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细菌的发现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71—3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

请估算一个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昼夜后会是多少?事实上,细菌的繁殖速度远远低于这个速度,你知道为什么吗?【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最早发现细菌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科学家分别是()A、奥地利的孟德尔和比利时的比耐登B、美国的米勒和美国的麦克朗C、荷兰的列文虎克和法国的巴斯德D、德国的施旺和荷兰的列文虎克2、与植物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细胞中缺少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成形的细胞核⑤叶绿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3、细菌是单细胞个体,进行生殖时,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这样的生殖方式属于()A、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C、出芽生殖D、有性生殖二、填空题:1、19世纪中叶,人们认为细菌是________的。

2、1864年,法国科学家______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________的,而是由___________产生的。

3、巴斯德还发现了______、______(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的方法,后人称他为“__________”。

4、细菌的个体分微小,只能用_______和_______才能观察到。

5、根据细菌外部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球形的叫作____;杆形的叫作____;有些弯曲的或呈螺旋形的叫作____。

细菌都是____(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的。

有些细菌虽然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是每个细胞都是____生活的。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陕西省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

能力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的主要特征2.细菌的生殖时间分配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展示、深化分、巩固分钟学习流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一、温故知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二、自主完成:1.17世纪后页荷兰人制作了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就是。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造成的。

细菌不是发生的。

他还发现了、,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法以及方法。

后人称他为“”。

3.细菌的个体十分,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认真阅读教材P60,组内成员研究、讨论共同完成下列问题:(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2)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3)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区别?(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5)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2.认真阅读教材P61,组内成员研究、讨论共同完成下列问题:(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3)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 教师小结:情境导入: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导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  细菌  导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导学案学习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重点)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重点)3.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情境:1.尝一尝: 说出你的答案2.看一看: 颜色有何特点3.摸一摸:说出你的感觉探究任务一:细菌的发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71—72的内容,独立完成导学案上对应的问题:1.17世纪后叶,荷兰人借助发现了细菌。

2.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然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

当时一些著名科学家认为细菌是:。

3.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造成的,推翻了“细菌自然发生论”。

学生观看动画“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过程。

4.巴斯德的实验能否看成是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什么?5.尝试归纳细菌发现的过程,并谈谈你的感悟:探究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1.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2.学生用显微观察细菌永久涂片,并对细菌的形态进行讨论、交流。

3.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4.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并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

5.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6.小结:细菌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不同形态,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鞭毛、另外,细菌没有叶绿体,所以只能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探究任务三:细菌的生殖1.过渡:我们熟悉的生物大多是怎样繁殖的?(有性生殖)那么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2.课件展示①细菌的生殖过程;②芽孢的形成过程;③芽孢遇到适宜条件萌发过程。

学生观看后讨论:细菌是怎样生殖的?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技能训练,并组织学生讨论: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3.小结:细菌靠分裂进行生殖。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尝试通过将细菌与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通过了解发现细菌的过程,队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观点,认同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细菌的发现史。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着重让学生理解细菌的主要特征,即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和生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依托学生对细菌已有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如此广泛?”,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螺旋上升。

本设计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细菌发现史获得情感的提升。

呈现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细菌形态。

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结构及细菌营养方式。

通过技能训练中的计算,引导学生认识细菌生殖的特点,最后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等),与课前问题相呼应,将知识深化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四、教学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死亡3天的小鱼,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反映细菌发现史的多媒体资料,细菌、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挂图。

五、教学过程细菌的发现资料l:利用PPT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不叫一世的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教师进而提出当叫人们共同的疑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被故事深深吸引,随教师一同探索细菌的发现过程。

利用紧张的讲故事式的开场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汁意力,引发学生探究“细菌从哪里来”的欲望。

然地在这液体中发生的,你学到了什么小。

呢?细菌的生殖故事:国王和棋手对火,协议输方向赢方提供大米:数量如下:第一个棋盘格放一粒大米,第二个棋盘格放两粒大米,依此类推,后一个棋盘格的数量足前一个棋盘格的两倍,让学生计算最后一个棋盘格的大米数量是多少?引出:细菌的分裂生殖方式就如上述故事。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72,利用PPT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不可一世的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
教师进而提出当时人们共同的疑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
分享故事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细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和课件。
思考: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利用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周围的细菌图片和针尖周围细菌的图片。
PPT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细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出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3、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结构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并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被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通过对细菌繁殖方式的学习研究,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生活习惯不卫生很容易被细菌感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及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细菌的结构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复习细菌的分布情况。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一系列问题,哪里有细菌,你的手上有细菌吗?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细菌吗?二、探究新知(一)细菌的发现1、质疑过渡:为什么我们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却又不了解细菌呢?(细菌微小,肉眼看不见)2、学生阅读书本P71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以下的重要信息。

①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列文虎克②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证明细菌的由来并提出巴氏消毒法)。

3、小结:通过阅读,你对于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二)细菌的形态:1、质疑过渡:细菌很小,所以我们虽然时时刻刻在接触它们,却看不到,那么,它们的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呢?2、屏幕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三种形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细菌的结构:1、质疑过渡:细菌的形态不同,但基本结构相同,细菌的结构怎样呢?2、展示细菌结构图片。

学生就细菌结构进行讨论,总结细菌的结构的特点。

3、比较细菌细胞与动植物细胞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2节细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⑴知道细菌发现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谁?⑵通过观察并能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大小。

⑶能够说出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并知道不同细菌其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方面⑴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解,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形象的认识,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

⑵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⑶通过细菌分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白讲究个人卫生的道理,并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

2、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建构的目的。

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细菌发现过程、细菌形态、结构和生殖等有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放大镜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提出相关问题:我们为什么样吃饭前总是要洗手呢?由此引入课题。

学生回答讲卫生,洗掉手中的细菌等等。

学生积极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实验用手中放大镜观察手中有没有细菌学生认真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脑能力同时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细菌的发现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58—59页,然后根据探究实验的步骤,剖析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变质肉汤中的细菌是由原有的细菌产生的。

2、引导学生讨论与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1、阅读教材第58—59页。

2、通过教师引导及自己思考、讨论,了解到细菌并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细菌的营养:
五、细菌的生殖:
教学反思
(5)细菌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2.认真阅读教材P61, 组内成员研究、讨论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3)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
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2.细菌的生殖
时间分配
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展示、深化分、巩固分钟
学习
流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
一、温故知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有何区别?
二、自主完成:
1.17世纪后 页荷兰人制作了倍的显微镜,观察了多种微小的生物,这就是。
2.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来自造成的。细菌不是发生的。他还发现了、,提出保存酒和牛奶的 法以及方法。后人称他为“”。
第四章第二节细菌
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
2.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3.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
能力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1.细菌的主要特征
6.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A.芽孢生殖B.孢子生殖C.分裂生殖D.营养生殖
7.右图是细菌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具有[ ]________和[ ]________的细菌。
(2)写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AB
CDEF
(3)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的[ ]_________内没有叶绿 体等结构,说明一
般细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 ___。
(5)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境导入:同学 们,当你们走进五 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A.球菌B.杆菌C.螺旋菌D. 芽孢
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A.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B.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D.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5.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是()
A.巴斯德 B.列文.•虎克C.达尔文D.弗莱明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解开这个谜团, 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学生10分钟自学,完成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派代表展示结果,并说明理由。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教师进行纠正总结,使知识升华。
板书设计:
第二节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二、细菌的形态:三、细菌的结构:
3.细菌的个体十分,只有用或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三、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 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阅读教材P60,组内成员研究、讨论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2)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
(3)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区别?
(4)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
2.教师小结:
六、课堂反馈检测:
1.细菌的发现者是()
A.法国科学家巴斯德B.荷兰人列文•虎克C.中国人李时珍D.英国人珍妮•左多
2.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 生物B.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C.细菌的遗 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D.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 速分裂大量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