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及临床应用-176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合集下载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损伤。
神经反射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神经反射异常,对刺激 的反应增强,可能导致鼻腔黏膜过度敏感

鼻腔黏膜肿胀
变应原刺激导致鼻腔黏膜血管扩张、渗出 增多,引起鼻腔黏膜肿胀,导致鼻塞、流 涕等症状。
Th1/Th2失衡
Th1和Th2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Th2细胞主导的免疫反应占 优势,导致炎症和过敏症状的发生。
诊断变应性鼻炎。
04
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
用于缓解鼻痒、打喷嚏 、流清涕等症状,如氯 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鼻用糖皮质激素
减轻鼻黏膜炎症和水肿 ,如布地奈德、丙酸氟
替卡松等。
抗白三烯药
改善鼻塞和减少鼻分泌 物,如孟鲁司特钠。
减充血剂
缓解鼻塞症状,如麻黄 碱等。
非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
通过逐渐增加对过敏原的接触量,提 高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性,减少或避 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病例二:中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结词
综合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中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较为明显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包括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 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短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快速控制症状。
病例三:重度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总结词
长期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详细描述
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严重的鼻塞、流涕和打喷嚏等症状,对日 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除了避免过敏原、抗组胺药物、鼻腔冲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等治 疗外,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长期的口服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疗法等较为激
进的治疗方法。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医学课件)变应性鼻炎

(医学课件)变应性鼻炎

03
诊断与评估
诊断标准
症状
01Leabharlann 变应性鼻炎患者通常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等典
型症状。
病程
02
病程持续时间至少8周或以上,排除其他鼻炎、鼻窦炎等病变

过敏原检测
03
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方法,检测患者对
常见过敏原的反应。
鉴别诊断
普通鼻炎
变应性鼻炎与普通鼻炎的主要区别在于过敏原检测结果和症状的持续时间。普通鼻炎是由 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程较短,抗过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鼻窦炎
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黏脓性的鼻涕、头晕、头痛等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症状相似。 但鼻窦炎病程较长,鼻涕带有颜色和异味,通常需要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以确诊。
血管运动性鼻炎
血管运动性鼻炎与变应性鼻炎相似,表现为鼻塞、鼻痒、打喷嚏等。但血管运动性鼻炎是 由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的,通常在受到精神压力、冷热刺激或刺激性气味等刺激时 发作。
次要症状
眼睛痒
喉咙痒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睛痒的症状, 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喉咙痒的症状, 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咳嗽
嗅觉减退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尤 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嗅觉减退的症状 ,尤其是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时。
研究前景和挑战
01
发病机制研究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
发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02
新型疗法研究
虽然已有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仍有患者对这些治疗方法无效或不

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策略

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策略

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策略【摘要】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

精准干预策略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改进诊断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环境控制与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过敏原的暴露,减轻症状。

药物治疗的选择与调整以及免疫治疗的应用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精准干预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综合策略的重要性也将愈发凸显。

希望文章的内容能为变应性鼻炎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精准干预、诊断方法、个体化治疗、环境控制、预防措施、药物治疗、免疫治疗、重要性、未来发展、综合策略。

1. 引言1.1 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策略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对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精准干预策略是指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症状和病因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在制定精准干预策略时,首先需要改进诊断方法,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确诊变应性鼻炎。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根据患者的过敏原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

环境控制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也是精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减少过敏原的暴露,从而减轻症状。

精准干预策略对于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精准干预策略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综合策略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促进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取得更好的效果。

2. 正文2.1 诊断方法的改进诊断方法的改进在变应性鼻炎的精准干预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诊断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继续医学教育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试题答案

继续医学教育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试题答案

继续医学教育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试题答案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1、过敏反应型属于变态反应中的()型 aA、IB、IIC、IIID、IV2、()哮喘病人伴有过敏性鼻炎,在普通人群里大约只有()左右bA、60%,5%B、80%,15%C、60%,15%D、80%,5%3、下列不属于半抗原的是() aA、霉菌B、药品C、细菌D、病毒4、过敏性鼻炎全球患者>()亿,致敏率>() cA、5,60%B、6,60%C、5,50%D、6,50%5、I 型变态反应的抗体为()dA、IgGB、IgAC、IgMD、IgE6、()年Gell等提出,变态反应分四型 dA、1960B、1965C、1970D、19757、下列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是() bA、甲状腺炎B、肾小球肾炎C、变应性鼻炎D、接触性皮炎8、下列关于过敏性鼻炎的社会经济负担说法错误的是() cA、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可以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认知能力B、并且造成经济上的沉重负担C、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均不高D、对经济的影响经常被低估9、()的美国人受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过敏性疾病是引起慢性病的第六大因素 dA、50%B、40%C、30%D、20%10、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症状发生的天数<()天/周或者病程<()周 aA、4,4B、3,3C、2,2D、1,11、非变应性鼻炎中做常见的是哪类鼻炎() dA、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B、药物性鼻炎C、青春期鼻炎D、血管运动性鼻炎2、()常被认为是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的早期表现 bA、血管运动性鼻炎B、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C、药物性鼻炎D、过敏性鼻炎3、美国调查2万家庭,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aA、30%,4%B、21%,4%C、30%,8%D、21%,8%4、下列哪项不是引起鼻黏膜神经源性反应的药物()bA、甲基多巴B、阿司匹林C、利血平D、胍乙啶5、鼻溢型血管运动性鼻炎以()岁女性多见,且精神类型多不稳定 dA、50~70B、40~60C、30~50D、20~406、下列关于鼻塞型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bA、多为间歇性B、水样鼻涕伴发作性喷嚏,常连续数天C、时有喷嚏,但程度较轻D、如发生息肉样变或鼻息肉,可持续性鼻塞7、NARES约占NAR的(),多为独立的疾病 dA、5%~23%B、25%~33%C、15%~23%D、15%~33%8、过敏性鼻炎的实验室检查鼻分泌物中可见大量()cA、淋巴细胞B、嗜碱粒细胞C、嗜酸细胞D、肥大细胞9、在瑞典城乡进行的一项研究证实,在鼻炎患者人群中,NAR 占(),高于AR aA、20%~50%B、20%~60%C、20%~70%D、20%~80%10、没有鼻痒症状,清水样涕,生化检查含糖量高是下列哪种疾病的表现()cA、血管运动性鼻炎B、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C、脑脊液鼻漏D、嗜酸细胞增多性非过敏性鼻炎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1、下列关于鼻用激素的生物利用率说法错误的是() bA、生物利用率越低,副作用越小B、生物利用率越高,副作用越小C、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的生物利用率达44%D、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的生物利用率<0.01%2、()可用于任何类型,但对哮喘伴有过敏性鼻炎患者特别重要 aA、白三烯拮抗剂B、鼻用激素C、鼻用抗组胺药D、鼻用和口服新一代H1受体阻滞剂3、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的不足是()DA、部分会引起心脏毒性B、部分与食物/药物相互作用C、对缓解慢性变应性炎症症状改善无效D、抗胆碱能样作用、嗜睡4、鼻喷抗组胺药+鼻喷激素联合用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起初联合用()周,症状控制后,改为每周交替使用,()周后减量每侧鼻孔1喷,每天1-2次 cA、4,4B、3,3C、2,2D、1,15、()成为临床治疗各种鼻-鼻窦炎首选药物 cA、用和口服新一代H1受体阻滞剂B、鼻用抗组胺药C、鼻内糖皮质激素D、白三烯拮抗剂6、鼻用糖皮质激素用药后()小时起效,2周后达最佳疗效 aA、7~8B、5~6C、3~4D、1~27、()是过敏性鼻炎的首选治疗方法DA、非特异性治疗B、微创手术治疗C、神经阻断术治疗D、特异性免疫治疗8、下列哪个药物是口服减充血剂() bA、麻黄素B、伪麻黄碱C、羟甲唑啉D、奈甲唑林9、在花粉致敏2小时后给予药物治疗,爱赛平()起效 cA、45分钟B、30分钟C、15分钟D、5分钟10、下列关于氮卓斯汀的说法错误的是 aA、氮卓斯汀只能控制部分症状B、氮卓斯汀可缓解过敏症状,降低白三烯水平C、氮卓斯汀下调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D、氮卓斯汀可减少速发相及迟发相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1、特异性免疫治疗全身不良反应分级中Ⅱ级指的是() bA、轻度全身反应B、中度全身反应C、严重(非致命)全身反应D、过敏性休克2、舌下含服凡服用后24小时内有不良反应者,次日剂量宜减少()级 bA、4B、3C、2D、13、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注射法是1ml注射器在上臂外侧()处缓慢皮下注射,30~60°角,回抽以严防注入血管内 cA、1/5B、1/4C、1/3D、1/24、()年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首次使用 bA、1800B、1900C、1945D、19905、皮下注射后在院观察至少()小时,点刺后最少观察()分钟 dA、1,15B、1,30C、2,15D、2,306、()年开始在欧洲率先推行变应原标准化aA、1980B、1998C、1915D、19117、特异性免疫治疗出现轻度荨麻疹时的处置是() dA、肾上腺素0.3-0.5㎎深部肌肉注射B、吸入β2受体激动剂C、口服抗组胺药物,留观至少1小时,复查峰流速D、口服抗组胺药物,留观至少1小时8、下列不属于按给药时间分类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是()cA、常规特异性免疫治疗B、集群特异性免疫治疗C、局部特异性免疫治疗D、冲击特异性免疫治疗9、1945年()首次对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进行报道 cA、NoonB、FreemenC、French HanselD、Cooke10、常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初始阶段:每1周注射1次1针,剂量递增()月 dA、0~1B、1~2C、2~3D、3~6本组考试由题库随机抽取10道题目,全部答对后视为通过1、儿童FENO的正常值是() dA、25-50ppbB、20-35ppbC、5-25ppbD、5-20ppb2、()年Gustafsson LE等首次发现人呼出气中有NO,简称FeNO dA、1998B、1995C、1993D、19913、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NO浓度在()上下 bA、50ppbB、60ppbC、10ppbD、5ppb4、下列关于经鼻腔测定的气道NO浓度说法错误的是() cA、经鼻腔测定的上气道NO浓度不太稳定,受许多因素影响,与机器、参数、环境、受试者因素(性别、年龄、身高等)等有关B、各实验室有自己的正常值C、有统一的标准D、需要进一步研究5、FENO测定具有流速依赖性,呼气流速应维持在()ml/s cA、30B、40C、50D、606、经鼻呼出气NO浓度与()呈正相关 dA、性别B、身高C、体重D、年龄7、经口腔呼出气FeNO浓度与受试者()呈正相关 bA、体重B、身高C、年龄D、性别8、在激素治疗()周后再次检测FENO,可作为加药或减药的量化依据 aA、2-6B、3-7C、4-8D、5-99、FENO检查的技术标准已经制订,且已有()岁儿童的FENO 正常值 bA、8-17B、4-17C、8-13D、4-1310、下列不属于上气道部位的是()aA、气管B、鼻C、咽D、喉。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是鼻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治疗上常用鼻用糖皮质类固醇、新一代抗组胺药等药物及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中医药治疗常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明显、远期疗效稳定的优势,为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提供广阔前景。

本文就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标签:变应性鼻炎;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鼻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1]。

近年来AR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中心城市AR的发病率为8.7%~24.1%,全球AR发病率为10%~25%,其逐渐成为临床多发病、高发病[2]。

而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调查(ISAAC)发现,发展中国家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枯草热)累及50%的青少年[3]。

变应性鼻炎对人类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尤其是青少年,而且目前为止仍没有根治的方法。

因此,本文就近年来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1 变应性鼻炎概况1.1 变应性鼻炎的概念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以鼻痒、鼻塞、流清涕、阵发性喷嚏为典型症状,可伴有眼部症状,包括眼痒、灼热感、流泪和眼充血等,称为变应性鼻结膜炎(allergic rhinoconjunctivitis,ARC)。

病理检查可见鼻粘膜肿胀、血清IgE增加,迁延不愈常伴哮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变应性鼻炎是体外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异常免疫反应,造成Th1和Th2 免疫反应失衡而引发的、以鼻腔粘膜Th2 免疫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其主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是组织中大量表达Th2 细胞因子的细胞浸润[4]。

2 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针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恢复正常的TH1免疫反应和TH2免疫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变应性鼻炎治疗的核心目的[5]。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
诊断:病史、体症、实验室检查
治疗:1、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过敏原。 2、免疫疗法, 3、抗组胺药 4、糖皮质激素 5、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6、射频、微波激光治疗等。
ARIA:变应性鼻炎的分类 ARIA:变应性鼻炎的分类
间歇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4天/周 <4天 <4 •or 病程<4周 <4周 or 病程<4 轻度 • 睡眠正常 • 日常活动、体育、 日常活动、体育、 娱乐正常 • 工作、学习正常 工作、 • 无令人烦恼的症状 持续性 症状发生的天数 •>4天/周 >4天 >4 •and 病程>4周 >4周 and 病程>4 中-重度(下列一项或多项) 重度(下列一项或多项) • 不能正常睡眠 • 日常活动、锻炼、娱乐受 日常活动、锻炼、 影响 • 不能正常工作、学习 不能正常工作、 • 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鼻出血
2.局部处理: 明确出血部位 多数情况出血部位在鼻中隔前下方 亦可在鼻内镜下用吸引器边吸引边寻找
鼻出血
2.局部处理:冷敷前额和后颈,用手指紧捏两侧鼻 翼10~15分钟或用1%黄素收缩鼻甲 烧灼法: 1)30%-50%硝酸银 2)激光、射频、微波 鼻内镜下可提高寻找出血部位及止血的准确性 鼻中隔出血应注意避免同进烧灼双侧及烧灼过长 时间,以免引起鼻中隔穿孔。
鼻出血
填塞法: 适用于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或出血部位不 明者。 1)鼻腔可吸收材料填塞 2)鼻腔纱条填塞 3)后鼻孔填塞 4)鼻腔或鼻咽部气囊或水囊压迫
鼻出血
血管结扎法:临床较少用。 血管栓塞法:严重出血者可用此法,应用数 字减影血管造影和超选择栓塞。 有一定的 并发症
鼻出血
3.全身治疗: 镇静剂:对反复出血者尤为重要 止血剂:立止血等 维生素:维生素C、K、P 严重者住院观察 纠正贫血、有休克者行抗休克治疗。 治疗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4-07T17:22:36.69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作者:何永红[导读] 对于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也有明显的帮助,效果较好,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石门县 4153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

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诊治的鼻炎患者,鼻炎患者共有90例,对这90例鼻炎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5人,实验组45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皮下免疫治疗疗效和全身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经治疗后,效果明显,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要低,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不理想,相比于实验组明显要低,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VAS评分方面,实验组患者在半年后VAS评分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要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对应性鼻炎的患者进行皮下免疫治疗时,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经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后,对于皮下免疫治疗的疗效也有明显的帮助,效果较好,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在耳鼻咽喉科的种类中变应性鼻炎比较常见一种变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已成为急需要对其解决的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变态性鼻炎的病因的主要治疗方法是WHO推荐标准化的免疫治疗方法,唯一可以改变变应性鼻炎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也是WHO推荐标准化的免疫治疗方法同时也是。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临床进展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临床进展

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临床进展摘要:当前全球常见的慢性疾病为变应性鼻炎,发病率逐渐呈现明显上升,目前逐渐引起重视。

变应性鼻炎主要是由于过敏原物质对于病患的口鼻造成感染。

临床期间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鼻腔给药,会伤害到病患的鼻腔黏膜,有出现损伤的可能性,带来极大的不便。

本文通过对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治疗;临床进展现阶段,临床期间对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普遍认为是饮食、空气、花粉、动物皮毛等过敏原物质于病患的口鼻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感染,由于病程较长,并且和天气变化、季节变化等有密切联系,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当中。

如果不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还会有引发鼻窦炎、喉炎等严重疾病的可能性,进一步对病患自身健康和生活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1.分型和诊断1.1分型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涕,变应性鼻炎从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来看,症状持续时间在4天,总体病程在4周,诊断为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如果症状持续时间在4天/周,总病程在4周以上,那么诊断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在进行对应结合的同时,目前变应性鼻炎一般分为4个亚型:轻度间歇性、重度间歇性、轻度持续性以及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

相比较传统的季节性鼻炎,和常年性鼻炎具有一定差异。

当前来说,新的分型方案不断重视[1]。

1.2诊断当前对于变应性鼻炎诊断包含常规、相关疾病项目。

当前来说,常规诊断项目包含病史、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以及对应的鼻部检查等,哮喘、结膜炎以及中耳炎等疾病。

2.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体系包含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几个步骤,应避免接触变应原在此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不佳、症状持久患者进行特异性变应免疫治疗,还应考虑手术治疗。

在依据变应性鼻炎的同时,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依据其进行调整,并增减治疗的强度。

皮质类固醇激素作为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轻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应考虑鼻用、抗组胺药物,对于重度间歇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769-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的个性化选择及临床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中国慢性鼻窦炎诊疗指南(2018版)解读-概述
1、下列选项中关于慢性鼻窦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慢性鼻窦炎是指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
B、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包括鼻塞、黏涕、头面部沉重、嗅觉障碍
C、CRS的病程超过12周
D、头痛是CCRS的主要症状[正确答案]
E、CRS仅仅在急性发作时间才会有头痛症状
2、CRS根据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其中不包括()
A、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B、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C、嗜碱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正确答案]
D、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
E、混合型
3、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不是()
A、一种性染色体遗传病[正确答案]
B、由于纤毛中心微小管缺失导致纤毛无法运动
C、常伴发CRS
D、常伴发不孕不育症
E、如果同时合并全内脏转位,则称为Kartagener
4、下列说法中错不准确的是()
A、变态反应可能不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
B、细菌是引起CRS的初始原因[正确答案]
C、变态反应可以加重CRS患者黏膜的炎性反应
D、囊性纤维化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免疫缺陷是CRS的易感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