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临床应用论文
青霉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论文

浅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59-01【摘要】青霉素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而产生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
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本文就青霉素临床应用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问题,探讨,有关,青霉素,药物,青霉素是一种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而产生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的广谱抗生素之一。
近年来,临床上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青霉素导致耐药性增加,应用剂量不断增大,其毒性反应亦相应增多,所以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时,对其引起变态反应较为重视,但往往忽视某些因素,如放置时间、环境、温度、ph值、溶媒、联合用药等对药效的影响。
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本文就青霉素临床应用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1 本类药物种类1.1 天然青霉素 :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
1.2 氨基青霉素类 :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匹氨西林等。
这一组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
1.3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包括氯唑西林、双氯西林、苯唑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
本组青霉素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
1.4 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 :包括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
本组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天然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为差,但对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
2 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机制细菌对青霉素类产生耐药性有三种主要机制: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青霉素类水解灭活;②细菌体内青霉素作用靶位——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改变;③细胞壁对青霉素类的渗透性减低。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与适应症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与适应症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发现和应用对医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青霉素的发现历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适应症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霉素的发现历程青霉素最早是由英国生物化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的。
他在实验室中的一个培养皿中发现了一种能抑制细菌生长的物质,这就是青霉素。
随后,青霉素的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突破性进展。
英国的佩恩和美国的弗洛里等科学家对青霉素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最终成功地从青霉菌中提取出了纯净的青霉素。
二、青霉素的药理作用青霉素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发挥抗菌作用。
青霉素能够与细菌的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合成酶结合,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修复,导致细菌的细胞壁变薄,最终导致细菌的死亡。
三、青霉素的临床应用由于青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和较低的毒性,因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耳炎等多种细菌感染。
此外,青霉素也可以用于预防手术感染和治疗风湿热等疾病。
四、青霉素的适应症青霉素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包括肺炎链球菌感染、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等。
2. 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对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青霉素是禁忌药物,应选择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儿童和孕妇:青霉素在儿童和孕妇中的使用相对较安全,可以用于治疗相应的细菌感染。
4. 青霉素敏感的淋球菌感染:青霉素对淋球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可以用于治疗淋病等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青霉素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感染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并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总结起来,青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和适应症。
它的发现和应用对医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使用青霉素时,应注意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依赖。
青霉素论文

青霉素论文本科课程论文题目: 青霉素的生产及应用研究课程名称:生物导论学院: 南方学院专业: 生物工程班级: 2班学号: N160204205 姓名:韩明阳二○一六年11月22日青霉素的生产及应用研究摘要:青霉素有着独特的功效,因此被广泛的运用。
伴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青霉素生产企业也在寻找新的改良放啊,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
与此同时,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优化,已经由传统的一些工艺转变为先进的超滤膜过滤工艺。
超滤膜过滤工艺由于自身的良好情况被很大企业采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耗能比较高、不宜进行环保等等。
发酵是青霉素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发酵工艺的优劣影响技术指标的提高和发酵液质量,并对过滤产生影响很大。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优化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青霉素发酵制备应用前言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研发过程: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
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2]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
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
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的作用和耐药性作文

青霉素的作用和耐药性作文英文回答:Penicillin is a type of antibiotic that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t was discovered by Alexander Fleming in 1928 and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medicine. The main mechanism of action of penicillin is to inhibit the synthesis of bacterial cell walls, leading to the death of the bacteria.Penicillin works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formation of peptidoglycan, a major component of bacterial cell walls. It does this by binding to and inhibiting the enzyme transpeptidas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cross-linking the peptidoglycan strands. Without this cross-linking, the bacterial cell wall becomes weak and eventually ruptures.Penicillin is effective against a wide range of bacteria, including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It iscommonly used to trea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However, over time, bacteria have developed resistance to penicillin.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production of enzymes called beta-lactamases, which can break down the penicillin molecule and render it ineffective. Some bacteria have also developed mechanisms to pump out penicillin from their cells, reducing its concentration and effectiveness.To combat penicillin resistance, new generations of antibiotic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se include semi-synthetic penicillins, such as amoxicillin and ampicillin, which are more resistant to beta-lactamases. Other classes of antibiotics, such as cephalosporins and carbapenem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to target penicillin-resistant bacteria.In conclusion, penicillin is a powerful antibiotic that works by inhibiting the synthesis of bacterial cell walls.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penicillin resistance hasnecess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biotics to combat bacterial infections.中文回答:青霉素是一种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抗生素。
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应用研究_实用模板

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应用领域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是 青霉素治疗的另一重 要领域。在中国,青 霉素对于疖、痈、蜂 窝织炎等常见感染的 治疗效果显著
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应用领域
内科感染
在内科感染领域,青 霉素对于某些特定疾 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 意义。例如,风湿热 和心内膜炎的预防和 治疗常常U
2
青霉素在中国的应用 历程
青霉素在中国的应用历程
自青霉素在中国开始使用以来,其临床应用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广泛应用的过程。初期, 青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中国医 学界对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和适应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青霉素在中国的使用有所减少。然而,对于 某些特定感染,如淋病和梅毒,青霉素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药物之一。此外,随着新型青 霉素类药物的研发和上市,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3
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 应用领域
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应用领域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青霉素 临床应用的主要领域 之一。对于肺炎链球 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青霉素具有较好的疗 效。在中国,青霉素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 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应用领域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对于泌尿生殖系统感 染,如膀胱炎、肾盂 肾炎等,青霉素也是 常用的治疗药物。尤 其在治疗淋病等性传 播疾病方面,青霉素 具有显著疗效
4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方向
尽管青霉素在中国的临床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日益严重,未 来仍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其临床应用。具体方向包括
未来研究方向
浅析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浅析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37例,对其使用青霉素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
结果:青霉素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放线菌病、淋病、奋森咽峡炎、莱姆病、多杀巴斯德菌感染以及除脆弱拟杆菌之外的众多厌氧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结论:青霉素对肺炎链球菌、A组或B组溶血性的链球菌及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等的革兰阳性球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具有十分积极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青霉素;药理作用;药物应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5-0041-02青霉素(Penicillin)又称青霉素G、peillin G、配尼西林、盘尼西林及苄青霉素[1]。
青霉素为临床中常用抗菌素之一,由青霉菌内提炼出的抗生素,指分子内含有青霉烷,可以对细菌细胞壁破坏,并于细菌细胞繁殖期起到杀菌作用抗生素。
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之一,但在每次临床使用前都必须进行皮试,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1.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使用青霉素进行治疗的患者37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18~68岁,平均(43.1±8.8)岁。
2.药理作用青霉素无臭(少数时候存在轻微特异性臭),具有引湿性,在遇酸、碱及氧化剂后迅速的失效,在水溶液于室温放置也易失效。
青霉素于水中极易溶解,乙醇内溶解,脂肪油及液状石蜡内不溶[2]。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青霉素有普鲁卡因青霉素与苄星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为白色的微晶性粉末,在遇酸、碱及氧化剂等后迅速的失效。
在甲醇内易溶,在乙醇及氯仿内略溶,水中微溶[3]。
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的结晶性的粉末,青霉素的游离酸pKa为2.8。
青霉素在细菌的繁殖期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其对革兰阳性球菌(例如肺炎球菌、链球菌、敏感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例如淋球菌、脑膜炎球菌)抗菌的作用较强,对螺旋体(例如回归热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革兰阳性杆菌(例如白喉杆菌)、梭状芽孢杆菌(例如气性坏疽杆菌、破伤风杆菌)、放线菌及部分的拟杆菌具有抗菌的作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摘要:本文从分类、作用机理、耐药性等几方面综述了青霉素类抗生素,以及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提出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配伍禁忌、临床上出现过敏反应的解救措施。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联合应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青霉素类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抗生素,自1939年起大量生产。
使用以来,为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高效、低毒的有力武器,迄今为止青霉素仍然是医学及兽医学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
兽医临床上,鉴于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认知水平,由于使用范围、剂量不当,针对性不强,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由于配伍不当,药物间相互拮抗、产生反应,使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沉淀、受到破坏而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等。
现将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31、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1.1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窄谱青霉素,有青霉素G(注射用)钠盐、钾盐、青霉素V(口服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
1.2 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有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甲氧西林等。
1.3 广谱青霉素有氨苄西林、海他西林、阿莫西林等。
1.4 对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有活性的广谱青霉素,有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替卡西林(Ticarcillin)等。
1.5 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有美西林(Mecillinam)、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替莫西林(Temocillin)等。
,,1-32 抗菌作用原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而妨碍细菌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之不能交联而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致使细菌细胞壁破裂而死亡。
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因此本类药物为繁殖期杀菌药。
本类抗生素抗菌作用特点是:选择性抑制胞壁的合成,对无胞壁的动物细胞毒性小;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已合成的交联粘肽无作用。
3、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1-43.1 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药机制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主要耐药机制在于β—内酰胺酶。
青霉素的临床用途

青霉素的临床用途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疾病。
它是由真菌产生的一类天然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和较好的耐受性。
本文将从青霉素的历史、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霉素的历史青霉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8年,当时英国科学家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真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即青霉素。
然而,青霉素的应用并没有立即展开,直到1940年代,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青霉素被大规模生产和使用,成功地拯救了许多战场上的伤员,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关注。
二、青霉素的作用机制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具体来说,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中的一种酶,称为转肽酶(transpeptidase),该酶参与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
当细菌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时,细菌就会失去细胞壁的保护,导致细菌细胞溶解和死亡。
三、青霉素的临床应用青霉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疾病,特别是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感染。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临床应用:1. 呼吸道感染:青霉素常被用于治疗肺炎和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
它能够有效地杀灭引起这些感染的细菌,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2.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青霉素对于引起蜂窝组织炎、脓疱疮和蜂窝织炎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细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3. 中耳炎:青霉素是治疗中耳炎的常用药物之一。
它能够有效地杀灭引起中耳炎的细菌,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炎症。
4. 淋病:青霉素在治疗淋病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
它能够杀灭引起淋病的细菌,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四、青霉素的副作用青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虽然具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仍然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1. 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可能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对于已知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2. 胃肠道不适:青霉素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411-01
【摘要】青霉素是一种青霉烷类抗菌素,它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分子中含有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
起杀菌作用,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本文阐述了青霉素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青霉素;抗生素;临床应用
【正文】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也称青霉素g、peillin 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细胞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青霉素具有高效、低毒,剂量选择幅度较大等优点,所以,青霉素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长盛不衰,用药剂量年复渐增。
临床上虽有些不良反应,大部分集中在该药的过敏反应、药效以及临床所忽视的青霉素的不良反应等问题上。
但是青霉素及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由于青霉素的过敏反应危害比较,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先对患者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
下面就谈谈青霉素的临床应用。
1. 青霉素的主要成分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由碳、氢、氧、氮、硫5种元素构成,是β-
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其主要成份是青霉素,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2-苯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氨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钠盐。
有青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机酸,能够和金属离子或有机碱结合成盐。
常有钠盐、钾盐、普鲁卡因盐和苄星盐。
[1]
2. 青霉素的适应症
青霉素钠、钾适用于各种敏感菌所致的急性感染,如:革兰阳性球菌、奈瑟菌、白喉杆菌、螺旋体、梭状芽胞杆菌等所致的急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中耳炎、心内膜炎、猩红热、脑膜炎和菌血症等;g+球菌、g-球菌、g-杆菌敏感菌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骨关节感染、胆道感染;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的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在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病人进行手术或牙科操作,胃肠道和生殖泌尿道手术时,也用青霉素。
[2]
3. 青霉素临床应用方法
3.1. 配制的方法
晶体青霉素g钾盐和钠盐性质稳定,在室温下可保持数年而活性不变。
遇湿分解加速,在水溶液中极不稳定,其β-内酰胺环极易被水解,从而失去生物活性,分子在水溶液中很快经过分子重排而成青霉素烯酸。
后者与人体蛋白结合成青霉噻唑蛋白和青霉素烯酸蛋白而成全抗原,导致过敏反应,是极不安全的。
在操作过程中,
应严格无菌,防止污染。
因此青霉素宜现用现配制,不应长时间放置,在炎热的夏天,若暂时不使用,暂不用可放冰箱内保管。
3.2. 溶媒的选择方法
青霉素最适宜的ph值为6.0~6.8,偏离该ph值青霉素易水解,降低疗效。
注射用水ph值7.0,0.9%生理盐水ph值4.7~7.0,两溶液中青霉素稳定。
10%葡萄糖液和5%葡萄糖液ph值3.2~3.5且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己糖,能催化青霉素水解,糖浓度愈高催化水解作用愈强,因此葡萄糖液不可作青霉素的溶媒。
生理盐水配制的青霉素皮试液是等渗液,渗透压与组织液相等,与组织液混在一起时,细胞体积无明显改变,疼痛反应较轻。
选择生理盐水为溶媒最佳。
如果患者受病情限制钠盐摄入,必须输入葡萄糖注射液并尽量在1h内输完。
3.3. 配伍禁忌
青霉素在偏酸的葡萄糖输液中不稳定,尽量用生理盐水配制滴注,且滴注时间不可过长。
不可与维生素c、含碱性、含醇的药混合使用;不可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合用;在抢救感染性休克时,不宜与阿拉明或新福林混合静滴。
青霉素除可与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200ml/l甘醇、硫酸镁注射液配伍外,与多种药物均为配伍禁忌。
3.4. 静滴的时间及次数
青霉素g 系杀菌性抗生素,在细菌细胞分裂后期细胞壁形成的短时间内有效。
成人静滴时,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200
毫升0.9%氯化钠溶液中,于0.5~1小时内滴完,分2~4次给药。
在此期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对治疗有利,也可以减少药物分解而产生的致敏物质。
4. 过敏试验
青霉素过敏试验液必须用生理盐水配制,注射部位在前臂掌侧中、上1/3处为宜。
平行进针注射0.1ml含青霉素20~50u(或每毫升含100~500u,0.1ml做皮试)。
病人无撕裂样疼痛或只有一点微痛,甚至无痛。
[3]
5. 过敏反应
症状轻重不一,最常见为荨麻疹、哮喘、鼻炎,血管和喉水肿、发热,胸闷、气促、窒息感、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博快细而弱,严重者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要迅速及时,就地抢救为原则。
如果处置不及时或不当,可导致患者死亡。
总之,青霉素静滴给药的原则应是适量、速给、分次冲击,避免用药不当而对患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合理用药,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实现用药的真正目的,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
参考文献
[1] 代平. 青霉素临床应用举隅[j]. 恩施医专学报. 1993(02):85-86
[2] 刘士敬,朱倩. 青霉素临床使用细则[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23):11
[3] 王晓岩. 青霉素在临床各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下)[j]. 中国社区医师. 201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