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讲义1

合集下载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图文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图文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图文实验报告化反应速率常数学院(系、部):化学化工实验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班级名称:06化工2W学生姓名:陆朝阳学生学号:06333216指导老师:陈老师实验时间:08—3—26一.目的要求1.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取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2.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测定方法.二.基本原理乙酸乙酯皂化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C2H5OHNa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变.某一时刻的OH-离子浓度可用标准酸进行滴定求得,也可通过测定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而得到.用电导仪测定溶液的电导值G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监测反应的进程,进而可求算反应的速率常数.二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的2次方有关.若反应物CH3COOC2H5和NaOH的初始浓度相同(均设为c),设反应时间为t时,反应所产生的CH3COO和C2H5OH的浓度为某,若逆反应可忽略,则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时间的关系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t=0cc00t=tc-某c-某某某t=∞→0→0→c→c上述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d(c某)d某k(c某)(c某)(18.1)dtdt积分得:某11kt(18.2)kt或c(c某)c某c显然,只要测出反应进程中任意时刻t时的某值,再将已知浓度c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反应的速率常数k值.因反应物是稀水溶液,故可假定CH3COONa全部电离.则溶液中参与导电的离子有Na+、OH-和CH3COO等,Na+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OH-的迁移率比CH3COO的大得多.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OH不断减少,而CH3COO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值不断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体系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Na的浓度某的增加量成正比,即:t=t某=β(G0-Gt)(18.3)t=∞c=β(G0-G∞)(18.4)式中,G0和Gt分别是溶液起始和t时的电导值,G∞为反应终了时的电导值,β是比例系数.将(11.3)、(11.4)代入(11.2)得:ckt(G0Gt)[(G0G)(G0Gt)]G0Gt(18.5)GtG据上式可知,只要测出G0、G∞和一组Gt值,据(11.5)式,由(G0Gt)/(GtG)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其斜率即可求得速率常数k值.三.仪器与试剂数字式电导率仪恒温水浴秒表双管电导池移液管(10mL)碘量瓶(100mL)洗耳球NaOH(0.0100、0.0200mol/L)CH3COONa(0.0100mol/L)CH3COOC2H5(0.0200mol/L)四.实验步骤1.开启恒温水浴电源,将温度调至所需值25℃。

(上课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上课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目的要求】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基本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为------(1)式中,x为时间t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

将上式积分得------(2)起始浓度a为已知,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m(=ak)便可求出k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Na和CH3COO,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0为t=0时溶液的电导,G t为时间t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

实质上,G0是NaOH溶液浓度为a时的电导值,G t是NaOH溶液浓度为(a-x)时的电导值G NaOH与CH3COONa溶液浓度为x时的电导值G CH3COONa之和,G∞则是CH3COONa溶液浓度为a时的电导值。

CH3COOC2H5+OH-→CH3COO+C2H5OH t = 0 a a0 0t = t a - x a – x x xt = 00a a在稀溶液中,溶液的电导与电解质的溶液浓度正比,因此有:G0=A1a, G=A2a, Gt=A1(a-x)+A2x代入(2)式,得:重新排列得:------------(5)因此,只要测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值G t 和起始溶液的电导值G0,然后以G t对作图应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1/ak ,由此便求出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值。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数据处理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数据处理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数据处理引言: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化学工程和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中电导率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的速率常数。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可以表示为以下化学方程式:乙酸乙酯+ NaOH → 乙酸钠 + 乙醇在反应过程中,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会发生离子交换,导致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发生变化。

通过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确定反应速率常数。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准备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并分别测定其浓度。

b. 使用电导率计准备好的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的初始电导率。

2. 实验操作:a. 将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按照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b. 将混合溶液倒入电导率计测量室,并记录初始电导率。

c. 开始计时,同时记录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

d. 当电导率变化趋于稳定时,住手记录。

三、数据处理方法:1. 绘制电导率随时间的曲线图:将实验记录的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电导率。

根据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曲线拟合方法,如线性、指数、对数等,拟合出最佳曲线。

2. 确定反应速率常数:a. 根据拟合曲线的斜率,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k。

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反应速率常数k的单位通常为mol/(L·s)。

3. 数据分析:a. 根据实验中使用的乙酸乙酯和NaOH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反应物的摩尔浓度。

b. 利用反应速率常数k和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反应速率。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室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

2. 保持实验环境的恒温,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较大。

3. 确保测量电导率的仪器准确可靠。

4. 实验中要注意反应物的摩尔比例,以保证反应的彻底进行。

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含思考题答案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含思考题答案

如何理解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物理意义?
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是衡量皂化反应快慢的重要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乙酸乙酯的消耗量 或生成量。
速率常数越大,表明皂化反应进行得越快,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通过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了解反应的速率和机理,进一步研 究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物理意义还体现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中,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 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数据处理时,可以采用表格、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误差和异常值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记录
实验数据表格: 列出实验过程中 测定的电导率、 温度、时间等数 据。
数据处理: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计算乙酸乙 酯皂化反应速率 常数、反应活化 能等。
优化实验操作流程: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避免因操作不 当引起的误差。
汇报人:XX
数据图:将实验 数据绘制成图表, 如电导率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图、 温度与反应速率 常数的关系图等。
数据分析和结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得出乙酸 乙酯皂化反应的 速率常数、反应 活化能等结论, 并解释其原因。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origin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和计算 误差来源:温度、浓度、电导率等测量误差以及实验操作误差 误差分析:对每个误差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并计算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数据处理结果:展示数据处理后的图表和表格,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计算速率常数的方法:根据测量的电导率变化和反应产物的浓度变化,利用化学动力学方程式计 算出反应速率常数。
恒温水槽
实验设备
磁力搅拌器
精密电导率仪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一、 实验目的1、了解电导法测定化学反应速度常数的方法。

2、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活化能。

3、熟悉电导率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级反应,其反应式如下,设在时间t 时生成物的浓度为x ,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起始浓度分别为a ,b 则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CH 3OOC 2H 5+NaOH→CH 3COONa+C 2H 5Ot =0 c c 0 0 t =t c -x c -x x x t →∞ →0 → 0 →c →c 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

反应速度与两个反应物浓度都是一次方的关系,称为二级反应。

为了便于计算,设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起始浓度相等,a =b ,则上式变为:(15-1) 2()dxk a x dt=-积分式(15-1),且t =0时,x =0得:a kt x a 11+=- (15-2)或xa xta k -⋅=1 (15-3) 由式(15-2)、(15-3)可知,以x a -1 (或xa x-)对t 作图,均得一直线。

同样,亦可将测得不同t 时的x 值代入上式,得k 为常数。

据此则能证明反应为二级。

通常用的是作图法,并由直线的斜率计算反应速度常数k 。

如时间单位为分,浓度单位为摩尔/升,则k 的单位为升/摩尔·分。

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如分析反应液中OH -的浓度),也可用物理法测定(如测量电导),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

此方法的根据是: (1)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电导率相差很大,在反应进行过程中,电导率大的OH -逐渐被电导率小的CH 3COO -所取代,溶液电导率有显著降低。

(2)在稀溶液中,可以近似认为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并且溶液的电导率就等于溶液中各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之和。

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导电性极小,反应时,它们浓度的改变认为不影响溶液的电导值,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能导电的Na +、OH -和 CH 3COO -的离子。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mol -1• dm3。
9
仪器和试剂
• 电导率仪 一套
恒温水浴 一套
• 叉形电导池 2只
移液管(10mL) 2支
• 烧杯(50 ml) 一只
容量瓶(100 mL) 1个
• 称量瓶(25mm23mm) 一只 停表 一只
• 乙酸乙酯(分析纯) 氢氧化钠(0.0200 mol/L)
• CH3COONa (分析纯)
H 采用相同的浓度 c 作为起始浓度。当反应时间为 t 时 ,反应所生成的CH3COO- 和C2H5OH的浓度为 x ,那么 CH3COOC2H5 和 NaOH的浓度则为 (c-x) 。设逆反应可
以忽略,则应有
4
实验原理
t 0时 t t时 t 时
CH3COOC2H5 NaOH CH3COONa C2H5OH
G0 Gt
c[(G0 G ) (G0 Gt )] c(Gt G )
8
实验原理
整理成
G0 Gt ckt Gt G
(5)
从直线方程式(5)可知,只要测定出G0、 G以及一组
Gt 值后,利用 (G0 Gt ) /(Gt G
线,由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
)
k
对 t 作图,应得一直 值,k 的单位为min-1
14
3、 Gt的测定
在另一支叉形电导池直支管中加入0.0200 mol/L的乙酸乙酯 溶液10mL,侧支管中加入0.0200 mol/L的NaOH溶液10mL,并 把洗净的电导电极插入直支管中。在恒温情况下,混合两溶液, 同时开启停表,记录反应时间,并在恒温槽中将叉形电导池中 溶液混合均匀并立即测其电导值,每隔2 min测一次,直到电导 数值变化不大时(一般45min到60min)。

实验十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十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十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Ⅰ、目的要求1.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取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3.掌握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Ⅱ、基本原理乙酸乙酯皂化,是一个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CH3COOC2H5+Na++OH- → CH3COO-+ Na++C2H5OH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而改变。

某一时刻的OH-离子浓度,可以用标准酸进行滴定求得,也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某些物理性质而求出。

以电导仪测定溶液的电导值G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监测反应的进程,进而可求算反应的速率常数。

二级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

为了处理方便起见,在设计实验时将反应物CH3COOC2H5和NaOH采用相同浓度c作起始浓度。

当反应时间为t时,反应所生成的CH3COO-和C2H5OH的浓度为x,那么CH3COOC2H5和NaOH的浓度则为(c-x)。

设逆反应可以忽略,则应有CH3COOC2H5+NaOH → CH3COO Na+C2H5OHt=0时 c c 0 0t=t时c-x c-x x xt→∞时→0 →0 →c →c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积分得显然,只要测出反应进程中t时的x值,再将c代入,就可以算出反应速率常数k值。

由于反应是在稀的水溶液中进行的,因此可以假定CH3COONa全部电离。

溶液中参与导电的离子有Na+、OH-和CH3COO-等,而Na+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OH-的迁移率比CH3COO-的迁移率大得多。

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OH-不断减少,而CH3COO-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值不断下降。

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体系电导值的减少量和CH3COONa的浓度x的增加量成正比,即t = t时x = β (G0-Gt) (3)t = ∞时 c = β (G0-G∞) (4)式中G0和Gt分别为起始和t时的电导值,G∞为反应终了时的电导值,β为比例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活化能的测定方法;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3、熟悉电导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速率常数的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时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CH3COOC2H5+NaOH = CH3OONa +C2H5OHt=0 o c o c 0 0 t=t c t c t o c - c t o c - c t t=∞ 0 0 o c o c则-2kc dtdc=,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 的表达式为: 速率方程式 k=t o t c c c c t -0*1。

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3COONa 全部电离。

则参加导电离子有Na +、OH -、CH3COO -,而Na +反应前后不变,OH -的迁移率远远大于CH3COO -,随着反应的进行,OH - 不断减小,CH3COO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κ)的下降和产物CH3COO -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只要测出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速率常数,就可以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三【仪器与试剂】电导率仪 1台 、铂黑电极 1支、 大试管 5支 、 恒温槽 1台、 移液管 3支; 氢氧化钠溶液(1.985×10-2mol/L ) 、乙酸乙酯溶液(1.985×10-2mol/L )四【实验步骤】1、调节恒温槽的温度在24.60℃。

2、在1-3号大试管中,依次倒入约20mL 蒸馏水、35mL 1.985×10-2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5mL1.985×10mol/L 乙酸乙酯溶液,塞紧试管口,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

3、安装调节好电导率仪。

4、从1号和2号试管中,分别准确移取10mL 蒸馏水和10mL 氢氧化钠溶液注入4号试管中摇匀,至于恒温槽中恒温,插入电导池,测定其电导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讲义
一、实验目的
①学习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活化能的测定方法;
②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 ③熟悉电导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1)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
CH 3COOC 2H 5+NaOH = CH 3COONa +C 2H 5OH
t=0 C 0 C 0 0 0 t=t C t C t C 0 - C t C 0 -C t t=∞ 0 0 C 0 C 0
速率方程式 2kc dt
dc
=-
,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 的表达式为: t
0t
0c c c c t 1k -⨯=
式中C 0 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C t 为反应到t 时刻的反应物浓度。

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 3COONa 全部电离。

则参加导电离子有Na +、OH -、CH 3COO -,而Na +反应前后不变,OH -的迁移率远远大于CH 3COO -,随着反应的进行,OH - 不断减小,CH 3COO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κ)的下降和产物CH 3COO -的浓度成正比。

令0κ、t κ和∞κ分别为0、t 和∞时刻的电导率,则:
t=t 时,C 0 –C t =K (0κ-t κ) K 为比例常数 t→∞时,C 0= K (0κ-∞κ)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 ∞+-⨯=
κκκκt
kc 1t 00t 可见,即已知起始浓度C 0,在恒温条件下,测得0κ和t κ,并以t κ对
t
t
0κκ-
作图,可得一直线,则直线斜率0
kc 1
m =
,从而求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

(2)活化能的测定原理: )1
1(k k ln
2
1a 12T T R E -= 因此只要测出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速率常数,就可以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三、仪器与试剂
皂化仪 5台 烧杯100mL 5个 恒温槽 1台 移液管 3支 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 乙酸乙酯溶液(0.1 mol/L) 四、实验步骤
1. 调节恒温槽至25℃,调试好皂化仪。

2. 取15 ml 0.1mol/l 的CH 3COC 2H 5溶液和15ml 0.1mol/l 的NaOH 溶液,分
别注入双交叉管的两个叉管中(注意勿使二溶液混合),插入电极并置于恒温水槽中10min 。

然后摇动交叉管,使两种溶液均匀混合,并同时开动秒表,作为反应的起始时间。

从计时开始,在第2min 、4min 、6min 、8min 、10min 、12min 、14min 、16min 、18min 、20min 、22min 、24min 、26min 、28min 、30min 各测一次电导值t κ。

3. 将100ml 0. 1mol/l NaOH 溶液并注入干燥的大试管中,插入电极,溶液
液面必须浸没铂黑电极。

置于恒温水槽中10min 后,测量其电导,此电导值即为25℃时的0κ,记下数据。

将恒温水槽调制35℃,再测定其0κ,记下数据。

4. 在35℃下重复步骤2,测量35℃时的反应的t κ。

五、参考数据处理参考
①求26℃的反应速率常数k 1,将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恒温温度=28.00℃ 0κ=2.29ms·cm -1
V 乙酸乙酯=10.00mL [乙酸乙酯]=1.9850×10-2mol/L V NaOH =10.00mL [NaOH]=1.9850×10-2mol/L
C 0=0.5×1.9850×10-2mol/L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1:
图1:t κ-
t
t
0κκ-:
κ数据处理:t κ对
t
t
0κκ-作图,求出斜率m ,并由0
kc 1
m =
求出速率常数
m=4.15,k 1=1/(mc 0)=1/(4.15×1.9850×0.5×10-2)mol·L -1·min=24.3L/(mol·min) 文献参考值:k (298.2K )=(6±1)L/(mol·min)
②采用同样的方法求35℃的反应速率常数k 2,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 a 、35℃的反应速率常数k 2
恒温温度=35.00℃ 0κ=2.63ms·cm -1
V 乙酸乙酯=10.00mL [乙酸乙酯]=1.9850×10-2mol/L V NaOH =10.00mL [NaOH]=1.9850×10-2mol/L c 0=0.5×1.9850×10-2mol/L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表2:
图2:t κ-
t
t
0κκ-:
κm=2.34,k 1=1/(mc 0)=1/(2.34×1.9850×0.5×10-2)mol·L -1·min=43.1L/(mol·min) 文献参考值:k (308.2K )=(10±2)L/(mol·min) b .计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k 1/k 2=m 2/m 1
∴ln(k 2/k 1)=Ea/R·(1/T 1-1/T 2) ln(m 1/m 2)=Ea/R·(1/T 1-1/T 2) ∴Ea=Rln(m 1/m 2)·[T 1T 2/(T 2-T 1)]
=8.314×ln (4.15÷2.34)×[308×299÷(308-299)]J/mol =48.7kJ/mol 文献值:Ea=46.1kJ/mol
相对误差:(48.7-46.1)÷46.1×100%=5.64% 六、结果分析与讨论
①根据本实验中测定的数据作t κ-
t
t
0κκ-图,图形为抛物线并非直线:乙
酸乙酯皂化反应为吸热反应,混合后体系温度降低,所以在混合后的几分钟所测溶液的电导率偏低。

如果从6min 开始测定,即去掉前两个数据,重新作图,则
t κ-t
t
0κκ-图线性提高了。

以26.0℃数据为例作图对比:
去点前:
κt /m s /c m -1
κ0-κt )/t /ms/cm -1
去点后:
/t
κt /m s /c m -1
κ0-κt )/t /ms/cm -1
②作t κ-
t
t
0κκ-图得斜率m ,根据m 求出k 值约为文献值的4倍:
26.0℃:
m=4.15,k 1=1/(mc 0)=1/(4.15×1.9850×0.5×10-2)mol·L -1·min=24.3L/(mol·min) 文献参考值:k (298.2K )=(6±1)L/(mol·min) 35.0℃:
m=2.34,k 1=1/(mc 0)=1/(2.34×1.9850×0.5×10-2)mol·L -1·min=43.1L/(mol·min) 文献参考值:k (308.2K )=(10±2)L/(mol·min)
分析原因:实验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后没有充分混合就开始测定,由于电导率仪处于主要是乙酸乙酯的环境氛围内,所以测定的κt 偏小,而
t
t
0κκ-值偏大,则
作图所得斜率偏小。

由于实验过程中,加入乙酸乙酯的操作及插放电导率仪的操作都由我完成的,所以在不同温度下所测定的数据都出现的相同程度的负偏差。

思考题:
1.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进行,而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
答:因为反应速率k受温度的影响大,(k T+10)/k T=2~4,若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大,则测定的结果产生的误差较大;反应物在混合前就预先恒温是为了保证两者进行反应的时候是相同温度的,防止两者温差带来温度的变化影响测定结果。

2.为什么CH3COOC2H5和NaOH起始浓度必须相同,如果不同,试问怎样计算k 值?如何从实验结果来验证乙酸乙酯反应为二级反应?
答:因为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二级反应,为了简化计算,采用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

如果不同,则k=1/t(a-b)·ln[b(a-x)/a(b-x)]。

选择不同浓度的CH3COOC2H5和NaOH溶液,测定不同浓度的反应物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

3.为什么要将电导率仪的温度旋钮选为“25”?
答:测量值就是待测液在实际温度下未经补偿的原始电导率值。

4.有人提出采用pH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此法可行吗?为什么?
答:可以。

CH3COOC2H5+OH-=CH3COO-+C2H5OH,反应速率方程为:v=dx/dt=k(a-x)(b-x),当起始浓度相同(a=b),对该式积分简化得:k=x/ta(a-x)。

设t时刻溶液的pH值为ε(t),则此时溶液OH-的浓度为c t
=10(pH-14),即
(OH-)
a-x=10(pH-14),ka=[a-10(pH-14)]/[t·10(pH-14)],用a-10(pH-14)对[t·10(pH-14)作图,可得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m=ka,即k=m/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