风工作,提高输电线路抵御台风的能力,减少线路故障和经济损失,保证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在调研分析南方电网沿海地区台风登陆特征及对输电线路影响的基础上,特制定《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
本规范以现行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结合南方电网沿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管理要求而提出,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沿海强风区域的110kV~500kV新建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该区域已建线路的技改、运维及35kV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牛保红、马辉、樊灵孟、吴新桥、刘昌、李成、陈鹏、李锐海、庄志伟、潘春平、王衍东、朱映洁、王振华、汪晶毅、李敏生、梁水林、王乐铭。
南方电网公司输电线路防风设计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适用于南方电网沿海强风区域的110kV~500kV新建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该区域已建线路的技改、运维及35kV输电线路可参照执行。
1.2 南方电网沿海强风区域的线路设计除执行本设计技术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中的部分条款。
当引用文件版本升级(或修改单)导致所引用的条文发生变化时,编制单位应研究新条文是否继续适用于本规范,并及时予以修订。
GB 50009-201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8-200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T 19201-2006 热带气旋等级DL/T 436-2005 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规范DL/T 5154-201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8-201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T 5254-2010 架空输电线路钢管塔设计技术规定Q/CSG1203004.2-2015 35kV~500kV交流输电线路装备技术导则3 术语和定义3.1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QCSG1211004-2016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电压质量 (5)4.1 电压偏差 (5)4.2 电压波动与闪变 (5)5 无功电源与容量配置 (5)5.1 无功电源 (5)5.2 无功容量配置 (5)6 无功补偿装置 (5)6.1 基本要求 (5)6.2 运行电压适应性 (6)7 电压调节 (6)7.1 控制目标 (6)7.2 控制模式 (6)8 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6)8.1 基本要求 (6)8.2 功能和性能 (6)9 监测与考核 (7)9.1 无功和电压考核点 (7)9.2 无功和电压考核指标 (7)9.3 无功和电压监测装置 (7)10 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并网测试 (7)10.1 基本要求 (7)10.2 检测内容 (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俊、曾杰、苏寅生、盛超、陈晓科、宋兴光、李金、杨林、刘正富、王钤、刘梦娜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通过其他电压等级集中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9963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20297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现场试验GB/T 20298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功能特性SD 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DL/T 1215.1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第1部分:功能规范导则DL/T 1215.4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第4部分:现场试验Q/CSG110008 南方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范Q/CSG 110014 南方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Q/CSG 1101011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 TCOM)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QCSG 110017.68-2012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智能配电终端功能规范(送审稿)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第6-8部分:厂站应用智能配电终端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sof operation smart systemin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Part 6-8: Applications in control centers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smart terminal for distribution system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Q/CSG 110017.68-2012目次前言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技术要求 (1)4.1环境条件 (1)4.2结构外观 (2)4.3功能 (2)4.4技术指标 (6)4.5电磁兼容性能 (8)4.6机械振动性能 (9)4.7绝缘性能 (9)4.8连续通电试验 (10)4.9可靠性 (10)5试验方法 (10)5.1试验条件 (10)5.2功能及性能试验 (10)5.3低温试验 (12)5.4高温试验 (12)5.5湿热试验 (12)5.6电源影响试验 (12)5.7绝缘性能试验 (12)5.8电磁兼容性能试验 (12)5.9机械性能试验 (13)5.10连续通电试验 (13)5.11可靠性质量跟踪 (13)5.12结构、外观和其他的检查 (13)6检验规则 (13)6.1出厂检验 (13)6.2型式检验 (14)7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7.1标志 (14)7.2包装 (15)7.3运输 (15)7.4贮存 (15)8产品随行文件 (15)IQ/CSG 110017.68-2012II 前言为落实公司二次一体化的工作要求,提高电网一体化运行水平,解决二次系统种类繁杂、运行信息割裂、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运行标准等问题,经研究国内外电网运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思路和实践案例,提出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总体解决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电压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信息来源:《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第二条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网企业、并网运行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均应遵守本技术原则。
第二章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第三条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
分(电压)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无功平衡,分(供电)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1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
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降损和调压的需要。
第四条各级电网应避免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
500(330)kV电压等级系统与下一级系统之间不应有大量的无功电力交换。
500(330)kV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应按照就地补偿的原则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基本予以补偿。
第五条受端系统应有足够的无功备用容量。
当受端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在受端系统的枢纽变电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第六条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结合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合理配置适当规模、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
所装设的无功补偿装置应不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并应避免大量的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
35kV~220kV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应不高于0.95。
第七条对于大量采用10kV~220kV电缆线路的城市电网,在新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时,应根据电缆进、出线情况在相关变电站分散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SG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目次前言 (II)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电压质量 (5)4.1 电压偏差 (5)4.2 电压波动与闪变 (5)5 无功电源与容量配置 (5)5.1 无功电源 (5)5.2 无功容量配置 (5)6 无功补偿装置 (5)6.1 基本要求 (5)6.2 运行电压适应性 (6)7 电压调节 (6)7.1 控制目标 (6)7.2 控制模式 (6)8 无功电压控制系统 (6)8.1 基本要求 (6)8.2 功能和性能 (6)9 监测与考核 (7)9.1 无功和电压考核点 (7)9.2 无功和电压考核指标 (7)9.3 无功和电压监测装置 (7)10 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并网测试 (7)10.1 基本要求 (7)10.2 检测内容 (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定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俊、曾杰、苏寅生、盛超、陈晓科、宋兴光、李金、杨林、刘正富、王钤、刘梦娜南方电网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的一般原则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与电力系统连接的风电场,通过其他电压等级集中接入电网的风电场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19963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20297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现场试验GB/T 20298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功能特性SD 325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试行)DL/T 1215.1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第1部分:功能规范导则DL/T 1215.4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第4部分:现场试验Q/CSG110008 南方电网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范Q/CSG 110014 南方电网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技术规范Q/CSG 1101011 静止同步补偿器(STA TCOM)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风电机组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 WTGS将风的动能转换为电能的系统。
3.2 风电场wind farm;wind power plant由一批风电机组或风电机组群(包括机组单元变压器)、汇集线路、主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组成的发电站。
3.3 风电场并网点point of interconnection of wind farm风电场升压站高压侧母线或节点。
3.4 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风电场接入公用电网的连接处。
3.5 风电场送出线路transmission line of wind farm从风电场并网点至公共连接点的输电线路。
3.6 风电场有功功率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有功功率。
3.7 风电场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 of wind farm风电场输入到并网点的无功功率。
3.8 风电机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wind farm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并网点电压跌落时,在一定的电压跌落范围和时间间隔内,风电机组/风电场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3.9 风电机组/风电场高电压穿越high voltage ride through of wind turbine/wind farm当电力系统事故或扰动引起并网点电压升高时,在一定的电压升高范围和时间间隔内,风电机组/风电场能够保证不脱网连续运行。
3.10 风电场无功电源reactive power source of wind farm风电场内的风电机组、并联电容器、并联电抗器、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静止同步补偿器、同步调相机等无功补偿装置。
3.11 风电场无功容量reactive power capacity of wind farm风电场内全部无功电源的无功容量总和,可分为容性无功容量和感性无功容量。
3.12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与系统并联连接、可以根据控制目标自动连续调节其输出的容性或感性无功电流的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同步调相机、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静止同步补偿器等。
3.13 风电场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of wind farm dynamic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equipment风电场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自并网点电压异常升高或者降低达到触发设定值开始,直到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实际输出值的变化量达到控制目标值与初始值之差的90%所需的时间。
3.14 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 of wind farm voltage/reactive power control system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自接收到电力调度机构实时下达(或预先设定)的无功功率/电压控制指令开始,直到风电场实际无功功率/电压值的变化量达到为控制目标值与初始值之差的90%所需的时间。
3.15 电压合格率voltage eligibility rate实际运行电压偏差在限值范围内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的总运行统计时间的百分比。
电压监测统计的时间单位为“min”。
电压合格率的计算公式为:4 电压质量4.1 电压偏差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后,并网点的电压偏差应满足GB/T 12325和SD 325的要求。
特殊情况下,限值也可以由电网运营企业和风电场开发运营企业根据电网特点、风电场位置及规模等共同确定。
4.2 电压波动与闪变风电场所接入的并网点的闪变干扰值应满足GB/T 12326的要求,其中风电场引起的长P按照风电场装机容量与并网点上的干扰源总容量之比进行分配。
时间闪变值1t5 无功电源与容量配置5.1 无功电源5.1.1 风电机组应具有一定的无功容量,满足风电机组无功功率在额定有功功率输出时超前0.95~滞后0.95功率因数所确定的运行范围,且在该范围内动态可调。
5.1.2 风电场应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及其调节能力,当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时,应在风电场加装适当容量的集中无功补偿装置,其中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容量应不小于总补偿容量的50%。
5.2 无功容量配置5.2.1 风电场的无功容量应按照分(电压)层和分(电)区基本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并满足检修备用要求。
5.2.2 对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的风电场,其配置的容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满发时汇集线路、主变压器的感性无功及风电场送出线路的一半感性无功之和,其配置的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送出线路的一半充电无功功率及风电场自身的容性无功功率。
5.2.3 对于通过220kV风电汇集系统升压至500kV电压等级接入公共电网的风电场群中的风电场,其配置的容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满发时汇集线路、主变压器的感性无功及风电场送出线路的全部感性无功之和,其配置的感性无功容量能够补偿风电场送出线路的全部充电无功功率及风电场自身的容性无功功率。
5.2.4 风电场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类型及其容量范围应结合风电场实际接入情况,通过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无功电压专题研究来确定。
6 无功补偿装置6.1 基本要求6.1.1在电网正常运行情况下,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应适应电网各种运行方式变化和运行控制要求。
6.1.2 风电场无功动态调整的响应速度应与场内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高电压穿越能力相匹配。
6.1.3 风电场内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的响应时间应不大于30ms。
6.2 运行电压适应性6.2.1风电场内无功补偿装置在电压正常波动、电压异常等不同运行工况下,应按照表1中的要求运行。
表1 不同电压水平下无功补偿装置运行时间要求7 电压控制7.1 控制目标当公共电网电压处于正常范围内时,风电场应能够控制其并网点电压在额定电压的97%~107%范围内;具体控制目标值可为并网点电压值或风电场无功功率值,该控制值由电力调度机构下发。
7.2 控制模式7.2.1风电场的无功电源应具有多种控制模式,包括恒无功功率控制、恒功率因数控制和恒电压控制等,具备根据调度指令自动切换控制模式的能力。
7.2.2风电场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宜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
7.2.3风电场应具有GB/T 19963规定的低电压穿越能力;在低电压穿越过程中,风电场内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投运,且具有以下动态无功支撑能力:a)当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处于标称电压的20%~90%区间内时,风电场应能够通过注入无功电流支撑电压恢复;b)自并网点电压跌落出现的时刻起,无功电流注入持续时间应不少于该低电压持续的时间。
8 无功电压控制系统8.1 基本要求风电场应配置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具备无功功率及电压控制能力。
在电网正常运行或者扰动后动态恢复过程中,根据电力调度机构指令,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其发出(或吸收)的无功功率,实现对并网点电压或无功功率的控制,其控制速度应能满足电网电压调节的要求。
8.2 功能和性能8.2.1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应通过协调控制风电机组的无功出力、风电场无功补偿装置的无功输出以及风电场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分接头位置实现风电场的无功功率与电压调节。
8.2.2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应与电力调度机构实现双向通信,能够实时接收电力调度机构下发的控制指令。
8.2.3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响应时间应不超过30s,电压控制误差绝对值不超过0.5%,无功功率控制误差绝对值不超过5%。
9 监测与考核9.1 无功和电压考核点风电场无功和电压考核点为风电场并网点。
9.2 无功和电压考核指标风电场无功和电压考核指标为风电场并网点的无功功率、电压合格率、电压波动与闪变等。
9.3 无功和电压监测装置风电场应在风电场并网点配置无功和电压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应具有连续监测和统计功能,其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Q/CSG 110014。
10 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并网测试10.1 基本要求风电场无功补偿及电压控制并网测试包含于风电场接入电网检测,该测试应符合Q/CSG 110008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