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鲁氏菌病原因分析与对策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一、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牛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热血动物传染病,以病原菌进入体内后引起器官、组织和系统的局部和全身感染为特点。
该病病原菌的宿主为热血动物,如牛、羊、马、狗等。
布氏菌比较敏感,可以在空气中存活数小时,干燥处可存活数月。
牛羊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严重的动物传染病,其有严重的经济影响。
二、预防与控制方案1、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患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动物表现为发热、体重减轻、消化系统症状、关节肿胀、神经系统症状、流产和生殖系统症状等。
牛对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反应很弱,其感染常通过分娩、接触结核牛、即使是在检疫后饮用被污染水源等途径发生。
出现以上症状,应立即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查。
2、消毒杀菌措施:在对有病动物进行淘汰时应对场所进行消毒,消毒剂可使用过氧化氢或溴酸,也可使用紫外线或甲醛进行消毒。
需要注意的是,在消毒过程中,应将场所完全隔离,保证消毒效果,同时使用人员应穿戴防护装备。
3、临床治疗和隔离措施:对被感染的动物进行治疗时,应将其隔离,并采用消炎药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应注意随时检查动物的体温并进行治疗。
4、加强检疫工作:在养殖业中加强外来动物和产品的检疫工作,确保疫苗的质量,以防止病原菌传播。
5、加强安全教育:针对从事养殖业的人员,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6、疫苗接种:根据当地的布氏杆菌病情况,挑选适当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前应对动物进行检查和筛查,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加强卫生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同时,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和病原学检测,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控。
三、结论针对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对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消毒等;加强检疫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及注重卫生管理。
同时,要加强对病原菌的研究,提高对其的识别和检测能力。
通过对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全面预防和控制,可以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牛羊养殖中布病特点分析及有效防治措施探讨

结合青海省久治县的自然条件,能够发现其具有显著的牛羊养殖优势,农牧民的家庭经济劳动主要依靠养殖工作所获取。
因此,分析牛羊养殖工作中常见的病害、牛羊养殖所需的物料和相关的养殖管理措施,对牛羊养殖者经济收益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牛羊养殖工作中的布病进行分析,探寻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养殖户养殖技术提供参考,降低布病对牛羊健康的影响。
牛羊养殖工作中,开展布病防治工作时,其防治要点主要为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日常养殖牛羊时,根据防疫养殖工作要点,多方面完成防疫处理工作。
养殖过程中,经常观察牛羊,发现有牛羊出现明显的疫病后,及时对其进行科学的处理,防止疫病传染。
一、布病特点布病又被称为布鲁氏菌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动物源感染病。
分析布病好发的群体特点,发现其在牧区养殖工作中常见。
同时该疫病的主要病发动物有羊和牛,此时牛羊养殖户在养殖中,为了让牛羊免受布病菌种的影响,同时降低牛羊携带病菌对养殖户的健康产生影响,开展布病防疫工作为必要的工作内容。
与此同时,当人体感染后会有明显的关节痛症状。
临床诊断牛羊养殖中,患病牛羊是否患上布鲁氏菌病,以其临床诊断结果为主。
1、临床诊断布鲁氏菌病的特点牛羊患上布病后,其临床显著特点为,母牛妊娠进入6月后,流产的概率增大。
或者分娩出来的羊羔为死胎,同时分娩完成后,排出的污秽颜色呈现出灰色或棕色的恶露。
对患病母牛的子宫进行检查,发现其存在子宫内膜炎,并且在阴道有明显的棕色渗出物。
母牛喂养幼牛时,发现其乳汁的分泌量减少,病情严重的母牛,其乳汁的质量严重降低,此时无供幼牛饮用。
用手触摸患病母牛的乳房,发现其存在明显的硬化特点。
而公牛患上布病后,其主要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出现睾丸炎。
当羊出现布病后,母羊主要的症状为流产或滑液囊炎,而公羊的主要症状为睾丸炎。
布病对牛羊养殖工作存在的最大影响为:其一,对人体健康存在传染危害;其二,将导致牛羊群的繁殖能力降低,进而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患病动物的病理化特点,可观察母羊(母牛)分娩胎儿的败血症变化,观察母羊(母牛)的组织器官炎症反应,查看其是否纯在液体渗漏、化脓或干酪化症状、细胞增生情况。
牛羊布病防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临症资料20226247牛羊布病防治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王传锋(新疆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市 835000)摘要:畜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至关重要地位,畜牧养殖中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水平与养殖户经济效益创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作为牛羊养殖的常见病之一,布病防治效果不仅影响到牛羊能否健康发育,还关乎着养殖户能否实现效益增大创造。
文章从牛羊布病防治问题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布病防治优化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布病防治;牛羊养殖;检疫制度;防治意识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2)06-0061-03作为畜牧养殖的常见病,布病在牛羊养殖中频繁出现,若在养殖期间防治工作未全面、高效开展,轻则因疫病大范围传播影响到养殖户效益创造,重则对养殖户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的持续发展,我国对布病防治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并要求各地区严格依照文件要求,通过检疫、消毒、检测等手段的综合应用做到对布病的全面防治。
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布病防治工作开展期间隐藏些许问题,致使布病防治无法满足牛羊养殖实际需求。
正因此,探讨如何借助科学对策来提升布病防治水平,对促进牛羊养殖事业的规模化开展有着重要影响。
1 布病病原与流行特点1.1 病原分析目前已知布鲁氏菌类型包括牛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犬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等,其中危害性相对较高的则是牛、猪、羊布鲁氏菌病[1]。
在牛养殖期间,布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牛布鲁氏菌的感染,易感染牛群包括奶牛、黄牛、水牛等;羊养殖期间布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羊布鲁氏菌,易感染羊群包括绵阳、山羊等。
同时,牛、羊布鲁氏菌除对牛羊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外,还会威胁到人体健康。
1.2 流行特点1.2.1 传染源携带细菌或患病牛羊是养殖期间布病传播的主要传人员,若出现母牛、母羊感染布病的情况,极易出现细菌存在于羊水、乳汁等体液中。
若出现公羊、公牛感染现象,精液则会成为布病的传染源[2]。
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2022年第01期购买的牛群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隔离,确保无误后在进行合群养殖。
每隔一段时间要按照标准对牛接种疫苗等开展防疫工作,同时还要定期给牛群驱虫,预防体内的虫卵。
从牛场清理出来的牛粪要及时运走,并且采取合理科学的无害化处理。
牛的粪便中存在着一定的细菌和虫卵,这些都是导致牛疾病的重要来源之一,所以必须要经过特殊处理才能有效杜绝细菌和虫卵的产生,避免二次传播。
养殖人员也可以加入一些专业消毒剂,依靠高温消毒达到有效杀菌。
3结束语目前为止,我国养牛行业大部分生产水平低,养殖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由于我国的养殖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国内的养殖产品经济效益高。
但近几年养牛产业一直受到疫病的困扰,所以做好牛疫病工作非常关键,这就要求养殖人员和兽医做好定期检测和预防工作,才能避免牛疫病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人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1]于雪峰,等.黄牛养殖及疫病防治措施分析[J ].畜禽业,2021,32(2):88-89.[2]史冬梅.牛病流行特点及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24):158-159.[3]吴彦,等.牛适度规模养殖疫病防治分析[J ].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1):124.[4]杨泽.牛养殖中常见疾病防治[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10):20-21.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牛羊感染后,不但引发其生产性能异常,还会造成牛羊流产和不孕,严重影响牛羊的品种改良以及推广应用。
而人类感染后,极有可能因误诊转为慢性疾病,该病会反复性发作,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做好该病的预防控制意义重大。
1流行特征布鲁氏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的不运动细菌,目前研究发现该菌有6种类型,其中羊型布鲁氏菌及牛型布鲁氏菌的危害较大。
牛羊为主要易感动物。
带菌和发病家畜为重要传染源。
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流产胎儿以及乳汁内均含有大量病菌,会经过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黏膜感染。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

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牛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可以通过牛羊等哺乳动物与人类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
这种疾病对于牛羊的健康和人体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因此进行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____字的牛羊布鲁氏菌病净化工作方案,包括病原学调查、病原防控、传播途径切断、环境净化和隔离措施等内容。
一、病原学调查1.对牛羊养殖场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养殖场的规模、饲养条件、疫病发生情况等。
2.收集疫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布鲁氏菌的存在情况。
3.统计牛羊养殖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发病情况,了解病原菌的传播途径。
二、病原防控1.健康管理:对养殖场的牛羊进行健康管理,包括定期检查和疫苗接种,提高牛羊的免疫力。
2.应急措施:对于发生布鲁氏菌病的牛羊,及时隔离并进行治疗,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3.生物安全:加强牛羊养殖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消杀等,防止病原菌的扩散。
三、传播途径切断1.禁止非法交易:禁止非法交易和携带牛羊,避免病原菌通过动物的交换传播。
2.加强卫生监管: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监管,杜绝病原菌通过牛羊粪便、尿液等排泄物传播。
3.疫区划定:对有病原菌传播的区域进行划定,严格管控。
四、环境净化1.对养殖场的牛羊圈舍进行消杀,包括地面、墙壁、仓库等,以确保环境的清洁。
2.消毒剂选择: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菌。
3.净化空气:对养殖场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防止病原菌通过空气传播。
五、隔离措施1.疫区隔离:将有病原菌传播的区域进行隔离,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散。
2.病畜隔离:将患有布鲁氏菌病的牛羊进行隔离,防止病原菌传播给其他健康牛羊。
3.人员隔离:对负责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进行隔离,确保他们不会成为传播病原菌的途径。
六、宣传教育1.开展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加养殖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防疫意识。
2.提供布鲁氏菌病防治指南,让牛羊养殖场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采取预防措施。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宣传教育合力。
羊布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分析

X u m u s h o u y i一、羊布病的基本状况与诊断1、羊布病的发病机理布病即为布鲁氏菌病,一般发生于牧区,其中羊为最主要的传染源。
布病不仅会在牛羊等动物之间进行传播,也会出现传染人的现象,与带病牲畜接触的人群有较高感染风险。
患病动物的排泄物、身体伤口以及其他分泌物,均可能导致健康牛羊或者人群受到感染。
羊布病会影响到羊的淋巴系统状况以及生殖系统健康,因此患病对于羊的生殖功能会产生影响,尤其是怀孕母羊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2、临床表现与传播在羊布病的诊断中,首先要对羊的状态进行观察。
在感染布病之后,羊的体温将高于正常的水平,出现发热问题。
同时,羊的行走活动方式与正常状况存在显著差异,跛脚的情况较为常见。
在体温升高的影响下,患病羊的进食会有所减少,且表现出明显的精神不振。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到该病在染病与发病之间,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的潜伏期。
这就是说,表现出患病症状的羊,受到感染可能已经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与患病羊直接接触的羊群,也存在着较高的感染可能。
相对其他的动物流行病,布病的表现并不明显,在病程中羊不会出现各类突出的症状,因此仅通过观察确认患病状况,准确性不足。
其次,需要分析布病的流行性特点,借助于综合信息辅助诊断。
羊布病的出现一般与季节之间不存在直接联系,与地区以及温度关系较为密切。
温度较高的区域中,羊布病的发病率较高;在其他地区中,夏季秋初等温度较高的季节,属于羊布病的高发期。
在病症的传播中,传播方式多样,羊本身的身体状况以及抵抗力存在差异,患病的几率同样会存在差异。
3、羊布病的诊断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的方式并行的诊断策略。
首先,可以进行病原学的诊断。
在这种诊断方式适合于个体诊断的需求,通过提取生病羊只的血液进行检测分离,对其中存在的病菌进行培养与观察,了解羊只当前所处的综合环境以及身体环境,是否适合于布病病菌的成长。
相对而言,这种方式准确性有所不足,且耗时较长,仅在诊断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牛羊布病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X u m u s h o u y i畜牧养殖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畜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也大大提升,这也要求畜牧养殖企业、养殖户必须重视起养殖管理与疫病防控工作,以求更好的保证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目前我国牛羊养殖中对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能够提高防治水平、解决现存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牛羊布病防治中的现存问题1、养殖户对牛羊布病的重视度不足畜牧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项支柱产业,而牛羊养殖在我国农牧业中所占比重较高,牛羊养殖在我国南北各地都有所开展,而许多地区的牛羊养殖还没形成规模化,偏远地区的牛羊养殖还仍以散养的养殖模式。
受到养殖户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许多养殖户都没有重视起对牛羊布病的防治,对牛羊布病不够了解,更是没有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知识。
对牛羊布病危害性认识不足,在养殖工作中忽视了对牛羊布病的防治,就会加大牛羊布病的发生几率,在牛羊养殖中一旦发生牛羊布病,缺乏规范、及时的防治措施,就会严重影响牛羊生长,进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牛羊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没有做好对牛羊布病的防治工作,也会危及养殖户、消费者的健康,这不利于我国牛羊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2、运输业发展为牛羊布病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环境逐渐变好,也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物流能力十分强大,强大的物流能力虽然可以为养殖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同样增加了牛羊布病的发生隐患。
频繁的畜牧资源、牛羊运输,会让交通工具成为牛羊布病的传播媒介,如果不能做好对进出养殖区域车辆的清洁消毒工作,就可能加大牛羊感染外来病菌的风险。
在牛羊产品流通的过程中,一些地区没有做好对牛羊产品的卫生检疫,牛羊产品质量达不到检疫标准,这也加重了输入性布病的感染率,让牛羊布病的防治难度显著提升,严重阻碍牛羊养殖业的发展。
3、检疫工作不够严谨在牛羊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地区的牛羊养殖仍以散养模式为主,没有形成统一化的养殖管理模式,牛羊养殖分布过于零散,也提高了检疫工作的难度。
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被我国列入二类动物传染病,牛、羊、猪等家畜都极易感染。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动物及动物产品之间的流通愈发频繁,部分地区布病等人兽共患病持续上升,不仅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发展,还损害了国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根据所调查的养殖场普遍的模式,找出了当前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力求在养殖生产中能有效控制布病的上升趋势。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疫情防控;防控策略布鲁氏菌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死灰复燃后,虽然经过三十余年的防治,但疫情仍在不断蔓延,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现今社会的交流愈发便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布病防控策略已不适用于当前社会。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维,以新的视角来审视布病疫情的扩大和蔓延,找出当前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以新的思维来完善布病防控策略。
一、布病防控存在的问题(一)防疫意识不足当前多地的部分基层防疫人员和多数养殖户对布病的认知存在不足,尤其是布病感染率低的一些地区,其基层防疫人员对布病防疫工作不加以重视,布病防疫工作也趋于形式化,在免疫时没有做到一畜一针头、消毒不严密、不严格佩戴防护用具等,这给养殖户带来了负面表率作用。
养殖户防疫意识不足的行为主要体现在:养殖户随意丢弃胎衣、人畜住处不隔离等。
(二)检疫监管不严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国内的基础交通设施越来越多,诸如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普及。
而随着交通愈发便捷,牛、羊等畜牧及产品的交易和流通也日益频繁,间接为布病传染提供了便捷。
与此同时,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布病了解较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经验也存在不足,这使得他们在疫病监管时,对阳性病畜的扑杀不彻底,检疫工作趋于形式化,这也是布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之一。
(三)监测流调不全随着我国养殖牛羊的地区越来越多,其数量也在不断攀升,部分辖区内牛羊数量众多,养殖户分散严重,再加上基层防疫人员和家畜数量不成正比,导致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容易出现采集数量和范围不全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杆状或球 杆状 , 小为 0 大 . 6~ 1 l 无 鞭 毛 , 形 .a 5 m, 不 成 芽 孢 , 多 数 情 况 下 不 形 成 荚 膜 , 兰 氏 染 色 大 革
阴性 。 菌 的抵 抗 力 比 较 强 , 土 壤 中 生 存 2 本 在 0~ 10 , 水 中 生存 7 2 d在 2~ 1 0 , 衣 服 、 毛 上 生 存 0 d在 皮 10d 鲜 乳 中 8d 乳 、 食 品 中约 2个 月 , 便 中 5 , , 肉 粪 10 , 产 胎 儿 中 至 少 7 d 子 宫 渗 出物 中 2 0d 2d流 5, 0 。 弱 , 氏灭 菌 法 l 巴 0~ 1 n煮 沸 后 立 即死 亡 。对 5 mi 消 毒 剂 的 抵 抗 力 也 不 强 , %石 炭 酸 、 苏 儿 、 碱 2 来 烧 溶 液 或 01 的升 汞 ,可 于 1h内 杀 死 本 菌 ; %新 .% 5 鲜 石 灰 乳 2h或 1 %~ 2 %福 尔 马 林 3h可 将 其 杀 死 ;. 05 %洗 必 泰 或 00 %度 米 芬 、 毒 净 或 新 洁 儿 .1 消 灭 , n内 即 可 杀 死 本 菌 。 在 p . 更 低 情 况 5mi H35或
灶 发 生在 生 殖 器 官 , 响生 育 , 重者 可 引起 死 亡 。 影 严
在 直 射 阳 光 下 可 存 活 4h ,但 对 温 热 的 抵 抗 力 较 3 原 因 分 析
31 对 布病 的危害性 认 识不足 .
经过 近几 年来对 牛 羊布 病 的监测观 察发 现 , 监 测 阳 性 的 牛 羊 大 多 呈 隐 性 经 过 ,患 畜 无 明显 症
状 , 养 殖 户 难 以发 现 病 情 , 有 感 染 了 人 , 现 使 只 出 了不 适 症 状 , 卫 生 防疫 机 构化 验 确 诊 , 检 验 畜 到 再
群 才 发 现 畜 群 出现 疫 情 , 痹 了 防 护 意 识 。 麻
3 布病 阳性率 上升趋势 . 2
L =L_ £ = 上 .
土:
・
蕈畏 动 物 ・
: Ol I蠢 第 4 泠 违第 2 7辩{ 第 3 7 :冬
牛 羊 布 鲁 氏 菌 病 原 因分 析 与 对 策
i 良
( 南省孟 州市 畜牧局 , 南孟 州 河 河
【 图分类 g l S 8 3 中 -S S . 2 【 献标 识 码 】 文 B
泌 物 , 重 者 子 宫 蓄 脓 长 期 不 愈 , 成 不 孕 , 流 严 造 羊 产 很少 发 生 胎 盘 停 滞 现 象 , 易 发 生 子 宫 内膜 炎 。 但
复 燃 , 能 直 接 导致 了人 间 布 鲁 氏菌 病 感 染 率 上 可
升 。牛 羊 布 鲁 氏菌 病 已严 重 影 响 了 畜 牧 业 的 健 康 发展 , 制 和 净 化布 病 刻 不 容 缓 , 引起 高 度 重 视 。 控 应
4 ] 62— 2 7(0 10 文 17 0 82 1)4— 0 2 0 7— 0 2
牛 羊 布 鲁 氏 菌病 是 由布 鲁 氏 菌 引 起 的人 畜 共 2 临 床 症 状 患慢性传 染病病 , 类 感染 后 , 者全 身乏力 , 人 患 丧 失 劳 动 能 力 , 别 是 儿 童 可 因 饮 用 带 菌 的 牛 羊 奶 特 牛 羊 布 鲁 氏菌 病 症 状 基 本 相 似 ,多 数 为 隐 性
1 病 原
公 畜 发 生 睾 丸 炎 , 丸 肿 大 , 囊 增 厚 硬 化 , 机 睾 阴 性
能 降 低 , 至 不 能配 种 。 房 炎 轻 者 产 乳 量 减 少 , 甚 乳 重者肿痛 , 脓 , 重者乳房硬化 , 去泌乳能力 。 化 严 失
布 鲁 氏菌 有 六 个 种 , 个 种 之 间 , 形 态 及 各 在
下迅速 死 亡 。
关 节 炎 常 发 生 于 个 别 关 节 , 别 是 膝 关 节 和 腕 关 特 节 , 节 肿 胀 疼 痛 , 现 跛 行 , 重 者 导 致 关 节 硬 关 呈 严 化和骨 、 节变 形 。 类感 染布病 较家 畜严重 , 关 人 应 用 一 般 镇 痛 药 不 能 缓 解 , 于 关 节 和 肌 肉疼 痛 , 由 即 使 不 发 烧 也 不 能 劳 动 , 为 能 吃 不 能 干 的懒 汉 , 成 病
术跟 不 上 , 牛 羊 布 病 的认 识 不 足 , 羊 布 病 死 灰 对 牛 或 灰红褐色黏液或 黏脓性分泌物 , 久发生流产 ; 不 流 产 胎 儿 多 为 死 胎 , 许 产 出 弱 胎 , 出 生 后 1~ 或 于
2 死 亡 ; 数 母 牛 在 流 产 后 伴 发 胎 盘 停 滞 或 子 宫 d 多 内 膜 炎 ,从 阴 道 流 出 红 褐 色 污 秽 不 洁 带 恶 臭 的分
感 染 ,症 状 不 明显 。部 分 病 畜 表 现 :怀 孕 母 畜 流
而 感 染 。近 年 来 ,国 内外 人 畜 的 布 鲁 氏 菌病 疫 情 产 , 多 发 生 在 怀 孕后 5~ 7 月 , 多 发 生在 3~ 牛 个 羊 均 呈 现 回升 势 头 ,出 现 新 的 流 行 病 学 特 性 。近 年 4个 月 , 产 前 表 现 精 神 沉 郁 、 欲 减 退 、 卧 不 流 食 起 来 随 着 畜 牧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人 类 健 康 意 识 的 增 安 , 唇 和 乳 房 肿 胀 , 阴 阴道 潮 红 、 肿 , 出灰 黄 色 水 流 强 , 牛羊 畜 产 品 的 需 求 量 不 断 增 大 , 是 农 村 牛 对 于 羊 的 养 殖 户 不 断 增 多 , 由于 养 殖 户 饲 养 管 理 技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