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大剂量利巴韦林加地塞米松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合集下载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病例临床分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病例临床分析

例(66 %)天 门冬氨酸转 氨酶 ( S ) 高 2 例 (55 %) 6 .7 , AT升 ( 5 .6 , (61 %) 血 清 A 升 高 (66 %) 但 是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高 】 8 .1 和 6. 7 , 总胆红 素 升 高 1 (33 %) B超 显 示 双 肾 改变 1 2例 3 . 3 。 2例 于正常者仅 1 例 (05 %) 而正 常范 围 2 例(55 %) ( ) 1 3 .6 , ( 5 .6 ;4 】 (33 % )肝 脾 肿 大 8 (2 2% ) 3. 3 , 例 2 .2 。 病 情 相 对 轻 , 后 好 , 可 能 与 本 地 区 为 家 鼠型 疫 区 和 早 期 预 这
维普资讯
浙江 临床医学 20 年 2月第 l 08 0卷第 2期

23 ・ 3
肾 综 合 征 出 血热 早 期 病 例 临 床 分 析
王 红举
肾综合征出血热 ( s是 由汉坦病毒引起 的 自然疫 源 H )
性疾病 , 主要 表 现 为 发 热 、 血 、 损 害 , 三 早 一 就 ” 早 发 出 肾 “ (
(6 1% )镜 下 血 尿 阳 性 1 8 .1 , 8例 (00 %) 血 尿 素 和 肌 酐 升 3 .3 5 .O ; 33 %和 4 .4 ;3实 验 室检 查 表 现 为 早 期 多 脏 器功 能损 44 % ( ) 高 1 例 ( 16 % ) 5 4 .7 。肝 功 能 : 丙 氨 酸 转 氨 酶 ( ) 高 2 害情况多 见 , 为突 出 的是 血 小板 下 降 (77 %) 蛋 白尿 谷 A 升 4 较 7. 8 、
少尿
O O 2 3
腹痛腹泻
O 3 5 5
第3 天 第4 天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出血、肾衰竭等症状。

近年来,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HFRS的治疗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将就该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分析。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功效,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利巴韦林是一种抗病毒药物,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在HFRS的治疗中,地塞米松的应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利巴韦林则可以抑制汉坦病毒的复制,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HFRS的治疗中能够显著缩短疾病的病程,减少病情的恶化。

一项针对HFRS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采用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病情恢复速度较快。

该治疗方案还能够降低HFRS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如肾功能损伤、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HFRS的治疗中还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

临床数据显示,该治疗方案在HFRS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多为轻度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能够良好耐受。

这为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HFRS治疗中的应用也需要遵医嘱使用,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治疗。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汇报情况。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HFRS的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HFRS的病因复杂,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该治疗方案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文章字数超过2000字,需要减少一部分内容。

】。

利巴韦林说明书

利巴韦林说明书

利巴韦林说明书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利巴韦林英文通用名称:Ribavirin其它名称:奥得清、奥佳、病毒唑、华乐沙、康立多、柯萨、利力宁、利迈欣、利美普辛、利赛洛、落液林、南元、奇力青、锐迪、三氮唑核苷、三唑核苷、同欣、威乐星、威利宁、维拉克、酰胺三唑核苷、新博林、Rebetol、Ribavirinum、Tribavirin、Vilona、Viramid、Virazid、Virazide、Virazole【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腺病毒性肺炎的早期治疗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2.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和拉沙热(LassaFever)的预防和治疗。

发热早期应用本药能缩短发热期,减轻肾脏与血管损害及中毒症状。

经静脉给药治疗由汉滩病毒(HantaanVirus)引起的出血热伴肾病综合征时,可降低血尿、少尿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国外资料)。

3.用于流感病毒感染。

4.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5.局部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药理】1.药效学本药系广谱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可能的机制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磷酸化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

本药并不改变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过程,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本药体外具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其它多种病毒生长的作用,进入体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可能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

2.药动学口服或吸入吸收迅速而完全,口服后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1-2mg/L)。

小儿每日以面罩吸药小时共3日,平均血药浓度峰值为L;每日吸药20小时共5日,平均血药浓度峰值为1-7mg/L。

本药生物利用度约45%,在呼吸道分泌物中的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与血浆蛋白几乎不结合。

利巴韦林说明书

利巴韦林说明书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利巴韦林英文通用名称:Ribavirin其他名称:奥得清、奥佳、病毒唑、华乐沙、康立多、柯萨、利力宁、利迈欣、利美普辛、利赛洛、落液林、南元、奇力青、锐迪、三氮唑核苷、三唑核苷、同欣、威乐星、威利宁、维拉克、酰胺三唑核苷、新博林、Rebetol、Ribavirinum、Tribavirin、Vilona、Viramid、Virazid、Virazide、Virazole【临床应用】1.重要用于腺病毒性肺炎旳初期治疗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旳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

2.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和拉沙热(Lassa Fever)旳防止和治疗。

发热初期应用本药能缩短发热期,减轻肾脏与血管损害及中毒症状。

经静脉给药治疗由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引起旳出血热伴肾病综合征时,可减少血尿、少尿旳发生率和死亡率(国外资料)。

3.用于流感病毒感染。

4.用于皮肤疱疹病毒感染。

5.局部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药理】1.药效学本药系广谱抗病毒药,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也许旳机制是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旳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磷酸化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旳竞争性克制剂,克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聚合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旳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旳复制与传播受抑。

本药并不变化病毒旳吸附、侵入和脱壳过程,也不诱导干扰素旳产生。

本药体外具克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以及其他多种病毒生长旳作用,进入体内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也也许具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

2.药动学口服或吸入吸取迅速而完全,口服后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约1-2mg/L)。

小儿每日以面罩吸药2.5小时共3日,平均血药浓度峰值为0.2mg/L;每日吸药20小时共5日,平均血药浓度峰值为1-7mg/L。

本药生物运用度约45%,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旳浓度大多高于血药浓度,与血浆蛋白几乎不结合。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及液体疗法,中晚期则进行对症治疗。

"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

(一)发热期1.控制感染发病4日以内病人可应用利巴韦林,每日1g,加入10%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3~5日进行抗病毒治疗。

2.减轻外渗早期卧床休息,为降低血管通透性可给予路丁、维生素C等。

每日输注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l000ml左右,高热、大汗或呕吐、腹泻者可适当增加。

发热后期给予20%甘露醇125~250ml静滴,以提高血浆渗透压,减轻外渗和组织水肿。

3.改善中毒症状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5~l0mg静滴,以降低血液黏滞性。

(二)低血压休克期1.补充血容量:宜早期、快速和适量,争取4小时内血压稳定。

液体应晶胶结合,以平衡盐为主,切忌单纯输入葡萄糖液。

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和白蛋白。

由于本期存在血液浓缩,故不宜应用全血。

补容期间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血压正常后输液仍需维持24小时以上。

2.纠正酸中毒:主要用5%碳酸氢钠溶液,每次5ml/kg;根据病情每日给予1~4次。

3.血管活性药物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经补液、纠正酸中毒后血红蛋白已恢复正常,但血压仍不稳定者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l0~20mg/100ml液体静滴,或山莨菪碱(654-2)0.3~0.5mg/kg静脉注射。

同时亦可用地塞米松l0~20mg静滴。

(三)少尿期1.稳定内环境若尿比重>1.020,尿钠<40mmol/L,尿尿素氮与血尿素氮之比>10:1,应考虑肾前性少尿。

可输注电解质溶液500~l000ml,并观察尿量是否增加,或用20%甘露醇100~125ml静注。

观察3小时尿量若少于100ml,则为肾实质损害所致少尿,宜严格控制输入量,每日补液量为前一日尿量和呕吐量加500~700ml.补液成分除纠正酸中毒所需5%碳酸氢钠溶液外,主要输入高渗葡萄糖液(含糖量200~300g),以减少体内蛋白质分解,控制氮质血症。

肾综合征出血热习题及答案

肾综合征出血热习题及答案

肾综合征出血热习题及答案01.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A.东方田鼠B.小家鼠C.黑家鼠D.棕背鼠E.黑线姬鼠02.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 )A.病毒血症B.血浆外渗C.心肌损害D.微血管痉挛E.电解质紊乱03.严重流行性出血热病人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主要发生在( )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04.脑水肿多产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哪一期( )A.发热期B.低血压休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05.男,29岁,农民,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

病程第4日就诊时热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瘀点。

前1日尿量300ml/d,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肾综合征出血热D.钩体病E.急性肾小球肾炎(06-09题共用题干)男,39岁,4天来发热、头痛、腹痛,腹泻,3-4次/日,稀便,1日来头晕无力于3月6日入院。

体检:T 36.8℃,BP 50/30mmHg,面颈部潮红,球结膜充血,水肿,两腋下有大片较密集的细小出血点,肝脾未及。

血WBC 28×109/L,Hb 165g/L,尿蛋白(+++),大便镜检WBC 5-8/HP。

06.最可能的诊断是( )A.钩端螺旋体病B.败血症C.肾综合征出血热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中毒性痢疾07.此患者休克原因为( )A.由毒血症引起B.由于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增多引起C.由出血引起D.由腹泻引起E.由高热及入量不足引起O8.应作哪项检查有利于确诊( )A.血培养B.汉坦病毒特异性抗体C.便培养D.钩端螺旋体病凝溶试验E.脑脊液检查09.对此患者最迫切的处理是哪项( )A.注射阿拉明和多巴胺以提高血压B.青霉素静注C.输血D.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E.积极利尿消肿10.青年男性,农民,因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5天,少尿1天,于1月10日来诊,家中卫生条件差,有鼠,查体:T 39.5℃,P 120次/分,BP 80/50mmHg,神志清晰,腋下皮肤散在出血点,面颈部充血,眼睑水肿,颈无抵抗,实验室检查:血WBC 21×109/L,N O.7,异型淋巴细胞0.15,HB 160g/L,尿蛋白(+++),镜检有红细胞及管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钩端螺旋体病C.流行性感冒D.败血症E.肾综合征出血热11.男,45岁。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治专家共识》(2021)要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啮齿类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HFRS呈世界性分布,在亚洲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流行,病死率较高,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HFRS 的高发地区之一。

一、流行病学与预防(一)流行病学HFRS的传染源是汉坦病毒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鼠类啮齿动物。

携带病毒的鼠尿、粪、唾液等污染环境,可形成尘埃或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这是传播的主要方式;还可通过消化道、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虫媒传播;孕妇感染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二)预防推荐意见1:接种疫苗是预防HFRS的有效措施。

对于疫区16~60岁人群,尤其是户外劳动者和从事汉坦病毒实验研究的人员,宜接种双价灭活疫苗。

接种部位和方式为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接种,每次1.0mL,0、14d 各接种1次,1年后应再加强免疫1次。

二、病原学与发病机制(一)病原学(二)发病机制三、临床特征潜伏期一般为4~45d,多为7~14d。

典型病例的病程分为5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病情重者前3期可重叠,轻型病例可缺少低血压休克期或少尿期。

(一)病程及临床表现1. 发热期:急性起病,体温为38.0~40.0,发热期一般持续4~6d。

2. 低血压休克期:发病第3~7病日,常见于由HTNV引起的HFRS 患者。

3. 少尿期:一般出现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约为2~5d,少数可达2周以上。

少尿或无尿为此期最突出的表现。

4. 多尿期:多出现于第9~14病日,大多持续1~2周,少数可长达数月。

5. 恢复期:多数患者病后第3~4周开始恢复,恢复期为1~3个月,少数重症患者恢复时间较长,但很少超过6个月。

(二)特殊人群的疾病特征1. 儿童HFRS:2. 老年人HFRS: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多为中、低热,少数患者无明显发热。

3. 妊娠合并HFRS:妊娠期妇女患HFRS 的病情常较重,容易出现并发症,部分患者可因流产、死胎、DIC、阴道大出血而死亡。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药物联合使用的疗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肾小球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的作用,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而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毒感染的治疗中。

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将对这种疗法的疗效进行分析。

地塞米松是一种合成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中,地塞米松可以减轻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肾小球损伤和炎症反应,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的发生。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中,利巴韦林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降低病毒对肾小球的损害,从而减轻肾小球炎症反应和减少肾功能损伤。

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抗病毒作用,减轻肾小球炎症和损伤,从而有效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肾功能。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研究表明,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肾小球炎症和损伤,降低蛋白尿和血尿的发生率,改善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地塞米松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并且具有持续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激素依赖、免疫抑制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但在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程中,地塞米松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较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山 614000
6.44
P<0.05
x2=4.50
P<0.05),轻度与重度之间有 P<0.01)。
极显著性差异(Y2=20.17
1.4.4
HBV DNA阳性患者溃疡发生率高425例慢
本文观察肝性胃溃疡患者的54例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9年1月一2003年3月我科及消
1.4.3该病发生率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154例肝 硬化患者均有食道、胃底静脉不同程度曲张,溃疡发生率与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成正比。见表2。 表2不同程度食道胃底静脉曲张与肝性胃溃疡的发生率
54例肝性胃溃疡I临床观察
其中,轻度与中度、中度与重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
隆莉王建奎张继万
武警四川总队乐山医院
性肝病者行ELISA检查,乙型肝炎病毒学标志阳性331例, 331例患者均行血HBV DNA检查(斑点杂交法),一部分患 者行肝组织HBV DNA检查(PCR法),结果见表3。 表3 DNA结果与肝性胃溃疡发生率比较
化内科、门诊、住院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425例。其中慢性 乙型肝炎202例,慢性丙型肝炎34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重叠感染21例,乙型肝炎、丁型肝炎重叠感染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肝炎后 肝硬化132例,酒精性肝硬化22例,均行胃镜检查。其中肝 性胃溃疡54例,男39例,女15例,平均年龄41例。对照 组:同期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 35岁。 注:f=4.14
10
U/L,其中AST>ALT 13例,ALT>AST 7例;
总胆红素64.6~185 tmaol/L;白蛋白正常者(35~55 g/L) 12例,<35
g/L
8例。20例患者中查抗HAV—IgM、乙型肝
炎标志物、抗HCV、抗HEV均阴性。 1.3结果20例患者经综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治愈19 例,死亡1例,其中死亡患者符合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死于 肝衰竭。 2讨论 据报道肾综合征出血热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约为 56.5%~81.4%。而经肝活检示有肝细胞变性或坏死者则 高达97.6%,故有人提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3大主征应考 虑为发热、出血、肾损害和/或肝损害。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轻 度肝功能损害,类似病毒性肝炎的表现,肝功能严重损害者 较少见,表现为重型肝炎者实属罕见。本文20例均表现为 严重肝功能损害,其中就有1例表现重型肝炎,且20例患者 发病年龄偏大,应引起我们临床工作中的高度重视。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严重肝功能损害发生早,发热期即 已出现,此时尚未完成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典型经过。而肾综 合征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和各期经过有的不明显,可只表现为 肝功能异常,易误诊为肝炎、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甚至阻 塞性黄疸等。20例患者中就有8例患者误诊为上述疾病后 转入我科。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严重肝损害,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 肝炎,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出现的流行季节,出现发热、严重肝 损害,特别是AST>ALT,而肝炎各项病毒标志物均阴性时, 一定要注意患者有无出血,肾功能损害等体征,并进一步检 查出血热抗体,以免误诊、误治。
传染病信息2004年第17卷第1期
严重肝功能损害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87年7月一2003年8月住院确诊 的。肾综合征出血热324例,诊断符合1997年全国流行性出 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男262例,女62例,年龄16~ 68岁。入院后即行肝功能检查,确定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 严重肝功能损害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4~60岁 之间。发生于发热期者13例,低血压休克期者3例,少尿期 者2例,发热期与休克期重叠1例,发热期与休克期、少尿期 重叠1例。 1.2实验室检查
U/L。2组:TBIL>34.2~85.5 t盯nol/L,CHE≤5 400~4
500
tmaol/L,C脏≤4 500
P<0.01)。
U/L。见
表1。其中,2组与3组之间,1组与3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 别(x2=11.87
P<0.01
x2=25.20
万方数据
280--1 230
・39・
早期大剂量利巴韦林加地塞米松 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
刘传道孙桂荣①
山东省淄博市齐都医院
淄博255400
①山东省淄博市中心血站淄博255033
1999年9月一2002年5月间,对部分出血热患者早期 应用大剂量利巴韦林和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治疗,取得了满意
肝功能指标:20例患者中转氨酶
1。4.5与同期消化性溃疡比较肝性胃溃疡愈合时间 长,部分病例追踪,溃疡1年复发率较单纯消化性溃疡高。 2讨论 肝性胃溃疡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率高,且与静脉曲张程 度成正比,这与郭家伟研究结果一致怛J。原因:肝硬化门脉
高压致门静脉瘀血,但胃黏膜层血流减少,影响胃、十二指肠
黏膜更新和前列腺素合成,黏膜易发生变性、坏死及脱落形 成溃疡,同时门静脉瘀血大大削弱黏膜防御因子的作用,增 加了对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酒精等攻击因子的敏感性b J。 肝性胃溃疡发生率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成正比,这是因为 若肝功能减退,促胃液分泌物(胃泌素、组胺、5一羟胺等)灭 活减少,使胃酸分泌亢进和易引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 素可激活激肽系统,使组织缺血,致胃黏膜糜烂、溃疡14 J。 本研究观察了FIBV DNA阳性患者溃疡发生率高,考虑 肝性胃溃疡发病机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一定地位,可能 是病毒复制,引起免疫损伤(免疫复合物形成,引成一系列免 疫生化反应),胃、十二指肠黏膜受损,屏障功能受抑制。这 提出在肝性胃溃疡治疗中,抗病毒治疗应占一定地位,还有
mg,1/8h,2d,此后利巴韦林改为2/d,再继续应用2~3d。
对照A组给利巴韦林0.6 g,注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 点滴,1/d,连用4~5d。对照B组只给予一般综合治疗。 1.3结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检验值、复常天数,治 疗组均比对照A组、B组佳。对照A与B组间无明显差异。 治疗组40例发热消失时间为1.86±0.83 d,腰痛及肾 区叩痛消失时间为3.81±1.55d,尿蛋白复常天数为 3.66±1.67d,血尿素氮为5.13±2.05d,血肌酐 4.38±1.99d,血白细胞4.81±1.73d,血小板5.22±1.38d。 与对照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能超越低血压休克期者36例(90.0%),超越少 尿期者35例(87.5%),转型者3例(7.5 o,6),有并发症者4 例,无1例死亡。均较对照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 各组用药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讨论 我们认为:HFRS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广泛性小血管
中,28例肝性胃溃疡(18.18%),伴糜烂出血者多。慢性病
毒性肝炎271例中,26例肝性胃溃疡(9.5%)。
1.4.2溃疡发生率与肝功能受损程度成正比肝功能 损害重,溃疡发生率高,肝功能受损程度按胆红素值,胆碱酯
酶活性分1、2、3组。1组:TBIL≤34.2
U/I,。3组:TBIL>85.5
tanol/L,CHE>5 400
参考文献
损伤,其发病机制不仅是病毒直接引起小血管组织损伤,而 且也能通过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后损伤
1杨为松.肾综合征出血热.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84
—491
血管基底膜,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这种损伤在发热期就 已表现明显,至少尿期更为强烈,多尿期逐渐好转。因此,早 期抗病毒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可减轻病毒对组织的直接损 伤和免疫损伤。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核 苷酸的合成,对HFRS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在 HFRS病毒血症期病毒繁殖量大,小剂量利巴韦林难以迅速
(2003—08—27收稿)
万方数据
・40・
Infect Dis Info,2004,V01.17,No.1 表1 1~3组肝性胃溃疡发生率比较
抑制大量病毒,必须大剂量应用。本文结果显示:常规剂量 利巴韦林虽然也显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与不用利巴韦林 的对照B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应用大剂量利巴韦林的 治疗组各项指标好转率均显著提高,明显好于2个对照组, P<0.05。本文利巴韦林的应用剂量已是常规剂量的4~5 倍,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大剂量的地塞米松可以 抑制由B细胞转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产生减少,从而 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减轻免疫损伤。另外,激素具有减 少热源释放,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热源的敏感性以及稳定溶 酶体膜等作用,从而能解热和改善中毒症状。但宜早期应 用,剂量宜大,疗程宜短,以防并发症发生。 (2003—06—18收稿)
P<0.05
HBV
1.2诊断标准慢性肝病:1995年第3次全国传染病
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 消化性溃疡:消化内镜学诊断标准…1。 1.3方法均行胃镜检查,治疗用奥美拉唑,20 mg, 2/d,4周,复查胃镜,个别患者继续再服2周,再复查胃镜, 统计学方法Y2检查。 1.4结果 1.4.1肝硬化患者溃疡发生率高 154例肝硬化患者
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们对120例病程在4d以内的发热 期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住院患者进行了观察。全部病例 I-IFRS特异性抗体IgM均阳性(先后2次检测),年龄15~63 岁,平均35.2岁。男性68例,女性52例。轻型病例38例, 中型72例,重型1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A组和 对照B组,各组均为40例。经统计学处理,3组病例在年 龄、性别、临床分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各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平衡盐液、扩 溶纠酸、纠正低血压休克、加强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等一般 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利巴韦林0.8 g,注入 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1/8h,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