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数字钼靶X线诊断分析

合集下载

乳腺钼靶报告怎么看

乳腺钼靶报告怎么看

乳腺钼靶报告怎么看乳腺钼靶是一种常见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乳腺疾病的筛查和诊断。

一份乳腺钼靶报告通常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这些信息的含义。

本文将给出一些逐步的思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乳腺钼靶报告。

1. 报告总结首先,我们需要看一份乳腺钼靶报告的总结部分。

总结通常会列出一些关键的结论,如乳腺是否正常、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异常等。

这部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快速了解乳腺状况的概述。

2. 影像描述接下来,我们需要仔细阅读乳腺钼靶报告中的影像描述部分。

这部分会详细描述乳腺钼靶的影像特征,包括乳腺结构、乳腺组织密度、乳腺结节、乳腺钙化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乳腺的情况。

3. 乳腺结构在影像描述中,我们需要关注乳腺的结构。

乳腺结构通常分为四个级别:I级、II级、III级和IV级。

I级结构是指乳腺组织均匀一致,没有结节和钙化等异常。

II级结构表示乳腺组织密度稍有增加,但仍然正常。

III级结构指乳腺组织密度明显增加,可能存在结节或钙化等异常。

IV级结构表示乳腺组织非常密集,可能存在明显的结节和钙化。

4. 乳腺结节乳腺钼靶报告中常常会提到乳腺结节。

结节是乳腺组织中的一种常见异常,可以分为囊性结节和实性结节。

囊性结节通常是液体充满的小囊肿,大多是良性的。

实性结节是指乳腺组织中的肿块,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在报告中,会对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以及钙化情况进行描述,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

5. 乳腺钙化乳腺钙化是指乳腺组织中出现的钙盐沉积,也是乳腺疾病的一种表现。

乳腺钼靶报告中会详细描述钙化的数量、形态、大小和分布情况。

根据钙化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钙化的性质,如良性还是恶性。

6. 异常发现在阅读乳腺钼靶报告时,我们还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其他异常发现。

除了结节和钙化,报告中可能还会提及其他异常,如乳腺导管扩张、乳腺囊肿、乳腺增生等。

这些异常发现会对乳腺的健康状况有所指示。

乳腺钼靶拍片体位及检查方法

乳腺钼靶拍片体位及检查方法

定位片
钢丝插入后拍片 手术后病理证实,导管内癌
病理:腺纤维瘤 平片 定位片 钢丝定位片 病例二
99734 细小钙化定位 病理:腺管型腺病伴 小叶增生 平片 定位片 钢丝定位片 标本 病例三
89864 局限浸润结构扭曲 病理:小叶癌 平片 定位片 钢丝定位片
乳腺X线立体定位检查技术的开展,为乳腺微小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准确率很高,误差在0.5mm以内。此两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为更早期的发现乳腺癌 ,提高诊断正确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证。
乳后间隙
胸大肌
一个合格的乳腺斜片 (外侧斜)应包括乳 后间隙,及部分胸大 肌影。
侧位: 亦称内外位,X线架旋转90度,将胶片置于乳房外侧,X线束自内向外投照。与正位结合为定位片。
下方6点病变采用侧位拍片
上方12点病变采用侧位拍片
内侧斜位: 将胶片置于乳房内下方,X线束以45度角。自外 上方向内下方投射。包括内上象限病变较为理想。
乳导管造影术:利用40%-60%水溶性碘制剂,用细针经乳头注入导管内。立即拍片。
01
适用于任何有乳头溢液的患者。对于某些乳腺癌的患者,虽无乳头溢液亦可考虑做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但对急性乳腺炎的患者不宜做此项检查。
01
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75%酒精常规消毒乳头乳晕区。用磨钝的细针插入溢液的导管内,回吸液体后注入造影剂,一般注入0.5-2ml左右,迅速拍片。
乳腺属软组织照像范畴,很特殊。许多人为因素直接影响照片质量,如:软组织可变性大、投照位置选择不当、组织包括不全、而误诊。甚至病变根本没有包括在照片内,出现假阴性诊断。总之,以上几种投照方法是乳腺摄影常用的位置,究竟以哪种位置最合适,应根据病变位置灵活应用,原则上是:病变部位应明确被包括在胶片内;病 变部位尽可能贴近胶片。

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原因分析

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原因分析

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原因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原因,提高乳腺癌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近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的12例病例临床资料。

结果:12例误诊漏诊病例中误诊为乳腺纤维瘤4例、乳腺炎2例,乳腺小叶增生4例,乳腺囊肿2例。

误诊的原因(1)诊断经验不足,(2)摄片时位置及技术。

结论:钼靶X线对乳腺癌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及漏诊情况,临床应充分考虑相关影响因素,减少干扰,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原因【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59-02乳腺癌是危及妇女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尽早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钼靶X线检查是公认的诊断早期乳腺癌最可靠、最有效的影像学手段[1],但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笔者仍发现该种诊断方法仍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率,容易延误患者的病情。

为了解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提高诊断价值,笔者就我院近年来出现的误诊、漏诊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本组所选12例病例均在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而钼靶X线误诊及漏诊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60岁,已婚10例,未婚2例。

其中左侧5例,右侧7例。

临床检查时触及肿块者9例(3例伴有肿块疼痛),未触及肿块3例。

1.2检查方法采用普兰梅德公司生产的钼靶X线摄影机摄内外侧斜位及双侧头尾。

1.3统计数据处理数据采用Excel处理,并计算其百分比。

2.结果2.1误诊结果分布12例误诊漏诊病例中误诊为乳腺纤维瘤4例(33.33%)、乳腺炎2例(16.67%),乳腺小叶增生4例(33.33%),乳腺囊肿2例(16.67%)。

2.2X线特点(1)边缘清晰肿块5例,直径1.6~4.2cm,X线片表现为大部分肿块边缘清晰、光滑,未见明显分叶;肿瘤结节状影7例,X线片表现为大部分边缘光滑,部分毛糙,2例伴有小角状突起,1例局部伴有长索条状毛刺。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乳腺钼靶影像学诊断
X线片上呈突起状态、扁平形或稍有内陷。
二、乳晕:
乳晕区是以乳头为中心直径约3.0—4.0cm 所 属范围。表面有Montogmery腺,有时可见小的 突起。
三、皮肤:
一般正常皮肤厚约0.05---0.3cm,乳晕区皮肤 稍厚约0.1—0.5cm 呈线样阴影,厚度均匀一 致。
四、皮下脂肪层
介于皮肤与浅筋膜间,一般厚度在1.0cm以上, 在X线片上呈高度透亮。在此层内尚可见或粗或细的 吊韧带阴影。
数目

呈泥沙样,细线状,小分枝状 短杆状,针尖状或不规则形

分布 在一局限性区域内融 密集成簇分布或沿导管
合成团或在一大范围内 分布(单位面积内>5枚)
三、结构扭曲
是指正常结构被扭曲,但无明确的肿块可见,包括 从一点发出的放射状影和局灶性收缩,或者实质边缘 扭曲。
见于术后疤痕、脂肪坏死、乳腺脓肿、放射状疤痕、 硬化性腺病等。须结合临床进行判断。
二)、间接征象: 乳晕增厚 皮肤增厚 乳头内陷 乳腺结构扭曲 静脉血管增多增粗 牛角征 腋下淋巴结肿大
1、导管原位癌(DCIS) 占普查中的20%--30%,90%DCIS在X线片上
因有钙化而发现。
病理:来源于乳腺小导管肿瘤,癌细胞局限于 导管内,未侵及基层。
分型:粉刺型
非粉刺型
临床表现:
触及无痛性肿块,部分伴Paget’s病
性表现。
四、粘液腺癌
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年龄大,肿瘤生长慢,转 移晚。
病理:瘤体大,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切面呈 胶冻样;镜下见间质内有丰富的粘液,癌细胞分 隔成岛状,胞质内有小空泡,核小而圆,分裂少, 深染,常偏于一侧。
X线表现:
1、以不伴钙化肿块最为常见,其他特点是:瘤 体大,境界清,位于腺体边缘、或呈小分叶状、少 数边缘模糊、浸润,密度高。

炎性乳癌的误诊分析6例

炎性乳癌的误诊分析6例

炎性乳癌的误诊分析6例炎性乳癌临床上少见,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对于无典型临床症状和影像表现的病例极易误诊,通过对6例不典型炎性乳癌的誤诊分析,结合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及钼靶X线表现,探讨炎性乳癌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例,均女性,年龄28~64岁,平均46岁,全部为单发,左侧4例,右侧2例,临床表现5例乳房红肿,2例可触及肿块,4例可见皮肤增厚,粗大毛孔,桔皮征,2例皮下可触及质硬结节,4例同侧腋下淋巴结增大。

影像表现:首次X线钼靶常规轴位和侧斜位片照片后4例表现为乳腺内大片致密度影,边缘模糊,密度较对侧增高,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浑浊,2例腺体与对侧相比结构紊乱,边缘模糊,乳晕及周围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密度稍高,1例仅表现为乳晕下方皮肤增厚,1例病变内可见沙粒样钙化,3例腋下可见增大淋巴结,结合临床病史全部诊断为乳腺炎。

结果经抗炎治疗效果差或病情加重,4例行粗针吸活检,2例行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炎性乳腺癌。

讨论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炎性乳癌又称急性乳腺癌或癌性乳腺炎,是一种局部晚期乳腺癌。

因临床表现及外观与乳腺急性炎症相似而得名。

发病率低,死亡率很高。

美国报道炎性乳癌发病率仅占全部乳腺癌的1%~6%,平均发病年龄48~55岁[1]。

炎性乳癌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病情发展很快,一般为数周至数月,不超过1年,预后差。

组织学类型无特殊性,各种病理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均可见于炎性乳癌。

由于肿瘤浸润真皮下淋巴管及癌栓堵塞引起一系列类似急性乳腺炎性表现。

目前认为病变皮肤皮下淋巴管有癌细胞侵润是确诊炎性乳癌的主要依据[2]。

临床表现以明显的皮肤改变为特征,如皮肤增厚、红肿,弥漫性硬度增加,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皮肤温度升高等。

至少有1/3的皮肤受累变为红色甚至紫色,乳房疼痛和瘀斑。

腋窝淋巴结肿大。

典型X线表现:乳腺内毛刺、分叶状肿块或恶性钙化,腺体结构消失,局部结构紊乱,扭曲,Coopers 韧带增粗,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密度增高或浑浊,腋下淋巴结肿大。

乳腺钼靶X线、核磁共振DWI联合DCE技术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乳腺钼靶X线、核磁共振DWI联合DCE技术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81乳腺占位性病变是妇科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且近年来在女性群体中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女性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若患者早期未及时干预治疗极容易进一步转变为癌症[1,2]。

尽早诊断并治疗乳腺占位性病变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即为影像学检查;然而随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影像学诊断方式涌现,诊断价值存在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诊断手段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3,4]。

本研究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乳腺钼靶X 线、核磁共振DWI 联合DCE(联合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乳腺占位性病提供理论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实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纳入标准:均实施钼靶X 线、核磁共振DWI 联合DCE 技术诊断;均实施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入院前并未实施任何治疗。

以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150例患者中,年龄27.8~69.5岁,平均(43.56±8.91)岁;病灶直径3.1~10.8 cm,平均直径(7.52±1.43)cm;69例为良性病变,81例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中20例为乳腺增生、16例为纤维腺瘤、13例为乳腺囊肿、9例为浆细胞性乳腺炎、8例为乳管内乳头状瘤、3例为脂肪瘤,恶性病变中3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7例为浸润性小叶癌、11例为导管原位癌、10例为小叶原位癌、5例为黏液腺癌。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影响学检查;妊娠、哺乳期女性。

全部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准。

1.2 方法数字化钼靶X 线诊断:利用数字化钼靶摄影机及其配套分析软件(美国GE 公司)进行检查。

患者取站位,对双侧乳腺的侧斜位和轴位摄影,自动曝光;利用分析软件统计肿块的边缘特征、形态和内部钙化的情况。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

这是由于肾前、后筋膜的阻挡,使外渗尿液局限于肾周间隙的缘故。

本组所有病例均是肾周间隙内,与文献相仿。

(2)大小:文献报告的梗阻性尿瘤一般较巨大。

CT片上,其最大载面常常在十几厘米以上,这可能与发现尿瘤时较晚有关。

早期尿瘤,体积较小,临床症状不明显,不引起患者的重视,未做检查而遗漏。

(3)形态:圆形、椭圆形多见,大的尿瘤几乎占据肾周筋膜大部,呈肾周间隙“铸形”或大小不等“静脉曲张状”。

(4)囊液密度:与水密度相仿但与病肾肾盂肾盏内尿液相比,尿瘤内的囊液密度略高,这与内含有少量细胞或少量纤维蛋白成分等有关。

合并出血或感染时,囊液的 CT值增加更明显。

增强扫描,囊液一般不强化,这与尿瘤内压较大有关。

有文献报告,增强可见尿液渗漏的直接征象,即造影剂进入尿瘤内。

本组病例均未见囊液有强化表现。

(5)囊壁:厚薄不均,可有分隔,平扫囊壁及分隔密度一般较囊液高,容易分辨。

强化不明显,强化强度低于肾实质 (即使重度积水之肾实质),且各部囊壁及分隔强化强度可不一。

(6)病肾表现:必有肾积水表现,且多为中、重度积水。

本病的影像检查中,平片及尿路造影检查只能显示病肾积水及受压移位情况,对其定位、定性困难,不能明确诊断;而CT则能明确病变的部位、形态、范围、密度及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因此CT检查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方法。

2.3 鉴别诊断肾区的其它囊性病变种类较多,肾周尿瘤需要与不典型肾囊肿、肾周血肿、肾周脓肿、肾空洞型结核、囊性肾癌、肾积水、肾淋巴管瘤、中肾管源性囊肿、重复肾等鉴别。

在鉴别时,首先要明确病变发生部位,即发生于肾实质还是肾周间隙。

病变与肾实质交界面呈“杯口状” ,常提示病变发生于肾质实内。

囊壁与肾质实在 CT增强时强化不一致,也可以提供鉴别依据。

对于发生于肾周间隙的肾周血肿、肾周脓肿、中肾管源性囊肿等病变,其与肾积水没有必然联系,而梗阻性肾周尿瘤必然伴有肾积水表现,是鉴别诊断的重要特征。

乳腺癌钼靶X线表现特征浏阳市人民医院陶庆林,罗永超,陈双【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的表现特征,回顾性分析误诊原因,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

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你了解多少

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你了解多少

·健康科学·钼靶X线摄影诊断乳腺癌,你了解多少朱列张女士非常重视身体健康,有定期参加体检的习惯。

在今年的体检中,她发现体检项目单上乳腺检查这一栏里,可选的有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两项,她从来没有做过乳腺钼靶检查,所以就随手勾选了这项检查,谁知这一查就查出了问题。

钼靶检查结果提示“左侧乳房外上局部细小多形性钙化灶”,张女士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手术,术后诊断乳腺原位癌。

通过这则真实的故事,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为张女士捏了一把汗,也感叹她的幸运,同时大家对“钼靶检查”这一项目也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和疑问。

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科普一下“钼靶”的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钼靶所谓“钼钯”就是钼靶X线摄影拍片,即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是指利用低剂量软X线对乳腺组织进行摄像的技术。

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将乳腺放置于两块特制平板中,压紧后进行摄片,因此,很多医生打趣地称它为“乳腺的夹板拍片”。

钼靶X线摄影能清晰显示乳腺各层组织,是乳腺外科最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对乳腺增生、乳腺腺瘤、乳腺囊肿、乳腺癌等都有很重要的诊断作用。

二、钼靶X线摄影的优缺点(一)钼靶X线摄影的优点1. 无创操作,患者痛苦小。

乳腺钼靶检查并不会触及患者体内,痛苦相对较小。

2. 简单方便。

钼靶X线摄影具有全面、直观、安全、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和费用较为低廉等特点,且检查不受患者年龄和体形的限制,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因此,钼靶X线摄影可以被称为是“乳腺筛查的金标准”。

3. 敏感性高。

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的敏感性为82%~89%,特异性为87%~94%,它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小肿块,能发现≤1.0 cm的乳腺癌微小病灶和部分隐匿性病灶;对于钙化病变可以进行准确辨别,可观察到<0.5 mm的微小钙化点及钙化簇。

(二)钼靶X线摄影的不足1. 钼靶X线摄影对致密性乳腺存在病变的判断能力较差,对导管内病变判断能力也不高,因此,往往需要借助彩超和其他手段进行确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数字钥靶X线诊断分析
姚薇薇,杜恒峰,夏军,陈静,刘品霓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对51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数字铝靶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有X线异常征象者42例(84%),其中不对称性腺体致密影21例(42%),乳晕后结节影8例(16%),肿块影14例(27%) Z皮肤增厚、脂肪层混浊8例(16%),血管迂曲增粗11例(22%),钙化5例(10%),孚L头凹陷2例(4%)。

结论数字化铝靶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X线阳性率有所提高,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X线表现呈多样性且无特异性,需采用多种影像检查手段并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2(023)012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乳腺;非哺乳期炎症;数字铝靶;X线诊断
近年来,随看卫生条件、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孕期、产褥期卫生知识的普及Z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而非哺乳期乳腺炎则呈上升趋势。

非哺乳期乳腺炎为婴儿期、青春期、绝经期和老年期均可发生的乳腺炎症。

本病并不少见,发病高峰年龄为20 ~ 40岁。

因其无论是临床表现还是影像学表现与乳腺癌均有相似之处,故常被误诊为乳腺肿瘤,给患者带来本可以避免的身心创伤。

本文回顾性分析5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正规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消失
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数字铝靶X线征象,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搜集我院2009-2011年度门诊及住院患者51例Z均为女性,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