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

胫骨平台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胫骨平台是与股骨下端相邻的胫骨的上端,有两个凹面,分别为内、外侧平台,与股骨内、外髁相对应。

胫骨平台关节面为内、外侧关月板覆盖,可增加膝关节稳定性,吸收震荡。

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

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

(一)病因胫骨平台骨折是强大的内翻或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载荷的结果。

受伤过程中,股骨髁对下面的股骨平台施加了剪切和压缩应力,可导致劈裂骨折、塌陷骨折,或两者并存。

而单纯骨折只发生于骨松质致密的年轻人,只有此关节面才能够只承受压缩力。

随着年龄的增加,近端致密的骨松质变得稀疏,不再只承受压缩应力,当存在轴向压缩载荷时发生塌陷或劈裂塌陷骨折。

暴力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粉碎程度,亦决定骨折移位的程度。

另外,常常合并韧带、软组织的损伤。

(二)骨折分型1.根据骨折的病理改变(1)劈裂骨折得折线呈纵向,自平台向外或内下,到干骺端皮质骨。

骨折块含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外、向下或旋转移位。

(2)塌陷骨折骨折块含有部分或全部平台关节面,常向下或旋转移位,并与远折端嵌插,部分塌陷骨折发生于平台关节面中部,呈向下移位与骨折远端嵌插,骨折块与平台周转部分完全分离。

(3)粉碎骨折(4)混合性骨折2.根据骨折发生的部位(1)外侧平台骨折较多见。

(2)内侧平台骨折较少见。

(3)内外两侧平台骨折。

(4)胫骨平台前缘骨折。

(5)胫骨平台后缘骨折。

(6)胫骨平台外缘骨折。

(7)胫骨平台内缘骨折。

(三)临床表现伤后病人膝关节肿胀疼痛,皮肤紧张发亮或出现水泡,伤肢不能负重可有异常活动和畸形。

开放骨折可见骨折片外露,小儿青枝骨折表现为不敢负重和局部疼痛。

如伤后小腿疼痛严重,肌肉有压力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足发凉苍白或发绀,足趾不能活动,感觉障碍,可能为骨筋膜室综合征。

(四)诊断通常膝关节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可以清楚地显示平台骨折。

若怀疑有骨折,但上述X线片未能显示,可以拍摄内旋40°和(或)外旋40°X线片。

胫骨平台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3.显露充分,可达满意复位及固定。
经腓骨截骨入路缺点
(1)操作复杂,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无明显优势。 (2)后期内固定取出比较困难。 (3)随访时间短,该入路优越性须长时间,大样本研究 证实。
5.经(改良后)前外侧入路
在前外侧入路基础上将切口向后侧延伸,保护腓总 神经,分离股二头肌腱及腓骨头。 优点:软组织剥离少,不伤及腓总神经,不需利用腓骨 头截骨术暴露关节面。 局限性:骨折累及干骺端时重建钢板无法固定,需采用 防滑重建钢板辅助固定。
膝周围韧带
膝周围韧带
常见入路的解剖学基础
胫骨平台后方深层结构 L:外侧;M:内侧;F:腓骨; articular line: 关节线; pes anserinus: 鹅足; 腘肌(popliteaus): 位于腘窝底部表层,从内下斜向 外上走行的三角形束状扁肌;胫前 动脉(anterior tibial artery, ATA) :
后外侧入路缺点

(1)平台后侧剪切应力较大,拉力螺钉难以维持骨块稳定。 (2)术中应避免暴力及长时间牵拉腘窝处血管神经,防止其损伤 及血栓形成。 (3)术中切开膝关节后外侧腘肌,腘肌腱及腘斜韧带等维持膝关 节稳定性重要结构,关闭切口前应仔细缝合。
7.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
膝关节线上方1cm切口,弧形向下绕过腓 骨小头,沿腓骨中部向下切开至关节线下7 ~8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 沿股二头 肌内缘和腓骨小头后方显露腓总神经, 自 腓肠肌外侧头外缘向内侧牵开, 结扎切断 膝下外侧血管束, 自腘肌和比目鱼肌之间 , 显露后关节囊和胫骨平台外后髁。切开 后关节囊, 向上牵开外侧半月板后角, 可 显露后外侧平台的关节面。如切口需要向远 端延伸, 可部分切开比目鱼肌的起点, 骨 膜下剥离, 可获得足够的显露。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发表者:袁锋8131人已访问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 一型)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

(二型)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

(三型)4、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

(四型)5、胫骨内、外髁骨折。

(五型)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六型)基于CT 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取CT 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

3 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3 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4. 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3 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适宜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5. 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3 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 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6.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7. 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8.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9. 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10.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Schalzker 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 I 型骨折推荐使用小切口,2-3 枚直径为6.5 或7.0 mm 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

SchatzkerⅡ型骨折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

胫骨平台骨折汇报ppt课件

胫骨平台骨折汇报ppt课件
发病机制
当膝关节受到暴力作用时,股骨髁对胫骨平台的撞击力超过了骨骼的承受能力 ,从而导致骨折。同时,膝关节的韧带和半月板等软组织也可能受到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患者受伤后膝关节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关节内积血 、膝关节畸形等表现。
诊断方法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来诊断胫骨平 台骨折。其中,X线检查是首选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CT和MRI检 查则有助于更详细地了解骨折情况和软组织损伤程度。
MRI检查
评估软组织损伤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发现韧带 、肌腱和半月板等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
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对于X线和CT难以发现的隐匿性骨折 ,MR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评估骨折严重程度
01
02
03
骨折分型
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和位置 ,将胫骨平台骨折分为不 同类型,如单纯劈裂骨折 、塌陷骨折等。
THANKS。
新型治疗技术展望
机器人辅助手术
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包括提 高手术精度、减少并发症等方面的优势。
生物材料应用
探讨了生物材料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可能应用于胫 骨平台骨折治疗的生物材料。
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
概述了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在骨折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如利用干细胞 、生长因子等促进骨折愈合。
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涉及的范围,胫骨平台骨折可分为I型( 无移位骨折)、II型(局部压缩性骨折)、III型(劈裂压缩性 骨折)、IV型(粉碎性骨折)、V型(双髁骨折)和VI型(伴 有干骺端与骨干分离的平台骨折)。
发病原因及机制
发病原因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分型

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分型

撬拨复位的原理
病例1
术前
病例1
术后
病例2
术前
病例2
术后
术后处理
弹力绷带适度 加压,并结合 患膝冰敷48 h
关节腔负压引 流装置于术后 24~48 h拔出
抬高患肢,并 根据术中情况 决定是否加用 外固定以及应 用时间
坚持“早锻炼、 晚负重”的原 则
其它,包括术 后常规静脉抗 炎、止血治疗 和及时复查X 线平片等
如发生在髌骨或股骨髁面,损伤较小,仅作 刨削处理。若骨折较大,有明显裂隙,不处 理将影响关节面的整合性,则可选用可吸 收螺钉或同种异体骨螺钉,在关节镜下作 有限切开内固定
诊断
一. 询问病史 二. 查体 三. x光检查 四. MRI、螺旋CT及三维
重建 五. 动脉造影
查体
判断局部软组织损伤的最精确的方法:应重点注意软组织的完整性以 及是否存在水泡、擦伤和潜在的脱套样损伤——深部的挫伤、血肿的 形成和皮肤皱纹的消失。图
三.伴有侧副韧带或交叉韧带损伤,以及髁下陷后, 该侧副韧带亦相对松弛,造成膝关节不稳定
四.关节内出血,出血与髌上囊粘连,使膝关节屈伸 功能发生障碍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
以骨折的x线表现为分型依据: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类多种多样,如:Hohl和 Moore分型,Schatzker分型,AO分型, Schulak和Gunn分型等。最常用的为 Schatzker分型。
胫骨平台的关节软骨下皮质骨较股骨髁薄弱,外侧 骨皮质较内侧薄弱。
致伤原因
一.外翻应力 外髁骨折
二.垂直压力
T型或Y型骨折
三.内翻应力
○ 轻微创伤 ○ 高能量创伤
内髁骨折
老年人 中青年
后果
一.单侧髁骨折下陷,致膝关节向该侧倾斜,为外翻 或内翻畸形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规范标准一、解剖:解剖:1、骨:①内侧平台相对较大,从前向后、从内向外都是凹陷的;外侧平台相对较小,从前向后、从外向内都是凸起的。

外侧平台高于内侧平台,这一点一定要记住;另外,从前向后胫骨平台有大约10°的倾斜。

这两点会知道临床螺钉打入的方向。

②内外侧平台被胫骨的髁间隆起分开。

髁间隆起有内外两个结节。

前交叉韧带附着于前内侧结节的前方,后交叉韧带附着于后侧髁间区并延伸到干骺端的后侧面。

③胫骨结节可以用来定位手术的入路。

它位于平台下2——3厘米处,为髌腱附着。

髂胫束沿着胫骨外髁展开,附着于Gerdy结节上。

2、软骨:每侧平台都被一个半月形的纤维软骨覆盖,它们通过半月板胫骨韧带-冠状韧带附着于胫骨上。

二、损伤机制:1、胫骨平台的损伤常由于:①由外向内(造成外翻畸形,典型的保险杠骨折)或者由内向外(造成内翻畸形)的侧方暴力——剪切力;②轴向暴力——压缩力;③轴向和侧方暴力混合。

临床上产生最常见的劈裂骨折、压缩骨折或两种皆有的劈裂压缩骨折。

2、单纯的劈裂骨折更常见于年轻人。

年轻人软骨下骨较坚固,能抵御压缩应力,但不能抵御剪切应力;随着年龄增长,骨质密度下降,对压缩应力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

50岁以后劈裂加压缩骨折更为常见,甚至可以由低能量损伤引起。

3、暴力的大小不仅决定骨折的粉碎程度,还决定关节的移位程度,并相关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例如:外翻应力导致外侧平台的骨折合并内侧副韧带和内侧半月板的损伤。

三、损伤结果:1、ORIF在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意义:①膝关节周围损伤后如果单纯管型石膏固定,超过3周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关节僵硬,理疗对其毫无作用。

②塌陷的关节骨块没有任何软组织联系,牵引不会使其复位。

因此,只有关节内骨块被解剖复位,下肢的力线被恢复(只有通过ORIF),并且早期主动活动,主要的并发症才会避免。

2、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面的压缩和劈裂都会导致轴向力线的偏斜,而关节面的对合不良也会导致力线偏斜。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C M治疗。 P
我科 自2 0 03年以来 , 收治胫 骨平 台骨折 4 J , 治疗 4例 经
均取 得 了满 意 效 果 , 告 如 下 j 报
1 临 床 资料
33 手 术 治疗 . 33 1 手 术指 征 .. 对 于 劈 裂 骨 折 移 位 大 于 5m 关 节 面塌 m,
塌 陷 、 插 的 骨 块 , 复 关 节 面 平 整 。用 一 根 或 多 根 克 氏 针 嵌 整 临 时 固定 , 干 骺 端 形 成 的 骨 缺 损 以 松 质 骨 填 充 , 骨 有 助 在 植 于 支 撑撬 起 的关 节 面 。最 后再 用 “1形 或 “ |形 支 撑 钢 板 固 1' ’ I' ' 定 。广 泛 的平 台粉 碎 骨 折 , 先 重 建 平 台 , 用 克 氏 针 临 时 首 并 固定 , 后 用 螺 钉 代 替 克 氏 针 , 松 质 骨 填 充 平 台 下 的 骨 缺 然 以
双髁 型 l 0例 。
33 2 手术 方法 ..

手术时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
的手 术进 路 , 侧 劈 裂 塌 陷 骨 折 可 选 择 外 侧 切 口 , 外 双髁 骨 折
般选择正中“ ” s 形切 口。单纯劈裂骨折可用二枚加压螺钉
或骨栓固定。劈裂塌陷骨折牵开带有 骨膜 的骨片 , 显露撬起
20 0 9年 1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fC i e e P o l g He l d c l u n l h n s e pe at J o h
Jn20 a ,0 9
Vo . FHM No. 1 2l 1
, 可在膝前方使用一 单侧外 固定架桥 架于膝关 节 , 其 使
提 供 适 度 的 过 度牵 引 。 3 33 术 后 处 理 .. 术 后 第 3天 进 行 股 四头 肌 训 练 , 骨性 待

胫骨平台骨折脱位

胫骨平台骨折脱位
骨近端骨折或脱位;这种类型占骨折—脱位的 25%,其中有12%引起神经血管损伤。 • 治疗:切开或闭合复位螺丝钉固定,同时修复 韧带。Ⅱ型
8
Ⅲ型 边缘撕脱性骨折
• 这种类型损伤占全部骨折—脱位损伤的16%。
• 此类型几乎都发生在外侧平台,表现为关节囊 附着点、Gerdy结节或胫骨干台的边缘发生撕 脱骨折。
• Schatzker分型在Hohl分型基础上加上了Ⅵ型,即合 并干骺端骨折。
1
骨折-脱位3个要点
• 涉及韧带损伤,否则仅考虑骨折 • 潜在动脉损伤危险增加 • 有明显的不稳定骨折需行固定和全盘考
虑关于韧带伤的治疗。
2
损伤机制
• 高能量损伤:车祸伤、高处坠落伤、高 能量直接打击伤
• 膝关节内翻或外翻旋转应力。
Gerdy结节常发生撕脱骨折。 • 骨折发生于高度屈膝位受伤。 • 治疗:闭合Leabharlann 位经皮螺丝钉固定,同时修复撕脱骨折
及撕裂关节囊。 Ⅰ型
7
Ⅱ型 全髁骨折
• 类似于SchatzkerⅣ型骨折,但有骨折线在髁 间棘之下延伸至对侧关节间室
• 等同于ACL+PCL+MCL损伤 • 半数骨折中出现对侧副韧带受累,结果导致腓
胫骨近端骨折分类情况
• 胫骨近端骨折的分类最早由Hohl提出,1981年Moore 首先提出术语“骨折-脱位”,将胫骨近端骨折分为5 种类型骨折及5种类型骨折-脱位,其中骨折-脱位类型 占1/7
• Tscheme和Lobenhoffer强调了区分骨折与骨折脱位 的重要性,他回顾了190例胫骨近端关节骨折发现67 %的半月板损伤发生于平台骨折型损伤,而在骨折脱 位中90%有交义韧带损伤和85%有内侧副韧带损伤, 骨折脱位出现的腓神经损伤是单纯骨折类型的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及治疗原则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发表者:袁锋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
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 一型)
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

(二型)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

(三型)
4、内侧平台骨折,可表现为单纯胫骨内髁劈裂骨折或内侧平台塌陷骨折。

(四型)
5、胫骨内、外髁骨折。

(五型)
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六型)
基于 CT 的胫骨平台三柱分型:
取 CT 上胫骨平台横断面,以胫骨棘连线中点为中心,分别向胫骨结节、胫骨平台内侧嵴、腓骨头前缘做连线。

3条线将胫骨平台分割为 3 个部分,分别定义为外侧柱、内侧柱及后侧柱,将累及皮质破裂定义为柱骨折。

不完全骨折、骨折无移位或移位 <3 mm、患者麻醉风险高或预后要求低、有手术禁忌证等适宜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骨牵引、石膏固定、膝关节支具等。

手术适应证为关节塌陷和分离 >3 mm、干骺端明显移位或成角 > 50°、开放性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出现骨筋膜间隔综合征等。

对于闭合性骨折,宜在皮肤肿胀和水泡明显消退后进行手术;
如有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可使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待软组织条件稳定后二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可对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的患者分别使用前外侧人路、内侧和后内侧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

非锁定钢板适用于简单胫骨平台骨折;锁定钢板适用于粉碎性复杂骨折或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

目前临床上常根据 Schalzker 分型来选择内固定治疗方案。

Schatzker I 型骨折推荐使用小切口,2-3 枚直径为 6.5 或 7.0 mm 的松质骨拉力螺钉加垫圈同定;若外侧骨折块较大、较粉碎或骨质较疏松,则使用外侧支撑钢板或防滑钢板。

SchatzkerⅡ型骨折推荐采用前外侧切口、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使用多枚螺钉支撑塌陷的关节面。

若骨折块完整且骨质较好,也可使用多枚拉力螺钉崮定。

SchatzkerⅢ型骨折推荐通过皮质骨开窗或关节镜辅助下复位,植入松质骨或骨替代物后
钢板螺钉固定。

SchatzkerⅣ型骨折推荐经内侧或后内侧切口行内固定治疗。

若骨折非粉碎,宜采用有限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固定,不推荐单独使用螺钉固定。

若关节脱位、关节面塌陷或骨折累及髁问,外侧半月板嵌入骨折间隙影响骨折复位时,应切开显露关节直视下复位和固定,必要时增加外侧辅助切口。

Schatzker V 型骨折若存在并发症和严重软组织损伤,应首先处理血管、神经损伤,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待条件允许时行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当内侧平台粉碎程度较轻且骨折块间骨皮质对合良好时,可采用前外侧单切口锁定钢板同定双髁骨折,同时使用拉力螺钉加压骨折块。

若使用非锁定钢板固定双髁骨折时,则应于内侧使用钢板或用外固定支架支撑胫骨内侧平台。

若内外侧胫骨平台均为粉碎性骨折,可根据损伤机制,而暴力较重一侧使用主力支撑钢板固定,而另一侧复位、使用辅助钢板固定。

SchatzkerⅥ型骨折的软组织损伤通常比较严重,应予优先处理,早期行外固定治疗,待肿胀消退、出现皮纹征时行二期切开复位折。

外固定架作临时固定使用时,多采用跨关节固定;作为确定性治疗时,多采用不跨关节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因骨骼粉碎严重.情况复杂,不推荐使用关节镜下手术。

伴有半月板损伤,一期修复或保守治疗,但不推荐切除半月板。

对于部位深、感染严重者,推荐使用负压引流装置。

开放性骨折患者推荐根据伤口污染程度、医院耐药菌情况选择第 1、2 代头孢类抗生素。

对于闭合性骨折,推荐使用第 1 代头孢类抗生素,从术前开始持续使用 24 h。

骨折固定稳定时推荐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鼓励患者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

术后第 1 天即可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功能锻炼。

8-12 周内应避免负重,之后根据患者情况,开始逐步拄拐负重以及其他功能锻炼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