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
花生的简介、品种分类及价值应用

花生的简介、品种分类及价值应用一、花生的简介花生,原名落花生,是我国产量丰富、使用广泛的一种坚果,民间又名长生果、泥豆、番豆等。
(一)花生的形态特征花生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花生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和分枝均有棱,叶纸质对生;叶柄基部抱茎,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圆形,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叶脉边缘互相联结成网状;花长约8毫米;苞片披针形;花冠黄色或金黄色,开展,先端凹入翼瓣与龙骨瓣分离,长圆形或斜卵形,花柱延伸于萼管咽部之外,荚果膨胀,荚厚,花果期为6-8月。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
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
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
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
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
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是生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同时也可以加工成副食品。
(二)花生的发展历史花生原产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
在巴西曾发现十几种野生型花生。
美洲最早的古籍《巴西志》里:就有关于花生植株形态的描述。
考古学家在秘鲁利马北部安孔镇的古墓里。
曾发掘出距今2000 多年前保存完好的炭化花生粒。
公元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早期的航海家把花生莱果从南美洲带到西班牙。
由于花生的优良食用价值,迅速传遍欧洲。
16 世纪初花生又从南美洲经印度洋与太平洋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各地。
公元17 世纪,殖民主义者贩卖黑人做奴隶,花生随着又从非洲带到北美洲,俄国在1792 年引进花生,开始种植在敖得萨植物园作为观赏植物,直到19世纪才大面积种植。
大约在15 世纪晚期或16 世纪初期花生从南洋群岛引入我国。
最初只在沿海各省种植。
据1503年《常志》说:月栽,引要不甚长,俗云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
”据记载,最早引入的是小粒型花生,壳薄粒小早熟,含油量高。
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

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花生的起源:花生原说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一带。
1980年,我国广西宾阳县邹圩双阳村也发现了花生化石,所以,花生的真正起源尚有疑问。
花生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以外,均可生长。
花生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其耐贫瘠性较强。
◆花生的分布:我国花生的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
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将花生产区划分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部内陆花生区。
◆花生的分类: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仅有据可查的就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
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分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
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加以区分。
一、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1.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2.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3.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
二、按荚果大小不同可分为:1.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在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2.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宜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
目前我国大、小花生均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
三、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不同可分为:1.普通型花生:果仁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或红色,百仁重在80克左右,含油率52%~54%,该型花生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2.珍珠型花生:果仁多为圆形或桃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百仁重在50~60克之间,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宜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种植;3.多粒型花生:荚果为3~4仁果,果仁多为圆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红、光滑,有光泽,百仁重为30~75克,含油率52%,多粒型花生耐旱性较弱,早熟性突出;4.龙生型花生:荚果多为3仁果,果仁多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皮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有褐色斑点,百果重150克左右,含油率48%,龙生型花生曾是我国最早种植的花生。
四粒红花生仁介绍

四粒红花生仁介绍前言红花生仁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休闲零食。
而四粒红花生仁则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红花生仁产品,融合了多种特殊的调味技术,更加美味可口。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四粒红花生仁的来源、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口感。
来源四粒红花生仁是由红花生仁加入多种特殊调味料混合而成的坚果零食。
红花生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地下根茎肉质矮小植物,由于其花瓣呈红色,因此被称为红花生。
红花生生长在南方地区,主产于福建、广东等省份,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红花生仁逐渐成为了烘焙、糖果等食品加工的原料。
营养价值四粒红花生仁不仅外表好看,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红花生仁蛋白质含量高达25%左右,脂肪含量也比其他坚果低,富含多种必需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维生素E的含量,是其他同类食品的数倍。
吃一些红花生仁可以起到滋补身体、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老化等作用。
风味口感四粒红花生仁的独特风味口感与其调料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粒红花生仁采用了多种调味料,包括酱油、辣椒酱、孜然、咖喱等,每一种调料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经过小火烤制后,四粒红花生仁的味道更加浓郁,香气四溢,极富诱惑力。
食用方法四粒红花生仁可以作为休闲零食嗑食,也可以作为下酒小菜和开胃小食品食用,是家庭聚会、电影晚会和午后休闲的好伴侣。
同时,四粒红花生仁的口味浓郁,也可以用来烹调菜肴,例如可以将其撒入凉拌菜里,或者用来烹制红豆沙等甜品。
总结四粒红花生仁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风味独特的坚果零食,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味觉享受,还能带来身体的健康。
无论是作为休闲零食还是烹调菜肴,都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是一款值得尝试的美味佳品。
花生十三知识点

花生十三知识点
1. 花生是一种豆科植物,其种子被称为花生。
2. 花生可以分为生花生和熟花生两种。
生花生一般生食,熟花生则经过烘烤或煮熟后食用。
3. 花生是一种富含蛋白质、植物油、纤维素、维生素E和多种矿物质的食物。
4.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但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5. 花生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自由基的损害。
6. 花生是一种低升糖指数食物,有益于控制血糖。
7. 花生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8. 花生中的纤维素有助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预防便秘。
9. 花生中的维生素E有助于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10. 花生中的矿物质包括镁、锰、铜、磷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11. 花生不耐受的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包括呼吸道症状、皮肤瘙痒等。
12. 花生在儿童食物中的过敏风险较高,建议在婴儿期避免食用花生制品。
13. 花生可以作为零食、食用油、调味品等多种形式食用,也可以加入烹饪中增加口感和营养。
花生十三知识点

花生十三知识点花生是一种常见的植物,也是一种食物。
它具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下面将介绍花生的十三个知识点。
一、花生的植物特征花生属于豆科植物,是一种草本植物。
它的茎直立,高度可达30-50厘米。
花生的叶子是复叶,每个叶子上有3个小叶子。
二、花生的生长环境花生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30摄氏度。
它对土壤要求不高,但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三、花生的生长周期花生的生长周期通常为120-150天。
在生长期间,花生经历了发芽、生长、开花、结荚等阶段。
四、花生的繁殖方式花生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
将花生果实埋入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花生种子就会发芽生长。
五、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花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六、花生的食用方式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烤熟后食用。
烤花生的口感更香脆可口,是许多人喜爱的零食。
七、花生的药用价值花生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还可以缓解压力和改善睡眠质量。
八、花生的经济价值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被广泛种植和销售。
花生油、花生酱等花生制品也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九、花生的储存方式花生储存时需要注意防潮防虫。
可以将花生果实晒干后储存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十、花生的食用禁忌花生对某些人群可能具有过敏反应,如花生过敏者、哮喘患者等,应慎食或避免食用。
十一、花生的文化意义花生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传统节日中,人们常常以花生作为祭品或食物,寓意丰收和好运。
十二、花生的国际影响花生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物,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花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十三、花生的环境保护意义花生的种植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花生的十三个知识点。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花生的特点和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享受花生带来的美味和健康。
关于花生的课外知识大全

关于花生的课外知识大全花生,又称为落花生、花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属于豆科植物。
它的主要产地包括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
花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既可以生食,也可以制成各种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在学习中,了解有关花生的课外知识不仅能拓宽知识面,还能增加对这一作物的了解与认识。
本文将介绍关于花生的多个方面的知识,包括起源、分类、生长周期、营养价值、食用方式等。
一、花生的起源花生起源于南美洲,具体起源地主要在巴西和秘鲁一带。
在15世纪时,葡萄牙人把花生带到了欧洲,后来由欧洲人带到了亚洲和非洲等地。
现今,花生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和消费。
二、花生的分类根据花生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结构,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品种:原种花生、红衣花生、青衣花生和紫衣花生。
其中,原种花生是野生花生,也是其他四个品种的基础;红衣花生是最常见的品种,它的果皮为红色;青衣花生的果皮为绿色,其外观和口感与红衣花生差不多;紫衣花生的果皮为紫色,相对来说比其他三个品种更加珍贵。
三、花生的生长周期花生一般在3-5个月内完成整个生长周期。
首先是种子发芽,芽出土后形成幼苗,之后逐渐生长长成一株植物。
花生的花期一般在播种后6-8周,而结果期则在花期之后的1-2个月内。
经过这个周期,花生的果实逐渐成熟并且可以收获。
四、花生的营养价值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成分。
其中,花生蛋白质的含量比大豆还要高,且蛋白质的种类也非常丰富。
花生脂肪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和亚麻酸,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此外,花生还富含维生素E、B族维生素、镁、磷、锌等矿物质,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五、花生的食用方式花生的食用方式非常多样化,既可以生食,也可以烹饪制成各种菜肴。
生食的方式主要包括炒花生、蒜蓉花生、花生酱等。
烹饪方面,花生可以是主菜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配料与其他食材一同烹饪。
此外,花生还可以制成花生油、花生酱、花生糖、花生糊等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言语花生十三知识点总结

言语花生十三知识点总结第一,花生的产地和种植。
花生原产地在南美洲,17世纪传入中国,如今我国的种植面积已逐渐扩大。
我国的主要产区有山东、河北、江苏等地区。
第二,花生的生长环境。
花生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28摄氏度,适宜土壤为肥沃、排水好的砂质壤土。
第三,花生的营养价值。
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被誉为“植物牛奶”,对于增强体力、补充营养具有一定的功效。
第四,花生的经济价值。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养分丰富的食用作物,可以生产食用油、食品加工、药品、饲料等多种用途。
第五,花生的食用方法。
花生可以生食或者熟食,可以直接食用或者加工成各种美食,如花生糖、花生酱、炒花生米等。
第六,花生的药用价值。
根据中医理论,花生具有温中健脾、补虚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干咳等症状。
第七,花生的储藏方法。
花生应保存在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发霉,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潮湿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保鲜。
第八,花生的栽培技术。
花生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处理、育苗管理、播种密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需要农民进行合理的管理。
第九,花生的种类和品种。
花生的种类主要分为油花生和薯花生两种,油花生以榨油为主,薯花生以食用为主。
不同的品种适合不同的用途。
第十,花生的副作用与禁忌。
部分人群不宜多食花生,如肥胖人群、肠胃不好的人群、过敏体质的人群等,因为花生含有较多的脂肪和蛋白质,不适宜过量食用。
第十一,花生的主要病虫害。
花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赤星病、花生增长不良病、花生锈病、花生萎蔫病等病害,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第十二,花生的文化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生寓意着富贵、长寿、平安,常常被视作节日的食品,如过年时的糖炒花生、中秋时的花生糖等。
第十三,花生的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花生制品市场前景广阔,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通过出口拓展国际市场。
综上所述,花生不仅是一种美味食材,还有很多的知识点和价值,希望大家能够对花生有更多的了解,让我们一起享受花生带来的美味和健康!。
(整理)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

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花生的起源:花生原说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一带。
1980年,我国广西宾阳县邹圩双阳村也发现了花生化石,所以,花生的真正起源尚有疑问。
花生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以外,均可生长。
花生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其耐贫瘠性较强。
◆花生的分布:我国花生的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
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将花生产区划分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部内陆花生区。
◆花生的分类: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仅有据可查的就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
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分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
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加以区分。
一、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1.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2.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3.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
二、按荚果大小不同可分为:1.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在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2.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宜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
目前我国大、小花生均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
三、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不同可分为:1.普通型花生:果仁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或红色,百仁重在80克左右,含油率52%~54%,该型花生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2.珍珠型花生:果仁多为圆形或桃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百仁重在50~60克之间,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宜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种植;3.多粒型花生:荚果为3~4仁果,果仁多为圆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红、光滑,有光泽,百仁重为30~75克,含油率52%,多粒型花生耐旱性较弱,早熟性突出;4.龙生型花生:荚果多为3仁果,果仁多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皮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有褐色斑点,百果重150克左右,含油率48%,龙生型花生曾是我国最早种植的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生产品基本知识介绍◆花生的起源:花生原说起源于南美洲的巴西和秘鲁一带。
1980年,我国广西宾阳县邹圩双阳村也发现了花生化石,所以,花生的真正起源尚有疑问。
花生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除盐碱地以外,均可生长。
花生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因此其耐贫瘠性较强。
◆花生的分布:我国花生的分布非常广泛,南起海南岛,北到黑龙江,东自台湾,西达新疆,都有花生种植,但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占全国花生产量的60%以上。
我国花生种植以农业自然区为基础,可将花生产区划分为:北方大花生区、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云贵高原花生区、东北部早熟花生区、西部内陆花生区。
◆花生的分类: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其品种繁多,仅有据可查的就有540种,优良品种有30种。
现货流通中,一般将花生分为大粒花生和小粒花生,大粒花生以海花、鲁花、徐州68-4为主,小粒花生以小白沙为主。
一般可按生育期长短、荚果大小、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加以区分。
一、按生育期长短不同可分为:1.早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20~130天;2.中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45天左右;3.晚熟型花生:生长期为165天左右。
二、按荚果大小不同可分为:1.大花生:壳厚、果型大,每百粒花生仁重在80克以上,分布面积最大;2.小花生:粒小、壳薄,每百粒花生重在50克左右,适宜栽于沙地,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河南西南部等。
目前我国大、小花生均有出口,但大、小花生出口的地方不一样,大花生出口量多于小花生。
三、按特征特性和植物学性状不同可分为:1.普通型花生:果仁多为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或红色,百仁重在80克左右,含油率52%~54%,该型花生成晚熟,生育期150~180天,只可一年一作;2.珍珠型花生:果仁多为圆形或桃形,硕大饱满,皮色粉红,百仁重在50~60克之间,珍珠型花生早熟,生育期120天左右,适宜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种植;3.多粒型花生:荚果为3~4仁果,果仁多为圆柱形或三角形,皮色深红、光滑,有光泽,百仁重为30~75克,含油率52%,多粒型花生耐旱性较弱,早熟性突出;4.龙生型花生:荚果多为3仁果,果仁多呈三角形或圆锥形,皮红色或暗红色,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有褐色斑点,百果重150克左右,含油率48%,龙生型花生曾是我国最早种植的花生。
◆花生的等级:从花生的品种可以把花生分为大花生和白沙:大花生又可分为传统大花生和大杂花生;白沙可分为大白沙和小白沙。
大花生仁可以分为:24-28、28-32、34-38、38-42和40-50;分级白沙花生仁可分为:25-35、35-40、40-50、50-60、60-70、70-80、80-90,主要种植在山东胶东半岛、安徽及河南大部分地区。
大花生果出口标准主要分为7-9、9-11、11-13,其中7-9的价格最高。
◆花生仁结构:花生仁由种皮亦称红衣和胚组成,种皮内为胚,有两片白色肥大的子叶,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花生仁是最重要的植物油脂及植物蛋白质的资源之一,是世界上研究最广的用以制取食用蛋白的油料籽实。
在花生重量组成上,籽仁占68%~72%,其中子叶占61.5%~64.5%,种皮占3%~3.6%,胚芽占2.9%~3.9%。
花生种皮的主要成分有纤维素(37%~42%)、脂肪(10%~14%)、蛋白质(11%~18%)和灰分(8%~21%),花生种皮约含7%的单宁及多种色素,其味苦涩。
◆花生仁成分:1.水分:安全贮存的籽仁,水分含量为5%~10%;2.脂肪:花生仁含脂肪50%左右,在主要食用油料作物中,其脂肪含量仅次于芝麻,而高于油菜、大豆和棉籽;3.蛋白质:花生仁含25%~30%的蛋白质,与其他油料作物相比,仅次于大豆,而高于芝麻和油菜、棉籽;4.碳水化合物:花生仁中含10%~13%的碳水化合物;5.维生素:花生仁中有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但几乎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6.无机盐:花生仁中无机盐约占3%,其中以钾、磷含量最高,其次为硫、钙和铁等元素。
◆花生的主要用途及综合利用: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油脂加工业和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出口物资,在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花生仍以榨油为主,同时,也广泛开展了花生食品、花生饮料、花生蛋白粉、花生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我国花生市场前景分析我国花生同小麦、玉米、大豆、油菜一样,是世界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不同的是,我国不是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的贸易大国,而绝对是花生的贸易大国。
花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净出口大宗农作物品种之一。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未来国内花生将大有可为。
近20年来,我国花生出口量一直居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九五”期间,除1997年外,我国花生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5%左右,年出口收入2.1亿~2.7亿美元。
加入WTO后,国外凡是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成本低的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都可能大量涌入而冲击国内生产。
惟独花生,作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将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花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因此,通过改进品质、规范出口秩序、改善出口环境、增加市场准入机会,我国花生出口将进一步大幅度增加。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发展花生生产是加入WTO后提高我国油脂自给率和降低进口风险的迫切需要。
我国是世界缺油大国,上世纪90年代末人均食用油消费量仅8公斤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0%以上,预计今后我国人均油脂消费量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加上人口增长的因素,加入WTO后国内油脂消费量的1/3将依赖进口。
国外大豆、油菜、向日葵等油料价格均低于国内市场,一些国家已经在抢占我国油脂市场。
花生作为我国的净出口农产品和优质油脂原料,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均不断增大,发展花生生产既可增加出口,也能减轻对油脂进口的依赖,降低进口风险。
同时,花生是优质蛋白的大宗原料,增加花生生产也有助于保障我国食物和饲料蛋白不断增长的需求。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花生生产和整体效益增长很快。
1998年以来,全国花生种植面积连续超过400万公顷,年总产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全国平均单产接近每公顷3吨,2001年全国花生面积(500万公顷)和总产(1450万吨)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预计到2015年我国花生面积将达到600万公顷以上,总产达到2000万吨左右。
专家提出,应着眼于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尽快在花生专用型优质品种选育、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抗旱育种、高新技术在花生改良中的应用、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技术等方面实现飞跃,大力发展花生加工业,建立花生产业化经营企业集团,建设一支科研、生产、加工、经营、出口相配套的技术队伍,使我国花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国内花生流通状况我国的植物油流通形势与世界基本一致。
目前,我国国内的植物油生产只能满足国内消费的80%~90%。
国内油脂供应较紧张的状况,决定了作为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的花生需求不会减少。
另外,近几年迅速发展的花生制品,也表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市场的流通,要求我国花生生产能有一个较快而稳健的发展。
我国在花生生产上,有比其他国家更为优越的基础和条件:一是政府重视,把花生作为重点食用植物油源;二是生产者积极性高;三是市场放开,为市场流通提供了契机;四是有较好的种植经验和较高的科技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生的流通方式正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近年来用于榨油的比例在逐年下降,用于食品加工和直接食用的比例则在逐年上升,且这种变化是建立在花生加工利用总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之上。
20世纪90年代,我国花生平均加工量比80年代增加了近40%;但用于榨油的比例却较80年代降低了6个百分点,占国内花生利用总量的58%;用于花生食品加工和直接食用的比例较80年代增加了6个百分点,占国内花生利用总量的42%。
花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净出口大宗农作物品种之一,是用来创汇的主要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国际贸易历史。
20世纪80年代,我国花生年出口量均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2.7%,进入90年代,有些年份的出口已占世界花生贸易量的1/3以上。
“入世”后的第一年,由于国内花生产量降低及国内花生和花生油形势一片大好,2002年花生出口并没有像当初所预期的那样增加,反而减少。
国内花生市场影响因素◆农村体制改革对花生生产的积极作用在我国花生生产的历史中,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花生总量增长了4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民在花生种植面积上,在花生品种的选择上,在花生栽培技术的实施上,都可以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状况自主决定,彻底改变了以前上级让种什么就种什么、不讲效益的被动做法。
这一体制的改革,使农民能够依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花生生产计划,从而带来了产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不断完善和放开的油料购销政策,推动了花生的生产和流通自1993年开始,国内油料购销政策全面放开,这对花生的生产和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油料购销政策的放开,带来了花生流通上的以质论价、公平竞争、多渠道经营。
花生市场的活跃,既保证了消费需求,又调动了农民发展花生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花生生产的持续发展。
◆种植结构调整保证了花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供给开始由长期短缺变成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出现了粮食供求的相对过剩。
农业生产开始由解决人民的温饱向适应人民的小康需要转变。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大批劣质粮的种植面积得到了调减,而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花生作物面积得到了扩大。
◆天气因素的影响天气情况的好坏是影响下一年国内花生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按常年情况分析,如果上年花生丰收了,则市场价格出现下跌;如果上年花生减产了,则市场价格将会出现上涨态势。
◆出口渠道是否畅通从早期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到2002年的“绿色壁垒”,国内花生出口之路可谓历尽艰辛。
据了解,欧盟自2000年实施国际上最为严格的黄曲霉素限量标准和检验要求以来,多次以我国少量花生检出黄曲霉素超标为理由,不断加强入境检验。
2002年2月,欧盟开始对我国花生采取特殊严检措施。
这不仅使我国输入欧盟的花生严重受阻,且极大地影响了欧盟消费者对我国花生安全质量的信任。
而日本2002年9月生效的《食品卫生法》,对进口花生丁酰肼的检测由过去的小于、等于0.1PPM修改为“不得检出”,使得国内原本出口的花生大量积压,到最后不得不全部转为内销,由此带来花生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花生油市场价格也难以避免地出现深幅下挫行情。
另外,日本市场还不断筑起技术壁垒,限制对油炸花生仁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