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最大的书》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最大的书》说课稿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最大的书》说课稿一,说课本《最大的书》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第五单元第十九课。
本单元以“美丽神奇的大自然”为主题,将课文融为一体。
本课处于重要的教学地位,是系列讲座和阅读。
它以地勘队大叔与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展示了“书”岩的无穷魅力。
通过舅舅的介绍,描绘了书中的人物和绘画,以及这本书的作用,从而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的意识。
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能认识10个新单词,会写12个新单词。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2.过程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文本,阅读人物对话,体验川川对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新单词。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他们的对白。
理解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收集的化石、岩石相关资料,生词卡,小黑板。
二、说教学方法新大纲倡导:“努力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媒体演示、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合作解题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的方法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运用“问、说、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有不懂的就问,有懂的就说,看川川和地质勘探人员的重点对话。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脑、用手、用词。
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训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有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次读课文,整体感受。
第二课:大声朗读,学习写新单词。
这里只说第一节课。
这篇课文的教学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我紧扣“阅读”和“理解”这两个词,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深刻,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并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最大的“书”》ppt课件7

;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煤炭
宝藏
藏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雨痕 煤炭 宝藏 刨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 雨痕 的脚印,叫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 透明的,是 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煤炭
宝藏
藏
一册 厚厚的 脚印 雨痕 煤炭 宝藏 刨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岩 册 厚
川川去爬山, 认识了地质勘探员。 勘探叔叔本领强, 能把岩石当书看。 一册一册细细翻, 厚厚的“书本”里有宝藏。 雨点的脚印叫雨痕, 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煤炭铁矿哪里藏? 刨根问底是好样!
yán
岩 石一层一层的,就
;
雨痕
波痕
矿物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 雨痕 的脚印,叫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 透明的,是 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
“有。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 雨痕 的脚印,叫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 透明的,是 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 贝壳,那儿还有一条留下 雨痕 的脚印,叫 ;这是波浪的足迹,叫 波痕 还有这些闪光的、 透明的,是 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 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
;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cè hòu hòu
厚 像一 册 厚 的书。
……
刨 根问底
地质勘探队员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 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 册厚厚的书吗?”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最大的“书”

最新版
2017.3.1 最大的“书”
教材分析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本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说方式,因此,建议把朗读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上。
关于本课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如果学生们有兴趣,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奇石博览会”,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课件

中国是世界上利用铁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000年前, 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开始使用赤铁矿粉作为赭红色颜料, 涂于装饰品上或者随葬撒在尸体周围。这是人类利用天然矿 物颜料的开始。
6
字词学习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独体字结构
趴、印、刨、埋、陆、铁 岩、宝
质、厚、底 册
7
册 cè
丿 组词:画册 手册
“痕”就是——事物留下的印迹
25
“这上面有图画吗?”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 一条小鱼哩!”
26
“有。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
一条小鱼哩!”
有些动物和植物,由于特
殊的地壳运动被埋起来,死后
就不会腐烂了。很多年以后,
这些动植物就成了化石。
27
观 察 它,风雨雷电,山川树木, 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 一本读不完的“书”,这本书里许许多多神奇奥 妙的知识,愿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大自然, 一起去探寻大自然的奥秘!
36
同学们,这一课学习的生字你们都掌握 了吗?现在大家来检验一下,点击下面的视
频开始听写吧!
造句:那只小花狗在不停地刨土。
10
埋 mái
土 组词:掩埋 埋没
造句:我的铅笔被一堆书掩埋了。
陆 lù
阝 组词:陆地 登陆
造句:这个小岛是这片海域唯一的陆地。
11
铁 tiě
钅 组词:铁矿 铁证
造句:这是一条繁忙的铁路干线,每天都有 许多列车驶过。
质 zhì
丿 组词:物质 质量
造句:这块面包变质了,不能食用。
17
课文解读
1、在课文中找出川川问的问题以及叔叔 的回答。
18
《最大的“书”》课文原文

《最大的“书”》课文原文
一天,爸爸带川川去爬山,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
川川走过去,奇怪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川川认真地说:“这上面有字吗?”
“有。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纹的足迹,叫波痕;还有这写闪光的、透明的,是矿物。
它们都是字呀”
川川又问:“这上面有图画吗?”
叔叔说:“有。
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鱼哩!”
“这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跟问底。
叔叔说:“用处可大哩!它能告诉我们,那里埋着煤炭,那里埋着铁矿......把着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9最大的书PPT共35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9最大的 书6 Nhomakorabea、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最大的“书”》说课稿

《最大的“书”》说课稿桃元小学龙广林《最大的“书”》一课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涉及了自然科学的知识,讲述了在地质勘探员的眼里,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
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川川。
本节课分为2课时教学,本课时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1、初识“质”等10个生字,读准字词,理解词语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2、了解“书”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主要目标”。
因此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出川川所提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本课中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如:“册”“雨痕、波痕”等,应采用图片直观展示的方法,让学生一目了然。
地质的变迁这一部分,地质的演变对孩子来说很陌生,理解会比较困难。
可以让学生先说,再鼓励学生把这一地质的演变过程画下来,学生对文本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通过阅读让学生对“岩石”这本最大的书有相当的了解,让他们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探究的兴趣,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最大的书》课件

质 厂厚 广底
自读要求:
一、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zhìkān
地质勘探队员
yìn
脚印
hén
雨痕
yán
岩石
hén
波痕
cè hòu
一册厚厚的书
páo
刨根பைடு நூலகம்底
méi tàn cáng
煤炭 藏着铁矿
zàng
宝藏
质勘岩 册厚印 痕刨煤藏
质勘岩 册厚印 痕刨煤藏
地质勘探队员在观察岩石,寻找矿物。
地质勘探队员在分析地质,寻找地下的石油。
地质勘探队员在观察地形、地貌,寻找地下的宝藏。
质勘岩 册厚印 痕刨煤藏
质勘岩 册厚印 痕刨煤藏
一边读课文一边找一找,川川提出了 哪几个问题,用“————”勾画出来。
(一)叔叔,您在看什么? (二)哪里有书啊? (三)这上面有字吗? (四)这上面有图画吗? (五)这能说明什么呢? (六)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刨根问底 追根究底 寻根究底 追本求源
打破砂锅问到底
“叔叔,您在看什么?” “我在看‘书’呢?” “哪里有书啊?”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 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小组合作:
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一、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字” 和“画” 的内容,绘制出来。
二、展开想象,岩石上还有可能出现哪些“字”和“画”, 接着绘制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