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合集下载

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在严寒地区,气温下降时,路面中的水分会凝结成冰,导致路面松散层无法承受荷载,从而产生裂缝。

这种冻胀机理是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防止冻胀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改善路面结构:在路面设计时,可以在松散层之下设置一层冻胀阻止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冻胀引起的裂缝。

2.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冻胀指数较小的沥青混合料,或者在拌和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抗冻剂,从而提高路面的抗冻能力。

除了冻胀,温度变化也是导致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重要因素。

在极低温度下,沥青会发生变形,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择路面材料:可以使用高粘度沥青,因为高粘度沥青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温变形能力。

2.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避免高温或者低温对路面材料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交通车辆荷载也是导致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严寒地区,车辆的轮胎和路面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压力,由此引起裂缝。

为了防治车辆荷载引起的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设计路面厚度:应该根据车辆的负荷情况,合理控制路面的厚度,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

2.定期维护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查路面的状况,及时修补裂缝,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性。

总之,严寒地区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机理包括冻胀、温度变化和交通车辆荷载等因素。

为了防治这些裂缝,可以从改善路面结构、合理设计施工工艺和选用特殊材料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便利。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低温施工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低温施工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低温施工措施首先,选择合适的材料是保证低温施工的关键。

在低温环境下,选择耐寒性好的沥青材料非常重要。

应该选择低温可凝性好、硬度适中的沥青,以确保材料能够在低温下均匀分布,使得道路表面具有足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其次,对于沥青的加热需采取一些措施。

在低温施工中,沥青需要进行加热才能使其变得可塑,从而能够顺利施工。

常见的加热方法有火焰加热和锅炉加热。

火焰加热通常用于较小的施工区域,而锅炉加热适用于大面积的施工区域。

无论使用哪种加热方法,都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以免过热导致沥青的分解。

另外,为了在冬季施工时保持沥青的温度,可以使用保温设施。

保温设施通常在施工的地方搭建临时棚架,并使用保温材料覆盖沥青材料,以减少沥青温度的损失,并提高施工温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低温施工的时间选择。

在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时间应尽量避免在夜间和清晨进行,因为这些时间段的温度会更低。

最好选择白天的阳光充足、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施工,以提高施工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对已施工的沥青路面进行保温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施工完成后,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以防止新铺设的沥青受到低温的影响。

常见的保温方法有覆盖保温毯和使用加热设备。

保温毯可以覆盖在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上,以减少温度的损失。

而加热设备则可以在路面上方提供额外的热源,以保持路面温度的稳定。

总之,沥青混凝土路面冬季低温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合适的措施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加热沥青、使用保温设施、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以及对路面进行保温。

只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有效地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低温环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低温环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低温环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2.陕西省葛洲坝延黄宁石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

)摘要:针对0-10℃低温环境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热拌热铺+温拌剂”的低温环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利用降低施工温度的效果,采用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的温度控制标准生产沥青混合料,弥补低温环境对混合料温度损失造成的影响,保障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施工温度,换取更多的有效压实时间,避免应温度损失过快,导致沥青路面无法碾压密实造成质量缺陷,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重点研究了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规律及有效压实时间的影响,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关键词:低温施工、降温规律、有效压实时间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沥青路面在外界气温低于10℃时不得施工。

常规热拌沥青混合料低温环境下进行施工,沥青混合料温度将迅速衰减,导致沥青路面压实时间不够、压实度不足和沥青混合料性能劣化加剧[1-3]。

为延长沥青混合料施工季节和确保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有学者从有效压时间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低温环境下沥青混合料降温规律的因素,但由于混合料降温规律极其复杂,这使得由室内试验得到的施工温度很难在现场施工时得以实现[4-5]。

因此,提出了“热拌热铺+温拌剂”的低温环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在传统热拌热铺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合适的温拌剂,研究了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的降温规律及有效压实时间的影响,利用温拌剂的降温特性,拓宽有效施工压实温度范围,延长有效施工时间,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1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法试验所用沥青为SBS (I-C)改性沥青,温拌剂为某公司生产的表面活性类温拌剂,温拌剂最佳掺量的选择按照陕西地方标准《温拌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 61/T 1007-2016规定的程序执行,最佳掺量为沥青质量的0.7%。

采用最佳油石比4.4%的AC-20C基准配合比进行混合料降温规律及有效压实时间试验。

浅析沥青路面的低温施工

浅析沥青路面的低温施工
2 0 1 3年 第 9期 ( 总第 2 3 5期 )
黑 龙江交 通科 技
HE L L O NGJ I ANG J I AOT O NG KE J
No. 9, 2 0 1 3
( S u m N o . 2 3 5 )
浅 析沥 青 路 面 的低 温施 工
姜 路
( 贵州省凯里公路管理局 ) 摘 要: 影 响沥青路面施工 的因素有很多 , 其 中低温就是一个 很重要 的因素 , 通过对 沥青路 面在低 温下容易
管理责任全面 的落实 , 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 国家有关施 工和 验收规范进行检查 , 对 施工给 以足够的重视 , 确保施工质量 ; ( 3 ) 施工单位要加强 和沥青搅 拌站进 行联系 , 有专人进行 指 挥, 统一 的调度 , 确保做 到沥青 混合料 的保质 、 保量 的供应 ; ( 4 ) 施工前要将各种所需要 的机械调 配到位 , 做 到机械种类 齐全 , 机械数 量能满 足施工所 需 最少数 量 ; ( 5 ) 对原 料 的采 购要保证施工进度 , 原 料要进 行分 类堆放 , 并根据 施工 的要 求选择合 适的沥青 、 粗 细骨 料等原料 ; ( 6 ) 对基层进行 检查 , 要保 证基 层的平 整 、 洁净 , 并 对基层 进行 保温 、 防潮处理 , 做 到其 表面干燥 、 元冻结 。 4 . 2 沥青混合料搅拌 沥青 混合 料搅拌 采用间歇式沥青混凝土拌合站 , 搅拌站 应有 良 好 的密封性 能而且还要有其他的辅助设备 , 如除尘设
出现的 问题进行分析 , 提 出在低 温下沥青路面合理 的施 工措施 , 来解决在低 温下 沥青路 面施 工的难题 , 有效
提高沥; 施工 步骤 ;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 U 4 1 6 . 2 1 7

低温条件下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

低温条件下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

低温条件下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摘要:在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温度的把控不当,就会对沥青路面的施工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继而会引发路面在早期就出现各种病害的问题,不仅会给道路的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也会给行车安全埋下隐患。

所以针对低温条件下如何把控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文章就对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低温;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措施一、低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问题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温度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因素,一般施工中需要确保有良好的天气条件,通常要保证气候适宜,天气晴朗,一般对温度的要求则是要大于5摄氏度。

在低温环境下,尤其是温度差异比较大的环境下,就会导致路面工程施工中各种问题的存在。

其一,运输沥青混合料时,遇到温度过低的情况,就会造成混合料的温度呈现出快速下降的情况,特别是料车边的情况,温度会比料车内部的温度要低的多,下降的更快,所以此时就会有混合料凝结成块的情况的存在。

其二,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作业时,与摊铺机挨得比较近的斗内就会有结块的状况,如果已经结块的混合料混在里面又继续将其用于摊铺,那么一定就会造成沥青路面的质量不过关,最终给道路行车安全产生隐患。

尤其是处于压实环节的沥青混合料当遇到比较低的温度时,就会导致太快的下降速度,最终压实作业的难度变得很大,继而也就无法达成标准压实。

第三,低温环境下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关键就是碾压时间的长短,因为处于低温环境下,在整个道路工程的施工中温度离析是一个贯穿于全过程的问题,所以混合料的和易性就会显著下降,继而也会导致级配离析问题的出现,在对路面进行压实时如果操作不到位,就会造成不均匀的压实情况,也会出现渗水等问题,这些问题发展到最终都将影响到道路的使用。

二、低温条件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1、沥青的选择。

在低温环境中,一般在选择沥青时需要选用延度大、稠度比较小的沥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用改性沥青,这种沥青的低温性能比较好。

根据低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求

根据低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求

根据低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技术要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低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与技术要求的相关内容。

低温沥青混合料是一种特殊的路面材料,它在低温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性能,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的道路建设。

配合比设计原理
低温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根据特定的工程要求和性能指标,确定沥青、骨料、添加剂等组分的比例关系,以保证混合料的性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配合比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沥青的粘结性和可变形性:低温沥青混合料需要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可变形性,以保证在低温条件下不发生开裂等损坏。

2. 骨料的稳定性和强度:骨料应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和足够的强度,以增加混合料的整体稳定性和耐久性。

3. 添加剂的影响: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改善低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如增加可塑性、降低黏度、提高抗裂性等。

技术要求
根据低温沥青混合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要求:
1. 沥青的选择:选择低温性能良好的沥青,具有较低的软化点和较高的粘度,以确保在低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可塑性和粘结性。

2. 骨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矿料组合,以保证混合料的稳定性和强度。

骨料应具有均匀的颗粒分布和适当的孔隙率。

3. 添加剂的使用:根据需要使用适量的添加剂来改善低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如改善可塑性、降低黏度、提高抗裂性等。

4. 施工条件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低温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

总之,根据低温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技术要求,可以确保混合料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适用于寒冷气候地区的道路建设。

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本文研究了在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

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改性沥青在寒冷地区的特点、施工技术、路面性能、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

研究表明,改性沥青在寒冷地区具有优异的抗冻性和耐久性,可以有效改善路面质量。

结论部分指出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改性沥青、寒冷地区、路面施工技术、路面性能、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可行性、未来研究、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寒冷地区的路面施工技术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寒冷地区气候条件恶劣,温度低,降雪频繁,路面易受冻融影响,导致路面龟裂、坑洼等问题频发。

传统的沥青路面在寒冷地区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耐寒性差、裂缝易生、抗水性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改性沥青在寒冷地区的应用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改性沥青具有优良的抗裂性、耐寒性和抗水性,能够有效提高路面的抗压性和耐久性。

在寒冷地区推广应用改性沥青技术,对于提高路面的抗寒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寒冷地区的特点、施工技术、路面性能、经济效益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寒冷地区路面施工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部分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寒冷地区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路面的抗冻性、耐久性和抗裂性,从而解决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在冬季易出现龟裂、变形和损坏的问题。

通过研究改性沥青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路面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改善寒冷地区道路的质量和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通过推广应用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促进道路建设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道路交通的需求,实现寒冷地区道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析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析

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分析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行使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

所以沥青混合料在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

也就是说,要能表现出足够的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低温状况下的抗裂性、良好的水稳定性、持久的抗老化性和利于安全的抗滑性等特点,以保证沥青路面良好的服务功能。

1、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损坏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习惯上是指沥青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稳定性不足的问题,一般出现在高温、低加荷速率以及抗剪切能力不足时,也即沥青路面的劲度较低情况下。

其常见的损坏形式主要有:1)推移、拥包、搓板等类损坏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所引起的,它大量发生在表处、贯入、路拌等次高级沥青路面的交叉口和变坡路段。

2)车辙。

对于渠化交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高温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车辙。

随着交通量不断增长以及车辆行驶的渠化,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由于永久变形的累积而导致路表面出现车辙,车辙致使路表过量的变形,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轮迹处沥青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易于诱发其它病害;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了路面的抗滑能力,甚至会由于车辙内积水而导致车辆飘滑,影响了高速行车的安全;车辆在超车或更换车道时方向失控,影响了车辆操纵的稳定性。

可见由于车辙的产生,严重影响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服务质量。

3)泛油是由于交通荷载作用使混合料内集料不断挤紧、空隙率减小,最终将沥青挤压到道路表面的现象。

如果沥青含量太高或者空隙率太小这种情况会加剧。

沥青移向道路表面令路面光滑,溜光的路面在潮湿气候时抗滑能力很差。

沥青路面在高温时最容易发生泛油,因此限制沥青的软化点和它在60℃时的粘度可减少泛油情况的发生。

2、沥青路面高温损坏的原因影响沥青路面车辙的因素主要有集料、混合料、混合料类型、荷载、环境等:①产生变形会贯穿整个路面结构,实际上沥青混合料的热传导性很低,大部分是属于磨耗层的塑性变形,这可在动态或静止的交通荷载情况下发生,尤其是由于刹车、起动加速或车辆转弯而产生了剪切应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3T11:01:43.72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潘攀
[导读] 因此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低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与质量。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230000
摘要:本文就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类型及低温影响效果进行简单分析,并从沥青混合料、基层结构、联结层结构及表面层结构四个方面展开设计研究,旨在为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具有平坦整洁、环保美观、舒适安全、维修养护简单等特点,因此逐渐成为世界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首要选择,调查发现沥青路面在我国道路建设项目所占比重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因此对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低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道路使用寿命与质量。

一、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研究
1、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类型
通过对部分沥青道路调研发现,虽然道路结构、材料配比及使用年限存在较大差异,但道路路面呈现的结构破坏类型及特点却大致相同,具体表现在于:低温地区大多存在周期性冻土现象,道路基层在冻胀融缩的物理作用下容易出现结构变异,破坏道路结构引起不同程度的路面开裂问题。

图1展示的就是低温地区常见的沥青路面结构破坏类型。

(a)路面剪裂(b)温缩开裂(c)反射开裂
图1 沥青论结构破坏类型
2、低温对沥青路面结构影响
道路建设需要应用到多种建筑材料,这些材料若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由此产生较大拉应力,若拉应力超过材料拉伸强度将会导致材料结构被破坏进而出现开裂问题。

道路路面纵向长度远大于横向长度,因此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往往呈现为横向间隔,严重时才会出现纵向裂缝。

种类各异的沥青基层对应特定的温度拉应力,因此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显得尤为重要。

二、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
对低温地区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研究的时候需要针对基层耐受性、面层抗车辙、表面层抗裂性进行综合考量,因此需要对沥青混合料配比、基层温差、联结层荷载、表面层开裂等内容进行重点分析,以便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图2 沥青路面基本结构图
1、基于感温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
进行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合料所在位置及耐受特点,进而实现最优设计。

图2展示的是沥青路面基本结构,分析可知表面层及联结层处于主要压力承载的高压应力区域,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选择抗磨损、高模量的沥青混合料,联结层处于表面层与基层的过度位置,最好选择传导效果优异的沥青材料,以便做好路面压力疏导工作。

基层结构承受较大的拉应变,就整个路面而言担负着路面压力的重任,因此就沥青道路基层而言结构设计需要围绕荷载疲劳展开,研究发现沥青占比高的混合基层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压力,有效避免了疲劳裂缝的出现。

对于处于低温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还需要着重考虑混合料感温性能,不同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其感温性能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计算获得代表其粘弹性的劲度抗压指标,进而明确沥青混合料在特定温度时的物理特性。

2、基于大温差作用的沥青基层设计
沥青路面各结构在低温大温差的作用下会沿着路面横向出现不均衡温度场,此时的沥青路面这一受约整体在温度场作用下将产生温度
拉应力,研究发现相同环境温度下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表面层拉应力大致相同,由此可知沥青路面表面层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较大影响。

通过对沥青路面基层温度拉应力进行调查发现,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的拉应力变化较大,混有碎石,水泥占比低的沥青混合料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小,主要原因在于碎石材料很少出现干缩开裂问题,因此在大温差的作用下能够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出现,进而起到保护沥青路面的作用。

为了更好的避免裂缝出现,还可以在里面基层上方铺设沥青沙,以便降低温度拉应力,提高基层对于环境温度的耐受性。

3、基于低温、荷载的沥青联结层设计
为了综合考虑环境气候对于沥青路面的物理影响,还需明确低温、荷载的整合作用,联结层作为路面基层和表面层的过度结构,应该着重考虑耐受性、稳定性等因素,因此最好选择骨架密实的粗骨料搭配稳定性能较好的胶结料,同时采用粒径为1mm的集料及碎石提高沥青混合料内摩阻力。

内摩阻力的增加能够降低沥青路面各结构层之间的拉应力,能够延缓低温荷载对于路面结构的不良影响。

沥青碎石组成的稳定层在低温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分担表面层与基层的开裂压力,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抗裂性能,在低温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独具优势。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联结层胶结料的选择需要与表面层保持一致,以便获得最佳联结效果。

低温地区沥青路面裂缝问题主要由低温因素引起,车辆荷载会提前加剧此类问题的危害,因此需要重点关注低温荷载这一综合因素对于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

4、基于开裂拓展的沥青表面层设计
就沥青路面表面层而言由于长期受到车载压力,势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在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开裂性、耐受性、磨损性、渗水性等多个方面展开,尤其需要针对开裂作用对沥青表面拓展性能进行系统分析。

研究发现裂缝拓展情况随着初始裂缝深度增加而加剧,对于路面整体结构产生恶劣影响。

对于深度相同的裂缝其路面裂口呈现尖端形状时,由于压力集中导致表面层开裂问题严重。

低温地区沥青路面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确保混合料孔隙率在6%以下,同时选择沥青稳定碎石作为沥青路面表面层建筑材料,以便于提高表面层抗开裂拓展性能,有效避免沥青路面开裂问题。

对于路面表面层磨损严重的位置需要进行洗刨处理,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填补厚度进行适当调整。

三、结论
低温地区沥青路面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需要针对结构破坏类型及低温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便确保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

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表面层、联结层需要选择抗磨损、高模量的沥青混合料,基层需要选择沥青占比高的混合材料;混有碎石,水泥占比低的沥青混合料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小,在大温差作用下能够有效避免路面裂缝的出现;沥青碎石组成的稳定层在低温荷载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分担表面层与基层的开裂压力,有效提高沥青路面抗裂性能;裂缝拓展情况随着初始裂缝深度增加而加剧,沥青稳定碎石能够提高表面层抗开裂拓展性能。

参考文献
[1]王蕾,殷伟,张冬.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多因素分析[J]. 中外公路,2011,31(2): 70-75.
[2]申爱琴,蒋庆华.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及影响因素[J]. 长安大学学报,2014,24(5): 1-6.
[3]潘睿.寒冷地区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防治反射裂缝的力学分析[J]. 公路,2019(1): 4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