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五、成长阶梯。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一水:一作\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洲上多集白鹭,故名。今已与陆地相连。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

2、出示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故事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故事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咏怀古迹》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读一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咏怀古迹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6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文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这两首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注释:

⑴汴河:在今河开封,是隋朝时大运河的一部分.

⑵赖:依靠.

⑶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调动了不计其数的人力财力,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⑷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京杭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⑸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

⑹不期:难以预料。

⑺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⑻江东:指江南苏州一代。

2、出示译文

(一)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如果不是当时修龙舟的事情,(杨广)功绩和禹大概也比得上了。

(二)战争的胜败是很难预料的,能够经受失败、挫折等羞辱的考验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当年重返江东再整旗鼓,有朝一日卷土重来也是说不定的。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这两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知识链接。

说一说通过读这个“知识链接”,你知道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王安石的《乌江亭》诗表达了与杜牧诗不同的看法,他是怎样看待项羽失败的?

乌江亭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第7课诗词两首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诗词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2、多种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3、练习背诵。

4、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教师相机点拨。

5、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古诗词,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理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词,对照注释,理解诗词。注释:

⑴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

史。⑵千寻句:当时吴国曾于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

⑶千寻:古时八尺为一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⑷降幡:降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