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皂化反应是化学中一种常见的酯水解反应,通过酸催化下的水解反应,可以将酯转化为相应的醇和酸。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探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以及酸催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设备,包括反应瓶、温度计、搅拌器等。
2. 实验药品:乙酸乙酯、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
3. 实验步骤:1)将100 mL 反应瓶洗净并干燥。
2)称取适量乙酸乙酯(约10 mL)加入反应瓶中。
3)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反应混合物的初始温度。
4)快速搅拌反应混合物,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
5)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出反应混合物的一小部分,加入稀硫酸溶液中,使反应停止。
6)用酸碱指示剂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呈酸性时,停止取样。
7)重复以上步骤,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反应混合物的酸碱性。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反应混合物的酸碱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酸碱性,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讨论:1.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一个指数函数。
在本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乙酸乙酯的初始浓度,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速率与乙酸乙酯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乙酸乙酯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酸催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皂化反应中,酸催化可以显著加快反应速率。
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酸催化对反应速率的显著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酸催化剂,比如稀硫酸溶液,来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酸催化剂的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并探究了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及酸催化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活化能的测定方法;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图解计算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3.熟悉电导仪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1)速率常数的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时典型的二级反应,其反应式为:CH 3COOC 2H 5+NaOH = CH 3OONa +C 2H 5OHt=0 C 0 C 0 0 0t=t Ct Ct C 0 - Ct C 0 -Ct t=∞ 0 0 C 0 C 0速率方程式 2kc dtdc=-,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 的表达式为: t0t0c c c c t 1k -⨯=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 3COONa 全部电离。
则参加导电离子有Na+、OH -、CH 3COO -,而Na +反应前后不变,OH -的迁移率远远大于CH 3COO -,随着反应的进行,OH - 不断减小,CH 3COO -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κ)的下降和产物CH 3COO -的浓度成正比。
令0κ、t κ和∞κ分别为0、t 和∞时刻的电导率,则:t=t 时,C 0 –Ct=K (0κ-t κ) K 为比例常数 t→∞时,C 0= K (0κ-∞κ) 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κκκκtkc 1t00t 可见,即已知起始浓度C 0,在恒温条件下,测得0κ和t κ,并以t κ对tt0κκ-作图,可得一直线,则直线斜率0kc 1m = ,从而求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 。
(2)活化能的测定原理: )11(k k ln21a 12T T R E -= 因此只要测出两个不同温度对应的速率常数,就可以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三、仪器与试剂电导率仪 1台 铂黑电极 1支 大试管 5支 恒温槽 1台 移液管 3支氢氧化钠溶液(0.02mol/L ) 乙酸乙酯溶液(0.02mol/L ) 四、实验步骤1.标定NaOH 溶液及乙酸乙酯溶液的配制计算标定0.023/dm mol NaOH 溶液所需的草酸二份,放入锥形瓶中,用少量去离子水溶解之,标定溶液。
实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电导率仪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进程中的电导率。
2.学会用图解法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3.学会使用电导率仪和恒温水浴。
二、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二级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当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起始浓度相同时,如均为a,则反应速率表示为(1)式中,x为时间t时反应物消耗掉的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
将上式积分得(2)起始浓度a为已知,因此只要由实验测得不同时间t时的x值,以对t作图,应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m(=ak)便可求出k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中,参加导电的离子有OH-、Na+和CH3COO-,由于反应体系是很稀的水溶液,可认为CH3COONa是全部电离的,因此,反应前后Na+的浓度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仅仅是导电能力很强的OH-离子逐渐被导电能力弱的CH3COO-离子所取代,致使溶液的电导逐渐减小,因此可用电导率仪测量皂化反应进程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达到跟踪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目的。
令G0为t=0时溶液的电导,Gt为时间t时混合溶液的电导,G∞为t=∞(反应完毕)时溶液的电导。
则稀溶液中,电导值的减少量与CH3COO-浓度成正比,设K 为比例常数,则由此可得所以(2)式中的a-x和x可以用溶液相应的电导表示,将其代入(2)式得: 重新排列得:(3)因此,只要测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值Gt和起始溶液的电导值G0,然后以Gt 对作图应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由此便求出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值。
由电导与电导率κ的关系式:G=κ 代入(3)式得:(4)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时间溶液的电导率κt和起始溶液的电导率κ0,以κt对作图,也得一直线,从直线的斜率也可求出反应速率数k值。
如果知道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T2)和k(T1),根据Arrhenius公式,可计算出该反应的活化能E和反应半衰期。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皂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通过碱与酯的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盐。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是研究皂化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实验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率常数,探究该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取得所需的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移液管、试管、滴管等。
2. 实验液体制备:准备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称取适量的乙酸乙酯。
3. 实验操作: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至适宜的温度。
然后,将乙酸乙酯滴入溶液中,同时记录下滴加的时间。
在滴加过程中,用试管定期取出少量反应液,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 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计算出不同时间点下的反应物浓度。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率常数。
通过绘制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我们可以观察到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了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呈现出指数衰减的趋势。
这符合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经典理论,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指数关系。
2. 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较高温度下,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物浓度下降更迅速。
这是因为高温加快了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和能量,从而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3.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并且可以用于描述该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速率常数,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并观察到了反应速率与时间、温度的关系。
这一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特性提供了基础数据。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空间,例如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数据处理的精确性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乙酸乙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了解乙酸乙酯的反应性质对于合成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是对其反应性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皂化反应是指酯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醇和盐。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可以由以下方程式表示:乙酸乙酯 + 碱→ 乙醇 + 乙酸盐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反应速率的快慢,它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反应体系的性质有关。
因此,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乙酸乙酯的反应性质以及控制其反应过程。
要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首先需要准备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乙酸乙酯和碱溶液。
可以选择一种适当的碱,如氢氧化钠。
然后,将乙酸乙酯和碱溶液混合,并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反应体系中乙醇生成的量。
根据乙醇生成的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来测量乙醇的生成量,如使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或液相色谱仪等。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实验,并且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在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过程中,还可以探究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如,可以研究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以了解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改变反应体系中乙酸乙酯和碱的浓度,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乙酸乙酯的反应性质,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是对其反应性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量乙醇生成的速率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可以计算得到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并探究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乙酸乙酯的反应性质,并为其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实验报告OH -电导率大,CH 3COO -电导率小。
因此,在反应进行过程中,电导率大的OH -逐渐为电导率小的CH 3COO -所取代,溶液电导率有显著降低。
对稀溶液而言,强电解质的电导率L 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该溶液的电解质电导率之和。
如果乙酸乙酯皂化在稀溶液下反应就存在如下关系式:a A L 10= (4)a A L 2=∞ (5) xA x a A L t 21)(+-=(6)A 1,A 2是与温度、电解质性质,溶剂等因素有关的比例常数,0L ,∞L 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t L 为时间t 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由(4),(5),(6)三式可得:a LL L L x t·00⎪⎪⎭⎫ ⎝⎛--=∞ 代入(2)式得:⎪⎪⎭⎫⎝⎛--=∞L L L L a t K t t0·1(7)重新排列即得:∞+-=L tL L k a L tt 0·1三、实验仪器及试剂DDS-11A 型数字电导率仪1台(附铂黑电极1支),恒温槽1台,秒表1只,电导池3支,移液管3支;0.0200mol /L 乙酸乙酯(新配的),O.0200mol /L 氢氧化钠(新配的)四、简述实验步骤和条件:1、调节恒温槽为所测温度25℃。
2、0L 的测量:分别取10mL 蒸馏水和10mL0.0200mol/L 的NaOH 溶液,加到洁净、干燥的叉形管电导池中充分混合均匀,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5min 。
用DDS-11A 型数字电导率仪测定上述已恒温的NaOH 溶液的电导率即为0L 。
3、t L 的测量:在另一支叉形电导池直支管中加10mL 0.0200mol/L CH 3COOC 2H 5,侧支管中加入10mL 0.0200 mol/L NaOH ,并把洗净的电导电极插入直支管中。
在恒温情况下,混合两溶液,同时开启停表,记录反应时间(注意停表一经打开切勿按停,直至全部实验结束),并在恒温槽中将叉形电导池中溶液混合均匀。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引言皂化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它常用于制取肥皂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是衡量反应速度的重要参数。
本文将探讨如何测定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可表示为以下方程式:C4H8O2 + NaOH → C4H7O2Na + C2H6O其中,C4H8O2代表乙酸乙酯,NaOH代表氢氧化钠,C4H7O2Na代表乙酸乙酯钠,C2H6O代表乙醇。
皂化反应的速率通常用速率常数k来表示,速率常数k即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监测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步骤1.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锥形瓶、搅拌棒、取样管、比色皿等。
2.将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倒入两个锥形瓶中。
3.在实验室温度下开始实验,将两个锥形瓶放置在水浴中,水浴温度设定为恒定的。
4.开始实验后,定时取样,取出一定量的混合液体放入取样管中。
5.取样管中的混合液体的浓度可以通过比色法测定。
将取样管放入比色皿中,使用比色计测量吸光度。
6.将测得的吸光度值与预先制备好的标准曲线相对应,可以得到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浓度。
7.根据浓度的变化,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8.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几次,取得多组数据。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通过多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计算平均速率常数。
将测得的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绘制成曲线图。
通过线性拟合,得到斜率,即为反应速率常数。
结论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测定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速率常数,通过比色法测定乙酸乙酯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数据和曲线拟合,得到了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参考文献[1] 张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J]. 化学实验, 2020(3): 45-50.。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苏州科技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实验中心
2021/8/16 1
主要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四、实验步骤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讨论提示
七、实验注意事项
2
一、实验目的
1、用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速率常数; 2、进一步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 3、掌握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13
四、实验步骤
6、在35℃恒温条件下,用与步骤(3)、 (4)、(5)同样浓度的溶液及方法测 0 t 值。 代由入(25℃10和)3式5℃,时从测而得求的得数反据应求的活化kT1和能kET2 a
14
五、数据记录和处理
实验温度:______ k0=________
t
kt
k0-kt (k0-kt) /t
3
二、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
CH3COOC2H5 OH CH3COO C2H5OH
设反应物乙酸乙酯与碱的初始浓度相同,如 均为a,则反应速率方程为:
dx k(a x)2 dt (1)
4
二、实验原理
k 1 x
(2)
t a (a x)
a—反应物的初始浓度;
x—反应t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求某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需知该反 应过程不同t时刻反应物的浓度x,本实验采 用电导法测定x 。
5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体系中,OH-和CH3COO-的浓度 变化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大,由于OH-的迁移 速率是CH3COO-的五倍,所以溶液的电导率 随着OH-的消耗而逐渐降低。根据溶液的电
导率与电解质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则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80 lg K 0.00754 T 4.54 T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活化能: Ea=27.3KJ/mol
实验结果与讨论
⑴结果:实测值为Ea= ⑵计算实验偏差: 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 ⑷有何建议与想法?
注意事项:
1.电导率仪要进行温度补偿及常数校正; 2.反应液在恒温时都要用橡胶塞子盖好; 3.混合过程既要快速,又要小心谨慎,不 要把溶液挤出反应管; 4.严格控制恒温的温度,因为反应过程温 度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很大; 5.严格配制溶液的浓度,保证氢氧化钠与 乙酸乙酯的浓度相等,否则反应速率常 数计算公式将发生变化。
积分得:
1 1 Kt c0 x c0
dx K (C0 x) 2 dt
-------------(1)
本实验采用电导法测量皂化反应中电 导L随时间t的变化。设L0、Lt、L∞分别代 表时间为0、t、∞时溶液的电导。在稀溶 液下,乙酸乙醋皂化反应,在不同反应时 刻,其电导率与浓度的满足以下关系:
实验原理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是个典型的二级反 应。设反应物起始浓度均为C0,经时间t 后产物的浓度为x。
CH3COOC2 H5 NaOH CH3COONa C2 H5OH t=0 C0 C0 0 0 t=t C0-x C0 -x x x t=∞ 0 0 C0 C0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0.924541.168103 t 1.95106 t 2
式中:密度ρ的单位为g/ml; 温度t的单位为℃。
用移液管量取20ml0.02mol/LNaOH溶液和 20ml蒸馏水放于100ml烧杯中,混均后倒 入大试管中(盖上橡皮塞)。 在反应管的小管中加入20ml0.02mol/L乙 酸乙醋溶液,大管中加入20ml0.02mol/L NaOH溶液(均盖上橡皮塞)。 把它们同时放入恒温槽中,恒温15分钟。
思考题
1.为什么本实验要在恒温下进行?而且氢氧化 钠与乙酸乙酯溶液混合前要预先恒温? 2.各溶液在恒温和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盖好? 3.如何从实验结果验证乙酸乙酯皂化反应为二 级反应? 4.如果氢氧化钠和乙酸乙酯起始浓度不相等, 则应怎样计算K值? 5.被测溶液的电导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过 程中溶液的电导为何发生变化?
L0 C0 (t ) -----------(2) Lt (C0 x) x (t t )
式中:α、β----与温度、溶剂、电解质NaOH及NaAc的性质有 关的比例常数; L0、L∞----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Lt----时间t时溶液的总电导率。
重点难点
重点:电导法测量的原理;阿
仑尼乌斯方程应用;电导仪使 用方法。 难点:电导仪工作原理。
乙酸乙醋溶液的配制
乙酸乙醋溶液的浓度应与氢氧化钠溶液 的浓度相同(均为0.02mol/L); 配制100ml 0.02mol/L的乙酸乙醋,需乙 酸乙醋m=0.17622g(m/M=0.1*0.02,M为 乙酸乙醋的分子量88.11g/mol); 即:乙酸乙醋的体积为V=m/ρ; 乙酸乙醋密度与温度关系:
用蒸馏水冲洗电导电极,用 滤纸吸干电极上的水,把电极插 入大试管中(恒温15 min后),测得 的电导率即为初始电导率L0 。
电导率Lt的测定:
用蒸馏水冲洗电导电极,用滤纸吸干电 极上的水,电极挂在架上待用。 待反应管溶液恒温15分钟后,用吸耳球 把小管中的乙酸乙酯压到大管中(压过 一半时开始计时)进行完全混合(压吸 反复多次)。 插入电极,测量Lt的值,每2分钟记录 一次,共记录15次。
K 2 Ea (T2 T1 ) ln K1 RT1T2
式中:K1、K2分别为温度T1、T2时反应的速率常数。
药品仪器
1. 2. 3. 4. 5. 电导率仪; 恒温槽一套; 反应管; 移液管、大试管、容量瓶等; 乙酸乙醋(AR) (0.02mol/L) 氢氧化钠(AR)(0.02mol/L); 6. 等等。
溶液在恒温槽中恒温15min后,即
可以进行测定。
电导率仪的量程设置在10ms档;
对温度进行补偿(根据室温);
对仪器进行校正,把“校正测量”
转换开关置于“校正”处,调节常 数校正旋钮至示值为电导电极常数; 把“校正测量”转换开关置于“测 量”处,即可开始测量。
初始电导率L0的测定
0 t
L0 Lt t
计算(L0-Lt)/t的结果:
(1)第一次恒温温度: t(min) ℃;L0= ms/cm
Lt (L0-Lt)/t
(2)第二次恒温温度: t(min) ℃;L0= ms/cm
Lt (L0-Lt)/t
Lt (ms/cm)
第一次恒温温度 30 ℃
B
Lt2
Lt1
A
0
(L0-Lt)/t1
由(2)式得:
L0 Lt x( )C0 ---------(3) L0 L
将(3)式代入(1)得:
1 L0 Lt Lt L C0 K t
作 反应速率常数K。
L0 Lt Lt ~ t
直线关系图,从斜率求出
根据阿仑尼乌斯(Arrhenius)公式, 反应活化能Ea可由下式求出: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三、药品仪器 五、实验记录 二、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六、数据处理
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八、注意事项 九、思考题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 及反应活化能的物理方法----电导法; 2.了解二级反应的特点,学会用作图法 求二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及其活化能; 3.熟悉电导测量方法和电导率仪的使用。
电导率仪
恒温槽一套(实物图片)
玻璃温度计
接触温度计
电动搅拌器 加热器
控温仪
反应管(实物图片)
混合前恒温
混合过程
混合后测定
实验步骤
开启恒温槽 调节温度 洗涤试管反 应器并烘干 恒温 测定初始 电导率L0 反应过程的 电导率测定
量取被测 溶液于试 管反应管
配制乙酸 乙醋溶液
恒温槽装置
连接好恒温槽装置,打开电动搅拌器、 控温仪的开关,调节接触温度计的温 度(以玻璃温度计为准,30℃或35℃),加 热至恒温。 注意:加热器的插头,应插在控温仪 的插孔上,不得直接插到其它电源插 座上。
采用电导率法的依据:
(1)溶液中参与导电的离子只有OH-、Na+
和CH3COO-,随着反应进行,Na+浓度保持 不变,OH-则不断减少,而CH3COO-不断增 多,由于OH-的摩尔电导比离子的摩尔电 导大得多,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 电导不断减少。 (2)在很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 率L与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 等于溶液中各电解质电导率之和。
Lt ~ L0 Lt t
(L0-Lt)/t2
(L0-Lt)/t
的关系图
Lt (ms/cm)
第二次恒温温度 35 ℃
B
Lt2
Lt1
A
0
(L0-Lt)/t1
Lt ~ L0 Lt t
(L0-Lt)/t2
(L0-Lt)/t
的关系图
直线斜率k1、k2用下式计算:
k L2 L1 L Lt L Lt ( 0 )2 ( 0 )1 t t
按照上述方法,测定30℃或35℃
时的L0及Lt的数值。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日期:
时间(min) 电导率Lt (2)第二次恒温温度: 时间(min) 电导率Lt ℃;L0= ms/cm
;
℃;L0= ms/cm
(1)第一次恒温温度:
数据处理
1.计算
t
; L L L ~ 2.作 关系图; t 3.计算直线斜率k,反应速率常数K; 4.求出皂化反应的Ea; 5.文献值。
反应速率常数K1、K2用下式计算:
1 K C0 k
皂化反应活化能Ea用阿仑尼 乌斯(Arrhenius)公式计算:
K 2 Ea (T2 T1 ) ln K1 RT1T2
文献值:
在25 ℃下,氢氧化钠浓度,乙 酸乙酯浓度均为0.02mol/L,其反应 速率常数:
K=6.4(molㆍL-1)-1ㆍm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