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骨折mipo手术步骤 -回复
各种内固定方案及治疗原则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blade 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新改进的PFN 股骨近端髓内钉 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PFN 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1969年成功设计了DCP接骨板 DCP--动力加压接骨板
动力加压接骨板 DCP
AO首创的动力加压设计
确立创伤骨科界的技术标准
螺钉多角度
双向加压的可能
平滑预弯
1981年全球首创 LC-DCP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DCP
主钉的特点
与髓腔解剖形态完全匹配。 6度外展角,便于从大转子顶点置入。 空心主钉,置入方便。 远端有一定的弹性,易于插入,并可避免应力集中。
螺旋刀片的特点
一个内固定同时完成抗旋转和成角稳定。 刀片具有宽大的表面积和逐渐增加的芯直径 4.5-9mm ,通过打入,填压松质骨,可提高其锚合力,尤其适合骨质疏松患者。 与骨质贴合紧密,增强了稳定性,抗旋转、抗骨折端塌陷和内翻畸形的能力很强。
锁定内固定器—LISS
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
内固定器 Internal Fixator 中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最大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
锁定内固定器—原理
2001年 接骨板发展的里程碑 LCP锁定加压接骨板
一个孔,两种功能
LCP结合孔
蝶形骨块、内踝骨折
推拉螺钉
作为牵开/加压方法复位骨折时的临时固定点
用于加压器、撑开器
复位螺钉
经过钢板孔将骨折块提拉靠近钢板的普通螺钉,骨折复位后可以取出或更换
(仅供参考)Pilon骨折的手术入路解析

2.5.3 后外侧入路 后外侧入路主要适用于后方骨折和前侧软组织损伤不能选择前侧入路的 Pilon 骨折患者,只 需一个切口即可同时复位固定腓骨和胫骨骨折。该入路可通过复位后外侧干骺端或骨干间接 复位后侧关节面[20,21]。当主要骨块位于后侧时,可通过该入路直接复位骨干或干骺端,恢 复长度,纠正旋转,复位的后侧骨块为前侧的复位提供模板,从而使后侧关节面恢复。同时, 该切口可通过将腓骨肌腱牵向后内侧处理腓骨骨折。通过此入路固定偏内侧骨块较为困难, 需过量牵拉软组织,因此,有时需在内侧做一辅助切口。当切口向近端延伸时,可将肌肉自 骨间膜分离。通过该切口可直接复位后柱,恢复长度和力线。在关节平面,后外侧骨块常由 于韧带牵拉发生旋转移位,该切口可清楚暴露此类骨折。该切口起自跟腱外缘和腓骨后外侧 缘之间的中线,向近端延伸至钢板固定所需位置。注意避免损伤腓肠神经。深筋膜打开后, 钝性分离腓骨肌腱和 长屈肌间隙。腓骨长短肌牵向前外侧,显露腓骨肌腱内侧和 长屈 肌外侧的平面,切开 长屈肌外侧的肌纤维,胫骨后外侧、胫骨后柱及后侧穹窿就完全显 露。见图 10。
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罗兴良,吴思远,顾连华(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浙江长兴313100)[关键词] 钢板;胫骨;骨折[中图分类号] R68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07-0940-01 胫腓骨是长管状骨中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约占全身骨折的13.7%[1],其远端骨折不适用髓内固定,常用钢板进行内固定,但因胫骨全长的内侧1/3位于皮下而无肌肉组织保护[2],外伤时软组织常遭受挫伤致局部肿胀,若处理不当,易造成皮肤坏死、内固定骨质外露、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并发症。
2002年3月—2005年5月,本院采用经皮插入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21~70岁;闭合骨折13例,开放骨折18例;合并腓骨骨折24例,股骨骨折4例,肋骨骨折2例,颅脑损伤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坠落伤3例(pilon骨折),压砸伤8例。
31例均为新鲜骨折。
1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麻。
患者取平卧位,大腿根部置充气止血带,若有腓骨骨折,先用1块重建钢板或1/3管形钢板固定腓骨。
根据钢板的置放位置在踝关节前方或内侧做一小切口,若为pilon骨折,可通过此切口,前方皮质骨可开窗,将胫骨远端关节面进行解剖复位,必要时植骨,克氏针临时固定;若骨折处位于此切口近端,可通过牵引间接复位,必要时在距骨与胫骨近端前方用一外固定支架临时维持复位,选一9~11孔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从此切口向近端插入;采用C型臂X线机进行正侧位透视,若见胫骨位线恢复,踝关节面平整,钢板较为符贴,则在钢板近端皮肤做一小切口,显露3个钢板孔,用3个皮质骨螺钉固定,远端用数枚松质骨螺钉固定。
本组采用天津金兴达公司提供的胫骨远端解剖型内侧钢板14例,外侧钢板17例。
113 术后处理 本组有8例因胫骨远端骨折粉碎严重,术后加用下肢支具或长腿后托石膏固定4~6周,术后应用抗生素及脱水剂3~5d,并抬高患肢,术后7d和每2~3个月复查X 线片,术后1~2a拆除内固定。
胫骨远端微创MIPO手术入路

Preliminary remarkThe key concept of this approach is to preserve the soft-tissues and blood supply in the metaphyseal fracture area by not exposing them surgically. An entry site is developed over the distal tibia. The plate is then inserted from distal to proximal, through a tunnel between periosteum and intact overlying tissue.The standard approach for the MIPO technique is medially. However, in selected cases with soft-tissue lesions on the medial side, an anterolateral approach can be used.This MIPO approach is used for extraarticular type A fractures, or for simple, minimally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type C fractures. In the latter, the articular fracture component is not exposed, and is reduced either by indirect maneuvers using ligamentotaxis, or by the application of percutaneous reduction forceps, or directly by the percutaneously inserted lag screws.Skin incisionPerform a straight, or slightly curved skin incision on the medial aspect of the distal tibia. The length of the incision varies from 3-5 cm,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he planned plate. The incision stops distally at the tip of the medial malleolus.For the insertion of the proximal screws in the diaphysis, separate stab incisions usually are sufficient.Surgical dissectionCarry the incision straight across the subcutaneous fat, preserving the greater saphenous vein and saphenous nerve. They should be held anteriorly with a blunt retractor.Advance the dissection down onto the periosteum which is completely preserved. In this anatomical space (epiperiosteal), the tunneling towards the diaphysis can usually easily be achieved with the blunt tip of the plate.Pearl – mini arthrotomyIn case of a fracture extension to the medial malleolus, a small arthrotomy over the medial ankle joint aids removal of intraarticularosteochondral bone debris, inspection of the cartilage surface of the talar dome, and for the visual assessment of the reduction of the medial malleolus.。
应用MIPO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折均获愈合 , 愈合 时间为 1 2周 一 3 2周 , 平均 2 0 . 6周 。3例 出现 腓 深神 经刺激征 , 表现为足背伸无力 , 均 为外侧置板 引起 , 观察
3 个月后恢复正常。术后仅 1 例患者发热超过 3 9℃, 经对症处 理好转 。 手术时间 6 0 m i n ~ 2 0 0 mi n , 平均 9 5 mi n , 术中无输血 , 出
发展主要是基 于保护 骨折 端的生物 学环境 , 特别是对其血液供 应的保 护 。锁定接骨板主要采用 闭合 复位 、 经皮下 / 肌 肉下插
入 钢板 , 可减少 因手术导致 的骨与软组织 损伤 , 把钢板 加在骨
通链 条板 固定 , 腓骨远 端骨折则选 用腓 骨解 剖板 固定 , 部 分无
明显移位 的腓骨骨折或高位骨折不予 内固定 。其次 , 在 C臂机 监视下 , 对胫 骨的粉碎性骨折采取 间接复位 , 先行手法复位 , 矫 正成角 、 旋转 、 侧方及短缩移位。 透视骨折复位满意或力线满意 后 ,根据骨折线长度及粉碎程度选取合适长度的 L C P接 骨板 , 采用 M I P O进行 内固定 。 步骤如下 : 经胫 骨 内侧 骨折远端 切一 3 c m左右的纵 向切 口, 切开皮肤 、 皮下 、 深筋膜 , 不切开骨膜 , 插 入接 骨板 , 用L C P接骨板通过 皮下或肌 肉下建 立隧道 , 通过骨 折端 , C臂机透视下利用接 骨板 复位 骨折 。紧贴胫骨 内侧面通
所有开放骨折均 I 期闭合伤 口, 7 d ~ 1 4 d 后行手术治疗 。 1 . 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首先 , 用
传统 的方法将腓骨切开复位 , 用 3 . 5 m m的 1 / 3管形板或腓骨普
时应用这两种技术 , 既做支架 , 又能加压 。锁定 内固定技术 的
Liss与Mippo的关系

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MIPPO微创稳定系统:LISS所以我觉得,MIPPO是一种技术,有很多类型,比如用liss钢板,pccp,LCP等.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是基于微创外科的原则,吸取交锁髓内钉技术与生物学接骨技术优点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系统。
1990年AO开发了一种新型内固定产品-微创固定系统(LISS)。
由于使用体外螺钉孔瞄准器,使手术对软组织的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具有成角固定作用的自钻螺钉可以提供更可靠的固定。
微创固定系统(LISS)适合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尤其对骨质疏松患者和假体周围骨折的固定更有其独特的优势。
现结合初步的临床应用体会,参阅相关文献,讨论、介绍LISS治疗技术。
LISS的设计与优点LISS接骨板的设计,其形状是与骨的解剖轮廓一致的,即LISS-DF与股骨下端的外侧解剖学相适应,LISS-PT与胫骨上端相适应。
LISS骨端区域的自攻或自钻型锁定螺丝钉(Locking head screws,LHS)的位置与角度均经过精确的设计。
LISS的稳定性依赖于螺丝钉-接骨板组合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同时LISS骨端区域的锁钉不仅能以最佳方式支持和固定接骨板,而且不会穿越髁间沟或穿至髌股关节面。
Ruedi等将LISS作为一种内固定器原则的概念,用外固定支架来理解,只是固定杆非常贴近骨面,接骨板与骨面无接触和压迫,这个特点可以防止任何对骨血运的破坏。
使用长接骨板来代替长的管状固定杆;使用能紧紧地锁扣于接骨板的头部带螺纹的强力自攻螺丝钉来取代外固定支架中广泛使用的Schanz钉和突起的紧固夹钳。
锁定螺丝钉在疏松的骨质内也能获得更好的把持力,故LISS更适合于假体周围骨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固定。
LISS接骨板的每个锁定螺丝钉可借助于精确的螺钉孔轴心定位经皮拧入,因此在不暴露骨折区域的情况下,经皮插入接骨板并完成锁定螺丝钉的固定,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的原则,而且干骺端多不需要再植骨。
MIPO技术

胫腓骨骨折选用硬膜外麻醉,仰卧位,常规应用止血带。
以胫骨远端骨折为例,选取内踝处为钢板插入口,切口长约2 cm,切开深筋膜达骨膜外,用骨膜剥离器在皮下深筋膜与骨膜之间分离皮下隧道,钢板插入其中,手法复位,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必要时C型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复位情况,维持复位。
位置满意后,经皮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断端。
用一块等长的LCP在皮外准确定出远近端螺钉置入的位置,各取一切口0.8 cm,用另一带锁导向器固定钢板远端锁定孔,依次钻孔、并用自攻螺钉锁定固定。
LCP的两端依骨折端稳定情况各拧入3~4枚螺钉。
对合并腓骨中下段骨折者,则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对于新鲜骨折,根据患者小腿肿胀情况及有无软组织挫伤等,分别予石膏托外固定及跟骨结节牵引,同时予脱水等治疗,待肿胀消退,分别于伤后6~10天进行手术治疗;对4例开放性骨折行急诊手术治疗。
术后48 h开始在床上进行踝膝关节功能锻炼。
术后6周左右复查X线片,有骨痂生长后,可以扶拐下地无负重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单臂外支架辅助闭合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

利骨折愈合 。L C P上 的锁定钉远离骨折端 ,形成
跨 越 断端 的弹性 固定 。用 较长 钢 板 、较少 的螺 钉 固定还 可减 少对 骨折 血供 的干 扰 [ 。 通 过本 资料 ,作者 认 为 ,应用 MI P P O技术 切 口小 、软组 织剥 离少 ,几 乎不 干扰 髓腔 内血 循环 ,
( 2)锁 定钢 板 结合 了生 物学 与 力学 的优 势 ,具 有
对患肢能达到最低限度 的伤害 , 可减轻患者痛苦 , 术后无需外 固定 ,可早期功能锻炼 ,膝、踝关节
功 能得 到 较好 恢 复 ,是 治 疗 高 能量 损 伤 的胫 骨 多
节段 骨折 又一 可行 的新 方法 。
可靠 的力学性能 ,锁定钢板 的螺钉与钢板锁紧为
架辅助复位的优点 : 创伤小 ,可经皮操作 ,无需 剥离周围软组织 ,对骨折端血供干扰小 ,可反复
操作 , 无需额外费用 , 操作简单 , 胫骨位于皮下 ,
无需电透下定位 ,复位简单有效 ,单臂外支架利 用力臂 ,可很好控制骨折旋转及侧向移位 ,支架 位于胫骨内侧 ,不影响外侧 钢板插入及 固定 … 1 。
一
体具有角度稳定性 ,保证 了骨折 固定的稳定可
参考文献
1傅 国海. 单臂 外固定架辅助 闭合 复位治疗股骨 干多节段 骨折. 中
国骨与关节损 伤杂志 , 2 0 1 2 , 2 7 ( 1 0 ) : 9 2 6  ̄ 9 2 7 .
靠 ,尤其对于骨折疏松及伴有胫骨近端和远端不
适合髓内钉固定 的患者更具有优势 3 。( 3 ) 术中
端血运 ,可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术中外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骨远端骨折mipo手术步骤-回复
胫骨远端骨折(tibial plateau fracture)是指胫骨的上端在关节面发生骨折。
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手术是一种最小创伤的手术技术,通过利用内固定器材修复骨骼骨折。
本文将详细介绍胫骨远端骨折的MIPPO手术步骤,帮助读者了解该手术流程。
第一步:患者定位与准备
在手术开始前,患者被安排在手术床上,麻醉医生会根据需要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患者被定位于背部平躺,双腿伸直。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消毒,覆盖手术窗口,并使用无菌巾覆盖其他部位。
第二步:导航定位
通过使用X射线、CT扫描等影像技术,医生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医生会使用导航系统来指导手术,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精确地放置内固定器材。
第三步:皮肤切口
通过导航系统确定骨折的位置后,医生将在皮肤上标出手术切口。
通常选择在胫骨的前外侧进行切口。
切口的长度一般为5-10厘米,开口幅度应足够以方便修复骨折。
第四步:解剖胫骨软组织
通过手术切口,医生将逐层解剖胫骨周围的软组织,以暴露出骨折区域。
医生会小心地处理软组织,确保不伤及神经、血管和肌腱。
第五步:复位和定位
在软组织暴露后,医生会将骨折的碎片进行复位,即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在复位的同时,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定位器材,如吸引器或相关工具,以保持骨折碎片的稳定性。
第六步:内固定器材的放置
在复位之后,医生使用内固定器材来稳定骨折。
这些器材包括钢板、螺钉和钢线等。
医生根据骨折的形状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器材,并将其放置于骨折区域。
第七步:修复软组织
在完成内固定器材的放置后,医生会检查周围的软组织是否受到损伤,并进行必要的修复。
这可能涉及缝合伤口、植皮或其他修复方法。
第八步:切口关闭与缝合
当所有的修复都完成后,医生会仔细检查手术切口是否干净,并关闭伤口。
通常使用缝线将皮肤切口缝合或使用特殊的创伤胶水封闭伤口。
第九步:术后处理与恢复
手术后,患者会被送入恢复室进行监护。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并注意切口的愈合情况。
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恢复正常的功能和活动。
总结:
胫骨远端骨折的MIPPO手术是一种通过最小创伤的方式修复骨折的方法。
手术步骤包括患者的定位与准备、导航定位、皮肤切口、解剖胫骨软组织、复位和定位、内固定器材的放置、修复软组织、切口关闭与缝合等。
这种手术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恢复时间,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骨折区域的血液供应,促进骨折的愈合。
然而,每个患者的情况是独特的,手术步骤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调整。
因此,在接受手术之前,患者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