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老街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庄老街记忆

周庄老街记忆

周庄;一个极普通的乡镇名称,可在江苏叫周庄的镇有三个,分别隶属苏州昆山、无锡江阴、泰州兴化。这三个周庄都是因为历史悠远、人文荟萃、经济富庶,是当地不可或缺的重镇而被留名。现今,昆山周庄古镇以“第一水乡”名闻中外,江阴周庄则依工业产值傲视全国各镇,这也就是我的家乡;我魂牵梦绕的故乡——江阴周庄。

今年清明时节又一次回到了周庄,逛过热闹的新镇区街道后,我又情不自禁地走到了古镇的老街,老街的整体格局还在,可老街一片凄凉,人去楼空。望着这死寂、生命即将终止的老街,我的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它往昔的繁荣和辉煌。仔细看看其实街上的房子不少也已改造重建过,但它最终还是会被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这多少总让人有些痛心。

也许58年张家港河道的开挖,周庄古镇老街遭受的巨大创伤已注定了它今日的命运;而随后的大饥荒和十年文革动乱加速了它的衰退;八十年代后老街曾一度恢复生机;但市镇规划重心的西移尤其是联接东西两岸老桥的拆除,最终使老街成为一处死角,人气全失;使古镇老街的消亡成为必然。

(周庄张家港河)(老街人气全失)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

居,多水的江南鱼米之乡更是形成了无数的水乡古镇,江阴周庄古镇自然也不乏水乡风情。未开挖张家港前,一条宽约五丈老镇河自南向北穿镇而过;中街、南北街沿河而建,东西街穿河而过;傍水的木楼房古朴安宁,住家沿阶可直到河面洗刷;楼上的人似乎可以提桶吊水,单橹的小木船叽叽呀呀摇过石桥,凭栏而座的食客茶民细斟慢酌.....。一座造形优美的古石桥连接了东街、中街、南街、小西街,这四街交合处形成的一块小场地是镇上日常中心,每天早起的乡民沿边占地买卖瓜、菜,油条大饼豆腐花等零吃也在此凑热闹;而场地桥头南侧,一个由十多级长石条台阶组成的码头靠泊着南来北往的小船,将行人货品迎来送往。这座石桥记忆中人称“朱公桥”(至公桥)。朱公桥桥墩入河圆形单孔,桥面呈八字形,两侧有石柱石板组成封闭式桥栏,栏不太高摸上去光洁舒适。小时候人站在桥上,俯身看着河面上桥和木楼的漂亮倒影,倒影经常会被过桥小船的摇橹打碎,随即又在波光鳞鳞的水面上一点点拚凑完整,常看得留恋忘返。

老街的中街长不过六十米吧,石板路砖木房;却是整个镇的中心,两侧全是商铺,不象其它的几条是住家店铺混杂的。从东街过桥后进街第一家就是二层的老式饭馆,大开门式的,靠近河边的内堂排放着一张张八仙桌,还有木楼梯上二楼雅座,店门口并排着几口大黄酒坛,既供内饮又可外卖;另一边的油炸着的脆鳝是周庄名菜,既香又酥常常让人口水

直流。饭店的街对面最早好像是米粮南北货生意,后来也改成了饭店;印象深刻的是街中段有一家前店后厂的糖果店,最吸引着上街的孩子,半人高的柜台上放满了方的圆的有盖玻璃瓶,里面装着花花绿绿的各种糕点糖果。这个店延续了很长时间,在困难期间,一听说有饼卖会挤得人山人海,那是大人的天下,孩子们根本进不去的。糖果店隔壁是镇上唯一的照相馆,要从街上一道小弄进入。而糖果店对面靠河侧曾有一百货铺,北面有供销社的棉布店,再早是卖什么已想不起来。中街北端对着大西街口的底层是挺大的茶馆书场,书场门口老虎灶热气腾腾,人们会拎着水瓶走好几里路来买开水家用;书场内是叫卖谈笑声人声音鼎沸,当说书先生堂木清脆一声响起,众人莫不伸颈引耳一片寂静,顿时珠落流水似的琴声和苏州吴侬软语传入沉沉夜幕之中。而人们现在看到的中街,早已面目全非,只有长度未变外,房屋道路都是八九十年代水泥建筑了,而靠河一边的那条临河道路其实正时当年镇河被填埋后形成的。

(中街人去楼空)老街之中的小西街和大西街较短,小西街东连接中街南头和南街西头,再向东就是过朱公桥连接老东街,使这几条街组成一个十字形。小西街到今天为止大体未变,路宽仅数尺,平房住家为主,只有靠近石桥一头有不知谁家的二层楼房,底楼改做过理发店几年,再早不知开

过什么。小西街出名的是西头有一间开了好多年的浴室,也是镇上当年唯一的浴室吧,里面有一只不到二十平方浴池,人来人往很是热闹的。

(小西街口)大西街要宽些,但也就五六米宽七八十米长吧,东头与中街北端和北街相接,街上有住家和杂货铺、烟烛纸铺、农用具坊,街中段上“唐家楼”是最气派的房子,但这楼从孩子眼里看去黑洞洞的,不大敢走进去;大西街的西头到一条河道为止,河上由几条石条平埔架成的石桥,桥面只高出水面很少不能过船,这条河自北向南过大西街口几十米后急转向西,形成一上百米水面挺宽的河湾,河湾水质比过老镇河段好得多。现在照片上看到的大西街是一侧的老房全拆除后改阔的,路面也不再是石板路了,另一侧大概因为“唐家楼”已定为保护文物,半条街才基本维持了原样。

(大西街的半边)老镇的南街和北街比西街要长不少,北街很窄也基本没有商铺,但仿佛记得周庄大姓缪族的老宗祠在内,这次重走没注意到。沿这条街向北有路直通“伞墩”等地,照片上的北街变化不大,只是因当年造北新桥时街道北端拆短了些,而与中街相交的三层药店楼后来才有的。南街则热闹宽阔很多,尤其靠中街桥头一段,街两边都是店铺,有文化馆、电报房、私人医院,院长很有名,带些女子的语

音长相,但是一个医术高超的全科医生。南街中段沿河还有装运货的码头,大些的船就泊这里运来竹材木条等建材。这次站在朱公桥原址看,老南街近似无存,可惜没留张照片保存。

(窄窄的北街)东西南北街之中,东街是最长的一条,从“朱公桥”脚到曹家弄东的“东石桥”约二百米,清一色平房石头路,东街上也没有南北相通的其它街道,只是一些住家小巷。桥头一段商店多些,有过药铺、杂货、冬季羊肉汤店、等;东头曾经开过鞋店、土漆作坊,后来还有面店等,但住家多。当然东街上最为人熟悉的毫无疑问是镇“中心小学、成化中学”,以及近学校大门的方糕店、老理发铺;五十年代中学在小学后部,同一校门,校门两边厢房内堆满了泥菩萨,校门隔街对面是一垛高照壁,照壁后一列五进老房,傍边有一小门与东街道相通。近读“江南菜籽的:人才辈出、历史厚重的江阴周庄东街”才知五进老房是晚清齐名“同仁堂”的周庄“赵致和堂”,小学内高大气派大厅、庭院和厅后洋楼乐群堂也是赵氏宗厅。

(以下照片为miya0592摄)

(小学大厅的顶、屋脊、洋楼)说实话,小学靠近东街的老建筑是国内难得一见的精美之作,校区中一条长长宽宽的有顶通道连接着两边整齐排列的教室,教室之间是敞亮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