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骨折诊疗指南

肱骨近端骨折【概述】肱骨近端骨折系指肱骨头骨折及肱骨解剖颈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及肱骨大、小结节骨折。

【诊断】1.局部疼痛、肿胀,腋前皱褶处有瘀斑。

2.需拍正侧位x线片。

有时正位片显示骨折并无明显移位,.但在侧位片上却可看到有明显的成角畸形.如因疼痛而上肢不能上举者,可采用经胸投射法拍片。

【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型】I型:无移位或移位〈lcm或成角〈45°。

Ⅱ型:解剖颈骨折(2部分骨折)Ⅲ型:外科颈骨折(2部分骨折)Ⅳ型:大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V型:小结节骨折(2、3、4部分骨折)Ⅵ型:骨折脱位型(2、3、4部分骨折及累及关节面的骨折)【治疗】1。

无移位骨折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三角巾悬吊等。

1~2周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后即开始功能锻炼。

2.解剖颈骨折易发生肱骨头缺血坏死,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可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固定,对老年人或难以复位固定的骨折可考虑一期行关节置换。

3.外科颈骨折首选闭合复位治疗。

对无移位骨折,用三角巾悬吊。

外展型骨折不必复位,三角巾悬吊或石膏固定.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后外展位固定。

粉碎骨折如移位不大也可保守治疗。

对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困难或有软组织嵌入时,可选择手术切开复位及内固定。

4.大结节骨折单纯大结节骨折常有明显的移位,手法复位困难,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如系肩关节脱位合并大结节脱位,肩关节复位后大结节常自发复位。

5.小结节骨折少见。

多合并关节后脱位.骨块小可行保守治疗。

若内旋受限,可行手术复位固定。

6。

3部骨折和4部骨折手法复位困难,应行切开复位、简单固定,尽量保留肱骨头血运。

如发生肱骨头坏死,必要时可行关节置换.7.骨折脱位根据骨折脱位情况决定,2部骨折脱位首先行闭合复位,必要时进行切开复位.3部骨折脱位多考虑手术.4部骨折脱位、累及关节面或关节头劈裂时可考虑关节置换。

肱骨干骨折【概述】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1%~1.5%.【诊断】1.有外伤病史,局部肿胀、瘀斑和畸形都比较明显.轻微外伤即产生骨折时,应怀疑病理性骨折。

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内蒙古中医药摘要:目的:总结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间,采用内固定治疗的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42例,其中24例使用的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 钢板(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 ,PHILOS ),AO-LPHP12例,肱骨近端解剖型钛钢板6例。

36例(85.7%,36/42)获得平均15.3个月的随访,其中男17例,女25例,年龄31~86岁,平均67.8岁。

本组Neer 分型:三部分骨折30例,四部分骨折12例,其中4例骨折线延伸至肱骨干中段。

均为新鲜骨折。

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

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

结果:本组术后无血管、神经损伤及肩关节脱位,术后均无感染,伤口一期愈合。

术后X 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对位27例,接近解剖对位15例。

36/42例(85.7%)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5.3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6周(10~16周)。

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锁钉穿透股骨头发生,3例肱骨头轻度内翻、后倾愈合。

3例X 线片检查疑似存在肱骨头缺血坏死。

Neer 评分:优14例,良12例,可10例,优良率72.2%。

结论:大部分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或骨折脱位患者,选择有效的内固定物尤其是锁定接骨板,尽量保护肱骨头的血供,肩关节的活动和功能均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肩骨折;骨折固定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2-0096-02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饶志涛*王树青*王家骐*闵晓辉*俞光荣**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200065)2011年11月21日收稿肱骨近端骨折为常见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5%,大部分发生于老年患者。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医疗小常识科普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医学角度上将其称为骨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比如,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可能在摔倒之后会出现骨折,或者年轻人由于运动姿势不当导致骨折等等。

骨折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种类型,其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就是——肱骨近端骨折。

在出现肱骨近端骨折之后,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以及恢复。

在目前的医学技术中,中医和西医都对肱骨近端骨折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那么,到底什么是肱骨近端骨折呢?肱骨近端骨折怎样通过中医和西医治疗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在人体大臂部位,是人体上肢中力量最强的骨头,承载着与肩胛骨、尺骨和桡骨的连接,形成完整的肘关节功能和肩关节功能。

肱骨近端一般是指肱骨大结节基地以及更靠上方的部位,是形成人体肩关节的重要部位。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这一部位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包括肱骨干骺端、小结节、大结节、肱骨头等部位。

在肱骨近端骨折之后,患者的肩膀部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以及肿胀感,肿胀部位大多位于外科颈处皮肤、解剖颈处皮肤、肱骨小结节和肱骨大结节,属于软组织肿胀。

同时,由于肱骨近端骨折,大臂的活动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无法自主活动上臂,或者在活动上臂的过程中会出现剧烈疼痛。

随着淤血的不断增多,骨折部位还会出现一些淤血斑。

除此之外,肱骨近端骨折可能还会伴随一些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症状,从而影响到上肢功能以及肩关节神经功能。

一般来说,肱骨近端骨折都是由于暴力因素引起的,包括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

其中,间接暴力是指暴力因素没有直接发生在肱骨近端,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力量传导至此部位,比如在运动跌倒后没有以正确的姿势落地,用胳膊撑地之后将力量传导至肱骨近端部位。

直接暴力是指暴力因素直接作用于肱骨近端部位,比如重物掉落、外力因素等等。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医治疗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来说,中医具有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主要可以分为外治法、药物法、针灸法和药慰法。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

肱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方案肱骨骨折是指上肢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常见于肱骨近端、干骺端或远端。

由于肱骨在人体的功能十分重要,因此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功能恢复。

为了更好地治疗肱骨骨折并促进康复,我们将探讨肱骨骨折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一、肱骨骨折的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适用于非移位或轻度移位的肱骨骨折。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戴上适当的臂固定器(如石膏固定器)来维持肱骨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性运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

2. 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移位或复杂性骨折的情况。

手术治疗可以通过内固定物(如钢板、钢钉等)来稳定肱骨,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特定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以恢复肱骨的功能。

二、肱骨骨折的康复方案1. 疼痛管理:在康复过程中,疼痛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可以通过使用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扑热息痛等)来缓解疼痛。

同时,冷热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2. 肌肉强化和功能恢复:康复阶段主要目标是增加肌肉强度和恢复肱骨的功能。

初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牵张和屈伸运动。

随着康复进展,逐渐增加运动的幅度和负荷,包括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力锻炼、肱二头肌屈伸运动等。

3. 关节活动度恢复:康复过程中,恢复肱骨的关节活动度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关节活动来促进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如抬举手臂、肩关节转动等。

4. 平衡和协调训练:肱骨骨折可能会对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帮助恢复这些功能,如单脚站立、平衡球训练等。

5. 功能日常活动训练:在康复的后期阶段,患者应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比如抬重物、书写、穿戴衣物等。

这有助于患者重新适应日常生活并恢复功能性能力。

三、肱骨骨折的预防预防肱骨骨折的关键是避免摔倒和游泳时肩部外伤。

老年人和骨质疏松患者应该注意加强肌肉力量,保持良好的平衡能力和骨骼健康。

此外,在进行高强度、高冲击性的运动时,应注意使用适当的保护装备。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
1 资 料 与 方 法
肱骨近端骨折移位较 小的, 一般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对 于 移位严 重的 Ner eⅢ型和Ⅳ型骨折 ,早期采 用开放复位 T形和
三 叶 形 钢 板 内 固定 , 后 早 期 行 外展 固定及 适 当的 功 能 锻 炼 可 术
获得 满意的疗效 。治 疗的关键是 准确的复位 、 可靠的 固定和适
或 缺失I 先天因素 , 由于直肠盲端位置较 深 , 3 珲 但 为完成手术难
免 会对括约肌 造成破坏 , 因此不 可勉强 追求 I 手术 , 期 而应先 行结肠造瘘术 。 门口纵隔儿 5例 , 3例失访 , 可能 已到 上级医院完成 手
楚 患儿 术后 可能出现 的各种并 发症 , 以免 日后发生纠纷。
术 方式 治疗 , 以尽可能减少术后并发 症的发生[ 而不是一种 手 4 1 , 术 方式 能治尽所有类 型的肛 门闭锁 。
参考文献
疗。 ③病儿耐受手术 的能力 。 手术的原则是尽量保 留耻骨直肠
肌 和括约肌 的生理功 能四 。
位 满 意后 夹 板 、 膏 外 固定 , 石 6周 ~ 8周 后拆 除 石膏 , 行 功 进 能锻炼 。手术治 疗方法 : 常规前 外侧人 路 , 三角肌 、 沿 胸大肌
间沟进入 , 牵开头 静脉 , 必要 时切 断部分 三角肌 前份 , 暴露骨 折 , 骨折 和脱位 同时 纠正复位 。 将 由于老年 患者骨 质疏松 , 骨 皮 质常有 压缩 , 复位标志 不清楚 , 其是侧 位 , 中常 需要将 尤 术
[ 朱倩 仪 , 3 1 詹江华 , 胜 , 先天性肛 门闭锁直肠远端神经节细胞 赵林 等.
及 c a 细胞分布研究【 . 医药 ,0 0 3 ( )4 6 4 8 a1 j J天津 】 2 1 ,8 6 :8 - 8 . [ 刘 贵麟.,D 4 ] d J 外科 手术 学[ 】 2 . : 民军 医出版社 ,0 5 M . 版 北京 人 第 20 :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张青松,禹志宏,丁元洪,邹海兵*(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湖北十堰442000)*[通讯作者]邹海兵(~),男,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基础与临床工作。

z @63。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远1~2c m 至肱骨头关节面之间的骨折,包括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肱骨干近端等结构的骨折,以中老年多见,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4%~6%[1]。

因骨折部位接近肩关节,故对其治疗要求较高。

对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需要手术治疗,但目前治疗方法争议较大,临床报道结果也不一致[2]。

我院自2007年9月-2009年5月对21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6例,女5例。

年龄25~72岁,平均53岁。

致伤原因:摔伤14例,车祸伤7例。

根据N eer 骨折分型标准:一部分骨折6例,二部分骨折10例,三部分骨折2例,四部分骨折3例。

合并肩关节脱位5例。

1.2手术方法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患肩垫高。

取肩关节前内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取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保护头静脉并向内牵开,充分显露骨折端,保护骨折片上的软组织、关节囊和肩袖血运。

在肩外展位牵引下,通过撬拨推压骨折块达到初步复位,骨缺损患者采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骨折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安置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 m 、结节间沟后0.5~1c m 处,安装导向装置及钻头导向器,肱骨头采用3~4枚锁定钉固定,骨折远侧端采用锁定钉结合普通加压螺钉固定,术中C 形臂X 线机透视证实骨折端复位满意、锁定接骨板安置无误后逐层关闭切口。

1.3术后处理术后积极行防感染处理,抬高患肢、活血化瘀、对症治疗。

术后第2天即开始肩部肌肉等长收缩活动及肘、腕关节主被动活动。

术后1周肩关节被动活动,2周后开始主动钟摆样运动,定期复查X 线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行肩关节主动运动。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及治疗
• 肱骨头的血运主要是旋肱 前动脉
• 旋肱前动脉沿着肩胛下肌 下缘向外于喙肱肌深面通 过,到达肱二头肌腱沟处, 并发出一条升支,于大结 节水平进入肱骨头。
• 弓状动脉位于肱二头肌长 头腱和肱二头肌腱沟的后 外侧几毫米处。
• 冈上肌、冈下肌、小 圆肌穿插附着于大结 节,可从后上方牵拉 骨折块。肩胛下肌附 着于小结节,可向内 侧牵拉骨折块。
二部分骨折 1. 外科颈骨折 2. 解剖颈骨折 3. 单纯大结节骨折 4. 单纯小结节骨折 5. 二部分骨折脱位
三部分骨折 外科颈骨折 大结节骨折 外科颈骨折 小结节骨折
四部分骨折 骨折累及上述四部分,外科颈、大结节骨折、小结节骨折 为肱骨近端骨折的严重类型。 Neer在2002年对该部分骨折添加了新的类型: ① 外翻压缩型骨折:其肱骨近端内侧软组织铰链相对完好
是否移位:
距离:1cm 成角:45°
根据四部分的关系分为: 未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 二部分骨折 三部分骨折:坏死率17% ~38% 四部分骨折:坏死率33% ~56% 肱骨头劈裂或压缩骨折
未移位骨折(一部分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多为此类型,只要肱骨近端的骨折块移位<
1cm或成角< 45°,无论骨折线是否多个部分,均为一部 分骨折
肱骨近端骨 折分型及治

创伤骨科 李伟雄
肱骨近端骨折(PHF)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 位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常见于骨质疏松的老年患 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多数PHF跟髋部骨折一样属于脆性骨折,约
占老年(大于等于65岁)骨折的10% 。
• 肱骨头的血供:旋肱前动 脉、旋肱后动脉
将肱骨上端4个组成部分即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和肱骨上 端。采用移位>1 cm或成角> 45°的标准,诊断几部分骨折 。否则不能认为是移位骨块。

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3型骨折的治疗

手术-肱骨近端骨折A1.3型骨折的治疗

1、治疗原则
A1.3型骨折是包含有盂肱关节脱位和结节的骨折。

几乎所有这个类型都会涉及大结节。

复位盂肱关节应当作为一项急诊操作来进行。

一旦盂肱关节被复位,A1.3型骨折就会转变为A1.2型甚至A1.1型骨折,而按分类处理。

因为肩袖(冈上肌及冈下肌肌腱)的牵拉,所以大结节骨折部位常常向后上移位。

如果大结节畸形愈合(超过5mm的移位),就会撞击肩峰,导致活动受限和疼痛。

从生物力学上来看,由于力臂较短,会减弱冈上和冈下肌的肌力。

2、盂肱关节的复位
复位盂肱关节应当作为一项急诊操作来进行。

有几种办法使其复位。

∙结合牵引的办法
∙改良的Stimson法
除非脱位之后立即进行复位,否则一般要使用镇痛剂和麻醉剂。

给与轻微镇静复位可能会成功。

如果复位不成功,可能需要全麻使得肌肉完全放松。

如果闭合复位不能成功,则需要切开复位。

结合牵引复位技术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

纵向牵拉患肢,另一人帮助进行横向牵引。

在胸部围一个方巾有助于对抗牵引。

改良的Stimson法
在改良的Stimson法,患者俯卧位,伤侧肩部超出手术床边缘。

一个牵引锤挂在腕部。

过一段时间,肌肉组织松弛,那样,肱骨头就能自行复位;如果不行,可用轻柔的手法复位。

确认复位
复位要通过X线来确认。

要特别注意照取一个肩胛骨前后位片,以确认盂肱关节的复位。

仔细观察大结节和其移位程度。

一旦盂肱关节被复位,A1.3型骨折就会转变为A1.2型甚至A1.1型骨折,而按分类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AO原则市场部2018年9月14日外科解剖肱骨近端解剖特点⏹肱骨头关节面呈半圆型⏹前外为大小两结节⏹大结节靠外,其下为大结节嵴⏹小结节居前,相当肱骨头中心,下为小结节嵴1.解剖颈3.大结节5.肱骨头6.结节间沟8.小结节10.外科颈外科解剖后倾角与颈干角肩胛下肌(a)冈上肌(b)冈下肌(c)小圆肌(d)adcbb前侧观外侧观后侧观外科解剖肩袖的组成⏹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穿插附着于大结节,可从后上方牵拉骨折块。

肩胛下肌附着于小结节,可向内侧牵拉骨折块⏹肩袖中以冈上肌的血运最重要,冈上肌腱与肱骨大结节相连处血运较差,称危险地带,损伤后较难愈合外科解剖肩袖的组成腋神经及其走行外科解剖⏹发自臂丛后束,穿过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发支分布三角肌、小圆肌(肌支)⏹余部纤维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的皮肤,称为臂外侧上皮神经(皮支)⏹肩峰前下缘至腋神经的平均距离5-7cm⏹损伤后:☐感觉:三角肌表面皮肤感觉障碍,肩部、臂感觉障碍☐运动:三角肌麻痹、萎缩,肩外展功能障碍外科解剖肱骨近端的血供1 腋动脉2 旋肱后动脉3 旋肱前动脉4 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5 大结节6 小结节7 冈下肌的肌腱止点8 小圆肌的肌腱止点⏹要正确辨别解剖颈骨折和外科颈骨折⏹肱骨解剖颈骨折后肱骨头骨折块的主要血供通常被破坏,很有可能发生缺血性坏死⏹肱骨外科颈骨折相对好些,因为肱骨头的血供通常保留得较好⏹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二头肌腱沟的后外侧几毫米处并平行上行⏹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对于肱骨头的血液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血管遭到损伤,就会导致缺血性坏死⏹旋肱前动脉的外侧升支的解剖位置对于分类和预后、手术入路和内固定的放置都非常重要⏹关节囊内侧面的血供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肱骨头内侧如果有较大、完整的骨折块,对于骨折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肱二头肌长头腱对于辨认旋肱外侧动脉升支和复位大、小结节具有重要作用⏹如果骨折不能通过闭合的方法进行复位,有可能是肱二头肌长头腱嵌入骨折块之间而影响了复位⏹肩峰、喙肩韧带和喙突形成喙肩弓,将肱骨头的运动限制在其下方,肩袖在喙肩弓下方滑动⏹在内固定手术和假体置换术时,使大、小结节解剖复位将能很好地恢复肩部的力量和活动范围,能够防止诸如撞击症等并发症的发生Shoulder a.p.30°30°Shoulder lateral 30°Shoulder axialCT扫描3D-CT扫描Neer分型骨折的评估影像学评估和骨折分类⏹四部分骨块:1.肱骨头2.大结节3.小结节4.肱骨干近端⏹移位大于1cm成角畸形大于45°AO分型AO分型AO分型⏹A型骨折:关节外一处骨折,肱骨头血循环正常,不会发生头坏死。

分为三个亚型☐A1型骨折是累及大结节的骨折☐A2型骨折是干骺端嵌插骨折,有时也称为外科颈骨折☐A3型骨折是无嵌插(移位)的干骺端骨折,同样累及外科颈AO分型⏹B型骨折:更为严重的关节外骨折,骨折发生在两处,在两条骨折线都没有波及关节面。

肱骨头血循环部分受到影响,有一定的头坏死率☐B1型骨折是干骺端(外科颈)有嵌插的骨折☐B2型骨折是干骺端(外科颈)有移位的骨折(此型骨折有移位且无嵌插,难以复位,常需手术复位内固定☐B3型骨折是伴有盂肱关节的脱位,且有干骺端的移位AO分型C型骨折:关节内骨折,关节面跟大小结节分离,或关节面的骨折。

肱骨头血供常常会受到影响,有较高的头缺血坏死的风险。

C型骨折即是Neer分型的四部分骨折手术指征骨折的评估⏹非手术治疗适合于老年、有严重合并症以及骨折移位不明显的患者⏹约20%的患者有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指征。

合并下列至少一种骨折情况:☐结节移位超过5mm☐骨干骨折块移位超过20mm☐肱骨头骨折成角大于45°⏹期望获得最好的效果,则骨折块都应解剖复位并维持复位到骨折愈合⏹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微创手术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及假体置换术⏹尽可能选用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合适的治疗方法应依据骨折类型、骨质、造成畸形的力量、手术医生的技术(经验和偏好)、患者依从性和期望值而定Hoffmeyer考虑到肱骨头骨折块的血供和骨质这两个因素,提出一项治疗方案。

考虑到了缺血性坏死的风险和骨质疏松患者传统钢板固定的局限性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案⏹ 3 个部分骨折块(结节、骨干和关节面)受到3种不同致畸力量的作用⏹内固定必须对抗这些致畸作用力⏹结节受到肌肉的牵拉,骨干受到弯曲和扭转的作用力,关节骨折块受到压缩作用力⏹锁定钢板可以提供角度稳定性,能提供软组织缝合孔,使得骨科医生对使用螺钉、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产生了新的兴趣⏹如果切开复位内固定不能达到充分稳定的固定,则选择关节置换肩关节置于透X线的手术台上;在消毒铺巾前对整个肩关节进行透视检查在消毒铺巾前,先在透视机下尝试闭合手法复位。

如果能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复位后骨折稳定,则可使用颈腕吊带来进行上臂临时制动☐如果闭合复位不成功或复位后不稳定,可以再次尝试闭合复位,如果复位成功,经皮克氏针固定骨折⏹撬拨技术☐如果闭合复位失败,可尝试使用撬拨技术(小的斯氏针或克氏针)和骨钩通过小切口进行有限的切开复位。

接着进行手法复位,如果获得良好的复位,就可以进行微创接骨术三角肌胸大肌入路⏹ a 皮肤切口从喙突延伸至三角肌粗隆☐ 1.喙突2.腋神经3.肩峰4.锁骨的外侧端5.腋动脉6.臂丛神经⏹b打开三角肌胸大肌间隙。

肌肉和静脉向外侧牵开暴露肱骨头☐7.三角肌8.头静脉9.胸大肌10. 旋肱前动脉11.肱二头肌长头腱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切口始于喙突,向肱骨的三角肌粗隆部方向延伸⏹在近端找到头静脉后向外侧牵开,暴露三角肌胸大肌界面⏹在联合腱外侧切开锁胸筋膜,保留近端的喙肩韧带,从胸大肌止点上缘向远端切开1 -2 cm⏹找到骨折块,清除血肿⏹在胸大肌深方可找到肱二头肌长头腱,这是辨认大、小结节及其附着的肩袖组织的重要参考标志⏹通过外展肩关节,暴露三角肌下间隙可以进行骨折近端的操作⏹骨折向远端延伸要使用长钢板时,需要分离三角肌远端止点的前1/2⏹在近端骨折块的后方要小心放置拉钩,勿要损伤腋神经⏹在保护骨折块血供的前提下复位骨折⏹如果使用钢板,钢板要置于结节间沟的外侧,防止损伤旋肱前动脉的升支三角肌胸大肌入路⏹切口从肩峰前外侧角的远端,向下不超过5cm☐ 1 肩锁关节☐ 2 腋神经经三角肌外侧入路⏹这一入路用于单独的大、小结节骨折或肩袖损伤⏹切口起自肩峰前外侧角的远端,向下不超过5 cm( 用“安全缝线”标记,以免损伤腋神经) ,沿三角肌前束和中束间分离到达三角肌下滑囊⏹近端需要延长切口时可以在锁骨外侧端和肩峰部锐性分离三角肌的前部和斜方肌的最前缘⏹在关闭切口时需要将其缝合到原先的止点处⏹内旋和外旋上臂可以探查大、小结节或肩袖,以及复位和固定经三角肌外侧入路裸区腋神经前三角肌缝腋神经微创入路(MIPPO技术)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微创入路(MIPPO技术)⏹接骨术是为了使肱骨干和肱骨头、大小结节之间解剖愈合,以允许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肱骨近端骨折有多种内植物和内固定方法可供选择⏹术前对于每个骨折块及其移位作用力的仔细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制定详细的内固定计划⏹下列的内固定器材被证明是有效的:克氏针,空心螺钉,可吸收的高强度编织线,以及1mm 钢丝钢板和螺钉固定⏹由于暴露广泛,可能造成内固定穿出关节面和肩峰撞击,因此不推荐使用4.5mm的内植物,例如T型钢板⏹使用3.5mm 和2.7mm的内植物可以获得较好的结果,例如改良的可固定小骨折块的三叶草钢板可以获得良好的把持力⏹为了防止撞击,用于小骨块的三叶草钢板可以折弯顶端孔而塑形成钩钢板,也可剪掉顶端孔钢板和螺钉固定⏹锁定钢板技术的发展,钢板固定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面又开始流行起来⏹锁定钢板的设计通过使用汇聚和分散固定的锁定螺钉,来增加骨质疏松性骨的把持力和抗拨出力⏹在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中可以用作桥接固定,肩袖可以通过钢板上的缝合孔作固定⏹锁定钢板是非常有效的A B CA. 移位的外科颈2部分骨折,骨折线在大小结节之间;B和C. 锁定钢板内固定后,因为内侧粉碎性骨折,注意要使螺钉固定肱骨头下部钢板和螺钉固定⏹也可使用肱骨近端角钢板⏹刀刃沿着克氏针的方向插入,螺钉可以拧入肱骨头或内侧骨皮质⏹由于可以同时使用张力装置进行加压操作,这种钢板在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患者中特别有用,有时也用于新鲜骨折的加压操作或用作桥接钢板⏹主要指征是外科颈和干骺端的多节段粉碎骨折,而大、小结节和肱骨头完整( 11-A3.3 ) 第二个重要的指征是已经或将要发生的病理性骨折⏹髓内钉不能用于固定大、小结节骨折块⏹顺行或逆行髓内钉(单根和多根)已被证实为十分成功的手术技术⏹顺行髓内钉的主要并发症是肩关节疼痛和肩袖损伤逆行髓内钉固定a 粉碎的外科颈骨折(11 -A3.3)b老年患者术前前后位、内旋和外旋位摄片c 间接复位后从肱骨外上髁(或在鹰嘴窝的后上方)逆行打入2枚钛弹性髓内钉来稳定骨折。

这样能达到允许康复训练和维持对线的最小固定强度。

在骨质疏松的患者中可能出现髓内钉突出接骨术的器械和内植物手术治疗顺行髓内钉固定切口A.自肩峰前外侧做斜切口,于三角肌前、中1/3交界处沿纤维走行分离该肌;B.入钉点;C.切口的位置;D.建立入路A DC B接骨术的器械和内植物手术治疗顺行髓内钉固定A B C DA.外科颈2部分骨折;B.固定螺钉作为“操作杆”整复骨折;C.置入初始导丝;D.穿入髓内钉后置入锁定螺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