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的诗词集_张耒简介_古诗大全
苏门四学士之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

宋徽宗即位,四十七岁的张 (今阜阳)知州,但为时都很短促。当时 苏轼自海南迁内地,张耒赋诗相庆; “今晨风日何佳哉?南极老人度岭来。此 翁身如白玉树,已过千百大火聚。”不 久,噩耗传来,苏轼于途中卒于常州。 张耒在颖州举哀行服,痛悼一代文豪和 恩师。未想竟触怒了上方,于崇宁元年 (1102)被贬为房州。
• 尽管政治环境是如此恶劣,生活是如此困 穷,但诗人并没有向腐朽的蔡京集团屈服。 以闻道苏轼自负,终生恪守不移,即使遭 受打击也不后悔,且引为人生最大的志趣。 诗人就这样坚持着,继苏辙和晁补之谢世 之后,也在寂寞和痛苦中死去。 •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文潜三子: 秬、秸、和,皆中进士第。秬、秸在陈死 于兵。和为陕西教官,归葬二兄复遇盗见 杀。文潜遂无后,可哀也。”
•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 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 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 (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 十一岁。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 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 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 相近。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 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 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 而好为文”。 此后,他游学于陈州,得到当 时在陈为学宫的苏辙的厚爱。熙宁四年 (1071年),苏轼出任杭州通判前,来陈州与 其弟话别,张耒得以谒见苏轼,颇受青睐, 自此便成为苏氏兄弟的门下客,并在东坡引 荐下,应举姑苏。二十岁时,由神宗亲策为 进士,王安石负责提举,授临淮主簿,开始 步入仕途。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修“超然 台”,张耒应约写了《超然台赋》苏轼称他 “超逸绝尘”,有秀杰之气,“其文汪洋淡 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这是他们诗文交往 的开始。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作品风格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
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
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生平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
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
”。
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
母亲李文安。
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薰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
张耒的诗精选10首

张耒的诗精选10首张耒平生仕途坎坷,屡遭不幸,可他从未忘怀操写诗文。
其著作被后人多次雕版印行,名为《柯山集》、《张右史文集》、《宛丘集》等,今人李逸安、孙通海、傅信三人编辑的《张耒集》,收诗约二千三百首,散文、史论、议论近三百篇,真可谓洋洋大观矣!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耒的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龟山祭淮词二首·送神朝代:宋朝|作者:张耒楚巫醉兮君不留,春风起兮木兰舟。
弭余楫兮饮君酒,君既不顾兮驾龙以出游。
凌九江兮勒沧海,万龙舞兮百灵会。
君孔乐兮我思君,望君故居兮其上片云。
水沦沦兮石碌碌,空祠草长兮风雨入君屋。
山中春兮鸟鸣悲,明月皎皎兮中夜来。
将至寿州初见淮山二首·浩荡平波欲接天朝代:宋朝|作者:张耒浩荡平波欲接天,天光波色远相连。
风鸣雨桨初离浦,岸转青山忽对船。
泽国秋高添气象,人家南去好风烟。
步兵何必江东走,自有鲈鱼不值钱。
九月十八日梦中作闻雁诗朝代:宋朝|作者:张耒何日离燕碛,来投江上洲。
高鸣云际夜,冷度雨中秋。
缯缴远须避,稻粱寒未收。
春风归翼便,容易一冬留。
木芙蓉菊花盛开朝代:宋朝|作者:张耒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
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
十月十日夕同文安君对月朝代:宋朝|作者:张耒林外霜风作夜声,入檐寒月似多情。
灯前炉畔深杯暖,更听昭君出寒行。
送刘南夫赴任京师朝代:宋朝|作者:张耒却扫楚山根,相过唯有君。
齐年未白发,不日上青云。
送别悲秋早,伤离赖酒醺。
青衫老司马,落泪独纷纷。
题李方叔文卷末朝代:宋朝|作者:张耒他日东坡誉子文,澜翻健笔欲凌云。
决科正尔真余事,射策如何但报闻。
诡御获禽虽可鄙,挽弓射叶亦徒勤。
莫辞更拟相如作,寂寞思玄未放君。
闻红鹤有感朝代:宋朝|作者:张耒东风吹晓麦青青,柯山树头红鹤呜。
窗间梦断客叹息,忆我去年临汝城。
平池朱阁花如雪,岘山少室两奇绝。
岂知崎岖黄土岗,茅屋芦篱风雨折。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七夕的诗句】七夕歌原文_翻译和赏析_张耒古诗

【七夕的诗句】七夕歌原文_翻译和赏析_张耒古诗七夕歌朝代:宋朝作者:张耒原文: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圣殿召来了服务喜鹊,作为一座桥横跨天河云端。
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
被编织成云雾的紫色纱衣被忽视了,没有乐趣。
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
自从结婚后,我就放弃了织布?,绿色的寺庙和云姑娘日夜梳理它们。
贪欢不归天帝怒,谪归却踏来时路。
但当我们遇到一岁的孩子时,我们会在7月7日过河。
别多会少知奈何,却忆从前恩爱多。
蜡烛龙带着西河匆匆离开了仇恨。
河边灵官晓催发,令严不管轻离别。
空泪如雨滔滔,泪尽愁无息。
寄言织女若休叹,天地无情会相见。
余生嫦娥没有结婚,每天晚上一个人睡在广汉堂。
相关内容欣赏作者:佚名这首诗是一首根据牛郎织女故事改编的乐府歌曲。
南朝梁荫云的小说(引自明朝冯应景的广义《月令》?七月令)说:“天河东边有一个织女,是天帝的儿子。
织女每年都努力织一件云锦天衣,但他的外表并不完美。
天河东边有一个织女,天帝可怜他一个人,答应娶一个西边的牛郎为妻,婚后就放弃了织布天堂的罗尔很生气,命令他回到河的东边,但让他每年见面一次。
“这个神话阻隔了对《天河》中牛郎织女的惩罚,指责织女婚后贪婪、懒惰、浪费编织,带有封建社会歧视女性的思想遗产。
尽管这首诗正是基于此,但作者歌颂了她们的深情,同情她们的命运。
”分离;最后,嫦娥晚上独自睡觉,不结婚,似乎暗示着天地间有许多人比牛郎织女更不幸,这足以启发人们深思。
全诗可分四段。
开头四句为第一段,点明时令和鹊桥。
“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西方之神“蓐收”开始行司秋令,北斗七星的斗柄已指向西方了。
金风飒飒,银汉迢迢,星移斗转,这是多么迷人的夜空。
这时“神官召集役灵鹊,直渡天河云作桥”。
神宫召集喜鹊,役使它们直渡天河,云集为桥,以渡织女与牛郎相会。
这四句诗通过具有时令特征的景物和神话中的鹊桥显示七夕已到,为牛郎织女相会布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
关于张耒的诗有哪些

关于张耒的诗有哪些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张耒的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发长平朝代:宋朝|作者:张耒归牛川上渡,去翼望中迷。
野水侵官道,春芜没断堤。
川平双桨上,天阔一帆西。
无酒消羇恨,诗成独自题。
何斯举惠酒朝代:宋朝|作者:张耒孟夏饮烧酒,穷居莫致之。
扣门闻好语,出应自披衣。
双榼俨在门,使者前致词。
敛衽受嘉贶,敬此旨且时。
且喜尊不燥,安得计淳漓。
但恐昧奇字,令人愧鸱夷。
凝祥池上联句朝代:宋朝|作者:张耒粉垣周十里,丹碧焕神宫。
楼阁晚多雨,梧桐天早风。
人来夕照外,鸟起白苹中。
何用厌城郭,沧洲佳兴同。
宿州朝代:宋朝|作者:张耒野云不作雪,仲冬气犹蒸。
岸雨湿枯柳,北风生浪声。
昨日饮我者,主人出金觥。
酒薄亦足醉,青蛾惯逢迎。
纷纷舟车地,主吏困怨憎。
樽罍备人事,起论爱客诚。
世途聊复尔,物态恶分明。
十年五往返,抚事感飘零。
题轸师房二首·漠漠雨苔依砌绿朝代:宋朝|作者:张耒漠漠雨苔依砌绿,鲜鲜秋菊映阶黄。
山僧睡起日亭午,出户微微柏子香。
喜宝积智轸道人惠书偈朝代:宋朝|作者:张耒南山老禅翁,白净如水月。
我初获亲近,解此痴脑结。
十年归故里,父老半存灭。
逢师百如旧,才若旦夜别。
故知静能久,岂有火中铁。
致身烦热外,与世作冰雪。
穷秋长安巷,客子送书札。
龙蛙不同趣,掬海救其渴。
平生笑谋食,中路愿颇夺。
犹如伏辕鹿,野性终跳{左足右勃去力}。
触涂惟欲睡,过眼时一哕。
摩尼本无瑕,尘垢终冀豁。
宣城至日谒天庆观行香呈郡僚朝代:宋朝|作者:张耒溪山惨残岁,况乃值深冬。
清晨率其属,肆礼凝琳宫。
漠漠冒原露,凄凄隔水风。
南方异气候,霜叶未全红。
忽忆簪史笔,早趋辟苍龙。
拜舞东阁上,佳气郁葱葱。
谈笑出右掖,交游尽英雄。
老大心已矣,依然魂梦中。
泊舟候水朝代:宋朝|作者:张耒一水悠悠断复连,卸帆终日小滩前。
张耒《风流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耒《风流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风流子宋张耒木叶亭皋下[1] ,重阳近,又是捣衣秋[2] 。
奈愁入庾肠[3] ,老侵潘鬓[4] ,谩簪黄菊 [5] ,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 [6] ,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 [7] ,青鸟沉浮 [8] 。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注释:[1]亭皋:山上的亭子。
[2]捣衣:以木杵在水中槌洗衣服。
[3]庾肠:庾信流寓北周,不得南还。
作《哀江南赋》,词意凄苦。
[4]潘鬓:潘岳三十二岁,发已花白。
[5]谩簪黄菊:空把菊花插在头上。
谩,空自,徒然。
[6]香笺:女子的信笺。
锦字:锦书,珍重的书信。
见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注③。
[7]碧云离合:指离别。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休上人怨别》诗中语。
[8]青鸟:古称信使,为爱情使者。
事见《汉武故事》。
译文: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
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
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评析:此为秋日怀人之作。
斜阳、落木、潘鬓、庾肠,正是愁人时候。
“芳草”四句,用在过拍,而以骈语出之,便觉俊妙,境界也由衰飒变为凄丽。
“玉容”句转写本事,融景入情,力量甚大。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是以质语作结。
善于变换笔墨,有帆随湘转之妙。
作者简介:张耒(1054—1114),字文潜,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才情富赡,工于诗文。
十七岁作《函关赋》,为东坡称道。
论张耒的辞赋创作

论张耒的辞赋创作内容提要张耒是北宋后期重要的赋家之一,他的辞赋很好地表现了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生苦恼的超越,展现了当时文人普遍关心的人生问题。
在艺术表现方面,他的赋追求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的美,追求情感和哲理的和谐统一,很好地诠释了当时平淡清旷而又意蕴深邃的美学追求。
在北宋后期的赋坛,张耒的创作展示了平易浅近、清丽淡雅的特点,和苏轼的流畅雄豪,黄庭坚的雅健深婉一样,共同诠释着北宋后期辞赋平淡清旷而又意蕴深邃的特色。
张耒(1045-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他是熙宁六年进士,他与苏轼的交往始于熙宁八年(1075)。
其时,他因事去海州,读到苏轼的《后杞菊赋》,遂作《杞菊赋》以和,并在这一年冬天,他应苏轼之邀作《超然台赋》。
其实,早在陈州游学时,张耒就为时任学官的苏轼所赏。
苏轼曾赞张耒所作《函关赋》曰:“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卷四九《答张文潜书》)[1]可以说,张耒与苏轼的交往是从辞赋开始的[2]。
作为苏门中人,张耒的仕途也与苏轼共进退,绍圣以后,他就三次被贬黄州,他的学术思想与苏轼有甚深的渊源关系,其辞赋创作深受苏轼的影响。
可能由于学力和天赋不及苏轼,张耒的辞赋缺乏纵横驰骋的雄豪之气,理不胜辞,但以传神写照取胜。
他更多地学习六朝的抒情赋和唐代辞赋,擅长将人生感受和精妙的写景状物结合起来,在这一特点上,张耒的辞赋创作更接近于苏辙而非苏轼,这样,使张耒辞赋在北宋赋坛中独树一帜。
《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卷一卷二共收辞赋32首,卷五《古乐府歌辞》中收《龟山祭淮词》二首,《诉魃》《友山》《种菊》《逐蛇》《登高》《和归去来词》则都是骚体。
目前保存下来的张耒辞赋共41首,这在北宋赋家中已是多产之家。
如何对待忧患,对待人生的际遇,这是北宋后期文人普遍思考的问题,许多文人追求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在审美观照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越和解脱。
苏轼等蜀学人物主张打通自然之理与人生之理,借以获得对人生的彻悟,张耒对这一思想领悟颇深,他说:“道之为名无实,其动无迹,因万物之用而无定名,循万物之变而无定形,圣人之所独行之于心,而人不与知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耒的诗词集_张耒简介_古诗大全
张耒,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的诗词全集:
《失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欲知老子居陈事,古寺萧条屋数楹。
幸免绝粮惭孔圣,更无环堵羡渊明。
参差拙句何曾是,宠辱浮云无可惊。
断送光阴须美酒,惟应此事费经营。
《示秬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翻译】
月亮从城头落下去,早晨的霜厚得像雪一样;更鼓从楼上响起来,
声音冷涩得仿佛要断绝。
捧着装饼的盘子,走出家门,拖着长声叫卖。
这时候,街市上从东到西,一个人还没有呢!
寒冷的北风吹来,像箭一样射在饼上。
我担心的不是自己衣服穿得少,而是我的饼会冷掉!孩子们啊,人们从事的职业并无高低贵贱,但意志都必须坚强。
男子汉要自食其力,哪能做游手好闲的懒汉呢。
《初见嵩山》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翻译】
我多年来奔走风尘,被困在尘世的疲惫中,庆幸有青山使我的情怀得到开豁,感到愉悦。
临近日暮时分,萧瑟的北风将飘零的雨吹走,几座高峻挺拔的山峰才从云中隐现出来。
《夏日三首其一》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全文如下: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翻译】
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屋檐上栖息着许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长成/a/zhangeihtm。
蝴蝶展翅停在午间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气里,
蜘蛛在屋角悠然织网。
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
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一直想做个樵夫或渔翁混过这一生。
《夜坐》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翻译】
寂静的前庭空无一人,只有秋月仍旧明亮。
夜里的清霜将要落下,空气中也充满了清朗的气息。
梧桐树矗立在庭前,也不甘就此衰落。
树上的梧桐叶迎风摇摆,发出了些许声音。
《秋蕊香》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和端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翻译】
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如今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夏日》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翻译】
炎热的夏日里,村子里天气难得今天这样的清爽;屋檐下羽翼未满的小燕子和麻雀也将头伸出了窝巢,叽叽喳喳的鸣叫。
蝴蝶煽动着翅膀停落在花枝上,使花枝不断地舞动;在晴朗的屋角处,蜘蛛正在添丝补网。
眼前是照射在帘子上疏疏落落的月影,响在枕畔的是小溪潺潺流淌的水声。
久已花白的头发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不如就做个樵夫或渔翁度过余生。
《风流子·木叶亭皋下》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翻译】
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
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
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秋蕊香·帘幕疏疏风透》作者为宋朝诗人张耒。
其古诗全文如下: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如酒,着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依旧。
【翻译】
户外的风吹进疏帘,香炉里飘起一线香烟。
黄昏后倚遍红色的栏杆,廊上的月光如同白天。
别离的滋味比酒还浓酽,令人瘦损病恹恹。
此情比不上墙东的杨柳,春泉时柳色依旧如去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