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6年到2010年 中国汽车大事件回顾
汽车大国发展轨迹+解读56年政府工作报告

汽车大国发展轨迹 解读56年政府工作报告[导读]:在2010年两会召开之际,我们将历届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汽车产业热点集中辑录,在尘封的历史档案中,追溯中国汽车发展历史。
、1954-2009年共56个年份,其中44个年份当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在尘封的历史档案中,我们拿到了其中41份政府工作报告,形成总计87.9万字的语料库。
在这些国家的最高声音中,有很多当时轰轰烈烈,现在又鲜为人知的史实。
★1954年提出:“一五”项目中,汽车厂建设意义重大。
辑录1:“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改建的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约有六百个,大家所知道的苏联协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个项目就是其中的骨干。
在这些项目中,有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有色冶金企业、煤矿企业、石油企业、各类重型机器制造厂、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飞机制造厂、电力站、化学工厂等。
这些建设项目的完成将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大大地提高一步,使我们可以自己生产冶金设备、发电设备、采油设备、锻压设备,自己生产汽车、火车头、拖拉机、飞机,并且将使我们有新的工业区域和工业基地,使我国目前工业分布上的不合理状态开始发生变化。
”★1955年提出:汽车行业开始投资限额管理,进行钢铁、轮胎配套;汽车行业远期设计产能9万辆,其中一汽3万辆,二汽6万辆,载重汽车实现中国制造;一汽建设期浪费较为严重。
辑录2:“只有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即建立起现代化的钢铁工业、机器制造工业、电力工业、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基本化学工业等等,我们才可能制造现代化的各种工业设备,使重工业本身和轻工业得到技术的改造;……;我们才可能生产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如火车头、汽车、轮船、飞机等等,使运输业得到技术的改造;”辑录3:“各类工业基本建设单位的投资限额规定如下:钢铁工业、汽车制造工业、拖拉机制造工业、船舶制造工业、机车车辆制造工业的投资限额为一千万元;……;电站、输电线路和变电所、煤炭采掘工业、石油开采工业、石油加工工业、除交通机械以外的机器制造工业、汽车和船舶的修配工业、纺织(包括印染)工业的投资限额为五百万元;”辑录4:“汽车:全部建成后的年产能力将为九万辆,五年内达到的年产能力为三万辆。
中国汽车发展史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 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 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 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 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 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 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 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1902年送给慈 禧太后的礼物。
三、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
1929年5月,辽宁迫击炮厂的“民生牌”载重汽车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 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 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 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 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 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 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 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 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东风EQ140 型越野汽车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 史的前台。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 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 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 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 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 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 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 汽车148万辆。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

(汽车行业)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 中国汽车发展史中国汽车发展史50年风雨汽车路进入90年代以来,轿车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买私家车就像70年代的“四大件”、80年代的家用电器一样成为众多家庭追求的目标,而这在2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这说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反映出民族汽车工业的巨大进步。
更令人感慨的是,我们是在经历了一段漫长曲折的历程之后才迎来了这一天。
在新中国50年大庆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我国轿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50年代中国轿车呱呱坠地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毛泽东主席为奠基仪式亲自题写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
1956年我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下线,毛主席又亲自为其命名———解放,对于当时工业整体水平非常落后的中国人来说,这确实是一次经济上的解放。
1956年是中国汽车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年。
5月,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东风牌轿车,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这是中国自制的第一部轿车,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同时工厂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
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上海汽车装修厂,后更名为上海汽车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在大跃进的年代,这几辆稚嫩的国产轿车确实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了一阵子。
中国汽车发展史东风牌轿车开进中南海,毛主席试乘之后高兴地说:“好啊,坐上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了!”以大跃进的狂热和速度造出的中国第一批轿车,更多地是政治因素在起作用,“造出争气车,献给毛主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而在技术上缺乏应有的实力,中国轿车的鼻祖是中国第一代汽车技术人员和工人东拼西凑,手工敲敲打打造出来的。
以凤凰车为例,它的发动机采用的是南京汽车厂的四缸发动机,底盘仿华沙轿车,车身外形仿顺风车,零件靠手工技术和在普通机床上搞革新进行切削加工完成。
中国汽车工业60年回顾

中国汽车工业60年回顾:从无到全球第一时序更迭,甲子轮回。
今天,新中国迎来了60华诞。
60年春华秋实,60年历史变迁。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从生产卡车到生产高级轿车,从单一的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和升级,如今,中国超越日、美成为全球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门槛回望: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汽车工业真正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从自行车王国到汽车社会,中国正以超越想象力的速度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一九四九年——一九五九年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中国的汽车工业几乎是空白。
直到1953年7月15日,中国的汽车工业才有了第一块基石——毛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题字。
从那天起,新中国汽车工业才开始真正起步;从那天起,我们才一步一个脚印,开始汽车工业的发展之路。
国产解放卡车从厂房奠基到生产线组装以及正式投入生产,我们用了3年时间。
1956年7月,一汽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CA1下线。
该车的原型是前苏联的吉斯150型汽车。
它是按通用性设计制造的载重卡车,载重量为4吨,装有90匹马力直列六缸汽油发动机,最大时速为65公里。
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中国的汽车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
国庆10周年阅兵车红旗轿车CA721958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开始成批生产吉普车;1958年5月12日,由一汽研发的国产第一辆东风轿车(红旗前身)试制成功,并开进北京展示;1958年6月,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
由此,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向轿车领域延伸。
一九五九年——一九六九年从卡车到轿车研发生产第一汽车制造厂工地经过第一个10年的积累和技术沉淀,中国汽车人又开始了自己的轿车之路。
1959年,红旗牌、北京牌轿车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集中亮相和展示,引起轰动,这也相当于是中国的“第一个汽车展”。
后来,红旗轿车也成为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阅兵车。
1960年,北京汽车厂开始试制生产东方牌BJ760型轿车,这就是后来的“北京吉普”前身。
中国汽车大事记

中国汽车大事记●起跑线1953年,毛主席为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题字,这块基石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第一块基石。
同一时间,日本汽车工业刚刚形成完整体系,韩国汽车也还在萌芽阶段。
应该说,汽车发展,我们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1984年上海大众合营合同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揭开此后的合资车企大潮,同样也让中国车市步入了“市场换技术”的境地。
在众多厂商对中国市场不以为然的年代里,大众选择与上汽牵手,从而奠定了其在国内的领袖地位。
●成为“老三样”老三样是桑塔纳、捷达、富康,中国汽车工业朦胧时代的代表力作,由此诞生了中国人的轿车概念。
A级车、B级车、两厢车,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市场,已经在十多年前孕育成型,而由它们引发的“国产化”问题,直接培育了中国的汽车零部件配套厂家。
在老三样中,富康已经于去年正式停产,但老三样的时代要谢幕恐怕还尚待时日。
●坚守50:50在199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中严格规定:“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
”从北京吉普开始至今,中国整车合资年轮已有25年。
如果底线在现阶段突破,中国汽车工业将彻底沦为跨国巨头们的附庸,自主创新路线更将无法推行。
●做国内最大车展上海车展创办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国际汽车展览会,首届上海车展以73家参展商、1.5万平方米展台面积。
而首届北京国际车展于1990年7月3日开幕,展出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
目前这两个车展已成为几乎全球汽车厂商心目中的A 级车展。
●建立第一家4S店将4S店模式引入中国的首家车企是广汽本田(原为“广州本田”),这种当时国际流行的销售方式搭配本田力推的“只引入新产品”策略,缔造了“雅阁(图库论坛)神话”。
现在,在我国的汽车销售服务市场上,4S模式已经成为主流模式,其倡导的销售服务标准也在不断升级。
●全球同步所谓“全球同步”的概念,是2001年上海大众推出POLO时率先提出来的。
汽车发展历史(编年史)

汽车发展编年史前言汽车作为现代高速行走机械,其发明、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遵循历史的足迹走进汽车的世界吧。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车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发明的。
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初大禹时代,有一个叫奚仲的人,他发明的车由两个车轮架起车轴,车轴固定在带辕的车架上,车架附有车箱,用来盛放货物。
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辆车。
最初的车辆,都是由人力来推动的,称为人力车。
后来人们开始用牛、马拉车,称为畜力车。
据传说,畜力车是商汤的先祖相土和王亥共同发明的。
1420年,有人制造出了一种滑轮车。
人坐在车内,借用人力使绳子不停地转动滑轮1649年,德国一个钟表匠汉斯·郝丘制造了一台发条式的汽车早在三国时代,诸葛孔明就发明木牛流马,用其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叫马钧的技术高明的大技师,他发明了指南车1766--1899•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动力输出从蒸汽机—煤气机—汽油机—柴油机,人类在不断开发新能源的道路上也“顺便”把内燃机做了改进。
•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促进汽车初期发展方面作出贡献最多的却是法国人——齿轮变速器、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式橡胶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狄第安后桥半独立悬架,石棉制动片和转向盘等等。
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1827年英国嘉内公爵制造的蒸汽汽车成为世界上第一辆正式运营的蒸汽公共汽车。
可载客18人,平均时速19km/h。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该项发明被世人称之为“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
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在日益交通发达的今天,在路上我们随处可见的是私家车、卡车、货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汽车的品牌不断增加,不论在外观还是在性能上都有了飞速的提高。
在我们享受现代科发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交通便利和汽车多样化的同时,别忘了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1949—1965年,中国汽车业创建阶段:1956年7月15日,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CA10给我们翻开了中国汽车发展史的第一页。
解放CA10就是老一辈的爷爷们所说的老解放,它诞生于中国第一汽车厂,属于中型载货车,采用后桥驱动,空车重3900斤,直列水冷6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最大功率71KW,最大速度为每小时75公里,载重量为4吨,可拖带4.5吨重的挂车,每百公里耗油29升。
它决定了以后三十年中国卡车的发展方向。
它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6月20日,“井冈山”牌小轿车诞生在北京市第一汽车附件厂(北京汽车的前身),当天驶进中南海接受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检阅。
1958年,我国又陆续生产了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CA72红旗高级轿车、跃进牌汽车。
1963年,“凤凰“牌小轿车改称为”上海牌SH760型“轿车1960—1980年,中国汽车业成长阶段在这个时期,中央的主要精神是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
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
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
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1964年:二汽--也就是东风汽车前身,建成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
1969年:上海32吨、天津15吨、常州15吨、北京20吨、一汽60吨载重货车、甘肃白银42吨电动轮矿用自卸车。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50-1965年)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一汽又试制成功“东风牌”小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同年上海诞生“凤凰牌”轿车。
二、成长阶段(1965-1980年)
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依靠自身力量创建,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设计等多项纪录. 同时,四川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等也相继兴建投产,主要生产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 此外,一汽等老厂承担了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建设任务,并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
三、开放合作阶段(1981-1999年)
改革开放后,国家实施一系列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发展,汽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批合资企业应运而生,如1985年成立的上海大众等,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20世纪90年代,吉利、比亚迪、长城等自主品牌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
地。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代初至201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产量从2000年的209.95万辆增长到2010年的1826.45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27.7%,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2010年代中期至今,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和环保压力,汽车产业开始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新兴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56年到2010年 中国卡车大事件回顾 【卡车之家原创】60年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去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此时此刻,人们不由得为多年来奋战在汽车工业第一线的几代中国汽车人感到骄傲,也常常回忆起中国汽车发展的那段心酸历史。
这其中,解放,这个名字被无数人提起。
是的,他是中国汽车行业的老大哥,他的地位无人能取代。
1953年7月15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
1955年,土建工程竣工,安装工程也基本完成,1956年7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月13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7月14日,当装配出的第一批12辆4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
这标志着第一汽车制造厂的三年建厂目标如期达到,从此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今天小编就带领各位回顾一下祖国汽车发展的这段历史,从1956年到2010年。
●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汽车开下总装配线
1958年,北京的第一辆汽车在天安门广场
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轿车出厂
1975年6月8日,上海牌轿车第5000辆下线出厂仪式
1965年10月,邓小平视察长安汽车制造厂
1975年6月,二汽自主开发的第一个基本车型—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
1960年4月14日,第一辆黄河载重汽车下线仪式
图为帮助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苏联专家的家属们,为中国制造出第一批汽车热烈鼓掌
1984年10月5日,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樊基地奠基●上海大众、一汽丰田、广州丰田等公司成立
1985年9月26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合资生产的第一款车型— BJ2021(切诺基)汽车驶下生产线
1984年10月12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典礼
1990年11月20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作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02年9月19日,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签署了50年长期全面合作协议
2004年9月6日,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仪式
2009年9月25日,长安福特马自达第三工厂奠基
2002年4月29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韩国现代汽车在北京举行合资签约仪式
2005年,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意大利设计中心揭幕
●众国产汽车品牌参加国际大型车展
2008年9月,解放J6重卡登陆德国汉诺威车展
2008年5月30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PIDF集团合作在伊朗生产奔奔项目正式签约
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英国技术中心
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华晨中华”轿车参加巴黎车展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轿车出口海外,在码头整装待发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参加底特律车展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出口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图为长城牌汽车批量出口
中国汽车产销千万辆,基本型乘用车(轿车)进入家庭,社会需求量日益增长。
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进入汽车社会。
●新时代国产汽车的发展进程
2006年7月12日,即将上市的一汽奔腾轿车,在侧面翻滚试验时,大胆引用真人进行事故模拟操作和安全伤害评测,成为中国汽车安全试验评测的一起标志性事件。
上海汽车技术中心是上汽集团自主品牌产品研发基地,承担荣威、名爵两大品牌、六个平台、数十款车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参加建国60周年成就展的“G5”轿车,是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中高端重量级车型,配备奇瑞自主开发的2.0涡轮增压发动机。
2008年2月22日,一汽自主研发的V12发动机在技术中心成功点火
参加建国60周年成就展的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的上海牌混合动力轿车
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客车知名品牌,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先进的制造工艺、完善的售后网络,已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条件最先进的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
国家(襄樊)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碰撞法规试验后,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分析评估。
2009年7月11日,中国汽车T10黄山峰会,专题研究电动汽车产业化问题
2008年4月一汽解放北京车展上投放J6
2008年第十届北京国际车展现场
一汽解放领导剪彩
一汽解放媒体见面会
外国同行参观展车
外国同行参观展车
一汽解放销售公司经理张兵接受采访● 2009年10月中国第1000万辆车下线
共同启动按钮
解放J6缓缓驶下生产线
10月20日,中国汽车人迎来了一个盛大节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和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一汽承办的2009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下线庆典在一汽解放J6生产线隆重举行。
●解放J6奥威6DM(11L)系列重卡总投放仪式
2010年3月31日,无锡锡柴广场热闹非凡,“解放J6奥威6DM(11L)系列重卡总投放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一汽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董春波、解放公司总经理王立志、党委书记许宪志等厂家领导以及解放代理商、解放用户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投放仪式。
CA6DM发动机
发布会现场图片(稍后将来更多精彩现场图片)
搭载CA6DM发动机的解放J6P重卡
解放J6奥威6DM(11L)系列重卡投放仪式正在江苏无锡举行,卡车之家将在稍后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现场报道,敬请期待。
●一汽解放大事件回顾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汽车开下总装配线
1986年7月15日,CA141新解放投入试生产
2000年一汽首批60辆解放卡车投放西藏
2001年7月15日,解放第300万辆车下线
2003年7月15日是一汽建厂50周年
2004年7月15日解放奥威重卡下线
2005年4月26日上海车展J6H揭幕
2007年7月15日J6重卡下线
2008年4月一汽解放北京车展上投放J6
2009年4月一汽解放参加上海车展
●编后语
翻看历史,中国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中国自主品牌的实力正在逐渐加强,我们也期待这中国汽车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来源:卡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