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合集下载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1 资 料 与 方法
折、2例有结缔组织病史 ,1 例长期饮酒史,1 例原 因不 明)。 临床 表现髋部疼痛 8例,其中 2例腰部及下肢疼痛 ,因早期不
够重视或对检查手段 、检查部位 的选择不够准确 ,反复行 C T
和 M I 间盘检查 ,耽搁 了近一年才被检出。 R椎
12 方 法 .
3 例案人除 3 2 人现场死亡外,其余 2 9人经 过 1 ~10天 O 8 精心治疗,全部治愈。1 例患者偶有头痛头 昏后遗症 ,其余病
人 无 并 发 症 或 后遗 症 。 4 体 会
有 3 O多人发生急性一氧 化碳 中毒事件 ,救护人 员立即前往事 发现场 ,留守人员立即启 动急救 中心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预案。 2 2 出诊人 员赶 到现场后 ,发现有 3 . 2多人 中毒 ,救护人 员立 即展开现场 救护 ,使 中毒人员不再增加 。经过初步检诊 , 心跳呼吸停止 3 ,重度 中毒 2人 ,中度 中毒 1 ,轻度中 人 8人 毒 9人 , 合并 头面部外伤 2人,外伤性牙缺 损 1 ,四肢外伤 人 6人 ,对心跳呼吸停止者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重度中毒病 人给予吸氧 ,建立静脉通道,对 轻度 中毒患者给予心理安慰、
而不乱 ,紧张有序地组织救 护,能极大地提高救护效率,提高 抢救成功率 。 同时更应该在民众 中普及一氧化碳中毒 的预防和
救 护 组 织 工 作 也是 很 重 要 的 。
到相关科室 ,在急救中心进一步将病人进行分类 ,重度 中毒 2
人 ,进 入 IU病 房行 气 管切 开 ,立 即 成 立专 家 、专 医 、专 护 小 C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诊断
余波 杨树梅 马 存 文
( 南省 文 山 州人 民 医院放 射 科 63 0 ) 云 6 00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与CT诊断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与CT诊断

激呼吸道黏膜。

使已经阻塞的鼻腔和呼吸道状况变得更加糟糕。

戒烟是必要的措施之一。

4 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4.1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器械是一个小型空气压缩机,通过软管与一个鼻面罩连接。

入睡时将面罩带好并将机器打开,根据病人的病情不同耐受能力进行压力的调整。

选择一个合适柔和稳定的气压流量,气流通过鼻道送进咽部,气流的压力使咽喉部软组织不会塌陷从而保持气道的通畅。

4.2 配带牙托夜晚将牙托带在口腔中,可防止打鼾,治疗S AS 。

4.3 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治疗适应症,选择悬雍垂-软颚-咽成形术,激光辅助悬雍垂-颚成形术等。

关注睡眠质量提高对S AS 的认知。

对有S AS 征兆的人群,进行睡眠质量健康卫生知识宣教。

纠正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选择正确有效治疗方法积极进行防治。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促进人类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1]R edline S,Strohl KP .Recogni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ob 2structi 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 yndr ome [J ].Clin Chest M ed,1998;19(1):18-25 作者简介谢月林(63),男,内蒙古武川县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 线与CT 诊断谢月林(内蒙古武川县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1700)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囊性变;诊断;CT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113(2007)06-0512-02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男18例,女4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18~65岁,单侧16例,双侧6例,发病程度不一,其中X 线平片与CT 诊断一致的有18例,24个股骨头,X 线平片表现阴性而CT 显示异常的4例。

发病前曾有外伤史10例,曾有大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史3例,长期酗酒5例,无明显原因4例。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CT和MRI影像对比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CT和MRI影像对比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CT和MRI影像对比分析发表时间:2016-12-12T13:56:12.083Z 来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作者:李敬哲[导读] 在ANGH的临床诊断中,DR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股骨头的整体结构,空间分辨率较高。

河南省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邮编:458030【摘要】目的:对比分析DR、CT、MRI三者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GH)的影像及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58例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AN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DR、CT、MRI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MRI检查的确诊率为96.55%、CT检查的确诊率为67.24%,DR检查的确诊率为29.31%,MRI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CT和DR检查,CT检查确诊率明显高于DR检查,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ANGH的临床诊断中,DR检查可以清楚显示股骨头的整体结构,空间分辨率较高;CT检查可更好地反映骨质细微结构的变化及钙化情况,密度分辨率较高;而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因此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MRI;DR;CT;对比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也叫股骨头软骨病,为临床治疗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其为因股骨颈骨折的复位与愈合效果差或骨组织发生病变导致的一种病理演变过程。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在30-60岁的男性为股骨头坏死的好发群体,有50%-80%患者病情均会从单侧进展为双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1]。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早期ANGH临床诊断中DR、CT、MRI检查的影像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早期ANGH患者作为对象。

患者性别:男性为39例,女性为19例;年龄:最小为20岁,最大为65岁,平均(46.4±4.3)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为12年,平均(4.7±3.2)年。

新月征

新月征

• 图2与图1同一患者膝关节矢状位
T1WI相显示胫骨近端异常低信号带 (箭)
图3矢状位PD:典型的双线征(低信 号外缘内衬高信号内缘)
• 【病理基础】双线征,即在T2WI SE序列, 包围骨坏死灶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高信号 带。双线征被认为代表正常骨与死骨反应 界面,低信号带代表硬化骨,高信号带代 表肉芽组织。其出现率达80%。是骨缺血 坏死较为特异的征象。 • 【鉴别诊断】双线征是确定早期骨缺血坏 死的重要征象,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 【病理基础】病理上,股骨头缺血坏死早 期改变为缺血所导致的骨内细胞坏死崩解, 骨细胞所在骨陷窝变空,随病程进展,周 围正常骨内肉芽组织增生,沿骨小梁间隙 向死骨浸润,一方面可于坏死骨小梁表面 形成新骨,另一方面可将坏死骨部分吸收。 坏死骨因应力作用发生骨折和塌陷,早期 软骨改变轻微,软骨下骨质塌陷形成新月 状透亮影或裂隙。
新月征
• 【影像表现】股骨头内皮质下新月状透亮 影(新月征)和内部裂隙样透亮线,均为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osteonecrosis, AVN)的早期和中期X线表现,新月征多显 示于股骨头前侧皮质下。MRI表现为股骨头 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为低信号, T2WI亦为低信号或两条内外并行的高低信 号,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行透光区及硬化 带相对应,为诊断AVN较特异的征象。
双线征
• 【影像表现】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梗死 患者MRI表现中,T2WI骨髓腔内,包围骨 坏死灶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平行排列的高 信号带,形似“双线”。见图1~图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1激素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 (AVN)患者双线征MR图像
膝关节冠状位T2WI压脂 相显示中央区域为高信号, 而外缘见平行环形低信号 (箭)

SPE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SPE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比较

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

以往临床诊断肱三头肌肌腱多采用X线、MRI等,准确率普遍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延误病情治疗,发展至疾病晚期,病变损伤进一步加重,导致陈旧性损伤难以修复,治疗效果不佳,影响患者预后[12]。

MSCT结合了CT诊断技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组织密度分辨能力强,能够清晰显示病变情况,可以对全身组织器官进行检查,层数越多,速度越快,图像质量也越高,能更好的为患者及时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但在轻微病变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受到外界因素、检查技术以及设备自身情况等的影响产生伪影,影响诊断结果[13]。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在肌肉及肌腱疾病诊疗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利用的是超声波技术,通过对超声波在人体反射、折射及吸收后产生的影像原理,实现对疾病的诊断,不仅能够有效检出肌肉等软组织损伤、肌腱病变,而且能够清晰显示出关节炎、关节积液等关节病变[14]。

采用高频超声的频率模式,能够探查肌腱整体形态及其周围组织解剖结构,明确肌腱厚度、内部回声情况,判断内部回声连续性。

不仅如此,肌骨超声还能够评估肌腱移行位置肌数纹理以及骨化情况。

本研究肌骨超声诊断显示,36例患者肱骨滑车近处肱三头肌肌腱纤维连续中断,断端中间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近侧断端肌腱不规则强回声,与边缘无明确分界。

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肌腱表现为连续性低回声,当出现断裂,连续性会受到破坏,可见缺损,对无回声予以充填,伴随低回声血肿[15]。

对比2种诊断方式准确率发现,肌骨超声对肱三头肌肌腱断裂及骨化性肌炎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SCT诊断,体现了肌骨超声诊断准确性。

以往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骨化性肌炎早期一般不会形成钙化,随着病情加重会在病变周围出现不规则环形骨化,此时超声诊断显示断裂位置及肌纤维损伤呈现出高回声[16]。

本研究肌骨超声对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以及关节积液检出率也明显高于MSCT,说明肌骨超声在检出具体病变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但由于样本少、精力有限,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大样本、增加随访指标,进一步探究超声在肱三头肌肌腱断裂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放射学征象]“新月征”的影像诊断意义

[放射学征象]“新月征”的影像诊断意义

[放射学征象]“新⽉征”的影像诊断意义新⽉征
【英⽂】 Crescent Sign
【影像表现】
股⾻头内⽪质下新⽉状透亮影(新⽉征)和内部裂隙样透亮线,均为股⾻头缺⾎坏死(avascular osteonecrosis,AVN)的早期和中期X线表现,新⽉征多显⽰于股⾻头前侧⽪质下。

MRI表现为股⾻头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为低信号,T2WI亦为低信号或两条内外并⾏的⾼低信号,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透光区及硬化带相对应,为诊断AVN较特异的征象。

见图1~图3。

【病理基础】
病理上,股⾻头缺⾎坏死早期改变为缺⾎所导致的⾻内细胞坏死崩解,⾻细胞所在⾻陷窝变空,随病程进展,周围正常⾻内⾁芽组织增⽣,沿⾻⼩梁间隙向死⾻浸润,⼀⽅⾯可于坏死⾻⼩梁表⾯形成新⾻,另⼀⽅⾯可将坏死⾻部分吸收。

坏死⾻因应⼒作⽤发⽣⾻折和塌陷,早期软⾻改变轻微,软⾻下⾻质塌陷形成新⽉状透亮影或裂隙。

【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或正常变异鉴别:①退变囊肿,局限于⾻性关节⾯下,形态规整,⽆股⾻头塌陷;
②暂时性⾻质疏松,MRI虽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区,与股⾻头早期改变相似,但短期随访信号可恢复正常,不出现典型双边征;③⾻岛:多为孤⽴性圆形硬化区,密度⾼,边缘较光整。

图1髋关节正位局部放⼤图像
股⾻头缺⾎坏死的软⾻下透亮区,即新⽉征(⽩箭)
图2冠状位T1WI
显⽰股⾻头下线样低信号影(图A);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2WI显⽰股⾻头下双边征(图B)
图3冠状位T1WI
显⽰股⾻头下线样低信号,其邻近⾻髓⽔肿(图A);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双边征,周围⾻髓⽔肿(图B)。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诊断的比较分析

l 月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区及大腿 内侧疼痛 ,部分 8
病人 有髋 外 伤 、手术 史 , 大部 分是 病 因 不 明的髋 部 疼痛 来 就 诊 。 而 12 方法 . 所 有病 例 均 摄 标准 前 后 位 或蛙 氏位 平 片及 MRI
缺血后 2 天死亡14 ~5 2】 ,。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髋关节区及 大 腿内侧疼痛 ,或伴屈曲、内收、外展及 内旋功能受限 ,间歇性跛
及早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 本组 3 例病例 的影像及临 6 床资料进行对 比分析 ,并复 习相关的文献 ,提高对该病早期的影 像学诊 断的认识及临床价值 。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 搜 集 20 年 7 05 月至 2 0 07年 7 共 3 月 6例儿
l 岁儿童 ,以3 4 4 ~1 岁发病率最高 ,是最常见的骨软骨无菌性坏
死 之 一 ,其 发病 机 制 尚不 明确 ,多 数 学者 认 为 不论 是 创 伤 、代 谢
障碍和内分泌体质异常 、 激素的过量使用 、 滑膜炎关节 内压 升高 、 遗传因素等 , 都是 由于股骨头血供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骨质病理 性改变“ 。 】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定义是细胞坏死 ( 骨陷窝空虚) ,
灶 于 Tl 『 T 均为低信 号,S I W 及 W 2 J R序列 图像可见小斑 点状 稍高信 号 ;2 T 】个股骨 头出现 线样征 2 8个股 骨头 T 表 现为髋关节腔 积液 , Wf 2
41 骨头部 位于 8 I 股 R图像上显 示髋 关节腔 积液。结论 不 同的影像 学检查对 P t s 的早期诊 断存在着 差异 ,M I T e 病 e h r 具有 多方位成像和 较 R 高分辨率 ,尤其 是软组 织及 骨髓 病变 的显示 更具优 势 , 因此 MRI 术 的应 用大大提 高 了 Pe t s的早 期诊 断率 , 技 r e h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ppt课件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ppt课件

◆治疗过程:
4.17~5.6 4.16 4.08~4.15 4.07
入 院 完善相关术 前检查 完善术前宣 教、准备,治 疗 在全麻下 行左侧全髋 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锻炼 出 院
◆专科检查: ◇视:
左髋部皮肤无破损、肿胀,无皮下瘀点瘀斑。 ◇触:左侧腹股沟深压痛。 ◇动:行走呈跛行。
P2:疼痛
相关因素:与术中牵拉、术后切口及被迫体位有关。 主要表现:疼痛、痛苦表情及强迫体位。 护理目标: 1、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 2 、病人能说出减轻疼痛的方法并掌握放松技巧。 护理措施 : 1 、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频率、伴随症状及采用过的减轻疼痛的 措施。 2 、评估非语言性的疼痛表现,如不安、紧张、身体扭曲、面部表情异常、 出汗、强迫性体位、呼吸窘迫、心动过速等。 3、在疼痛的过程中,解释工作尽可能简单,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感受。 4、遵医嘱使用止痛剂,如氯诺昔康,曲马多等,并密切观察其副反应。 5、给予心理指导,嘱畅情志,进行适当的背部按摩以分散注意力。 6.术后予以中药“八珍汤”活血化瘀,生血,行气止痛。 护理评价: 措施落实后,病人主诉疼痛有所减轻。无痛苦面容,生命体征平稳 。

术后1—3天 宜食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教育

术后1—3天 不食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教育

卧床期间 多食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健康教育

禁忌
拐杖
出左拐 迈右脚
上下楼
出院指导
1.拄双拐行走6-8周,患肢部分负重。 2.坚持功能锻炼。 3.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刀口感染。 4.遇有炎症应及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来院复 查。 5.术后一个半月、三月、六月、一年、每年来 院复查。
P3:潜在并发症:关节脱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鉴别
发表时间:
2016-06-08T10:30:53.1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作者: 刘波
[导读] 在早期INFH诊断中,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MRI、CT和X线平片。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评估X线、磁共振成像MRI以及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INFH)中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患者分别采用X
线平片、
MRI以及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针对早期INFH患者,X线、MRI和CT阳性率分别为19%、85.48%和
95.12%
;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7.10%和79.03%。结论 在早期INFH诊断中,三种检测方式的诊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MRI、CT和
X
线平片;MRI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临床可予积极推广。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
CT;磁共振成像MRI


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INFH),属于临床常见的疑难病。本病病因尚未统一,通常包含外伤性、非外伤性两种,其对INFH的诱发机
制大体相似,即股骨头缺血后,导致患者的骨髓、骨细胞彻底坏死
[1]。针对INFH,及早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我院通过对62例患者
采用
X线、CT以及MRI检测,其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术后或者病理确诊的62例早期INFH患者。男性患者为32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均为18-78岁,中
位(
44±31)岁。临床表现:患者髋部伴有压痛、胀痛或者反射痛,托马斯征、4字试验结果均呈阳性,患者关节受限,伴有轻度肌肉萎
缩,跛行症状者共
21例。发病机理:28例患者伴有外伤史,17例患者大量使用激素,15例患者伴酗酒史,2例患者未见明显病史者。所有
病例,均于发病后
14d内接受X线、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2
方法
CT
扫描机:Picker,Twin,对患者股骨头进行横断面扫描,间隔约5mm,扫描层为5mm厚,窗为1550-2000Hu宽,窗位为250-
300Hu
;磁共振成像MRI:Toshiba O part,机型:0.35T,髋关节体位以及体线圈,对SE序列进行常规性扫描,以摄取横轴位和冠状位两
个截面
T1WI、T2WI图像,前者为(TR/TE=550/15ms),后者(TR/TE=4000/120ms)。

1.3
分期[2]

根据Steinberg法,将INFH分成6期。早期:通常为0-Ⅱ期,Ⅲ期后,影像学检查均未见显著异常。0期:影像学结果无异常,仅术后
患者股骨头内切片可见坏死。
Ⅰ期:X 线检查正常,CT、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异常。Ⅱ期:经X 线、MRI以及CT三种影像学检查,可观察
到患者股骨头内部发生透光、硬化,外形或正常。
Ⅲ期:经X线检查,股骨头可见新月征(轻度凹陷),但股骨头部位无变化。Ⅳ期:X线
可见患者股骨头出现重度变形,或塌陷。
Ⅴ期:髋关节间隙较小,髋臼伴异常现象。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处理软件:SPSS16.0软件包,用X2加以检验,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影像学特征
2.1.1 CT
检查
62
例患者中,CT可见股骨头病变者55例。影像学表现:①12例患者的骨小梁星芒状结构逐渐变粗、变形甚至严重硬化。②15例患者
的骨小梁星芒状结构逐渐消失,且出现严重骨硬化,硬化区域可观察到囊状透亮区。③
19例患者可见“新月征”、骨碎裂以及关节面凹陷
(均为轻度)。④
5例患者的股骨头出现显著的骨碎裂或者是关节塌陷,股骨头彻底消失。经CT检查检出早期INFH患者共53例,诊断阳性

85.48%。
2.1.2 MRI
检查

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1例患者可见股骨头病变,早期INFH患者59例(阳性率95.12%),影像学特征:①股骨头前部上缘可观察
到线状或者局部片状阴影,密度不均;
“双线征”表现:T1WI呈等或者是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者是略高信号,并行于外侧低信号,共计37
例。②大面积斑片状或者条索状,
17例患者可见皮质下“新月征”。
2.2
三种诊断率比较

通过4个月-1年的随访,CT检查有7例患者漏诊,6例患者误诊,诊断符合率为79.03%;MRI检查有3例患者漏诊,5例患者被误诊,诊
断符合率
87.10%;X线诊断符合率53%。相比X线上、CT诊断,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符合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NFH),可见于髋关节外伤或无外伤状态。不管出于哪种病因,均会降低股骨头血供,导致骨、骨髓细胞坏死。
INFH
的病理形成:血供不畅或骨髓坏死,在损伤反应下,机体易产生炎症或充血现象。骨细胞死亡数量越多,还将出现血管、骨再生以及
坏死骨小梁吸收为主的骨修复阶段表现;严重时,还将出现大面积坏死骨碎裂、塌陷甚至是退行性变化。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或者坏死的诊断依据。临床上,一般采用X线、CT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式。X 线最为普
遍,成像快、且费用不高。不过,
X线适用于诊断中晚期INFH,但对早期INFH诊断效果不佳。CT检查的空间、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全
面呈现股骨头增生以及破坏现象,并显示死骨形成、骨关节脱位以及股骨头碎裂等。特别是斑片状、密度较高的硬化,被认为是
INFH的早
期征象。但,有学者认为该表现对诊断不具有明显特异性。
MRI扫描,对INFH极为敏感,尤其横断位或者冠状位上,能清晰呈现并关节积
液,其诊断价值明显高于
X 线、CT扫描[3]。

本研究62例患者,53例经CT诊断为早期INFH,诊断阳性率85.48%。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61例患者可见股骨头病变,早期INFH
患者
59例(阳性率95.12%)其中17例患者可见皮质下“新月征”。通过4个月-1年的随访,CT检查有7例患者漏诊,6例患者误诊,诊断符合
率为
79.03%;MRI检查有3例患者漏诊,5例患者被误诊,诊断符合率87.10%;X线诊断符合率53%。由上可知,MRI检查具有较强的敏感
性、分辨率,能够全面呈现股骨头及其病变范围,可作为检测和诊断早期
INFH的最佳方法。不过,MRI检测特异性低,应根据患者临床表
现、辅助其他检查确定病变,提高临床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邢立峰,周玲玲,王颖,等.股骨头囊性变的鉴别诊断[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09)
[2]
马飞虹,张在人,李伟.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CT表现与病理变化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02)
[6]
易大勇,刘芳.46例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MRI和CT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