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模式差别在翻译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呆若木鸡 to be petrified with astonishment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A loss may turn to be a gain.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
个体思维和整体思维

西方人强调个体,分析性思维是其主要表现。西方哲 学认为,自然宇宙始终是人类认识的对象,征服自然 是人类的根本任务,人和自然是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 之中。概括地说,西方人的哲学思想是“主客二分”。 受到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16到18世纪欧洲许多自然 科学家主张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过程分解为各个部 分,这样能对各个部分展开实证观察和研究。与此相 反,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 谐,把天、地、人视为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 综合性思维是其主要表现。


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影响了语言的使用。英语 的抽象表达法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 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它们的使 用有一种‘虚’、‘曲’、‘隐’的‘魅力’, 因而便于用来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 然而,汉语常常借助于比喻和意象来表达抽象 的概念,这种表达法的特点是“措辞具体、涵 义明确、叙述直接,使得汉语‘实’、‘直’、 ‘显’。”(连淑能,1993:128-139)⑤
中西思维模式差别在翻译中的体现
以习语为例

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话题。美 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提出了著 名的“沃尔夫-萨皮尔假说”,即语言决定思 维。德国哲学家茅特纳(1902):“如果亚里斯 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 就会是另一个样子。”(转引自潘文国, 1997:2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If you venture nothing, you will have nothing.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Even the dog swaggers when its master wins favor. 乘热打铁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得寸进尺 Give somebody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

语言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影响我们的思维,但绝 不是决定我们的思维。人类总是不断地学习从 不同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个世界,尽力去摆脱语 言的局限。可以说,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大 于语言对我们的影响。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认 为“语言结构的差异就是不同民族精神的自我 显现。”
百度文库


(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西方人通常用客观、科学的态度来看待现实世界。他 们的目的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这一逻辑过程 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则。因此,他们擅长于运用抽 象概念来展示具体事物,更关注于抽象思维能力的使 用和提高。这些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倾向于抽象化。 与此相反,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法是把具体的情感寓 于具体事物中,偏好于用具体、生动的意象来解释抽 象的概念。他们的逻辑思维模式是意象——关联—— 想象。因此,中国人倾向于形象思维模式。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强调平等) Home is where you hang your hat. (强调自由) 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 (强调隐私)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强调 自我奋斗)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强调合作) 天伦之乐。(强调家庭) 人怕出名猪怕壮。(强调平均) 小鬼斗不过阎王,胳膊扭不过大腿。(强调等级)

这种不同思维模式在语言中的反映为:汉语 倾向于意合,英语偏重于形合。英语句中的连 接手段和形式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 很频繁。英语造句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 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 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汉语造句 少用甚至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注重隐形连贯, 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 神统形
中国人注重伦理,西方人注重认知


“在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英美文化促成了英美 人对天文地理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形成了探求自然的 奥秘,向自然索取的认知传统。”(陈宏薇, 2004:25) 儒家思想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思想之一,这种思 想使他们关注伦理道德。这两种不同的思维主要展示 在价值观中。西方人是“个人主义取向”,他们注重 个人权利,个人自由和平等,形成了“我文化”。而 中国人是“群体取向”。他们强调集体主义,个人属 于群体。这种取向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相互依靠, 相互合作,“关系”至关重要,形成了“我们文化”。 (贾玉新,1997:61-62)

思维模式差异造成习语误译



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羊补牢 采取补救措施太晚了,不起作用了(“贼走关 门” )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失之毫厘,差之 千里 不管多小的错误都是错误 (小错大错终是错 )
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

由于不同文化、历史和环境的影响,西方人和 汉民族在时间顺序、空间和方向上所取得角度 及思维方向有时是截然相反的。西方人倾向于 逆向思维,汉民族往往倾向于顺向思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the teacher of the future. 惩前毖后 learn from the past mistakes to avoid future ones “您先请”是礼貌。 “After you “ is good manners.
客体中心思维和主体中心思维

西方人往往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来探索自然控制自然, 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必须与自然界中的事物保持一 定的距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他们开展冷静的分析。 因此,他们对主体与客体有着严格的区分,形成了客 体中心思维模式。汉民族的思维往往以“人”为中心, 认为只有人才能做出有意识的动作,具有有意识的行 为。此外,汉民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思维的主 体和客体没有严格的区分,其思维倾向于主体中心模 式。

“这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多用 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主动和被动两个范畴始 终泾渭分明;而汉语常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 (或潜在的主语),可以用主动语态来表达被 动意义,充分地反映了汉民族重主体意识的思 维方式。”





有志者,事竟成。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叫门心不惊。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 君子重德不重衣。 It is not the gay coat that makes the gentlem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