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防控措施近年来,网络上一些与食品相关的“科技与狠活”话题让人们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而鸡蛋作为大众最熟悉的食品也受到了关注。
鸡蛋是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
大量的需求使养殖户对鸡蛋产量要求更高,而鸡蛋产量相对稳定,并且受蛋鸡的生长发育、疾病、饲料利用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一些养殖户一味追求产蛋量,导致对蛋鸡使用兽药不当,累积形成的兽药残留会造成重大危害。
一、鸡蛋兽药残留的危害1.对蛋鸡健康有危害。
鸡蛋兽药残留是指对蛋鸡用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后,鸡蛋中的药物残留。
目前,大部分兽药为抗菌、抗病毒类药物,价格低廉,药效明显,具有代表性的有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金刚烷胺等,这些药物短期使用具有促进蛋鸡健康生长、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饲料利用率、提升产蛋量等优点,但若长期不当使用药物,会使蛋鸡产蛋率下降、产软壳蛋,蛋鸡肠道菌群失调、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免疫力下降、影响疫苗和后期用药效果,还可能引起蛋鸡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2.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人类长期或大量食用含有药物残留的鸡蛋会造成体内药物残留堆积,导致慢性或急性中毒,或是造成人体产生耐药性,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抗病能力变弱,甚至有致畸性、致癌、致突变的危害。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之一,代表药物有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等,其药物残留会引起人体造血系统障碍,导致过敏反应以及诱发癌症等;四环素类药物是广谱抗生素,常用药为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可以抑制和杀死细菌,常用于治疗白痢、副伤寒、霍乱和滑膜炎霉形体等疾病,但四环素类药物副作用较大,在进入人体后易与钙结合,阻碍人体对钙的吸收,影响牙齿、骨骼发育,同时会造成肝、肾损伤和产生抗代谢作用,此类兽药还容易透过胎盘进入乳汁,对婴儿健康造成危害;磺胺类是人工合成抗菌类药物,常用于防治白痢、盲肠炎、球虫病、肝炎和其他细菌性疾病,滥用导致的兽药残留会损害人体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金刚烷胺是被禁用的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症,积累的兽药残留会对人体神经系统、胃肠道、皮肤、肾功能、角膜等造成损害。
浅谈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膜 性 肠 炎
功 能 高 于雌 性 动 物 不 同种 属 动 物 的 代 谢 和排 泄 功 能 及其 发育 阶 段 有很 大 差 异 , 保泰 松 在 人 、 、 、 和兔 体 如 牛 羊 猪
内 的血 浆 半 衰 期 分 别 为7 、 5、9、 2 5 1 4和 3h 当 改 变用 药 对 象 时对 WD T的影 响
3 同类 药 物 联 用 或 重 复 用 药
如: 庆
111 用药 不 当 : 药 的 品 种 、 型 、 .. 用 剂
大 霉 素 + 糖 霉 素 、 孢 唑 林 +头孢 哌 核 头
酮/ 巴坦 钠 、 罗 红 霉 素 +交 沙 霉 素 舒 等 . 类 药物 之 间 的联 用 不但 不 能扩 同
品 质 方 面 的作 用 是 十 分 明显 的 . 已成 为 现 代 畜 牧 业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物 质 基
在 于 干扰 细 菌 黏 肽 的 合成 .使 细 菌 细
胞 壁 缺 失 . 胞 液 泄 出 而死 亡 . 正 在 细 对
量 可 使WD 延 长 T
116 日粮 的影 响 : .. 胃肠 道 充 盈 程 度 和 日粮成 分 影 响 药 物 的吸 收 如 油 脂
11 兽 药 使 用 不 当 .
物 在 体 内的 代谢 、 合 和排 泄 结
性 别 这 种差 异 主 要 是 南性 激 素 水
平认 定 的 .一般 雄 性 动 物 的药 物 代 谢
物 的作 用机 制 相 同 .主要 在 于抑 制 细
菌蛋 白质 的 合 成 .作 用 于 菌体 蛋 白质
合 成 过 程 中的 核 糖体 5 S 基 的 合 成 0亚 联 用 时 可 在作 用部 位 竞 争 . 互 拮 抗 . 相
中国兽药残留风险评估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Veterinary Drug Safety Evaluation
2009年6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 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 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 进行风险评估。”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 规划》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 规划》,强调加快建立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 估体系,是健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重 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标签外用药 改变使用动物对象、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疗程等
饲料原料或加工过程中混入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Veterinary Drug Safety Evaluation
4、兽药残留主要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 中毒、过敏、激素样作用、“三致”、肠道菌群紊乱等
我国已对135种兽药做出了禁限规定,其中有兽药
残留限量规定的兽药94种,涉及限量值1548个,
允许使用不得检出的兽药9种,禁止使用的兽药32
种;建立了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519项。
目前我国是制定标准最快的国家,而且主要根据
食品安全需要而制定,现有的兽药残留标准基本
覆盖了百姓经常消费的动物性食品种类,为我国
兽药残留风险评估的组织机构
国家兽药安全评价中心
National Center For Veterinary Drug Safety Evaluation
兽药残留风险评估相关法规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 兽药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 兽药停药期规定 新兽药研制管理办法 兽药注册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农兽药残留》课件

生物检测法
利用生物体内特定酶或 微生物的活性,检测农
兽药残留。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检 测农兽药残留中的特定
基因。
检测步骤
01
02
03
04
样品采集
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确保 样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样品处理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包 括粉碎、混合、提取和净化等
步骤。
检测分析
农兽药残留的危害
01
健康风险
农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长期
摄入含有超标农兽药残留的食品,会增加患癌症、生殖系统疾病和神经
系统疾病的风险。
02
生态风险
农兽药残留对生态环境也存在潜在危害,如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
样性等。农药和兽药的滥用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生物体内残留过多,对
根据所选的检测方法,进行具 体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结果判定
根据实验结果,判定农兽药残 留是否超标,并给出相应的安
全建议。
检测仪器与试剂
检测仪器
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质谱 仪、光谱仪等。
试剂
甲醇、乙腈、丙酮等有机溶剂, 各种酶、抗体、抗原等生物试剂 。
03
农兽药残留标准与法规
国际农兽药残留标准
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
03
经济风险
农兽药残留问题会影响农产品的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给农业生产带来
经济损失。同时,农兽药残留问题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降低食品行
业的声誉。
02
农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
免疫分析法
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 性结合反应,检测农兽
药残留。
肉类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防控措施

肉类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及防控措施摘要:兽药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畜禽疾病时应坚持一个原则,就是防止药物残留污染畜产品。
兽药在降低畜禽发病率与死亡率、促进畜禽生产、提高饲料利用率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集约化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的应用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兽药残留作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影响的重要因素,兽药残留不仅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关键词:肉类食品;兽药残留;来源;危害;防控策略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由需求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动物源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联合专家委员会从20世纪60 年代起开始评价有关兽药残留的毒性,为人们认识兽药残留的危害及其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资料,文章针对兽药残留的种类、产生途径、残留药物及其危害做了阐述。
1 兽药检验机构总体情况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国家兽药检验机构依法开展肉类食品安全监督和检验工作,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兽药检验机构致力于对肉类食品质量的准确检测与评价,推动肉类食品质量提升,维护人们用药安全。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比较成熟的兽药检验网络,大到国家,小到,均有设有兽药检验所,今年来,兽药检验机构变化深刻,本文以为例,对兽药检验机构的发展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为肉类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国2019年新修订的《肉类食品管理法》内容来看,我国对肉类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日趋提升,加快推进兽药检验机构改革,以深化机构建设,创新职能,优化兽药检验的任务内容和检验质量。
本文以兽药检验机构为例,对兽药检验机构的现状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现有兽药检验机构历经多年发展,时至今日,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推动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论是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硬性条件,还是在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软实力,均日趋完善,检验范围已经由单一的兽药检验拓宽到保健品、化妆品,以及食品等领域,且随着未来整体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检验范围还将进一步深化。
兽药残留的危害及预防

提高公众对兽药残留的认识:通过科普宣传、讲座、展览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兽药残留的危害 和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场所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 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PART FIVE
召回:对已经上市的问题产品进行回收,并按照规定进行销毁或处理 销毁:对问题产品进行销毁,确保其不再流入市场 记录:对召回和销毁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追溯和监管 责任追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确保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检测分析:对样品进行检测, 确定兽药残留的种类和浓度
收集样品:对疑似含有兽药 残留的食品进行收集
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制:政府、企业、媒体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机 制,定期发布相关知识和信息,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推广科学养殖和用药知识: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推广科学养殖和合理用药知识, 减少兽药残留的产生,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兽药残留检测机构 完善兽药残留监管法规 加强兽药残留宣传教育 鼓励公众参与兽药残留监督
加强兽药使用管理和监督
推广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建立兽药残留风险评估体 系
PART SIX
兽药残留的危害:介绍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危害,提高公众对兽药残留的认识。
兽药残留的来源:介绍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包括动物性食品、饲料和水等,帮助公众了解兽药残留的途径。
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介绍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和技术,包括实验室检测和快速检测等,让公众了解兽药残留的 检测方法和手段。
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兽药的使用无疑会导致动物体内的滞留或蓄积,并以残留的方式进入人体及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动物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所谓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有多种: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蓄积、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
其作用是慢性的、长期的和累积性的,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
一、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一)兽药使用不当1、用药不当用药的品种、剂型、剂量、部位或是超大剂量用药。
2、标签外用药或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
3、屠宰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逃避屠宰前检查。
4、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指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屠宰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可以理解为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总残留浓度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影响休药期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1)剂型与给药途径不正确剂型和给药途径能影响生物利用度、分布或代谢程度,最终使药物从体内消除时间发生变化。
如长效制剂的使用,使药物从动物体内排泄时间延长,注射部位的组织中常滞留大量的药物,消除缓慢。
如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30天内,有半数动物在注射局部组织中仍可检出药物。
超剂量用药增大用药剂量可使兽药排泄延长。
(2)日粮的影响胃肠道充盈程度和日粮成分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油脂能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钙、镁等二价离子能与一些药物形成螯合物使吸收降低,如四环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会影响代谢酶的活性。
(3)年龄、性别、种属、个体的影响通常是综合性的,如肝的代谢功能、肾和胆管的排泄功能、药物分布容积和蛋白质结合率。
《兽药残留检测》课件

长期摄入含有兽药残留的牛奶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如耐药性的 产生、过敏反应等。
检测方法
介绍常见的牛奶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 法、质谱法等。
鱼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案例
案例概述
鱼肉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之一,但有时也会 存在兽药残留问题。本案例将介绍鱼肉中
兽药残留的来源、危害和检测方法。
《兽药残留检测》PPT课件
目录
• 兽药残留检测概述 •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 兽药残留检测流程 • 兽药残留检测案例分析 • 兽药残留检测的挑战与展望
01
兽药残留检测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的兽药及其代谢产物。
重要性
兽药残留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 安全,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问 题。
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标记物显色反应,检测兽药残留。
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利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判断兽药残留量。
生物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
利用生物芯片对兽药残留进行高通量 检测,具有高灵敏度和并行处理能力 。
生物传感器技术
通过生物传感器对兽药残留进行实时 监测,具有快速响应和在线检测能力 。
04
兽药残留检测案例分析
鸡肉中兽药残留检测案例
案例概述
兽药残留来源
鸡肉是常见的肉类食品,但有时会存在兽 药残留问题。本案例将介绍鸡肉中兽药残 留的来源、危害和检测方法。
鸡肉中兽药残留主要来源于养殖过程中不 规范使用兽药,如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等 。
兽药残留危害
检测方法
长期摄入含有兽药残留的鸡肉可能对人类 健康造成影响,如耐药性的产生、过敏反 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近年来,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兽药的使用无疑会导致动物体内的滞留或蓄积,并以残留的方式进入人体及生态系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民众越来越关注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无公害、绿色食品已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
动物食品中的兽药残留已成为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所谓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用药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
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有多种:如致癌、发育毒性、体内蓄积、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等。
其作用是慢性的、长期的和累积性的,往往易被人们所忽视。
一、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
(一)兽药使用不当
1、用药不当用药的品种、剂型、剂量、部位或是超大剂量用药。
2、标签外用药或药物标签上的用法指示不当。
3、屠宰前用药物来改善症状、逃避屠宰前检查。
4、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
休药期指停止给药到允许动物屠宰或其产品上市的间隔时间,可以理解为从停止给药到保证所有食用组织中总残留浓度至安全浓度以下所需的时间。
影响休药期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残留。
(1)剂型与给药途径不正确剂型和给药途径能影响生物利用度、分布或代谢程度,最终使药物从体内消除时间发生变化。
如长效制剂的使用,使药物从动物体内排泄时间延长,注射部位的组织中常滞留大量的药物,消除缓慢。
如肌肉注射磺胺类药物30天内,有半数动物在注射局部组织中仍可检出药物。
超剂量用药增大用药剂量可使兽药排泄延长。
(2)日粮的影响胃肠道充盈程度和日粮成分影响药物的吸收。
如油脂能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钙、镁等二价离子能与一些药物形成螯合物使吸收降低,如四环素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会影响代谢酶的活性。
(3)年龄、性别、种属、个体的影响通常是综合性的,如肝的代谢功能、肾和胆管的排泄功能、药物分布容积和蛋白质结合率。
这些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结合和排泄。
性别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性激素水平认定的,一般雄性动物的药物代谢功能高于雌性动物。
不同种属动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及其发育阶段有很大差异,如保泰松在人、牛、羊、猪和兔体内的血浆半衰期分别为72、55、19、4和3小时。
当改变用药对象时对WDT的影响可能非常明显。
个体差异,如代谢机能、体重等。
妊娠由于受性激素的影响。
妊娠动物的药物代谢能力下降。
一些疾病能使肝、肾功能、药物分布容积和蛋白质结合量发生变化,有时可使WDT 延长2倍以上。
5、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或是不遵守弃蛋期、弃奶期的规定。
(二)违规使用饲料添加剂
如瘦肉精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对于动物可促进生长,提高瘦肉率,而对于人可导致食物中毒。
(三)饲养、环境因素等
1、饲料中存在药物、添加剂、防腐剂、镇静剂等,未在产品标签中示明,被动物养殖者误用。
2、饲料加工过程中的设备污染而导致饲料被污染,如用盛装药物的容器来储存饲料。
3、用抗生素发酵过的残渣饲喂动物。
4、环境因素动物在饲养过程中接触到一些被污染的水、粪、尿,如水或土壤中含有重金属汞、铜、镉和铅等。
二畜产品中兽药残留的危害
(一)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
1、一般毒性反应。
外源性物质毒性作用与剂量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主要是由于长期摄入可产生慢性或蓄积中毒。
婴幼儿的药物代谢功能不完善,因此比较敏感。
注射部位和一些代谢器官(如肝)常含有高浓度药物,摄入后出现中毒的机会将大大增加。
有多种药物可产生毒性作用:
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第一个被禁止使用的药物。
人体对氯霉素较动物敏感,婴幼儿的代谢和排泄机能尚不完善,对氯霉素比较敏感,可出现致命的“灰婴综合症”。
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
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泰乐菌素多属碱性和脂溶性药物,在体内分布容积较高,易发生蓄积和慢性中毒,如肝损害和听觉障碍。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
磺胺类药物组织残留和饲料污染严重,如磺胺二甲基嘧啶在连续给药中能够诱发啮齿动物甲状腺增生。
对心血管的危害,引起心血管疾病。
最常见的为“瘦肉精”,对于动物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的作用,它在肝、肺、和眼部组织中残留量高。
人一次摄入100~200 g,组织所含的即可达到治疗剂量,往往出现副反应或其它危害,表现为头痛、狂燥不安、心动过速、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
2、特殊毒性反应,引起“三致”效应。
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药物有多种如四环素、链霉素、黄曲霉毒素、多染类化合物等等。
链酶素、治疗量的四环素具有致畸作用;黄曲霉毒素具有致肝癌作用;喹恶啉类,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急性中毒性较高,安全范围小,临床上中毒病例较多。
多数药物在动物试验中具有“三致”效应,如喹乙醇,卡巴氧,硝基呋喃,一般要求在食品中不得检出。
苯丙咪唑类药物能干扰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和潜在的致癌和突变效应。
磺胺类药物具有致肿瘤倾向。
喹诺酮类药物大部分具有光敏作用,个别品种在真核细胞内已显示致突变作用。
杀虫剂特别是有机氯杀虫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可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或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草等进入体内,并在体内积蓄,具有“三致”作用,尽管有机氯杀虫剂的应用范围已很有限,但仍需引起重视,因其能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
激素类添加剂(促生长剂)残留的主要危害表现为:致癌,多数激素类药物都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
3、发育毒性(激素样效应):女性化(雌激素类物质)或男性化(雄性激素类物质)。
也就是对发育方面的影响,主要是激素类物质如人工合成激素类。
4、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广泛,其代谢和降解产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轻的变态反应引起皮炎或皮肤瘙痒,严重的变态反应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二)诱导耐药菌珠
由于滥用抗微生物药物的现象,尤其是使用治疗量抗微生物药(如饲料中抗生素添加剂),导致了耐药菌珠的产生,这可能给兽医临诊和医学临诊带来严重后果,将来可能出现对主要抗生素耐药的所谓“超级细菌”。
这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给新药开发带来压力,由于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医疗费用过高,导致一些企业无利润或亏本。
被诱导的耐药菌珠,特别是携带多抗性R-质粒的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可通过食物链向人传播,组织残留物可能干扰人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和诱导耐受的病原菌株。
(三)免疫抑制
不少药物可以引起免疫抑制或免疫毒性,如使用作物杀虫剂后,作物籽实内可能存在没有降解的杀虫剂残留,这些残留物在动物体内引起淋巴细胞中毒而使免疫活性下降。
另外一些重金属亦能引起淋巴细胞中毒而使免疫功能下降。
(四)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动物排泄物中的抗微生物药物和耐药菌株被释放入环境后仍然具有活性。
进入环境中的兽药残留,在多种因子的作用下,可产生转移、转化或在动植物中蓄积,污染环境、水源,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五)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兽药残留对经济和政治、食品加工、大众心理和养殖业自身等方面都有影响。
三、控制措施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依法控制兽药残留。
(二)规范兽药使用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三)贯彻《兽医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四)加大兽药市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使用违禁药品、乱用滥用抗生素和药物添加剂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