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σm ≤[σR ]式中: σm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 );[σR ]——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τm ≤[τR ]式中: τm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 );[τR ]——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
三、 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 =600 N e -0.2A c A s A b式中 : 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简述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简述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要求和标准:根据道路用途、交通量、车速等要求,确定路面的结构类型和厚度,并参考国家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2. 路基处理:对道路基础进行处理,包括清理、平整、夯实等工作,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基层处理:在路基上铺设一层基层材料,如碎石、混凝土等,以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4. 道面设计:根据路面所需的防水、防滑等性能,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或者其他材料,进行道面的设计。
5. 路面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将沥青混合料铺设在基层之上,然后通过压路机等设备进行夯实和压实,以使路面达到预期的密实度和光洁度。
6. 路面维护:定期进行路面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裂缝、坑洼等问题,保持路面的完好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施工,以确保路面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沥青路面构造与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铺筑而成,厚度一般为4~8 cm的沥 青路面
–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面层
按沥青路面的技术特性
• 沥青表面处治
–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厚度不超过3cm 的沥青路面
– 适用于三级、四级公路面层 – 旧沥青路面加铺薄层罩面、抗滑层、磨耗层
知识点三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P137
– 充分碾压路基 – 软弱土基或翻浆,应先处理 – 低温抗裂能力低,设保温层 – 潮湿地段,容易导致路面破坏 – 交通量大,易疲劳开裂
知识点二 沥青路面分类 P128
按强度构成原理
• 嵌挤类
– 材料颗粒尺寸单一 – 强度取决于内摩阻力 – 热稳定性好、耐久性差
• 密实类
– 闭式:孔隙率小于6%,热稳定性差 – 开式:孔隙率大于6%,热稳定性好
典型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4~12cm一至三层AC或AC+AM或SMA+AC ——8~20cm一至二层沥青碎石 ——15~40cm级配碎石或沥青稳定碎石+级配碎石 ——15~?cm粗砂 、砂砾、碎石、煤渣、矿渣、
– 一般沥青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3倍
– 断级配或以粗集料为主的嵌挤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一层 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径的2.5倍
– 半刚性材料基层、底基层的一层压实厚度宜为180~ 200mm,并不得分层铺筑小于15cm的薄层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4~18cm一至三层AC或AC+AM或SMA+AC ——15~30cm水泥稳定集料、二灰稳定集料、水泥二灰稳定集料 ——15~30cm石灰土、二灰土、水泥石灰土或与上层相同的 材料 ——15~?cm粗砂 、砂砾、碎石、煤渣、矿渣、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
沥青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是保证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为了设计出高质量的沥青路面,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强化基层
沥青路面的基层是路面承载支撑的主要部位,因此基层的强度和
稳定性是保证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
在基层设计时,需要根据
路面所在地区的气候、土质和交通量等条件,选择适合的基层材料和
厚度,以达到基层强度稳定的目的。
二、保证沥青层均匀
沥青层是路面负荷以及水分渗透的主要层次,因此必须均匀铺设,以免因为局部厚度过大或者过小导致路面变形、开裂等路面损坏现象
的出现。
三、考虑排水和降噪
在路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排水和降噪问题。
通过设置合理的路肩、排水沟以及波形横向铺装等措施,可以确保路面排水通畅。
此外,还可以选择适合的沥青混合料和铺装结构,降低路面噪音,提高道路
行车的舒适性。
四、科学施工
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也是保证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施工前,
需要对路基进行调整和夯实,以保证基层的稳定。
同时,施工中要严
格控制沥青温度和厚度,以确保路面性能和使用寿命。
以上是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原则,仅为参考。
在实际设
计和施工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路面的质
量和性能。
沥青路面设计指标计算

新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与要求一、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满足结构整体刚度、沥青层或半刚性基层抗疲劳开裂和沥青层抗变形的要求。
应根据道路等级选择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层剪应力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2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3 可靠度系数可根据当地相关研究成果选择;当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用可靠度系数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各项设计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应小于或等于道路表面的设计弯沉值,应满足下式要求:γa l s≤l d式中:γa——沥青路面可靠度系数;l s ——轮隙中心处路表计算的弯沉值(0.01mm);l d——路表的设计弯沉值(0.01mm);2 柔性基层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拉应变,应满足下式要求:γaεt≤[εR ]式中:εt——沥青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变;[εR ] ——沥青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变。
3 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σm≤[σR]式中:σm——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计算的最大拉应力(MPa);[σR]——路面结构层半刚性材料的容许抗拉强度(MPa)。
4 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应小于或等于材料的容许抗剪强度,应满足下式要求:γaτm≤[τR]式中:τm——沥青面层计算的最大剪应力(MPa);[τR]——沥青面层的容许抗剪强度(MPa)。
三、沥青路面表面设计弯沉值应根据道路等级、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面层和基层类型按下式计算确定:l d=600 N e-0.2A c A s A b式中:A c ——道路等级系数,快速路、主干路为1.0,次干路为1.1,支路为1.2;A s ——面层类型系数,沥青混合料为1.0,热拌和温拌或冷拌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为1.1;A b ——基层类型系数,无机结合料类(半刚性)基层1.0,沥青类基层和粒料基层1.6。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新建沥青路面构造设计步骤新建沥青路面通常按以下步骤进展路面构造设计: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值。
2〕按路基土类与干湿类型,将路基划分为假设干路段〔在一般情况下路段长度不宜小于500m,假设为大规模机械化施工,不宜小于1km〕,确定各路段土基回弹模量值。
3〕根据已有经历和标准推荐的路面构造,拟定几种可能的路面构造组合与厚度方案,根据选用的材料进展配合比试验及测定各构造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抗拉强度,确定各构造层材料设计参数。
4〕根据设计弯沉值计算路面厚度。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材料的基层、底基层,应验算拉应力是否满足容许拉应力的要求。
如不满足要求,或调整路面构造层厚度,或变更路面构造组合,或调整材料配合比,提高材料极限抗拉强度,再重新计算。
上述计算应采用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编制的程序进展。
对于季节性冰冻地区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尚应验算防冻厚度是否满足要求。
简述贝克曼梁法测定土基回弹弯沉的步骤:试验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1、检查并保持测定用车的车况及刹车性能良好,2、汽车装载使后轴符合标准轴载的要求;3、测定轮胎接地面积,求出当量圆直径;4、检查测试用百分表灵敏情况。
测试步骤:1、选点,按照测试性质,频率在测试路段上选点;2、将测试车后轮轮隙对准测点后约3-5CM处的位置上;3、将弯沉仪插入汽车后轮轮缝隙处,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弯沉仪测头放置在轮隙中心偏前3-5CM处,将百分表安装在弯沉仪测杆上;4、汽车缓缓前进,百分表顺着变形的增加顺时针转动,当转动到最大时迅速读取读数L1,汽车仍在前进,表针反时针回转,待汽车驶出弯沉影响半径后,汽车停顿,读取终读数L2;5、计算回弹弯沉值。
回弹值修正:1、如在非不利季节测试应进展季节修正;2、沥青面层厚度大于5cm且路面温度超过20±2度范围时,应进展温度修正;当采用3.6M的弯沉仪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进展测定时,应进展支点修正.一、公路回弹弯沉值的作用〔一〕概述路基路面回弹弯沉的设计计算与检测,是公路建立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检测单位都要进展的一个工作事项。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实例

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实例一级公路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速公路,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计算才能确保路面的质量和安全。
下面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一个实例,包括路基设计、沥青路面厚度计算以及路面结构层的设计。
1.路基设计:路基是公路的基础层,承受着交通荷载的传递和分布。
路基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质和胀缩性,交通量和荷载频率,基床沉降和变形,以及排水和防渗等。
在这个实例中,我们以典型的路基设计参数为例进行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假设路基的土质为砂土,没有明显的胀缩性。
交通量为每天6000辆,荷载频率为20,基床沉降和变形可容许值为30mm,路基的排水和防渗设计要求满足A2级。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基床厚度:H_base = 0.05 * N * P * f (单位:m)其中,N为每天通过的车辆数,P为荷载频率,f为修正系数,根据表1查得当P=20时,f=1.0。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基床厚度 H_base = 0.05 * 6000 * 20 * 1.0 = 600mm。
然后,计算沥青路面的修正系数 k :k = H_base / (H_base + H) ,其中,H为沥青路面厚度。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宽度的沥青路面厚度。
2.沥青路面厚度计算:在这个实例中,我们选择沥青路面的宽度为6m,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沥青路面的厚度。
计算方法:首先,计算水平交通荷载分布系数:Z=1.28+0.03W+0.003W^2,其中,W为车道的有效宽度。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Z=1.28+0.03*6+0.003*6^2=1.67然后,计算沥青路面最小厚度:H_min = (P * Z) / k ,其中,P为荷载频率。
带入数据,我们得到H_min = (20 * 1.67) / (0.6) ≈ 55.7mm。
最后,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沥青路面厚度为70mm。
3.路面结构层设计:路面结构层是由多层不同材料组成的,可以有效地承受交通荷载并分散载荷。
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图设计

max R
R
sp
Ks
sp ——结构层材料的极限劈裂强度(MPa),由试验确定。
K s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1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Ks,与材料的疲劳特性有关。
R
sp
Ks
Ks
0.09 Aa
N 0.22 e
/
Ac
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0.35
N 0.11 e
/
Ac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疲劳开裂 剪切开裂 收缩开裂 反射开裂
泛油、磨光
拥包、波浪
车辙
泛油
纵向裂缝
横向裂缝
龟裂、坑槽
网裂
1 沥青路面设计理论与设计指标
开裂和变形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破坏模式:
(1)疲劳开裂
r r
[[rRrR]]
—拉应力(结构层开裂)
(2)车
辙 LC [LCR ]—永久变形
高速、一级公路15mm 二级、三级公路20mm
高速公路
—
其他等级公路
1.00
2 0.70~0.85 0.50~0.75
3 0.45~0.60 0. 50~0.75
≥4 0.40~0.50
—
2沥青路面设计依据
4.沥青路面设计年限
公路等级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年)
设计使用年限 公路等级
设计使用年限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15
三级公路
10
二级公路
12
四级公路
3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4)满足结构层层间结合要求
沥青结合料层之间应设置粘层;沥青结合料层与基层层 间应设置封层,宜设置透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与沥青结合料面层之间应设置沥青 碎石、级配碎石联结层。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设置整平层,厚度为20~30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1.1设计资料(1)自然地理条件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
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
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
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c ω=1.3;因此该路基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Ⅱ区,根据【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1.2交通分析(1)轴载换算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
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35.4121∑=⎪⎭⎫⎝⎛=ki i i P P N C C N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35.4121∑=⎪⎭⎫⎝⎛=k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121ki i i P N C C N P =⎛⎫'''= ⎪⎝⎭∑ 式中:1C '——轴数系数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8121ki i i P N C C N P =⎛⎫'''= ⎪⎝⎭∑= 4978.00(次/d ) ○3该新建道路为高速公路,采用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交通增长率为4%,即γ=0.04。
又该路设计为双向四车道,由【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查表3.1.6得车道系数可取0.4-0.5,本设计取η=0.5。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eN 为:175365[(1)1]365[(10.04)1]0.50.0447091.720812110t e e e N N N N γηγ+-=⨯⨯+-⨯==⨯ (次)以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e N '为:175365[(1)1]365[(10.04)1]0.50.041.8191149781029t ee e N N N N γηγ'+-'=⨯+-⨯'='=⨯⨯ (次)○4根据上述计算所得,由【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查表3.1.8判断交通等级一个车道上大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日平均交通量 Nh= 2500 ,属于重交通等级当以设计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4709.00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71.720812110⨯(次) 属于重交通等级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 4978.00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 71.819112910⨯(次)属于重交通等级综上,路面设计交通等级为重交通等级1.3 初拟路面结构(1)路面结构方案根据济南绕城高速的功能性质及【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与典型案例,初步拟定路面结构组合与各层结构厚度如下:方案一:采用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0)----------------------------------------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水泥稳定碎石 待设计 ---------------------------------------- 级配碎石 200 mm方案二:采用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1.6)----------------------------------------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 密集配沥青碎石 待设计 ---------------------------------------- 水泥稳定碎石 300 mm (2)路面设计弯沉值d l 和抗拉结构强度系数K该公路等级为高速公路,两种方案均采用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公路等级系数cA 取1.0;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因此路面结构类型系数BA 为1.0;面层为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sA 取1.0。
路面设计弯沉值d l : 0.2e600d c s B l N A A A -=70.2600(1.720812110)11121.4(0.01)d d l l mm -=⨯⨯⨯⨯⨯=抗拉结构强度系数S K :c SA N K /09.022.0e = (沥青混凝土面层) c SA N K /35.011.0e = (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 c SA N K /45.011.0e =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 容许拉应力sK spR σσ=,sp σ-----路面结构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MPa )。
(3)路面材料相关参数的确定 ○1试验材料的确定: 半刚性基层所用集料取自沿线料场,结合料沥青选用A 级90号,面层采用SBS 改性沥青,相关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bn (JTG_F40-2004)相关的规定。
○2路面材料劈裂强度: 根据设计配合比,选取工程用各种原材料,测定规定稳定和龄期的材料劈裂强度。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与《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51-2009)中的方法进行测定,参数见表1-3。
表1-3○3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确定: 根据设计配合比,选取工程用各种原材料制件,测定设计参数。
按照《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项目顶面法测定半刚性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
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回弹模量;测定20℃、15℃的抗压回弹模量,各种材料的试验结果与设计参数分别见表1-4、表1-5。
半刚性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表1-4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表1-5○4由前面计算所得相关参数,计算路面各结构层容许拉应力σR,见表1-6。
路面结构层容许拉应力计算表表1-61.4 路面结构层厚度确定根据设计资料,利用 HPDS-2011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进行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设计,以下分别进行方案一、方案二设计层的厚度设计。
方案一:公路等级 : 高速公路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准轴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4 (0.01mm)H( 4 )= 200 mm LS= 23.3 (0.01mm)H( 4 )= 250 mm LS= 20.1 (0.01mm)H( 4 )= 229 mm(仅考虑弯沉)○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4 )= 229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29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29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229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229 mm(仅考虑弯沉)H( 4 )= 229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 ○3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进一步的修改,调整后得到路面结构厚度设计结果如下图:----------------------------------------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0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6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80 mm----------------------------------------水泥稳定碎石 300 mm----------------------------------------级配碎石 200 mm----------------------------------------新建路基○4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为 500 mm结构层总厚度 406080300200H =++++680500H mm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 .方案二:公 路 等 级 : 高速公路 新建路面的层数 : 5标 准 轴 载 : BZZ-100路面设计弯沉值 : 21.4 (0.01mm) 路面设计层层位 : 4设计层最小厚度 : 150 (mm)○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 LD= 21.4 (0.01mm)H( 4 )= 150 mm LS= 15.8 (0.01mm)由于设计层厚度 H( 4 )=Hmin 时 LS<=LD,故弯沉计算已满足要求 . H( 4 )= 150 mm(仅考虑弯沉) ○2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 H( 4 )= 150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H( 4 )= 150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 路面设计层厚度 :H( 4 )= 150 mm(仅考虑弯沉)H( 4 )= 150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3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并根据沥青混合料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表选择沥青混合料类别,调整后得到路面结构厚度设计结果如下图:----------------------------------------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0 40 mm ----------------------------------------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AC-16 60 mm ----------------------------------------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AC-25 80 mm ---------------------------------------- 密级配沥青碎石 ATB-30 150 mm ---------------------------------------- 水泥稳定碎石 300 mm ---------------------------------------- 新建路基 ○4验算路面防冻厚度 : 路面最小防冻厚度为 500 mm结构层总厚度 406080150300H =++++630500H mm mm =>验算结果表明 ,路面总厚度满足防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