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中草药资源概况及研发

合集下载

山东省主产药材分析 2006

山东省主产药材分析 2006

山东省主产药材分析 2006山东省主产药材分析xx-8-6一. 药材资源数量:据调查统计,全省有药用植物1,299种,药用动物150种,矿物药17种,其它4种,共计1,470种。

分布:胶东低山丘陵.沿海:以低山丘陵.沿海和胶莱平原为主,属海洋性气候,土壤适中,水源.光热充足,自然条件好,是本省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家种药材:主要有北沙参.黄芩.黄嗥.蔓荆子.薏苡仁.白朮.延胡索.西洋参.天麻.桔梗等;野生药材:主要有枯梗.黄芩.遗志.柴胡.苍朮.半夏.桑螵蛸.丹参.酸枣仁.地榆.全蝎等;海产药材:主要有海马.海龙.牡蛎.海螵蛸.海藻.鱼膘.海带.海浮石等。

1.渤海平原:以滨海缓平坡地和浅平洼地为主。

分布有大面积的滨海潮碱土,在黄河两侧和三角洲,因受黄河泛滥沉积的影响,分布有滨海潮土。

土地资源较多,为本省土地后备资源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黄河为主要灌溉水源。

海岸线平直,滩涂广阔,众多河流把大量营养物和有机质输送入海,水质肥沃,适宜于贝类的繁衍生长。

黄河三角洲主要分布有蒺藜.茵陈.青蒿.芦根.马鞭草和麻黄等。

家种药材主要有地黄.菊花.牛蒡子.枸杞子.板蓝根.荆芥.决明子等;海产药材有海马.牡蛎.瓦楞子等。

2.鲁西鲁北平原:属于黄河决口泛滥改道而形成的黄泛平原。

土壤以潮土为主,地势平坦,水资源比较丰富,光热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3~14℃。

家种药材主要有枸杞子.菊花.地黄.牛蒡子.紫苏.丹参.白芍.牡丹皮.红花.山药.麦冬.桑椹子.天花粉等;野生药材有半夏.茵陈.罗布麻.葶苈子.苍耳子.益母草.蛇床子.青蒿.王不留行.马齿苋及芒硝等。

3.湖东平原.洼地.丘陵:为冲积平原,包括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构成盆地及山前平原与黄泛平原的交接洼地,洼地中心形成南四湖的南北带状湖泊群。

年降水量650~900亳米,水热条件优越,土层深厚,耕性良好,肥力较高,是本省药材生产基地之一。

家种药材主要有瓜蒌.桔梗.党参.丹参.白朮.板蓝根.金银花.玄参.太子参.猪牙皂等;野生药材有旱莲草.豨莶草.蔓荆子.茵陈.旋覆花等;水产药材有芡实.蒲黄.水蛭等。

山东中药种植

山东中药种植

山东中药种植
山东是中国著名的中药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种植资源。

山东中药种植主要集中在泰山、黄河流域和鲁北地区。

山东的中药种植以泰山地区为主。

泰山地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合种植许多中药材,如黄芪、参、白及等。

其中,黄芪是山东中药种植的重点,泰山地区种植的黄芪质量高,被誉为“泰山黄芪”。

黄河流域地区也是山东中药种植的重要区域。

该地区土壤富含黄河冲积物质,适宜种植一些对土壤要求较高的中药材,如沙参、当归等。

鲁北地区也有一些中药材的种植,如川芎、红景天等。

这些中药材在山东的鲁北地区生长良好,品质优良。

山东中药种植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山东的中药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山东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蕴藏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发展中药材种植有利于山东省的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山东省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文章综合概述了山东省中草药种植现状、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意见。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种草药种植;产业现状随着我国对中药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草药种植已被各界关注,而现代中药的兴起无疑给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带来新的发展,目前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积极种植中药材,大力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各地抓住退耕还林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加大中药材生产布局调整的力度。

[1]作为中药材主产区的山东省相继出台了大力支持中草药种植的政策,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中草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重点,逐步形成了一批大的中药材优势和特色产区。

1山东省中草药种植现状1.1山东省中草药资源和品种现状山东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波状丘陵区、鲁西北平原区;水系发达,气候温和,降水量集中,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优越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我国中草药资源大省之一。

省内中药资源丰富,有天然药材资源1470种,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其中植物类药材达1299种。

大量收购的中药材390多种,地产药材200多种。

许多中药品种在国内享有盛誉甚至闻名于世界,有的品种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

我国的“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就记载了山东产金银花、北沙参、丹参、瓜蒌等地道药材,其种植和加工历史也源远流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5年以后,山东省中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具有一定规模,成为拉动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省内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世纪初的30万亩左右,发展到目前的180万亩以上,约占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10%,产值近90亿元。

山东东营河口区柽柳林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山东东营河口区柽柳林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山东东营河口区柽柳林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孙稚颖;周凤琴;郭庆梅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为了构建"北方红树林"工程,利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手段,对东营市河口区柽柳林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设置了17个样地,65个样方.经过调查统计,河口区柽柳林场约包含耐盐药用植物57种,隶属于24科51属,优势科主要有菊科、藜科、禾本科、豆科,列举了河口柽柳林场植物群落类型,其中群落
建群种或优势种主要有柽柳、多枝柽柳、盐地碱蓬、碱蓬、罗布麻、芦苇、补血草、獐毛、茵陈蒿、海州蒿等,简要介绍了它们的药用价值,分析了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并提出了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总页数】2页(P93-94)
【作者】孙稚颖;周凤琴;郭庆梅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9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澳亚牧场现代发展模式探究 [J], 郝胜楠
2.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粮改饲的实践与思考 [J], 孟维翠;聂小想
3.新时代县区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框架体系建设——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为例[J], 程国伟; 赵海江; 赵雪胜
4.落实政策引领促成种养一体模式——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为例 [J], 李绍仙;刘慧军
5.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特殊人群碘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J], 杨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作者:王志芬刘喜民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01期摘要:中药材是中医药行业的物质基础,人工种植已成为中药材的主要来源。

山东是中药材生产大省,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山东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了山东中药材种植的现状、影响中药材种植效益的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S567(2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1-0114-03中药材是我国中药方剂和成药的原料,由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组成,其中植物类药材占90%左右。

全国应用的药材种类有1 000~1 200种,其中野生药材种类占80%左右,栽培药材种类占20%左右。

栽培药材的供货量占药材使用总量的70%以上,药材种植已成为我国药材的主要来源。

中药材种植是山东中医药行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并已成为山东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依托。

1 山东中药材种植的现状1.1 山东在全国中药材生产体系中的地位山东有中药材资源1 470种,其中植物类药材达1 299种,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

大量收购的中药材有390多种,地产药材200多种。

目前全省种植中药材已达70余种,大规模栽培的也有近20种。

中药材在地面积已达12×10 4 hm2左右,约占全国药材总面积的10%,其中山东已成为全国金银花、山楂、丹参、桔梗、黄芩、西洋参等的主要栽培产区。

优越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条件,起伏多变的地形地貌,再加上丰富的传统植药经验,使山东生产的中药材药性足、色泽正、质量上乘,在全国中药材市场上口碑好、走货顺畅,深受广大药商和中药生产企业的青睐。

1.2 山东中药材种植的特点及分布近十年来,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项目的实施,以及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县建设的推动,山东中药材种植面积由上世纪末的(2~2.07)×10 4 hm2,迅速扩大至现今的12×10 4hm2。

山东东营:金银花有了耐盐新品系

山东东营:金银花有了耐盐新品系

山东东营:金银花有了耐盐新品系
图:金银花金银花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清热解毒药材,具有耐寒、耐旱,根系发达、生根力强,在酸性、盐碱地均能生长的特点,当年种植即可开花,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兼具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山东省东营市2011年试种成功,之后逐步探索和积累金银花在黄河三河洲盐碱地区的种植技术和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将大范围种植推广繁育。

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金银花已经试验出了耐盐新品系,这一新品种即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引种推广。

据报道,由山东东营市农科院承担的“金银花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引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日前顺利通过了由省内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鉴定验收。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整体技术水平已达国内领先。

“金银花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引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于2011年立项,针对金银花种质资源搜集、耐盐性筛选、新品系选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已基本摸清了各金银花品种的耐盐能
力,筛选出了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推广种植的金银花品种和耐盐新品系,并研究出了适于黄河三角洲地区0.5%以下土壤含盐量条件下的栽培技术规程,为金银花在本地区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也是中草药种植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将对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山东省各地针对中草药种植产业的需求,积极推动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

各地充分利用区位、气候和土壤等优势,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中草药种植基地。

例如,潍坊市就建设了以枸杞、菊花等中草药为主的种植基地。

临沂市建设了以中草药为主导产业的河东新区,汶上县建设了以党参、阿胶等中草药为支撑的种植基地等。

这些基地在物质条件和硬件设施上都有较好的配套,为中草药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中草药品种丰富多样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以枸杞、黄芪、山楂、蔓荆子、金银花等为主导品种,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临沂市的党参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是国内重要的党参产区之一;枸杞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菊花种植面积在全国排名前三、同时,还有一些中草药新品种逐渐得到山东农民的采纳和推广,如当归、枣、荔枝等。

三、中草药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山东省积极引进和推广中草药种植技术,提高中草药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例如,针对特色中草药党参的种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通过研究,开展了党参的高效栽培技术和品种选育研究,并成功培育出一批品质优良、适应性强的新品种。

此外,山东省还开展了中草药种植标准化、无公害种植等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提高了中草药种植的规范化水平。

四、中草药销售渠道拓宽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的发展还得益于销售渠道的拓宽。

传统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中药材市场和中药企业,这些渠道的销售主要以药材经销商为主。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中草药企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网络直销,将中草药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大大节约了销售环节,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山东省还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加强与中草药加工企业的合作,推动中草药加工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绩,通过种植基地建设、中草药品种的丰富多样、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销售渠道的拓宽等方面的努力,为中草药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东营市草场资源

东营市草场资源

东营市草场资源东营市有天然草地2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54%,可利用草地202万亩,农田隙地和林下草地49.8万亩,人均占有天然草地面积1.84亩,居全省首位,是山东省天然草场连片面积最大的地区。

草场主要分布于滨海一带的河口区孤北草场、四扣草场,垦利县大汶流草场、孤东草场、垦东草场和利津县利北草场。

其中5000~50000亩的成片草场55处,50000亩以上的成片草场8处。

东营市拥有的天然草场中有180万亩在自然保护区的辖区内,占全市天然草场62%。

东营市草场按照优、良、中、低、劣五等划分牧草的质量标准,一等优质草场面积为5.2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 1.8%;二等良质草场为103.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35.9%;三等中质草场为49.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7.2%,四、五等低劣质草场129.7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45.1%。

按照草场八级划分的产量标准,亩产鲜草800公斤以上的一级草场和产草量50公斤以下的八级草场面积最小,分别为1.73万亩和1.1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0.4%和0.6%;亩产鲜草400~600公斤以上的三级草场面积为59.9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21.5%;亩产鲜草300~400公斤的四级草场面积为46.3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6.6%;亩产鲜草200~300公斤的五级草场面积最大,为96.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34.6%;亩产鲜草100~200公斤的六级草场面积为50.7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18.2%;亩产鲜草50~100公斤的七级草场面积为22.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8.1%。

草场内共有野生牧草品种93种,隶属35科84属,其中禾本科18种,菊科15种,豆科11种,藜科7种,十字花科4种,其它科38种。

禾本科、豆科牧草占牧草总数的31.2%,菊科、藜科牧草占牧草总数的23.7%。

主要饲用牧草57种,占牧草总数的61.3%,其中禾本科15种,豆科8种,菊科13种,藜科6种,其它科15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东营市中草药资源概况及研发[摘要]山东省东营市已发现的野生药材资源共有291种,其中植物类236种,分属70科;动物类42种,分属41科;矿物类1种;海产药材12种,分属10科。

传统种植品种主要有甘草、薄荷、怀牛膝、大青根、地黄、桔梗、菘蓝、荆芥、紫苏、薏米、草决明、牛蒡子、蔓荆子、防风、杜仲、银杏等。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中药生产企业传统药乡和药农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规范化为手段、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产业化基地组织运行模式。

东营市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中药材的种植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通过管理现代化来推动技术现代化,按照gap的规范要求,将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落实到中药材生产的每个环节。

[关键词]中草药;资源状况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4-149-02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东临莱州湾,北临渤海湾,土地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多异,野生资源种类繁多,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2℃,优越的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中草药的生长繁殖,同时具有种类多分布广且蕴藏量大的特点,另外东营市海岸线350.34公里,可入药的海洋药物及贝类资源也十分丰富,
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1 东营市中草药资源基本情况
1.1 野生资源概况
东营市已发现的野生药材资源共有291种,其中植物类236种,分属70科;动物类42种,分属41科;矿物类1种;海产药材12种,分属10科。

据估计年总蕴藏量在600万公斤以上。

在这些野生药材中罗布麻、茵陈、益母草、芦根年可收购均在15万公斤以上,车前子年最高收购量可达1万公斤。

其他在东营市独具生长优势且能形成规模产量的还有翅碱蓬、二色补血草、槐米、薏米、土元、蟾酥、鸡内金、蒲黄、黄花蒿、青蒿、大蓟、败酱草、蒲公英、地丁、苍耳子、萹蓄、柽柳、天麻、栝楼、苦楝子、马齿苋、白茅等,另外牡蛎、瓦楞子、哈蛤壳等也相当丰富[3]。

1.2 家种家养药材情况
东营市传统种植品种主要有甘草、薄荷、怀牛膝、大青根、地黄、桔梗、菘蓝、荆芥、紫苏、薏米、草决明、牛蒡子、蔓荆子、防风、杜仲、银杏等。

另外人工养殖梅花鹿800余头,是华东地区较大的人工养殖基地,年生产鹿茸、鹿角、鹿胎、鹿鞭等名贵中药材300余公斤。

1.3 可利用的当地资源生产的中成药品种
目前东营市制药企业可利用的当地资源生产的中成药品种有:新复方大青叶片、复方罗布麻片、板蓝根颗粒、银杏叶片、杞菊地
黄丸、益母草膏、益母草颗粒、复方丹参片、复方川芎胶囊等。

1.4 近几年当地人对中草药种植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东营市不少乡镇、农民对中草药种植仍有较高的积极性,全市各县区、济军基地等都有不同的种植品种、面积。

在种植品种上有丹参、黄芪、菘蓝(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薄荷、沙苑子[2]等,在种植面积上,少则几十亩、几百亩,多则上万亩。

由于多数中药材种植面积小技术管理跟不上,价格不稳,销路不畅,造成发展缓慢,挫伤了种植户的热情[6]。

当前发展较好的有济军生产基地的丹参种植,近年最多时种植300亩,平均亩产250~300公斤;垦利县垦利镇、黄河口镇的薄荷种植已发展到1万亩,同时进行深加工提炼薄荷油,发展势头很好。

2 目前国家对中药材种植的政策及先进地区的经验
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绿色植物药”的兴起。

为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带来了大好机遇。

2002年4月,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不仅使中药材生产有章可循,而且为药品部门实现有效监管提供了法律保证,标志着我国中药材生产将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002年11月国务院转发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卫生部、中科院等七部委制定的《中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发展绿色药材,鼓励有条件的医药工商企业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

科技部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规范化药源基地建
设作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重点工作来抓,拿出巨额资金予以支持[4]。

这些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政府、中药生产企业传统药乡和药农在坚持以科技为先导、规范化为手段、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即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产业化基地组织运行模式,目前的运营模式主要有:(1)中药材商业企业+基地+农户;(2)中成药生产企业+科研+基地+农户;(3)以农场建基地;(4)科研部门+农户联组;(5)政府直接为组织者建成的大型基地[5]。

无论哪种模式,都是政府、企业、科研、农民等几方面的联合,把政策、市场、技术、资金、土地和生物资源等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9]。

模式的优劣,在于各因素结合的紧密程度。

对此,有的专家提出股份合作制的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与公司(企业)的资金技术结合,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成独立实体,作为投资公司的下设机构,独立核算。

具体内容是,公司对基地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基地的技术服务,生产组织、质量监督、产品销售等管理工作,以土地入股的农民接受公司的技术培训,通过考核成为基地的正式生产工人,按企业员工管理,按劳付酬。

这种合作方式以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责任与义务以及享有的年终分
红权利,可以保证每个生产环节的指标量化,从而更好地解决规范种植,落实具体品种等问题。

因此,股份合作制是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较好模式。

我国第一批5家gap试点之一的陕西天力士植物药
业有限公司,通过模式、科技、标准、管理等一系列创新,在自然条件适宜丹参生长的商洛市,建成了6000余亩的丹参药材生产基地,并承担了科技部“中药材丹参规范化种植研究课题”和“陕西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初步实现了gap倡导的“真实、优质、稳定、可控”的要求,成为天力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车间”。

3 对东营市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措施
3.1 提高认识,优化农业结构调整
医药经济被世界称之为“朝阳”产业,连续多年来平均以17%
左右的增长率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中药材生产,使之走向产业化,不仅仅是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条道路[7]。

东营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自然条件非常适宜中药种植,不少农民也有种植中药的传统习惯,不仅仅是东营市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创造东营品牌,提高东营市知名度的需要。

3.2 打破常规,按现代化要求去做
中药材种植不同于一般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

它不仅要求技术含量高,而且从立项、选种、建园、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等都必须根据药材市场的需求、质量规范和生长特性进行,对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8]。

因此,中药材种植必须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的经营模式,改变过去那种无科学论证、盲目上
马、随意引种、粗放管理的老观念[10]。

市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中药材的种植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和管理,通过管理现代化来推动技术现代化,按照gap的规范要求,将现代化的生产管理落实到中药材生产的每个环节。

3.3 帮促结合,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
近几年来,不少的制药企业、药材公司、科研院所以及传统药乡的地方政府积极投入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和gap药源基地的建设上来[1]。

东营市一些农村有种植中药的习惯和经验,各级政府亦有过去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工作基础。

可在中成药生产企业中,选1~2家基础条件好的,先采取行政组织推动的方式,然后帮助促进他们实施发展中药基地的建设,其组织运营模式可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或直接采用股份合作制。

同时各级政府要借助“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时机,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借用外力引导和推动中药材的种植、科研、生产和加工。

3.4 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市内外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
有关部门要“跑上去”,向国家、省要课题、要政策,争取支持。

同时,要认真学习外地发展中药种植基地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尽快研究制定出发展中药种植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市内外各种成分的经济组织和个人到东营市种植开发中药生产。

[参考文献]
[1] 丁海,黄泰康,吴春福.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趋势[j].
中草药,2005,36(1):147-149.
[2] 刘道清.药名大典[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4:
228-229.
[3]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89.
[4] 焦广明.中药现代化的含义探析[j].世界中医药,2008,3(6):342.
[5] 苏珊.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环球中医药,2008,1(5):61.
[6] 方圣鼎.中药现代化的思考[j].中草药,2007,38(5):641-646.
[7] 梁茂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j].科技导报,2007,25(2):73.
[8] 蔡宝昌.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措施与相关思考[j].南京
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5):334.
[9] 张霄潇.中医药的定位和中药现代化方向[j].环球中医药,2008,1(5):38-39.
[10] 张卫明,顾龚平.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5-8.
(收稿日期:2012-1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