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示例
柔性路面设计C

8路Leabharlann 结构组合示例:公路名称 累计轴次(万次) 面层(cm) 基层(cm) 底基层(cm) 沈大高速公路 1800 5中粒+5粗粒+5沥碎 20水泥砂砾(矿渣) 15~39砂砾(矿渣) 沪宁高速公路 2800 广佛高速公路 1900
4中粒+6粗粒+6沥碎 4中粒+5粗粒+6沥碎 30二灰碎石 30二灰土 25水泥碎石 28水泥土
21
三、标准轴载与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时使用累计当量轴次的概念。 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l00kN为标准轴载,以 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
当把各种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时,为使换算前后轴载对
路面的作用达到相同的效果,应该遵循原则:换算以达 到相同的临界状态为标准;
22
23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 验算时,凡轴载大于25kN的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
ni,按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用次数N
P i N C1C2ni P i 1
k
4.35
24
25
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凡轴载大于50kN的 各级轴载Pi的作用次数ni,按公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的当量作 用次数N´ :
一、路面弯沉、拉应力的计算图式
A点是路表弯沉的计算点,位于双圆均布荷载的轮隙中间
11
应力最大点在B和C两点之间
可分别计算点B、D、C、E的应力,然后确定最大应力。
12
二、容许弯沉与设计弯沉值
弯沉值的大小反映了路基路面的强弱,在相 同车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的弯沉值愈大,则
路面抵抗弯沉变形的能力愈弱,反之则强。
1
2、组合规律:在进行路面结构组合时,各结构层应按照强 度和刚度自上而下递减的规律安排,以使整个结构层材 料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 结构层适宜厚度,沥青层推荐厚度。
道路路面结构图

25cm
h
20
15
行车道结构层
?
15
20
?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GO
60 A1 填土 7 5
75
20
A5 25 15 5
A4
45
中央分隔带结构图
10 7 5
A3
18
A2
7.5
go
go幻灯片 15
3.路面工程量计算
以一幅每延米为单位计算: (1)沥青混凝土上面层: 长(750+175-10)cm,厚5 cm.
=0.1552m3 下部分为平行四边形:长198-25=173cm 高20-8=12cm。 V1= 1.73 ×0.12×1=0.2076m3 V=V1+ V2=0.1552m3+0.2076m3=0.3628m3
培路肩土方,分两部分
上部分厚5cm:上底60cm, 下底60+5*1.5=67.5cm V1= 〔(0.6+0.675) /2 〕 ×0.05 ×1 =0.0319m3 上部分厚5cm:上底67.5cm, 下底50+40*1.5-15-20=75cm V2= 〔(0.675+0.75) /2 〕 ×0.35 ×1 =0.2494m3 V=V1+V2= 0.0319m3+ 0.2494m3 =0.2813m3
2.路面结构图
沥青混凝土5cm
沥青碎石7cm 级配碎
h
行车道结构层
20
25cm
沥青混凝土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15cm 石灰稳定碎石土20cm 50 培路肩
10 15 20 5
15
20
路肩部分结构图
GO
10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

§1—7路面结构及其层次划分一、路基横断面在路基顶面铺筑面层结构,沿横断面方向由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所组成。
分为:1、槽式横断面 2、全铺式横断面图1-5路面横断面形式a) 槽式;b) 全铺式1-路面;2-土路肩;3-路基;4-路缘石(侧石);5-加固路肩二、路拱及路拱横坡度为了保证路面上雨水及时排出,减少雨水对路面的浸润和渗透,减弱路面结构强度,路面表面应做成直线型或抛物线型的路拱。
等级高的路面,平整度和水稳定性较好,透水性也小,通常采用直线型路拱和较小的路拱横坡度。
等级低的路面,为了有利于迅速排除路表积水,一般采用抛物线型路拱和较大的路拱横坡度。
表1-10列出了各种不同类型路面的路拱平均横坡度。
选择路拱横坡度,应充分考虑有利于行车平稳和有利于横向排水两方面的要求。
在干旱和有积雪、浮冰地区,应采用低值,多雨地区采用高值;当道路纵坡较大或路面较宽,或行车速度较高时,或交通量和车辆载重较大时,或常有拖挂汽车行驶时,应采用平均横坡度的低值;反之则应取用高值。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设有中央分隔带。
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布置路拱横断面。
若分隔带未设置排水设施,则作成中间高,两侧路面低,由单向横坡向路肩方向排水。
若分隔带设置排水设施,则两侧路面分别单独作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路拱,向中间排水设施和路肩二个方向排水。
路肩横坡度一般较路面横坡大1%。
但是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硬路肩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结构时,应采用与路面行车道相同的路面横坡度。
三、路面结构层划分及其作用1、层次划分面层(上、中、下面层)基层(基层、底基层)垫层如图1-6所示。
图1-6路面结构层次划分示意图i-路拱横坡度;1-面层;2-基层(有时包括底基层);3-垫层;4-路缘石;5-加固路肩;6-土路肩2、要求面层是直接同行车和大气接触的表面层次,它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
同时还受到降水的浸蚀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因此,同其它层次相比,面层应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水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而且应当耐磨,不透水;其表面还应有良好的抗滑性和平整度。
路面结构层次构成 图文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二、路面工程应满足的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足够的稳定性 3.抗滑性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4.耐久性 5.平整度 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M/KM 6、环保性
设计宽度内开挖路槽,保留土路肩, 形成浅槽。也可采用培槽方法,在路 基两侧培槽,或半填半挖的方法培槽。 特点:路面厚度均匀,节省材料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2)全铺式断面 在路基全宽范围内部铺筑路面。 在高等级公路建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时为了将路
面结构内部的水分迅速排除,在全宽范 围内铺筑基层材料,保证水分由横向排 入边沟。 适用:用于路基较窄的中级或低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3、根据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 计方法的相似性,可分为: A、柔性路面 B、刚性路面 C、半刚性路面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柔性路面(flexible pavement) 用柔性结构层组成的路面称柔性
路面。 特点:刚度较小
抗弯拉强度较小 主要靠路面材料的抗压、抗剪切强
第三篇 路 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一、路面的定义 路面是用各种筑路材料铺筑在
路基上供车辆行驶的层状构造物。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二、路面断面与宽度 1、路面的横断面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第一节 路面结构及层次划分
(1)槽式断面 在路基上按路面行车道及硬路肩
第二节 路面类型及基本要求
三、影响路面结构稳定的因素 1.大气水分与路基湿度状况 2.气温周期变化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一、刚性路面设计交通组成表车型前轴重后轴重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 )交通量小客车1800 解放CA10B 19.40 60.85 1 双—300 黄河JN150 49.00 101.60 1 双—540 交通SH361 60.00 2×110.00 2 双130.0 120 太脱拉138 51.40 2×80.00 2 双132.0 150 吉尔130 25.75 59.50 1 双—240 尼桑CK10G39.2576.001双—1801)轴载分析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⑴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161100ni i iisP N N 式中:s 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i P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i —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i=1;单轴—单轮时,按式43.031022.2iiP 计算;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2.051007.1iiP ;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2.081024.2iiP 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车型iP iiN 16)(PP N i i i解放CA10B 后轴60.85 1 3000.106 黄河JN150前轴49.00 43.03491022.2540 2.484 后轴101.6 1540696.134 交通SH361前轴60.00 43.03601022.2120 12.923 后轴2110.0022.052201007.1120118.031太脱拉138 前轴51.40 43.0340.511022.2150 1.453 后轴280.00 22.051601007.1150 0.969 吉尔130 后轴59.50 1 240 0.059 尼桑CK10G后轴76.00118002.230 161)(PP N Ni i ini 834.389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max R
R
sp
Ks
sp ——结构层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由试验确定。
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与材料的疲劳特性有关。
R
sp
Ks
Ks
0.09 Aa
N 0.22 e
/
Ac
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0.35
N 0.11 e
/
Ac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疲劳开裂 剪切开裂 收缩开裂 反射开裂
泛油、磨光
拥包、波浪
车辙
泛油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
龟裂、坑槽
网裂
1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开裂和变形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
(1)疲劳开裂
r r
[[rRrR]]
—拉应力(结构层开裂)
(2)车
辙 LC [LCR ]—永久变形
高速、一级公路15mm 二级、三级公路20mm
高速公路
—
其他等级公路
1.00
2 0.70~0.85 0.50~0.75
3 0.45~0.60 0. 50~0.75
≥4 0.40~0.50
—
2沥青路面设计依据
4.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等级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满足结构层层间结合要求
沥青结合料层之间应设置粘层;沥青结合料层与基层层 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与沥青结合料面层之间应设置沥青 碎石、级配碎石联结层。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为20~30cm
18种常用路面结构大样图

路面结构详大样图:

讲路工程之阳早格格创做
F、路里结构安排
路里结构详大样图:
2、排火工程
1)雨火管战污火管均单侧安插,雨火管敷设正在讲路北恻缓车讲下,40米讲路段距白线7.0米,36米讲路段雨火管距白线5.5米.污火管敷设正在讲路北侧缓车讲下,40米讲路段距白线7.0米,36米讲路段雨火管距白线5.5米.雨污火管讲均采与大启掘动工.
2)雨火管管径为Φ300~Φ1200mm,均采与国标钢筋混凝土I级启插管,O型橡胶圈接心,其中Φ300~Φ500管采与1350砼管基,Φ600~Φ1200管采与1800砼管基.雨火心采与36X48cm边沟式,与窨井对接受为Φ200mm国标钢筋混凝土I级启插管,i≥1%,火泥砂浆接心,3600砼包管.
3)污火管讲管径为mm,均采与国标钢筋混凝土I级启插管,O型橡胶圈接心,采与1350砼管基.接叉井内污火管采与自应力管,接心没有得正在窨井内.
3、管井
污火查看井采与Φ700、Φ1000、Φ1250圆形查看井、雨火查看井均采与Φ1000、Φ1250圆形查看井及矩形曲线、三
通、四通井,井里标下与侧石顶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路面结构组合示例
1.美国AASHTO 2002年推荐路面结构组合
在2002年版设计指南的建议中推荐了四种基本的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1)传统的无结合料粒料基层路面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适合任何交通量道路条件。
该类结构组合根据路基土承载能力(等效回弹模量M r)及粒料层所用材料情况,又可分为以下2种:
1)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
2)沥青层+级配碎石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当等效回弹模量M r>62MPa时,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M r<62MPa时,一般需要进行路基土处治,处治深度15.2~30.5cm。
(2)全厚式沥青路面
全厚式沥青路面适合于路基土M r大于62 MPa的任何交通量的道路。
(3)沥青稳定碎石基层(ATB)
在对路基进行处理或不处理的情况下使用,适合于任何交通量的道路。
根据路基土M r情况及使用粒料层材料情况,又细分为以下4种:
1)沥青层+厂拌沥青碎石+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2)沥青层+厂拌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3)沥青层+路拌沥青碎石十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4)沥青层+路拌沥青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
以上结构根据路基土承载能力情况确定是否进行路基土处理。
M r>62MPa时,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M r < 62MPa时,可以进行路基土处治,也可以不进行处治。
因此,实际上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路面有8种类型。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根据水稳基层下卧粒料底基层或者是否处治路基土又分为以下3种情况:
1)沥青面层+水稳基层+未筛分砾石材料底基层,无须处治路基土;
2)沥青面层+水稳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无须处治路基土;
3)沥青面层+水稳基层+处治路基土(M r>62MPa,无需进行路基土处治)。
2.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推荐的常用路面结构组合
根据使用经验和理论计算,我国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按各气候分区推荐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三级公路的路面典型结构,见表3.3.9~16,供各地区参考。
(1)东部温润季冻区中的Ⅱ
1、Ⅱ
2
、Ⅱ
3
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9~10)
表3.3.9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推荐结构
表3.3.10 二级、三级公路推荐结构
(2)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中的Ⅲ1、Ⅲ2、Ⅲ3、Ⅲ4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11~12)
Ⅲ1(山西山地、盆地中冻区) 河谷盆地有次生黄土分布,边坡稳定不如典型黄土。
自然病害:翻浆、冲沟、泥石流。
对公路的影响是春季翻浆,山区有山洪,泥石流等病害。
Ⅲ1a(雁北张宣副区) 石灰岩分布广,筑路材料多。
自然病害有翻浆、泥石流、水毁。
对公路影响有冬季有冻胀、春季翻浆相当严重。
表3.3.1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
表3.3.12 二级公路、三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
(3)东南湿热区(IV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13~14)
表3.3.1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
表3.3.14 二级、三级公路推荐结构
(4)西南潮暖区(Ⅴ区)各级公路推荐路面结构(表3.3.15~16)
表3.3.15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面推荐结构
表3.3.16 二级、三级公路路面推荐结构
注:1.表中的厚度单位为cm,
2.路面结构符号的意义如下:
①AC--密级配沥青砼;;AM--沥青碎石混合料;LSM--大粒径沥青碎石;SMA—沥青马蹄脂
②CGA--水泥稳定粒料类基层;CS--水泥稳定土;CLS--水泥石灰土;
③LFGA--二灰稳定粒料类基层;LFS--二灰土;
④GA--集料; CR--级配碎石;SG--集料类;
⑤Lco--贫砼;
⑥?--计算层。
其它符号说明见《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以上为在全国调查后,部分地区总结归纳出的推荐路面结构组合,北部多年冻土区(I区)、西北干旱区(VI区)及青藏高寒区(VII区)等地尚空缺。
各省、市、地区可结合当地的交通量, 筑路材料, 自然条件, 施工条件等因素选用适当的结构类型, 其结构厚度应按设计规范的方法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