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

影视美学复习资料一、影视美学概述影视美学是研究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以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审美规律和审美价值。
二、影视美学的特征1、综合性:影视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融合了影像、声音、表演、剧情等多种元素,使得影视作品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艺术的美感。
2、动态性:影视作品是动态的,它通过影像和声音的结合,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现实性:影视作品所呈现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往往来源于现实生活,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加工,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文关怀。
4、娱乐性: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它通过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引人入胜的特效等手段,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同时也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
三、影视美学的审美规律1、节奏感:影视作品需要有节奏感,使得剧情能够有张有弛,起伏有致,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
2、表现力:影视作品需要通过生动的表现力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让观众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真实感:影视作品需要具有真实感,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作品所呈现的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4、情感表达:影视作品需要通过情感表达来传递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四、影视美学的审美价值1、艺术价值:影视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品,其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艺术性上。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需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出色的创意,还需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
2、教育价值:影视作品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播文化、传递价值观和弘扬正能量等方面。
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思想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具有积极的作用。
3、社会价值: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社会问题等方面。
美育影视欣赏对学生的作用

美育影视欣赏对学生的作用一、美育影视欣赏能开拓学生视野美育影视就像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很多时候,学生们的生活圈子比较小,通过影视欣赏呢,能看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下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比如说看海上钢琴师,就能感受到20世纪初欧洲的那种氛围,从船上人们的穿着打扮,到他们的社交方式。
还有像卧虎藏龙,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武侠世界里的恩怨情仇,那些竹林打斗的场景,真的超级酷炫。
这可比只从书本里看世界有趣多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哎呀,那些优秀的美育影片,画面美得不像话。
就像布达佩斯大饭店,它的色彩搭配超级独特,整个画面就像是一幅幅精致的油画。
学生们看这样的电影,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知道什么是美的色彩、美的构图。
而且电影里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很讲究,从主角到配角,每一个人物的发型、服饰、表情等,都能体现出创作者的审美。
看的多了,学生自己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者日常生活中选择服饰、布置房间的时候,审美能力就会提升,不再是那种土土的感觉啦。
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电影是很能打动人心的。
像忠犬八公的故事,很多学生看的时候都哭得稀里哗啦的。
通过这种影片,学生们能感受到动物和人类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学会珍惜和感恩。
还有爱情电影初恋这件小事,那种青涩的暗恋感觉,让学生们回忆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小秘密,也让他们对爱情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这些情感体验是在课堂上很难完全学到的,但是美育影视却能很好地传达给学生。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电影里有很多奇幻的元素,像阿凡达里的潘多拉星球,那些奇特的生物和美丽的风景,完全是创作者想象力的结晶。
学生们看了这样的电影,就会被激发起自己的想象力。
他们可能会想,如果我也能创造一个这样的世界该多好。
而且电影制作过程中也有很多创意的表现手法,这对学生的创造力也是一种启发。
说不定看了这些电影之后,学生在画画、写作文的时候就会有更多新奇的想法冒出来呢。
五、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不同的电影背后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影视艺术是一种融合了影像、音响、表演和故事情节等元素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与文化形式。
本文将从影视艺术的叙事结构、美术设计、音乐配乐和演员表演等方面探讨其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的叙事结构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往具有严密的叙事结构,通过合理的情节布局和转折点设计,引导观众进入故事情节,并产生情感共鸣。
影片的开头通常会引起观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继续观看下去。
另外,影片的结尾也是关键,它需要给观众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又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美术设计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美术设计包括场景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等方面。
通过精心的美术设计,影片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情感氛围。
场景设计可以通过布景、色彩和光影的运用,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的画面。
服装设计则可以通过服装的款式、颜色和材质,展现人物的个性和角色特点。
道具设计则可以为故事情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补充。
音乐配乐也是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影片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音乐的选择和运用要与影片的情节相契合,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色,影片能够更好地传递情感和引发观众的共鸣。
好的音乐配乐能够让观众更加沉浸在影片的世界中,加强观影体验。
演员的表演是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演员通过表演技巧和情感表达,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优秀的演员能够通过细腻的表演,让观众对角色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他们的表演不仅需要准确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还需要与其他演员的互动协调一致,使整个影片的表演更加连贯和真实。
影视艺术拥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包括叙事结构的合理设计、美术设计的精心打造、音乐配乐的情感传递以及演员的精湛表演等方面。
这些美学特征共同构成了一部优秀影片的基础,使其能够给观众带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才华,也反映了观众对美的追求和审美需求。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鉴赏策略分析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首先,影视
艺术通过图像和声音的相互结合,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象和感官刺激,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听觉享受。
其次,影视艺术具有时间性,通过时间序列
将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展现出来,营造出一种紧凑、连贯的艺术效果。
再次,影视艺术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如镜头语言、剪辑、音效等,创造出一
种独特的美感,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鉴赏影视艺术,需要运用一定的策略。
首先,要理解和把握影片的主
题与艺术意图。
通过观察影片中展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细节,分析影片
所要表达的意义和观点,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其次,要关注影片的表现
手法和艺术形式。
通过观察影片的镜头运用、剪辑手法、音效等技巧,分
析其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的表达效果,体会影片的艺术特点。
再次,要
关注影片的视觉美感和音乐美感。
欣赏影片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配
乐和音效,感受其给观众带来的美感体验。
最后,要结合导演的创作风格
和影片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对导演个人的创作
偏好和社会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影片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
总之,影视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影像和声音的有机结合创
造出艺术的魅力。
鉴赏影视艺术需要通过理解主题和艺术意图、关注表现
手法和美感、思考导演创作风格和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的策略,以提升艺
术鉴赏能力。
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比较,可以进一步深入理解影视艺术与
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丰富自己的审美视野。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浅析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季浩英中文转本3班1020110237 影视鉴赏,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以其生动的直观性和逼近生活的真实感而易有广泛欣赏性。
是提高学生艺术品位和审美修养,进一步塑造完美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审美观的主要工具。
一、影视艺术具有美的感染力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美育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由于艺术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因此艺术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显而易见的。
使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以优美的人性笔调,叙写了五名年轻淳朴的苏联姑娘在二战时苏德战场上的残酷经历,勇敢的姑娘们在与兽性的法西斯匪徒进行殊死搏斗的过程中,献出了短暂而宝贵的生命,在这里,人性和兽性的对抗构成一对张力,讴歌了女性与战争的主题,表现了新一代女性的坚毅与智慧。
影片最后的小红花和悠扬婉转的音乐具有较强的精神感召力。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表现卡捷琳娜的命运与成长经历时,运用前后两组画面对比,描述了女主人公性格上由幼稚到成熟,事业上由一个普通工人到一个大型企业的厂长,爱情上由初恋的悲剧到二次婚姻的圆满结局等巨大变化,表现了女性在遇到挫折时绝不软弱自强自立自爱的主题。
使学生感受到人性的光芒与力量,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并实践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
同时在音乐节奏随人物变化富于变化,切合主题,最后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主题歌那优美的旋律中连接着一个莫斯科之夜万家灯火的长长的摇镜头,隐含着深刻的寓意,令人回味绵长。
电影主题音乐从来都是推进故事升华的催化剂,使观者的郁积情绪释放轰然。
影视鉴赏第三章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鉴赏第三章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特征。
从影视作品的主题、剧情、造型、音乐等方面,都能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以下是影视艺术的几个主要审美特征。
首先,影视艺术具有可视性。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影视作品以影像为媒介,可以通过画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通过用光、色彩、构图等手法来表现情感、氛围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黑白电影以其独特的灰度和对比营造出纯净而高雅的视觉效果,带给观众一种特殊的审美体验。
其次,影视艺术具有情感性。
影视作品能够通过情节的设置和演员的表演,将作品所带给人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好的影视作品通常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共鸣,让观众有所思考和感悟。
例如,由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的电影《玫瑰人生》,通过对一个时代的真实描绘和对爱情、友情、家庭等情感的探索,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生、爱情的思考和共鸣。
最后,影视艺术具有传播性。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具有强大的传播力。
好的影视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能够传递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它能够引起观众对于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以及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中国导演张艺谋的电影《活着》,通过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刻画和生活细节的描绘,给观众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引发了观众对于家国情怀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与反思。
综上所述,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可视性、情感性、艺术化和传播性。
通过这些特征,影视作品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情感和思考上的享受,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
同时,这些特征也体现了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独特价值和魅力。
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造型性
¡ 一种是绘画摄影派,讲究画面造型的整体布 局,注重借鉴绘画构图的原则,运用和谐、 对比、变化、均衡、等构图规则,追求画面 的完整感。
¡ 另一种是纪实摄影派,追求画面在自然感与 生活化,常常在完整的总体造型构思下采取 不完整的画面构图,注重运动镜头和自然光 的运用。
第四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综合性
¡ 3. 影视艺术从美术(绘画、雕塑、建筑、摄 影)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 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 红高粱(片尾)
第五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综合性
¡ 4. 影视艺.术与音乐、舞蹈具有非常密切的关 系,影视艺术从音乐中吸收了节奏感与感染 力,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 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 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广为传唱。
第七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一、综合性
¡ 第三,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特征,尤其体 现在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综合性。
第八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二、技术性
¡ 影视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首先是新技术的 发明,然后才导致了新艺术的诞生。影视的发展史可 以说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更多的体现了与其他艺术的共性, 而技术性更多的体现出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在此之前, 没有任何一门艺术对科技的进步依赖性如此强烈。
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三节 造型性与运动性
¡ 影视艺术是一种采取空间形式的时间的艺术。 这种空间形式奠定了造型性在影视艺术中的重 要地位,而时间艺术又奠定了运行在影视艺术 中的决定作用。因此造型性与运动性的统一构 成了影视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
影视艺术美学特征及作用

影视艺术美学特征及作用1.影视音乐发展现状分析影视艺术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最原始、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使得影视艺术不再作为一种单独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更加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和感受。
伴随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音乐也开始繁荣起来,并成为影视作品中的亮点。
影视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融合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影视音乐虽然作为音乐艺术的一份子,但它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音乐了,而是服务于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的一种意识表现形式。
现代影视音乐的创作往往通过各种音乐技法和音乐手段来表现,为影视作品专门创作和编配音乐,烘托影视作品中的气氛和情感。
当代影视音乐作为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影视艺术作品的鉴定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影视音乐艺术形式特性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影视作品的情感服务,其美感层次主要体现为渲染美、真实美、情感美、故事美等。
音乐本身具有的神秘色彩使影视音乐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影视画面的具象性与影视音乐的抽象性相结合,使影视艺术作品的进一步升华。
影视音乐往往通过不同形式的乐器进行演奏,其审美价值通过多元化的配乐器材、变化旋律和多功能和声来表现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景以及气氛的烘托。
2.1影视音乐结构形态的片段性影视音乐往往在影视作品总体进程的前提下,间断出现,灵活服务于整个影视作品。
充分把握画面与声音的协调配合,让音乐在整体结构中间断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具有超时空和情感的参与性。
2.2影视音乐表现形态的非独立性影视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影视音乐为更好突出影视作品的主题和思想通过音乐来渲染提升影视作品的的整体基调。
这种音乐形式并非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存在,音乐与影视画面的有机结合,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力,促进了观众情感与影视画面的互动。
2.3影视音乐表现内容的确定性影视音乐的情感表现并非自我的表现,在进行音乐创作时往往受固定故事情节和画面效果的约束,因此,整体来说,影视音乐的内容与主人公和画面效果的整体情感相符合,伴随电影画面,影视音乐的内容具有明确具体的情感表达,表现为强烈的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美育功能影视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摄影机摄像而由银幕或屏幕显示出来的一种多元素构成的综合艺术。
它吸取了各门艺术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精华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成为影视自身的艺术特征。
而且,它们融合得如此紧密,甚至成为影视艺术不可缺少的成分,影视艺术离开了其他各门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了。
同时,影视艺术的综合性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超过了其他艺术。
影视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审美特性又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可以说,对科学技术的直接依赖是影视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鲜明标志之一。
没有光学、电学、化学、材料学和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影视艺术的产生,而且,影视艺术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以及立体电影,球形电影,多画面电视等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甚至,科技的发展还导致影视艺术的美学思潮和流派的嬗变。
如本世纪5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流派的诞生,就与当时的小型摄影机和高灵敏度的录音设备的出现密切相关,因为它为现场实景的拍摄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
再如变焦镜头的发现使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电影美学理论能够勃兴,电脑的运用给当代科幻片带来生命力等等。
因此,技术手段不仅是影视艺术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
影视艺术是多片种、多形式的艺术,一般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四大类,而每一类别又有多种形式。
不同的片种和形式各有不同的审美要求,但又都有一些共同的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1)直观视象性。
影视艺术主要提供的是由银幕或屏幕所显示的直观视觉形象,“看”是影视观众的最基本的心理要求。
影视艺术所要表现的一切东西,包括思想、情感、梦幻等等,都应该转化为可见的视觉形象,为了不破坏“可见性”,人物对话语言(比起戏剧)都应压缩,高度精练。
这是因为影视艺术是与摄影分不开的,而摄像机所处理和完成的仅仅是世界的“象”(包括未经改动的客观物象和经过选择、加工、改造过的物象),即影视艺术的主要材料就是物象的真实纪录,因而,法国电影理论家马塞尔·马尔丹才明确地指出“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电影的存在是由于画面的不可替代的必要性,由于电影的视觉特性绝对要比电影作为思想或文学容器的性质更为重要。
”影视艺术所展示的直观视象,几乎可以是无所不包,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世界到精神活动,人们能见到的一切,以及人们难以或不可能见到的,都能用画面的形象来表现。
例如,它能将内心活动具象化,可以通过外在物象的变化来反映(如天旋地转,可以用房屋、树木等的旋转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人物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现(如《魂断蓝桥》中的经典性镜头——女主人公在火车站突遇男主人公时的长达几秒钟的面部大特写)。
即使是潜意识,它也能用画面形象来表现,如伯格曼②导演的《野草莓》、费里尼导演的《8》等,在这方面都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影视艺术的这一特性,使它更易于被接受和理解,易于超越国界和民族,因而,让·爱泼斯坦才认为“电影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即它是一种“象形符号”式的国际语言。
(2)幻觉逼真性。
银幕和屏幕上的形象是一种“影子”,一种“幻相”,这些形象所组织构造出来的具有统一性的时空,也是一种幻觉,但是它们却都具有高度的真实感。
影视艺术是以视觉形象的逼真性为生命的,它无法容忍对自己的本性——视觉可信性的丝毫破坏。
正如巴赞所说:“电影中的幻景与戏剧中的假象截然不同,它不是以观众默许的假定性为依据,相反,它是以表现给观众的事物的不可剥夺的真实性为依据的”。
比起其他艺术,这种幻觉逼真性,是影视艺术的优势所在。
它能最大限度地酷似生活原貌和自然形态,它拥有绘画和雕塑所失去的运动,音乐失去的造型,突破了戏剧的时空局限,把文学形象转化为直接可观的形象。
虽然,银幕在瞬间给观众展示的是世界的一个片断,但它却能使人信服这个片断是与世界的其他部分联为一体的。
银幕不是画框,而是窗户,是将事件的局部展示给观众的窗户。
影视空间不像绘画空间和舞台空间那样是嵌入世界之中的,而是代替世界而产生、存在的。
影视艺术的幻觉逼真性来自摄影的本性——客观物质视象的复现。
绘画细致地描绘出事物的原貌,但它们却不具有摄影那样使我们相信原物确实存在的力量。
此外,影视的幻觉逼真性还来自于影视艺术家的努力,来自他们自觉地按照这一特性来进行创作。
例如,镜头的组接,就要根据人们观察外在世界的习惯,按照视觉逻辑来进行。
而演员,为了逼真性,也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如电影《甘地传》的主角为了逼真性,甚至绝食数日,使形体和精神体验更接近原型,来满足观众对逼真性的审美要求。
影视艺术的技术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为了追求更高的逼真性的发展过程史,如宽银幕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类的视觉性质。
而立体电影,以及正处于试验阶段的“有感电影”,“嗅觉电影”等等,把这种逼真性提升到更高的程度。
(3)时空再造性。
其他艺术也能进行时空重组,戏剧艺术更是必须再造时空,但是由于舞台和剧场的限定,其再造的能量是有限的。
而影视艺术在这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自由度。
摄影技术和剪辑技巧的发展,使得保持在胶片上的影像可以自由地分切和组合,实质上这就意味着可以从特定的艺术材料中抽取出时间和空间来重新构造。
这就是所谓的“蒙太奇”技巧。
这样,影视艺术就能打破现实时空和上演时空的束缚,既可以集中、压缩,又可以延伸、扩展;既可以自由地转移、反跳,又可以灵活地跨越、并列,可以说能用心理时空代替物理时空,引导我们自由地穿越时间和空间。
影视艺术再造时空,构建起符合心理的审美空间,可以有多种方式和手段,例如可以在两个因果性镜头之间建立起一种纯虚拟的空间连续关系,这种联接的合理性通过内容的呼应而获得。
例如,在英国影片《灯塔看守人》中,一个发高烧者呼唤着他未婚妻的名字,紧接着出现的是远在他方的未婚妻突然惊醒,就像听到了他的叫声一样。
还可以按照视线(内在的)与内心活动来进行空间组合。
例如美国影片《党同伐异》中,一个妇女双手捧头,然后惊愕地转向正面,下一个镜头则是她关在狱中的丈夫。
甚至还可以直接按照主题,理性地组接空间。
例如苏联影片《十月》中,一尊大炮正从吊车上下降到工厂的大厅中,下一个镜头便是壕沟中的士兵低下头……。
这些组接的空间,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无法感知的,但是在心理上却是合理的。
而“任何电影表现手段只要它在心理上是合理的,不论它在物质上是否真实,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说,影视世界作为一种构造的时空连续体,其空间的性质与真实空间相比,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那么,它重构的时间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时间的性质。
在影视中,时间可以加速和放慢,几天才能完成的花朵开放,数秒即可,而几分之一秒的时间流程,却可以用较长的时间来显示,如子弹的射出。
也可以将时间颠倒,如各种各样的“闪回”手法,阿仑·雷乃导演的《广岛之恋》,在这方面就取得巨大的成功。
甚至,可以让时间停止(定格),让时间消失(跨越)等等。
其实,影视艺术的空间重构,常常是按时间的重构来进行的,如果说绘画和雕塑是将时间空间化,那么影视则是将空间时间化了。
当然,影视再造时空,也不是可以无限自由的,作为艺术,它再造时空的方式必然受到所表现的内容所制约,也应该符合观众的心理活动规律。
(4)画面运动性。
从本质上看,电影是一门采取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
“空间形式”决定了造型性(画面)在影视艺术的重要地位;而“时间艺术”又决定了运动性的重要地位,所以,画面运动性是影视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正是连绵不断的运动着的画面,给影视带来了巨大的魅力,抓住了观众的感知和注意力。
法国电影艺术家雷内·克莱尔说过:“如果确实存在一种电影美学的话,那么,这种美学是在法国,在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摄影机和影片的同时诞生的。
这种美学可归结为两个字即‘运动’。
”可以说,没有画面的运动,就没有影视艺术。
这种画面运动性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被拍摄对象自身的运动,只有影视才能完整地、真实地展示事物的运动,而影视也对运动着的事物特别感兴趣。
其次是指包含着因摄影机的移动以及镜头焦距的变化所造成的运动感。
所谓“摄影机的移动”,不仅可以追随正在运动着的人物和其他物象,也可以使物象活动的背景不断变化,这就可以造成一种特殊的运动感。
这种运动感并非在于事物自身的运动,而是由于镜头的推、拉、摇、移与变焦所造成的运动的幻觉。
画面的运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
这种节奏主要是由蒙太奇技巧和长镜头的运用所制造出来的,是将镜头按不同的长度(这既取决于镜头的实际长度,又取决于内容刺激观众所产生的时间延续感)和强度(景愈近,心理冲击愈大)关系将其联接起来而产生的。
影视画面运动的节奏,是情节发展的脉搏,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情绪气氛,或紧张、兴奋、恐怖、喜悦,或沉闷、压抑、伤感等,能修饰和强化情节内容所表现的情感。
画面运动的节奏,不仅仅是根据拍摄对象的运动速度和强度来确定,也不只是根据情节进展来确定,而更重要的是要根据画面内容所激发起的观众的兴趣的程度来确定。
例如,镜头短,不足以展示内容的内蕴,但镜头冗长,就使人厌烦。
如果镜头正好在注意力降低时切断,并由另一个镜头所替代,注意力就会不断被抓住。
因此,所谓影视艺术的节奏并不仅仅意味着抓住镜头的时间关系和景深的变化,更是镜头的延续时间和画面的强度与他们所激起并满足了注意力运动的一种结合。
应该指出,影视艺术的配音也对节奏的形成有较大的作用。
以上是将电影与电视作为一种艺术并以电影为主来论述的,电影与电视关系密切,共同具有的审美特征是主要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电视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包含的信息丰富多样,接受面更大,这是电影所不及的。
并且,电视在技术制作工艺、显示媒介,审美接受心理诸方面也不同于电影。
电视制作工艺比电影简便,记录在磁带上的画面不需洗印即可在电视监视器上呈现,现场就可以进行技术鉴定和艺术鉴定,电影则只能待样片洗印出来才可以进行;而且,电视导演可以及时地在现场进行艺术修改,电影则需要大量的“后期制作”。
其次,电视屏幕小,限定了它空间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因而大场景、多人物的画面是不适宜的。
再其次,电视接受者在家庭氛围中进行欣赏,比起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欣赏的电影观众,是相当自由而随便的,注意力难以高度集中,常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可以说是边生活边欣赏。
并且可以随时中断和调换观赏内容,具有批评的主动权,因此,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在审美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
电视内容应更具有日常性、亲近性,使接受者成为日常生活事件的见证人,满足“参与意识”;应更注重日常生活的深度的发掘,而不以人物众多、头绪繁复见长。
演员的表演应本色化,自然、细腻,仿佛“来自街头的人物”。
蒙太奇等技巧不能繁琐,应娓娓道来,如叙家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