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论文

合集下载

白介素12论文(医学免疫学)

白介素12论文(医学免疫学)

白介素12的研究新进展第一临床医学院 08中西医临床医学2008013020李玉兰 2008013175魏晓娜摘要:白介素12(IL-1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异源二聚体分子,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及B淋巴细胞对细菌、细菌产物及细胞内寄生物等发生反应而产生,被认为是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

IL-12能激活NK 细胞、T细胞,并诱使其分泌大量IFN-γ,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多种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白介素12;T细胞;增殖;凋亡;抗肿瘤1、IL-12的发现与命名1989年,一项实验室的证据发现细菌感染或人EB病毒转染的B淋巴母细胞系可在内环境中产生一种因子,它能诱导干扰素-γ(IFN-γ)生成,并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促进T细胞和NK细胞的生长。

在分析EBV转染的细胞系所分泌的因子时,NK细胞刺激因子(NKSF)被证实介导了人的T细胞与NK细胞的几种生物活性:诱导生成IFN-γ;增强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对静息T细胞有致有丝分裂作用。

NKSF在佛波酯刺激的EBV转染的RPM-8866细胞系的介导下有血中提纯,它有异源二聚体分子结构。

EBV转染的B细胞系协同白介素-2从大量可的松处理后的T 细胞诱导生成淋巴细胞激活杀伤细胞(LAKC)时,证实存在一种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

提纯并克隆CLMF的编码基因证实NKSF与CLMF是同一种细胞因子,现在统一命名为白介素12.【1】2、IL-12的分子结构IL-12是分子量为70KD(P70)的异源二聚体分子,由分子量分别为40KD(P40)与35KD(P35)的两条糖基链经二硫链连接组成。

P35cDNA序列编码一条219个氨基酸的多肽,其成熟蛋白分子量为27500,包含7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3个可能的N 端糖基化位点。

P40cDNA序列编码一条328个氨基酸的多肽,其中N端的残基1-22为疏水信号肽部分,成熟蛋白分子量为34700,包含10个半胱氨基酸残基和4个可能的N端糖基化位点,以及一个理论上的肝素结合位点。

如何增强人体免疫力(医学论文)

如何增强人体免疫力(医学论文)

如何增强人体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运动、营养、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关系,对掌握营养、运动在整个机体的功能与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将帮助人们运用营养手段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况,增强运动能力,维持身体健康。

一、通过饮食营养增强免疫力人们经常说起的免疫力实际上是指人体自身的防御功能,也就是说当人体受到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等多种)侵袭时,人体的防御部队─免疫细胞会对外来致病物质加以识别,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抵抗力,从而更有效地清除微生物,维护人体的健康。

这支奇特的防御部队由两部分组成─由T淋巴细胞“领导”的“细胞免疫部队”和由B淋巴细胞“领导”的“体液免疫部队”。

前者主要发挥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细胞直接杀伤外来入侵物的功能,后者则是通过产生抗体(免疫球蛋白分子)来中和外来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和杀死病原微生物。

在实际战斗中,“细胞免疫部队”和“体液免疫部队”之间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我们不能截然分清哪支部队的功劳更大一些,而只能说在某一场战役中,哪一支免疫部队起主导作用而已。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更加精锐的防御部队呢?除了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心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营养。

人体的营养状况对免疫功能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我们每天所摄取的各种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

1、蛋白质与营养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支防御部队的组成。

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其他各种细胞的基础,人体每天只有摄入充足优质的蛋白质,才能保证这支精锐的防御部队的规模以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打一场漂亮的保卫战,后勤工作一定要跟得上。

作为人体细胞运输氧分以保证能量供应的血红蛋白,就挑起了后勤的大梁。

由于铁是组成血红蛋白主要成分,因此补充充足的铁是战斗中后勤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2、抗氧化物质如果说体内的所有细胞能够上下齐心,那对付外来的入侵者的进攻也并非难事。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论文2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论文2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论文(2) 临床医学免疫检验论文例如:在临床生物化学的检测技术方面,原先所用的化学检测方法逐步为灵敏度更高的酶偶联比色法所替代,同时引人酶偶联连续监测的免疫学方法。

在试剂的应用上,也由原来的冻干试剂发展到液体双试剂,从而使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更具精确性和准确性。

在临床免疫学方面,随着单克隆抗体的间世,标记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光化学免疫分析方法的应用,也使得抗原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大大地提高。

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方面,各种试剂的标准化、商品化,使得各种培养基的质量得到保证。

尤其在应用了核素14C标记技术和特殊的C02感受器以及利用荧光洋灭的原理来判断血培养的结果,并采用微生物数字分类鉴定和计算机专家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分析,不仅使整修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结果更加详细准确,而且整修流程更显得标准化。

在血液和体液的检测方面,由于全自动多分类血球计数仪和凝血仪进入实验室,淘汰了凝血时间的手工测试,同时扩展了白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的检测,从而使得DIC诊断及临床抗凝疗法的监测更为可靠。

白血病的分类从原来单纯性的形态学分类发展到目前及将来的染色体、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分类,大大提高了白血病诊疗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势之下,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巳经不能完全涵盖因82I大众健康2012第5期此而给检验带来的巨大变化。

而这正是检验医学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的缘由。

2检验医学己发展成一门学科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其不仅与传统医学检验的差别越来越巨大,它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特点也开始表露出来:2.1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

现在的检验医学,早已突破了过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的检验。

面对琳琅满目的诸多检验项目和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非常需要整体协同运作。

仅就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而言,不仅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的确定,还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尽量减少不同方法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干扰、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间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实验室间的差异,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客观。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

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

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

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疫苗的发展前景摘要: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的疫苗数目庞大。

然而我国民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的诉求也水涨船高,而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品种扩增速度难以跟上民众、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儿童健康需求的增长速度。

本文新型疫苗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疫苗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表位疫苗、登革病毒 DNA 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发展前景1疫苗和预防接种(1)疫苗: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2)预防接种: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对其产生反应,产生对相应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产生抗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2研究热点(1)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作为第3代疫苗,DNA疫苗发展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DNA疫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设计的疫苗类型,因而较第1代疫苗(减毒、灭活疫苗)和第2代疫苗(亚单位疫苗)而言更具有可调控性。

在DNA疫苗的分子设计过程中,可随意引入目标DNA序列,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强的免疫应答,避免先前疫苗的“交叉"现象;作为第3代疫苗的重组DNA质粒,其内部序列均已研究清楚。

避免了先前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和免疫反应的不完全性;DNA疫苗可在细菌内大量复制,避免了先前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要求、低产量等不足。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杨海,王芳字(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2)白血病多肽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还有待理论技术的提高而进一步鉴定参与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靶抗原的本质。

虽然 BCR—ABL疫苗和HSP70肽复合物疫苗都诱导CML患者出现免疫反应,但由于在这2项研究中患者都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因而无法确定临床疗效的真正原因及疫苗与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缓解的关系。

白血病多肽疫苗已从基础实验阶段进入临床研究,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靶抗原势必被发现,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将在白血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尤其是防止白血病复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论文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论文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教学论文【摘要】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也是一门医学根底课,内容抽象枯燥。

为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医学专业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谈谈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免疫学;教学;体会;教学方法医学免疫学作为医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根底课程,其内容抽象复杂,与其他学科穿插性强,同学们普遍反映医学免疫学知识苦涩难懂,再加上在中医院校课时又少,如何利用有限课时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知识,本人就近几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体会。

1 课程的时间和内容的安排很重要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关系甚密,医学微生物学是免疫学的根底,所以免疫学应该在微生物学开过后再开设,否那么很难进展。

如病原生物对人类来说是抗原,那么学过微生物学的同学很快就会联想到病原生物有哪些种类及特点等有助于对抗原的理解;另外讲到医学上的重要抗原时,肯定会提到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的抗毒素等,在微生物学中已经学过破伤风梭菌致病是分泌的外毒素致病的,在紧急预防或治疗中要用到破伤风抗毒素,因为是动物体血清,所以对人来说既是抗体也是抗原,在用时要做皮肤试验等等。

又如我们在微生物学的学习中了解了很多的致病微生物,会致我们人类各种疾病,是挺可怕的,尤其是病毒。

而在免疫学一开始就会讲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一大功能就是免疫防御,主要就是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那么学生就会意识到虽然病原微生物可怕,但是由于我们具有免疫系统,所以也不是那么容易得病的。

总之,微生物知识的学习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很重要,所以在开课顺序上要注意。

中医院校免疫学的学时很少,只有二十几节,要想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免疫学的知识,在内容安排上要详略得当,详讲的有:免疫学绪论、抗原、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超敏反响、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中的免疫预防;略讲内容有:补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细胞因子等,这样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系统的免疫学内容根本包括。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小论文

免疫学⼩论⽂免疫学技术在⾷品卫⽣中的应⽤Application Of Immunological Technique in Food Hygiene摘要:⾷品中遇到的⼀切物质⼏乎都可直接或间接地作为抗原,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发⽣⾁眼可见的凝聚或沉淀反应。

这⼀基础使得免疫学技术在⾷品研究和⼯业⽣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本⽂介绍了免疫学技术的原理和⽅法以及在霉菌毒素、乳品掺伪、⾁品和其它⽅⾯的应⽤。

Abstact:A1l of the materials in f00d a most are antigen directly or indirectly.As antigen and Antibody conjugate specifically,the coacervation or precipitation can be seen.That makes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ffects on f00d research and industry.The Principl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n fungal toxin dairy fake,meat and other fields are introduce in this paper.关键词:免疫学技术⾷品卫⽣Key words:immunological technique f00d hygiene⾷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全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已引起了⼈们的⾼度重视。

随着分⼦⽣物学、基础免疫学及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免疫学技术也在迅速更新和完善,在临床医学、⾷品安全检测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已经⼴泛应⽤。

本⽂主要就各类免疫学技术在⾷品安全检测中的应⽤作以简要介绍。

(1)⼀.免疫学技术的原理抗原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上,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度特异的。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系统健康论文

免疫与健康论文论文题目: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姓名:专业:学号:免疫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摘要:人们经常听到"免疫"一词,一般会简单地认为免疫就是指人体的抵抗力,但对免疫的真正含义并不十分了解。

从本质上讲,免疫是指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功能。

它包括机体对异物( 病原生物性或非病原生物性的)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

这种过程可能引起自身组织损伤,也可能没有组织损伤。

概括起来说,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即防御功能、稳定功能及免疫监视作用,这些功能一旦失调,即产生免疫病理反应。

关键词:免疫;传染病;预防;安全用药1.引言: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

比如禽流感等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

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

目前医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

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2.1定义: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2.2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2.2.1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宫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

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2.2.2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

免疫活性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惟一特有标志。

可按TCR不同把T细胞分为TCR1型和2型。

按CD表型则可把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论文学校:郑州大学院系:信息工程(软件)学院班级:生物信息处理九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本人签名:__ ______时间日期:2013年1月1日自身免疫糖尿病细胞的免疫学知识(薛建宇郑州大学信息工程软件学院生物信息处理二班【摘要】目前人们对糖尿病的病因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无论是从细胞水平还是从分子水平都能够比较清楚的解释糖尿病。

本文主要介绍糖尿病在免疫学上的研究,从另一种角度去解释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为的是让人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糖尿病。

自身免疫糖尿病是一种T 细胞介导的胰岛B细胞选择性破坏的自身免疫病。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限制性中枢及外周T 细胞自身耐受丧失, 细胞免疫调节失衡, 胰岛自身抗原反应性T 细胞克隆活化,Th1 细胞及其细胞因子释放占优势, 将启动、维持和加速自身免疫性胰岛炎, 导致糖尿病发生。

【Abstract】The etiology of diabetes has been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whether it is from the cellular level or from the molecular level to be able to more clearly explain diabet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abetes research in immunology, from another point of view to expla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es. Autoimmune diabetes is a T-cell selective destruction of islet B cell-mediated autoimmune diseas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restrictive central and peripheral T-cell tolerance loss of cell immunoregulatory imbalance the islet autoantigen reactive T cell clones activated Th1 cells and their cytokine release dominant to start, sustain and accelerate autoimmune insulitis, leading to diabetes.【关键字】自身免疫病、糖尿病、细胞免疫、免疫调节【Keyword】autoimmune disease, diabetes, cellular immunity, immune regulation【前言】糖尿病患病率呈全球性迅速增加, 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不明。

在早期对糖尿病的研究中,人们只知道糖尿病的引起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损而导致胰岛素血糖升高,于是就把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放在了胰岛素身上,并有研究认为胰岛素药物可以治疗糖尿病。

随着对糖尿病的深入了解,发现糖尿病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其中1 型糖尿病中的自身免疫亚型【1】, 属于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观点已得到共识, 发病过程中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有参与, 前者的作用更为显著。

本文就自身免疫糖尿病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一、关于糖尿病的研究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两者同时存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出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疾病,伴有各种组织的长期损伤【2】、功能衰竭及缺陷,是世界上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

临床有多种类型,其中Ⅰ型糖尿病约占全部糖尿病人群的5%【9】。

目前被认为是在遗传易感染基础上由于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Ⅰ型糖尿病是以β细胞进行损害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详细发病机理还没有完全阐明。

一般认为其发病除了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外,免疫应答是启动因素,表现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异常。

在细胞免疫中,CD4+T细胞在发病中起中心作用。

在体液免疫中,胰岛素既是自身抗体的靶抗原,也是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靶分子。

二、B细胞与T细胞对糖尿病的影响在最近的几年,有关对糖尿病的研究多集中在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并由此发现了若干种至关重要的自身抗原, 曾认为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在1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3】,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这一观点已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

目前仍无证据表明自身抗体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直接作用。

无论是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还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这两种免疫调节是相辅相成的。

于是就这样一种假想:自身免疫糖尿病也应该与T细胞有关。

经过人们不断地实验研究结果显示确实存在这样的假想。

并且研究者们将更多注意力转移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 尤其是T细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现阶段, 人们普遍倾向于T1DM 是一种T 细胞介导, 导致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特异性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T细胞引起糖尿病的机理人们通过对T细胞的研究得出了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能够破坏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糖尿病。

那么T细胞究竟是如何介导的呢?目前认为,T细胞的作用由一系列复杂精密的机制所调控,例如T细胞在胸腺内的成熟,抗原的部位和性状,抗原表达的水平和时机等可以使这些自身反应T细胞失控而破坏自身组织成分。

当T细胞在胸内经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后,在外周发挥作用的应该是自身MHC【4】限制并且是自身耐受的,当这种耐受性丧失后,T细胞就会攻击自身胰岛β细胞而导致糖尿病发生。

四、免疫调节细胞的作用随着对T细胞深入的研究,发现许多证据支持1型糖尿病是一种因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所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5】。

简单的说免疫效应细胞在体内收到一系列复杂的调控与限制,使有的效应增强而有的效应减弱例如胰岛素分泌。

通过对T细胞调节的机理我们知道,辅助性T细胞根据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分为Th1及Th2细胞,前者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后者主要介导体页免疫。

当一定的β细胞自身抗原被巨噬细胞处理后,与MHCⅡ类分子一起呈递到抗原递呈细胞表面【10】,从而激活Th1细胞,使Th细胞以Th1 细胞表型占优势,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等,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

在自身免疫糖尿病方面, 人们更多观察到的是免疫抑制细胞功能不足, 导致免疫效应细胞过度活化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年来也有发现,自然杀伤性T细胞在诱导和维持外周耐受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然杀伤性细胞并非NK细胞。

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淋巴细胞,因为他们表达NK细胞特征性的表面标志。

有人认为自然杀伤性T细胞直接调节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间接调节Th1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

这类细胞究竟在自身免疫糖尿病发生过程中起破坏抑制或保护作用, 有待进一步研究。

五、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前面我们说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有关【6】,我们也分别阐述了它们对糖尿病的影响【7】。

按照我们一贯思维,当我们对某一种物质分开研究之后接下来就要一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那么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自身免疫糖尿病的发病有众多针对自身抗原的T细胞的参与,且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体内有多种胰岛素自身抗体【8】。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们也对此作了探讨,但可惜的是结果不一。

有的人认为抗体水平与T细胞反应性无相关关系。

而有的人认为有关。

更为具体的还有待研究。

【展望】通过我们对糖尿病知识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凑也有所加快,当人们在为一天的工作而忙碌的时候,很少有时间来关心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

当人们在享受生活的时候,同时生活也给人们带了灾难例如疾病。

糖尿病就是一种被人们称之为“富贵病”的疾病。

大多说情况下糖尿病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的错误而引起了自身体内代谢的紊乱,从而的上了糖尿病。

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无规律,暴饮暴食,长时间吃荤等等再加上饮酒,这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不过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医疗设备有了质的飞跃,这也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对于糖尿病的认识我们不在仅限于遗传、环境等因素。

而是把各种因素都要考虑,从整体来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相信在将来一定会有更为先进的设备及医疗水平来克服类似于糖尿病的各种难以治疗的疾病。

【参考文献】【1】周智广,何凌,糖尿病的免疫学研究[J]。

国外医学生理学病理科学及临床分册,2003年2月,第23卷第1期:1-4.【2】李文杰,唐罗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免疫机制研究[J]。

博士论文,2010年6月,3-5.【3】金伯泉,熊思东,T细胞免疫与B细胞免疫[M]。

医学免疫学,2011年5月,第十二章第一节:116-122.【4】史燕,吴孝兵,宴鹏,张方,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研究[J]。

2003年6月,第7卷第2期:104-109.【5】荣蓉,宁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自身免疫机制[J]。

1999年,第26卷第2期:71-73.【6】逢曙光,赵家军,1型糖尿病的分子免疫学研究进展[J]。

2005年,第11卷第1期:28-30.【7】李强,郭琳,糖尿病治疗[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年6月,第20卷第6期:477-479.【8】张园,王璐楠,自身免疫病综述[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2月,第33卷第4期:436-438.【9】俞菁,章莉,张昕明,糖尿病调查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第32卷第9期:984-985.【10】马丽颖, 岳秉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研究进展[J]。

2005年6月,第15卷第3期:182-1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