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知识点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知识点毛概课后习题答案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怪怪的)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正是在上述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章思考习题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通用19篇)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解放思想心得体会(通用19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放思想心得体会(通用1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解放思想心得体会篇1按照厂党委统一部署,电站管理公司党支部柬埔寨项目部认真组织开展“创造价值、创造效益,我该怎么办”专题大讨论,讨论过程中,广大干部员工深刻思考、踊跃发言,就如何推动公司和部门科学发展、实现扭亏增盈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大讨论,体会如下:一、转变观念、勇于探索要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跳出旧思路,及时转变观念。
公司成立以来,暴露出许多问题,大多问题具有流域特色,是以前从未遇到的,必须大胆探索,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只有这样才能提出科学对策,给实践以正确的指导。
一是充分认识和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造成困难的根本原因,只有找到根本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二是增强主体和危机意识,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考虑问题,只有思想观念的进步,才能带动行动上的进步,把公司带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充分激励广大员工的潜力,通过正确引导,使广大员工全力以赴投入到公司各项工作中来。
二、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针对流域电站,员工食、住、行显得尤其重要,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在努力解决员工困难的同时,还需要紧密结合实际做好以下几项思想工作:一是加强广大员工理论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消除等、靠、要的思想;二是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员工正确处理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三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爱企如家;四是加强公司文化建设,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五是加强民主管理建设,让广大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三、用管理创造效益,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电站管理公司成立至今,由于前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些制度和激励机制的不健全制约了公司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之一;发展是硬道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马列主义思想精髓

马列主义思想精髓------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最本质的东西。
也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如果没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新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
而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脱离亿万群众创造性的实践,也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
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必须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继续抓住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根本问题,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所谓解放思想是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实践当做最高权威,而不是随心所欲,胡来蛮干。
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党的领袖毛泽东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出发,阐述了“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抗日战争前期,他先后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批评了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进一步为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理论上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他说:“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毛概主观题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的主要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
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四破四立”大讨论

“四破四立”大讨论2014年开春之际,在全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形势下,要应对新挑战、突破新目标、破解新难题,努力实现全州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要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必须要破除安于现状观念、树立跨越发展意识;必须要破除封闭狭隘观念、树立开放合作意识;必须要破除空谈浮躁思想、树立实干为先意识。
下面我就上述“四破四立”的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就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说,因循守旧就是思想认识落后于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思想被种种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所束缚。
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树立敢为人先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要有敢闯难关、敢冒风险的意识,要以创新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以创新的精神拥抱未来。
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实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首先要加强学习,没有充分的学习就没有真正的创新;其次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的根本思想武器。
实践告诉我们,改革的每一次突破、开放的每一次深化、发展的每一次提速,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要善于联系实际,敢于破解难题。
特别是广大领导干部要密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认真查找妨碍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以及影响发展的难点问题,找出加快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要善于把方针政策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找准最佳结合点,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要敢于面对难题、打硬仗、啃硬骨头,努力闯出一条新路、开辟一个新天地。
十七大知识要点

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党和国家到二O二O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建立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基础上进行的;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邓小平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取得成绩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放思想_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

2010年第1期(总第73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 URE No 1112010General 1No 17352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N HUA【构建和谐社会】解放思想———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董树理(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哈尔滨150080)摘 要: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就是实事求是。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进步。
解放思想是历史的需要、人民的要求,必须同实事求是相结合,同实践相结合。
关键词:解放思想;社会发展;根本推动力中图分类号:K 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5409(2010)0120052202收稿日期:2009209208作者简介:董树理(19772),女,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历程,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改革,解放思想成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推动力。
一何谓解放思想?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说:“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年后,他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再次重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以后,他进一步明确表述:“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邓小平所倡导的解放思想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价值的基础上,持续了三十多年的伟大革命。
解放思想的方法论要求,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作为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