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变化,许多物种已经失去了栖息地,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严重下降。
为了保护和维护现有的生物多样性,许多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探究其成因和研究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现状和未来方向。
一、现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现状1、物种丰富度监测与评价随着国内外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的提高,物种丰富度监测与评价逐渐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目前,许多国家和机构都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利用调查数据对物种丰富度进行了评价和监测。
这有助于监测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以及根据变化的趋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生态位和生物资源的保护生态位和生物资源是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方向。
许多机构开展了针对不同生态位和生物资源的研究,分析其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处理环境变化和气候变化的能力。
生态位和生物资源的保护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还有助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可视作物种保护的一种具体手段。
在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研究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研究热点。
通过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能够提高物种恢复能力,加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未来方向1、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领域。
未来,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资源的逐渐短缺,野生动物保护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同时,更多的机构和组织也将加入到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队伍中,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
2、生物基因库研究生物基因库研究是保护物种基因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未来,随着生物基因库研究的深入,人类将可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保留生物多样性。
此外,生物基因库研究还可为物种的繁殖和培育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现状与保护策略

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现状与保护策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
它包括了所有的物种、基因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健康至关重要,而且对人类的福祉和生存环境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的全球现状、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
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1. 物种灭绝加速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的数据,全球范围内的物种灭绝速率正迅速加快。
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一些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人类活动,如栖息地破坏、过度捕捞和气候变化,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
2. 栖息地丧失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因素。
森林砍伐、湿地填埋和城市扩张等活动导致了自然栖息地的急剧减少。
栖息地的丧失不仅减少了物种的栖息空间,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3. 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性和功能。
例如,农业活动和城市化造成了土壤退化、水体污染和生物链的破坏。
这种退化不仅影响了动植物的生存,也对人类的生态服务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4.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改变了物种的栖息地和生境。
许多物种面临着适应气候变化的压力,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下降。
二、主要威胁与挑战1. 过度开发土地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的灭绝。
例如,农业扩张和城市建设占据了大量的自然生态空间,破坏了自然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2. 过度捕捞与非法贸易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许多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
此外,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也威胁着濒危物种的生存,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趋势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趋势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涵盖动植物、微生物等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
但是,由于人类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危机。
现状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最新报告,全球有超过100,000种野生动植物面临生存威胁,其中1/4瀕臨滅絕,生态破坏和人类活动是主要原因。
同时,自然生境的丧失也成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地球表面草原、里海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快速时,不应忘记人类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负面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过度捕猎、过度开关以及森林砍伐等都在加速生物物种灭绝的进程。
特别是在海洋领域,由于过度捕捞以及工业污染,许多鱼类种群已经面临生存威胁,因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是当务之急。
趋势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国际社会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应对威胁,加强保护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
其中,以下是值得关注的一些现象及趋势。
1、制定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纲要2010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1至2020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旨在推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方案。
各国政府积极响应,相继制定了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态系统。
2、创办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全球各地的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都致力于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同时也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我国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超过35万公顷,保护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人文遗产资源,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3、开展环保教育没有公众的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只能是口号。
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开展生态环保教育,引导人们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4、推广生态农业农业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产业,同时也是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院别: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班级:2009级摘要:我国是一个生物品种繁多的国家,面对着日益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将要面临着野生队伍消费的问题、外来入侵种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由此可见,相应的对策是必不可少。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
简单地说,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入侵则是指外地生物进入另一地区,因为在此地区没有天敌,会较快繁殖而形成种群,打破本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对本地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生物入侵是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目前,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
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二、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据统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
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
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
高等植物中有4000种~5000种受到威胁,占总种数的15%~20%。
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三、生物多样保护的意义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
我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

我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现状与对策-环境生态论文文/马方舟1徐海根1丁晖1周旭1张彦静1图/丁晖1贾凤海2蝴蝶因其斑纹色彩艳丽、飞行姿态婀娜被誉为“会飞的花朵”,五彩斑斓的蝴蝶不仅颇具观赏价值,而且是最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之一、当前,我国蝴蝶多样性正受到生境破坏、人为干扰、气候变化等诸多因素威胁,开展以保护为目的的蝴蝶多样性观测和预警,能够为有效保护蝴蝶多样性资源、预测环境变化提供科学数据,并将在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与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蝴蝶多样性保护的意义蝴蝶是重要的环境指示生物。
蝴蝶,以在自然界中容易被观察、监测、标记和鉴定等特性成为陆地节肢动物中最好的观测对象。
蝴蝶种类丰富、分布广泛,但又对栖息地环境的专一性强,环境的细微变化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在蝴蝶的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特征中,因此,蝴蝶非常适合用来监测环境变化趋势、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人力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等,成为公认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指示生物,其多样性指数常作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和农田生态系统等多样性变化的评价指标,其监测数据在许多国家被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制定、教育、科研及公众环境教育等方面。
蝴蝶是宝贵的物种遗传资源。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史中,蝴蝶与蜜源植物形成了密切的协同进化关系,大部分蝴蝶种类具有一定的传粉功能,蝴蝶多样性的保护不仅可以为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提供典型材料,更是保护生态系统食物网络中关键一环。
蝴蝶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药资源,从古代医书《本草纲目》对金凤蝶幼虫“茴香虫”的应用到现代医学对蝴蝶幼虫药用有效成分桂皮醛类物质的提取鉴定,均证明蝴蝶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自古我国云南等地就有食用蝴蝶幼虫和蛹的传统,高含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使蝴蝶成为百姓餐桌上的佳肴甚至保健食品。
此外,以蝴蝶为题材文学和绘画作品也使蝴蝶成为重要的文化载体。
二、国内外蝴蝶多样性保护现状(一)国外蝴蝶多样性保护的成功实践早在上世纪70年代,英国就率先启动了以保护英国蝴蝶种群、探明其生存现状和变化趋势的“英国蝴蝶监测计划(UKBMS)”项目,在英国全境设立蝴蝶监测点,从最初的34个监测点扩大至1800余个监测点,采用统一的样线法,每周一次观测记录蝴蝶种类和数量等数据信息。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原因及保护对策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实施方法,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的效果.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的方法.1.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 自然原因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具体措施

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哪些具体措施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样,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药物、纤维等物质资源,还在维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如栖息地破坏、物种入侵、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
因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自然保护区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生存环境,减少了人类活动的干扰。
在保护区内,物种能够自然繁衍,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完整。
同时,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其有效运行至关重要。
这包括定期巡逻、打击非法捕猎和采伐、进行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护区内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持续的土地和水资源管理也是关键。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如过度开垦、城市化扩张等,会导致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重要的生态区域。
水资源的管理同样重要,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清洁,避免水污染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损害。
比如,在农业生产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对工业废水的处理,防止其排入河流和湖泊。
再者,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不容忽视。
一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没有天敌,从而迅速繁殖,对本地物种构成威胁。
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需要加强对出入境动植物的检疫,严格限制可能携带外来物种的物品入境。
同时,对于已经入侵的物种,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生物防治、人工清除等,以减轻其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另外,推动可持续的渔业和林业发展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环节。
在渔业方面,实行捕捞限额制度,避免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减少。
建立海洋保护区,为鱼类提供繁殖和生长的场所。
在林业方面,提倡可持续的采伐方式,确保森林的更新和恢复。
鼓励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3篇

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第一篇: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破坏和生物物种灭绝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全球热点话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基本诉求之一,也是人类自身生命质量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生态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城市、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广大公众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
第一步是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通过提高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生态保护措施的效果。
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场所和环境中,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如垃圾分类、养成节约用水、用电的习惯等,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步是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
对于环保科普教育,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应该上升到教育体系中,既保证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也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玩具、文章、游戏、科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启发人们的环保观念。
第三步是制定更严格的生态保护法律和措施。
国家需要加强环境政策的制定,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生态保护法律,加大对环保企业的审查、监管以及惩罚力度。
在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还需要鼓励绿色技术发展和应用,率先推广环保产品,推动可持续社会的发展。
第四步是跨界协作与合作。
保护野生动植物,积极防止生态环境受到各种污染和威胁,强化公众意识等措施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以及大众等多方的合作。
加强国际性的环境保护合作,追求全球生态保护的大型合作和协调,可以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和全球各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局部地区的策略和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
只有积极开展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保护行动,使大众更加重视环保问题,才能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第二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稳定的重要门户。
建立完善的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当前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国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现
状
及
保
护
措
施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2011年10月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保护措施
摘要本文对中国国内总的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概况作出分析,并讨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几点威胁和挑战,最后点出几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和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on China's domestic total biodiversity status quo survey analysis, discussed our country biodiversity faces several threats and challenges, and finally points out some strategies on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and measures.
关键词中国;生物多样性意义;现状;保护措施;
Keywords China; biodiversity significance; present situ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我们目前已经知道大约有200万种生物,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
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分别是: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或称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这是组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基本层次。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可以说每一个物种就是基因多样性的载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形式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
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
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
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3 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
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
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
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
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
如:藏羚羊。
4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4.1 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
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
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
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4.2 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5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国目前的一个重要任务,确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象及其依据,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首当其冲,我认为,实践中应该对各个物种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5.1.就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目前,全世界的生态专家已经得到一个共识,如果你要去保护野生动物,那么最好的理念就是在野生动物的家乡、原始栖息地去保护它。
比如说保护大熊猫,不是将其放在动物园里,而是将它放到保护区内更为合理。
当然,待情况转好后,大熊猫的最后归宿不是被人们养起来,而是被放归大自然自由生存.就地保护是现今我国最重要,涉及面最广的一项保护措施。
5.2迁地保护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到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迁地保护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然而,将物种放进动物园,植物园是不是就达到最终目的了,答案是否定的,迁地保护目的是使即将灭绝的物种找到一个暂时生存的空间,待其元气得到恢复,具备自然生存能力的时候,重新回到生态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一个重要补充。
5.3建立基因库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已经开始了一项新的计划,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
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把各种珍稀动物的胚胎、基因冰冻起阿种措施听起来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实践中必须予以严格控制。
因为它一定能够程度上挑战了大自然的生存规律,一旦滥用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5.4为了保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第一,补充自然保护区制度,明确保护区的设立和管理体制。
第二,建立严格的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制度。
从维护国家和地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如加强生物引种,交通运输,国际货物贸易等分方面的监督,建立生物引进风险评价等。
第三,建立基金制度。
要有效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
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儒泳:《生物多样性的启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胡嘉滨: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的重构[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
[3].陈晗霖:我国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安徽农业科学,2006(3)
[4].孙中艳: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J].中国发展,2006(4)
[5].谭伟福,蒋波: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和途径[J]
[6].陈宜瑜主编.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未来.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