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诊治进展[医学材料]
营养管理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营养管理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研究进展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导致肾脏功能逐渐丧失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营养管理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营养管理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以及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营养管理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预防起着重要作用。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伴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等问题。
营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同时避免过量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导致肾脏进一步受损。
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盐、磷和钾含量也是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营养管理对于慢性肾脏病的病情控制和病情稳定至关重要。
目前,关于营养管理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蛋白质摄入量的控制。
蛋白质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肾脏有一定的负担,过量的蛋白质摄入会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适宜的蛋白质摄入量可以减少肾脏负担,延缓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第二,水电解质的平衡。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如高钾、高磷和低钙等。
合理控制饮食中钾、磷和钙的含量对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非常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限制高钾、高磷和低钙的饮食摄入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减少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体重管理。
肥胖是慢性肾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因为肥胖会增加肾脏的负荷。
合理控制体重对于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已有研究表明,减少体重可以改善肾脏功能,并延缓肾脏的进一步损伤。
体重管理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预防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营养管理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宜的蛋白质摄入量、合理控制水电解质的平衡、体重管理等都是营养管理的重要内容。
已有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管理可以延缓肾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并减少水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肾脏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分泌、浓缩等功能受损,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代谢失调等综合征。CKD是一种进展性的、不可逆转的疾病,预防和控制CKD的恶化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和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将从疾病特征、诊断、治疗等方面,深入探讨CKD的临床研究。
一、疾病特征 1. 病因 CKD的病因非常复杂,通常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多囊肾、药物肾损伤、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大多数不同疾病所引起的CKD,都有一些共性的特征,包括肾小球损害、肾小管功能障碍、纤维化和炎症等。
2. 临床表现 随着肾功能不断恶化,CKD的临床表现也会逐渐加重,常表现为泌尿系统症状、贫血、骨代谢紊乱、脑部症状等。其中,水钠代谢障碍、贫血、高磷血症和骨质疏松等是CKD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二、诊断 1. 检查方法 CKD的诊断需要进行多种检查,包括尿常规、肾功能检查、血常规、肾活检等。
2. 诊断标准 CKD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肾小球损伤标记物的升高和蛋白尿等。CKD的初步诊断应当基于GFR的测定,当GFR小于60mL/min/1.73m2时,应将患者诊断为CKD。
三、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CKD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血压控制、血糖控制、控制脂质代谢异常、适度运动等。对于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应加强针对性治疗,控制糖尿病或高血压状态,防止疾病恶化。
2. 药物治疗 对于CKD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相关症状,二是治疗患者的疾病本质。常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ACEI/ARB、维生素D、磷酸盐结合剂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并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
四、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寿命的提高,慢性肾脏病越来越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目前CKD的治疗已经有了显著的进展,但这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仍远远落后于患者需求。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开展CKD的多中心、综合性、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探索CKD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为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保障。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脏病(CKD)属于世界性的人类健康问题,在发病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临床研究与实践对于CKD发病机制、治疗和控制方法愈加重视,针对性地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在经过长久的发展后,在疾病机理和诊疗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知。
CKD治疗和干预中,很多研究和实践人员针对性地采用中医疗法,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此次研究总结分析中医药治疗CKD的相关研究,旨在为中医药作用的发挥提供助力,为疾病治疗寻求更加高效、安全的疗法。
【关键词】中医药;慢性肾脏病;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志码】ACKD属于多种疾病引发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的肾脏结构、功能出现进行性恶化或是不可逆转损伤,进而形成一系列临床症状。
近些年来,在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和生活习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对于CKD发病和流行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和经济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药能够从疾病的发病原因和作用机理出发,合理发挥不同中药的作用,并进行中药配伍,形成协同作用效果,进而对疾病治疗和缓解形成显著效果,并能够防控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1.CKD的病因机理研究分析慢性肾脏病的病因机理是较为复杂的,中医理论强调从机体整体出发,分析脏腑功能和虚实情况,以此明确疾病病因。
韩东盛等(2019)研究指出,中医理论认为,CKD的发病原因大部分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受到多种病理因素的影响而发病,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及阴阳平衡,均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指出,在此背景下,采用中医“和法”对CKD患者治疗是较为有效的。
针对性地对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状况进行调和,实现阴阳平衡,达到标本兼治、驱邪扶正的功效,进而对CKD疾病发展产生延缓效果,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1】。
1.中医药治疗CKD相关研究1.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在对患者的发病原因和中医证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疾病证型,再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能够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和个体性,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与延缓进展

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与延缓进展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肾脏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介绍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策略,以及如何延缓其进展。
一、早期诊断和干预早期诊断是预防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关键。
常用的诊断指标包括血肌酐、尿蛋白定量等,此外,还需了解病史、检测肾小球滤过率等。
如果患者在无症状情况下出现蛋白尿或其他异常指标,应及时进行干预。
干预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限制蛋白质摄入、戒烟、避免肾毒性药物等。
二、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不同病因和阶段的CKD,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例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下降;利尿剂能减轻水肿和高血压症状;磷酸盐结合剂可控制高磷血症等。
三、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两个主要诱因,控制血压和血糖对于延缓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检测血压和血糖值。
此外,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减轻体重等生活方式干预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控制并预防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限制蛋白质和盐的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摄入过多磷酸盐等。
此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饮水控制和钠摄入限制等。
五、积极治疗贫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常出现贫血,贫血会加重患者的疲劳感和心血管负担,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积极治疗贫血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类药物和适量补充铁剂等。
六、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代谢水平,有助于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展。
患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综上所述,慢性肾脏疾病的管理与延缓进展需要综合多种干预手段。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

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摘要: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临床内科难治性疾病之一,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各类慢性肾疾病进展到后期的共同结局,对于患者生存质量以及预后有着极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逐年增多,临床中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研究越来越深入,取得一定进展。
本文就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诊断引言: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1 failure,CRF),是临床当中常见病、综合征,病死率较高、预后差,临床表现为肾功能损伤、水肿、高血压,症状并不会突然发作,而是肾脏功能长时间恶化的结果,由于此类危险因素会长期存在,治疗效果不够优异,极易导致CRF从代偿期逐步朝向尿毒症期进行转变,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
现阶段,临床当中最主要治疗手段为,中医药治疗,可以逐步缓解CRF患者中期、早期症状,保护残肾具备的功能,适当延缓病情进展,进而推迟透析[2]。
不过中医药治疗存在疗效发挥所需时间较长问题,因此,现阶段临床当中逐步将中西医联合,对CRF患者展开治疗,治疗效果十分优异。
现就针对CRF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1 病因病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以各类继发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据首要位置,其次则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问题,如先天性多囊肾、肾发育不健康、膀胱输尿管反流等;遗传性疾病,如肾髓质囊性疾病、遗传性肾炎疾病、Fanconi综合病症等,全身性系统化疾病中以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最为多见[3]。
近年来,临床医学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实践论证显示,CRF的原发疾病有一定改变,由于肾间质小管损害进而诱发的CRF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结缔组织肾损害疾病等引发的CRF也有一定程度上升[4]。
2 诊断2.1西医诊断在1933年中华内科杂志肾病专业组依托黄山会议座谈会纪要,制定完整、健全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之后这一标准在我国得到长时间沿用[5]。
慢性肾脏病(CKD)诊治新概念与共识

慢性肾脏病(CKD)诊治新概念与共识宁波市老医卫生工作者协会张祖懿近20年来,慢性肾脏病CKD(Chronic Kidney Dielace)患病率高、防治率低、病因谱发生显著变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人数迅速上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的一个威胁人类健康重要疾病。
一、CKD的流行病调查CKD的发病率高、预后差、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上升,医疗费用昂费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公共健康问题。
全世界人口64亿,但>5亿人有不同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衰(ERSD)目前需治疗137万人。
美国:CKD发病数>2000万,占人口比例11%,占医疗人群7%,ESRD患者1998年为30万以上,估计2010年达65万,ESRD患者每年以6%递增。
我国CKD发病数>1亿,40岁以上占人口8-9%,发病率与ESRD发病率与美国相同。
·CKD患者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每年超过百万人,占死亡原因首位,血肌酐≥≥150uml的心血管患者死亡数量是普通人群15倍以上。
·全世界面临着透析人群迅速猛长趋势:1990年42万6千人,2000年106万5千人,预计2010年将达200余万人。
而我国1993年4万人,2003年6万人。
但全世界ESRD患者能接受血透治疗仅20%,其中90%在发达国家,而我国能接受血透治疗占ESRD患者的5%。
·在医疗费用上:全世界CKD治疗费用占总数24%,90年代4500亿元$,预计新世纪达万亿元$。
我国占500亿人民币。
血透治疗费用,每人每年耗资,世界范围平均30.000$,我国为10-15万人民币,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ERSD患者,如大海漂浮的冰,隐藏着巨大基座(CKD患者)。
我国形成巨大基座(CKD患者)原因:其一,生活、工作条件相对差地区,因感染、免疫介导的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病发病高。
其二,充裕地区和人群中,生活不合理改变,继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对肾损害发病率日渐上升。
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其进行手术切除的难度会显著增加[9-10]。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常规清扫组患者和扩大清扫组患者的三年累积生存率均高于无清扫组患者,P<0.05。
这表明,在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后,若不对其进行腹腔淋巴结清扫,其生存率较低。
常规清扫组患者的三年累积生存率高于扩大清扫组患者,P<0.05。
这表明,在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后,对其进行常规腹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要优于扩大腹腔淋巴结清扫。
这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符[11]。
综上所述,血清癌抗原19-9的水平、肿瘤直径及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影响接受根治性手术后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在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实施根治性手术后,对其进行常规腹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1] 林莹,冯湛,蒋国平.灰阶超声影像组学鉴别肝细胞肝癌与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20,28(4):269-272.[2] 朱彤,饶井芬,刘承一,等.CD90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20,36(2):354-357.[3] 禹鹏飞,付强,张浩文,等.S期激酶相关蛋白1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相关[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9,36(12):2197-2199.[4] 张兴,曲凯,王志鑫,等.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0,47(2):77-81,f3.[5] 郭育鹏,杜立学.肿瘤标志物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果研究[J].贵州医药,2019,43(12):1863-1866. [6] 赵莹,刘爱连,陈丽华,等.DTI全肿瘤直方图鉴别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单发少血供肝转移瘤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0,31(4):261-266.[7] 黄靖凯,郭金和,王勇,等.微波消融术与氩氦刀冷冻术治疗中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8(4):585-590.[8] 刘明,黄磊.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经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复发患者的疗效[J].肝脏,2019,24(5):563-565.[9] 陈亚进,周睿.可根治性切除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周围淋巴结清扫的探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9,18(1):48-52.[10]朱明辉,张先舟,韩风,等.腹腔淋巴结清扫范围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预后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26(1):48-52.[11]王纪全,龚柳云,韩苏夏,等.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前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J].西部医学,2018,30(9):1306-1309.·综述·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徐启明,路建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上海 200120)[摘要]慢性肾脏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最新慢性肾脏病(ckd的中医治疗进展

ECM 积聚 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萎缩 间质纤维化 肾血管硬化
减少毒素的产生 慢性肾功能不全 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促进毒素的排泄
尿毒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7
能否多靶点干预肾脏病的进展 ?
慢性肾脏病
免疫炎症 细胞增殖
氧化应激 代谢紊乱
细胞-细胞 / 细胞-基质 信号转导 /TIMP-1异常
凝血异常 RAS活化
2,554
CKD-高尿酸血症、肾结石、贫 11.8% 血、文盲、糖尿病、绝经妇女、
腹型肥胖、高血压、年龄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3):147-151;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6, 22: 67-71;
9
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2007 22(4):1093-1099;
2
CKD的流行病学研究-国内
国家 年代 人群 调查人数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广州 2006 ≥20岁 2128 10.1% CKD-年龄、高血压、糖尿病
北京 2005 ≥40岁
2,310
11.3%
MAU-糖尿病、收缩压
肾功能下降-高尿酸血症、 MAU、年龄、高胆固醇血症、 性别
上海 2006 ≥18岁
Smith DH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4;15:13631.3 Collins AJ et al. Am J Kidney Dis. 2008; 51: S1
慢性肾脏病进展因素分类
根据是因果关系还是伴随关系分为: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因果关系 危险标志(risk markers):伴随关系
通过疾病进展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gura J,et al. Kidney Intern 2004; 92(Suppl): S45-S49
专业医疗
12
CKD与CVD关系
微量蛋白尿
大量蛋白尿
心血管事件 死亡
血肌酐升高 终末期肾病
专业医疗
13
CKD人群同时面临 ESRD和CVD的双重威胁
CKD
ESRD
CVD
CKD患者在发展到ESRD之前可能已死于CVD并发症
40% 2型糖尿病MAU患者5-10年内发展到临床蛋白 尿
MAU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管损伤 敏感指标,唯一的病变逆转窗口(标志)
专业医疗
19
专业医疗
20专业医疗21源自延缓CKD的策略专业医疗
22
延缓CKD的策略
低蛋白饮食 治疗原发病 降低蛋白尿 严格控制血压 纠正钙磷代谢 纠正贫血
淀粉样变 梗阻性 中毒
专业医疗
10
促进CKD进展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2)蛋白尿 (3)肾脏局部RAS激活 (4)高血糖 (5)高蛋白饮食 (6)高钠饮食 (7)高脂血症 (8)吸烟
(9)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0)高胰岛素血症 (11)高磷血症 (12)严重贫血 (13)醛固酮增多 (14)高凝状态 (15)低钾 (16)男性
---病理异常 ---肾损害指标,包括血或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
常
❖GFR<60 mL/min/1.73m2≥3个月,有或无肾 损害
专业医疗
3
CKD是世界性公共健康问题
CKD的发病率 CKD病人总数 透析、移植病人数
ESRD年增长速度 每年医药费用
美国* 10.9% 2千万 32.0万
3.0% $100亿
肝相关性肾炎等) 梗阻因素---解除梗阻
专业医疗
30
控制蛋白尿
专业医疗
23
低蛋白饮食
专业医疗
24
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脏病意义
➢ 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 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 增加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 ➢ 降低血磷,增加血钙,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
亢进 ➢ 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进展
专业医疗
25
低蛋白饮食的方案
摄入足够的热量 (30kcal/kg/d )
优质蛋白饮食
GFR (ml/min) 20~50 5~20
蛋白质 (g/d) 0.6/kg+5 0.6/kg
<5
20
必需氨基酸的补充(复方α酮酸)
专业医疗
26
治疗原发病
专业医疗
27
明确肾脏损害的病因
排除肾脏损害的继发因素 原发性肾病?
明确肾脏病理类型
肾穿刺活检的意义
专业医疗
28
慢性肾病常见原因
高血压
糖尿病
免疫相关(SLE)
间质小管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高尿酸、低钾
慢性肾病
肿瘤
高血脂动脉硬化 感染
遗传性
淀粉样变 梗阻性 中毒
专业医疗
29
积极治疗原发病
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高血脂、高血压 高血压---严格控制血压 免疫因素---免疫抑制剂的规范用药(SLE、小
血管炎、干燥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等) 原发性肾病---根据病理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感染因素---控制感染(肾盂肾炎、肾结核、乙
专业医疗
11
CKD特点: 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历程
GFR ml/min/1.73m2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第4阶段
第5阶段
高灌注 肾功能轻度 肾功能中度 肾功能重度 ESRD
150 120 90
60
30
15
0
CVD事件
高血压 严重程度
微量白蛋白尿
大量白蛋白尿
ESRD:终末期肾病,既需要血透或肾移植
蛋白尿
肾血流动力学异常
低蛋白血症 高凝状态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小管间质硬化
肾小球硬化
肾血管硬化
肾缺血
疤专痕业医疗肾
16
高血压/蛋白尿对肾脏病进展的影响
肾脏疾病
水钠潴留
高血压
PGC↑ 蛋白尿
肾小血管硬化 肾脏缺血
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小管间质损害
肾脏硬化/GFR↓
专业医疗
17
蛋白尿促进肾损害的机理
肾小球毛细血管高压
CKD患者在发展到ESRD之后也可能死于CVD并发症
专业医疗
14
CKD人群同时面临 ESRD和CVD的双重威胁
CKD
ESRD
CVD
透析主要死因
CKD患者在发展到ESRD之前可能已死于CVD并发症
CKD患者在发展到ESRD之后也可能死于CVD并发症
专业医疗
15
免疫复合物沉积
高血压
高血糖
脂质代谢紊乱
日本** 20.6万
中国*** 9.7%(40岁以上) 1亿 8.0万
7.0% 10.0% $100亿 ¥48亿
专业医疗
4
250 200 150 万 人 100 50
0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全球透析患者增长迅速
专业医疗
5
(每年3月第2个周四)
➢ 大陆(部分地区)CKD的发病率10% ➢ CKD患者50%没及时诊治,约80% 死亡
➢ ESRD替代治疗(透析)费用10万元/ 年
➢ 京、沪两地每年新接受透析患者 4000名
Are Your Kidneys OK ?
专业医疗
6
慢性肾脏病(CKD)分期
发生率 0.2% 0.5% 4.3% 31% 64%
肾小球滤过率 ml / min / 1.73 m2
5期 <15
ESRD
4期 15~29
慢性肾脏病诊治进展
专业医疗
1
内容
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定义 CKD的分期 CKD的特点 CKD进展的机制 CKD的治疗策略
专业医疗
2
定义
慢性肾脏病(CKD)
❖ 肾损害≥3个月,肾损害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伴/不伴GFR降低,表现为下列之一:
↑肾小球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 大量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 刺激炎症和血管活性基因(RAS) 成纤维细胞增殖 间质炎症反应
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肾疤痕化(硬化)
专业医疗
18
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MAU(microalbunminuria)微量白蛋白尿 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正常,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
出来(白蛋白/肌酐 30-300 mg/g Cr) MAU是反应心脏和肾脏小血管病变的标志 MAU是增加糖尿病CVD事件(死亡率)的标志
3期 30~59
2期 60~89
1期 ≥90
专业医疗
7
GFR (140 Age) BW (f 0.85) Scr 72
专业医疗
8
根据分期制定临床行动方案
专业医疗
9
慢性肾病常见原因
高血压
糖尿病
免疫相关(SLE)
间质小管病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高尿酸、低钾
慢性肾病
肿瘤
高血脂动脉硬化 感染
遗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