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企业标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最终修改版5)080228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交叉跨越设计规范

电气化铁路
至轨顶
7.5
最大弧垂按+70℃计算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
3.0
最大弧垂按+70℃计算
标准轨铁路至轨顶
7.5
最大弧垂按+70℃计算
高速公路
7.0
最大弧垂按+70℃计算
等级公路至路面
7.0
通航河流的最高船桅顶
2.0
弱电线路、电力线
3.0
建筑物
垂直距离
5.0
风偏净空距离
根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的规定,导线对地面及建筑物的距离,在最大弧垂和最大风偏时,不小于下表所列数值。
安全距离要求
被跨越物名称
最小距离(m)
备 注
居民区
7.0
非居民区
6.0
交通困难地区
5.0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
5.0
风偏净空距离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4.0
树木的自然生长高度
垂直距离
4.0
风偏净空距离
3.5
果树、经济作物
3.0
特殊管道
4.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跨越河流防洪评价技术要求要点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跨越河流防洪评价技术要求要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地区对电网负荷需求加大,为促进地区电网的进一步完善,满足负荷快速发展的需求,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是主要措施之一。
其中,新建输变电工程中输电线路为线性工程,当其布置与河流交叉时,涉及电力、水利规范的双重制约,本文就该类项目在防洪评价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要点进行描述。
关键词:输电线路;河流;防洪评价、技术要求输电线路为线性工程,路径布置与河流交叉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应对跨越河流的输电线路段进行防洪评价,评价过程中技术要求有以下几个要点。
1.评价标准确定评价标准需要通过河道的防洪标准和输电线路基础的防洪标准综合分析,并结合导线最小垂直距离计算时要求的洪水标准确定。
①河道防洪标准:根据流域规划、城市防洪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等相关规划,确定河道防洪标准。
②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根据电压等级确定。
③评价标准:当两者防洪标准一致时,洪水标准即评价标准;当两者防洪标准不一致,且河道防洪标准较高时,河道防洪标准即评价标准;当两者防洪评价不一致,且输电线路防洪标准较高时,河道防洪标准、输电线路防洪标准两者均为评价标准。
④在以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结合《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中跨越河流输电线路导线最小垂直距离要求的洪水标准最终确定。
例如跨越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滏阳新河110kV输电线路评价标准确定如下:①根据相关规划,滏阳新河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②根据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③河道防洪标准与输电线路基础防洪标准不一致,且河道防洪标准较高,评价标准确定为50年一遇;④滏阳新河为不通航河流,导线最小垂直距离为至百年一遇洪水位3m。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强制性条文 word整理版

精心整理GB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5.0.4海拔不超过1000m时,表5.0.4无线电干扰限值5.0.5海拔不超过1000m时,表5.0.5可听噪声限值5.0.7导、6.0.3127.0.2应符合表7.0.21片,对500kV7.0.9合注:1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3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4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于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注:1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2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在居民区的无地线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应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超过30Ω。
1利用钢筋兼作接地引下线的钢筋混凝土电杆,其钢筋与接地螺母、铁横担或地线支架之间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22313.0.1温度40℃(注:123取70℃或8013.0.21注:1*2**3***213.0.4输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可燃烧料的建筑物。
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如需跨越时应与有关方面协商同意,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不应跨越长期住人的建筑物。
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13.13.0.5条:13.0.5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跨越非长期住人的建筑物或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位置离地面1.5m处的未畸变电场不得超过4kV/m。
注:1邻档断线情况的计算条件:15℃,无风。
2路径狭窄地带,两线路杆塔位置交错排列时导线在最大风偏情况下,标称电压110、220、330、500、750kV对相邻线路杆塔的最小水平距离,应分别不小于3.0、4.0、5.0、7.0、9.5m。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 110 220~330 500 750限值dB(μv/m) 46 53 55 58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 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标称电压(kV)110 220 330 500工频电压0.25 0.55 0.90 1.20 1.30操作过电压0.70 1.45 1.95 2.50 2.70雷电过电压 1.00 1.90 2.30 3.30 3.30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标称电压(kV) 750海拔高度(m) 500 1000工频电压I串 1.80 1.90边相I串 3.80 4.00操作过电压中相V串 4.60 4.804.20(或按绝缘子串放电电压的雷电过电压0.80配合)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最新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第5.0.4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2.第5.0.5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6. 第7.0.9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值及相应气温。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强制性条文word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 ~ 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现批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545—2010.自2()⑷年7月1 H起实施-其中,第 5. 0.4. 5. 0,5. 5-0. 7, 6.0.3, 7. 0. 2. 7. 0* 9、7. 0, 10. 7.0. 17. 7.0.19, 13.0. K 13_ 0.2, 13. 0. 4.13.0.5. 13. 0_ 11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邸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岀版社出版发行。
1. 第5.0.4 条: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 5.0.4的规定。
表5.0.42. 第5.0.5 条: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3. 第5.0.7 条: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 2.25。
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 条: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 2.5。
2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 1.5 。
5. 第7.0.2 条: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
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6. 第7.0.9 条: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 的规定。
110~750规程辅导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 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广采用节能、 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两型三新)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采 用差异化设计),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 行的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3. 新增加的内容 3.1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 对环境保护提出了要求 3.2根据国家法规对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 根据国家法规对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 根据国家法规对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 编写了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章节。 编写了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章节。 3.3本规范体现了“基建为生产服务”的理念, 本规范体现了“基建为生产服务”的理念, 本规范体现了 认真研究生产运行提出的问题,在安全、经济、 认真研究生产运行提出的问题,在安全、经济、合理 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条文规定。 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条文规定。 4.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 严格执行。 严格执行。
1. 本规范编制的指导思想 贯彻电力建设基本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贯彻电力建设基本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认真落实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原则, 认真落实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原则, 体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 体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 2. 本规范编制的技术原则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近年来架空输电线路设计、 本规范总结和吸收了近年来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建设 和运行中的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成果 采纳(参照) 新技术、 应用成果, 和运行中的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应用成果,采纳(参照)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了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 ~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和Q/GDW102-2003《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 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 成熟条文。 成熟条文。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标准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1 总则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
1.0.2 本规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流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P Q/GDW 179-2008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Technical code for design of 110~75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2008年-XX -XX 发布 2008年-XX -XX 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ICS 29.240 P 备案号: :Q/GDWQ/×××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等级从500kV发展到750kV。
电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在加强现有电网技术改造和升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正在得到广泛运用和大力推广,成为电网设计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规范设计,统一标准,确保工程安全和工程造价合理,编制本规定。
本规定编制的指导思想是:贯彻电力建设基本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认真落实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原则,体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
本规定编制的技术原则:遵照DL/T 5092-1999《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和参照Q/GDW102-2003《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中的原则,并充分吸收规程颁发以来电力行业标准化、信息化研究推广应用的成果,在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规定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增设了环境保护章节。
本规定根据国家法规对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的要求,设置了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章节。
本规定根据电网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在路径、导线和地线、绝缘子和金具、杆塔结构等章节,增加了相关的内容。
本规定则体现了“基建为生产服务”的理念,认真研究生产运行提出的问题,在安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当的条文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定则主要编制单位: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华东电力设计院本规定参加编制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舒印彪、于刚、刘开俊、郭日彩、梁政平、吴建生、李勇伟、李喜来、葛旭波、张强、张卫东、张鹏飞、廖宗高、龚永光、李永双、黄伟中、薛春林、何江、叶鸿声、扬元春、魏顺炎、王勇、张芳杰、王虎长、朱永平、管顺清、孙波、张华目次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符号 (1)4 总则 (4)5 路径 (4)6 气象条件 (5)7 导线和地线 (6)8 绝缘子和金具 (8)9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9)10 导线布置 (13)11 杆塔型式 (14)12 杆塔荷载及材料 (15)13 杆塔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21)14 基础设计 (23)15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24)16环境保护 (31)17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31)18附属设施 (31)附录 A (标准的附录)典型气象区 (32)附录 B (标准的附录)高压架空线路污秽分级标准 (33)附录 C (标准的附录)各种绝缘子的m1参考值 (35)附录 D (标准的附录)使用悬垂绝缘子串的杆塔,水平线间距离与档距的关系 (36)附录 E (标准的附录)基础上拔土计算容重和上拔角 (37)附录 F (标准的附录)弱电线路等级 (38)附录G (标准的附录)公路等级 (39)附录H (标准的附录)用词和用语说明 (40)参考文献设计参考标准 (41)附件条文说明 (45)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1范围本规定规定了交流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技术规定和要求,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和计算公式。
适用于新建110kV、220kV、330kV、500kV和750kV交流输电线路设计,对已建线路的改造和扩建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和运行经验参照本规定设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15707-199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700-88 碳素结构钢GB/T 1591-94 低合金结构钢GB 3098.1-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 3098.2-2000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GB 50009-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 1200-88 镀锌钢绞线GB 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7349-2002 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3096-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7-2005 220~500kV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154-2002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T 5919-2005 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864-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DL409-1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Q/GDW 102-2003 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暂行技术规定HJ/T24-1998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符号下列术语和定义、符号适用于本规定。
3.1术语和定义3.1.1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架设于地面上,空气绝缘的电力线路。
3.1.2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泛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3.1.3大跨越 large crossing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3.1.4中、重冰区medium-heavy icing area设计冰厚为10~20mm的地区。
3.1.5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按沿线气象台站10m高度处10min平均的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3.1.6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rare ice thicknees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
3.1.7耐张段 section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3.1.8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tension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
3.1.9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 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 (ESDD)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一般表示为 mg/cm²。
3.1.10不溶物密度(简称灰密) non-soluble deposit density (NSDD)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一般表示为mg/cm²。
3.1.11重力式基础 weighting foundation基础上拔稳定主要靠基础的重力,且其重力大于上拔力标准值的基础。
3.1.12钢筋混凝土杆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钢筋混凝土杆是普通混凝土杆、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杆及预应力混凝土杆的总称。
3.1.13居民区 residential area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3.1.14非居民区 non-residential area上述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
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遇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
3.1.15交通困难地区 difficult transport area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3.1.16间隙 electrical clearance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
3.1.17对地距离 ground clearance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地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3.1.18保护角 shielding angle在杆塔处地线的垂直平面与通过导、地线的平面之间的夹角。
3.2符号:A1 -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²;As -构件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m2;D -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导线间水平投影距离,m;DP-导线三角排列的等效水平线间距离,m;DXD-导线间垂直投影距离,m;Zd -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mm;fc -导线最大弧垂,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aH -海拔高度,km;Ka -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c -导、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Ke -绝缘子爬电距离的有效系数;Ki -悬垂绝缘子串系数;-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IL -档距,m;Lk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Lo -单片悬式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cm;或杆件的计算长度;Lp -杆塔的水平档距,m;m -海拔修正因子;m1 -特征指数;n -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高海拔地区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nHR -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S -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m;—重力荷载标准值的效应;SGKS—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QikT -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kN;Tmax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N;T P-导、地线的额定抗拉力,N;T R-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Um -系统最高运行电压:kV;Un -系统标称电压,kV;Us -操作过电压,kV;W I -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kN;Wo -基准风压标准值,kN/m2;Ws -杆塔风荷载标准值,kN;Wx -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α-风压不均匀系数;βc -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βz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θ-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度;λ-泄漏比距,cm/kV;μs-构件的体型系数;μsc-导线或地线的体形系数;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γrf-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