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建筑美学
美学漫步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天都在忙碌地生活,追求着物质和精神的满足。
然而,在这忙碌的背后,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去欣赏身边的美好,去感受生活的美学呢?美学漫步,就是一场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感悟美的旅程。
以下是我对美学漫步的一些感悟心得。
一、发现美的眼睛美学漫步的第一步,就是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美无处不在,它可能藏在一朵花、一缕阳光、一片云彩中,也可能藏在一首诗、一幅画、一篇音乐中。
当我们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就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尽的美好。
例如,我在一次漫步中,发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树。
它的树干笔直挺拔,树枝伸展向四面八方,树叶绿意盎然。
这棵树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神奇。
我意识到,这棵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生命的象征。
这样的发现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敬畏和热爱。
二、体验美的情感美学漫步不仅需要发现美,更需要体验美。
美是一种情感,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当我们漫步在美丽的风景中,或沉浸在优美的艺术作品中时,我们的心灵会受到触动,情感会得到升华。
在一次美学漫步中,我参观了一家美术馆。
馆内陈列着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其中一幅抽象画吸引了我的注意。
画中的色彩斑斓,线条交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站在画前,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这时,我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它让我忘记了尘世的烦恼,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三、感悟美的哲理美学漫步不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更是一种哲理的感悟。
美是人生的追求,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精神寄托,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在一次美学漫步中,我走进了一座古村落。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我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感受着古村落的宁静与祥和。
这时,我意识到,美不仅仅是外在的,更是内在的。
古村落的美,源于它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精神。
四、传递美的力量美学漫步不仅让我们自己受益,还可以将美的力量传递给他人。
当我们用心去欣赏美、感受美时,我们也会用美去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摘抄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宛如一场与美的邂逅,让我在字里行间漫步,领略了一番别样的风景。
在书中,宗白华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美学的奥秘一一揭示。
他对于艺术的理解,如同一位智者在轻轻诉说着古老而又新鲜的故事。
就拿书中对于中国绘画的探讨来说吧。
以前我看画,无非就是看看画得像不像,颜色漂不漂亮。
可宗先生却让我明白了,一幅好的中国画,绝不仅仅是表面的形似。
比如一幅山水画,那山峦的起伏,云雾的缭绕,不只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而是画家内心世界的抒发,是他们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
宗先生说,中国画家不是在画“所见”,而是在画“所知”“所想”。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去美术馆看画展,一幅山水画前围了好多人。
我凑过去,一开始也没觉得有啥特别的,不就是几座山几条河嘛。
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去看那些线条,去感受画家的用笔轻重、墨色浓淡,仿佛能听到山间的溪流声,能感受到微风拂过脸庞。
那些山峰不再是死板的形状,而像是有了生命,在跟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画家通过笔墨,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都表现了出来,这种情感的传递,才是中国画的魅力所在。
再说说书中对于诗歌的解读。
宗先生认为,诗歌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厚的情感。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背古诗,只觉得朗朗上口,却不懂其中深意。
有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前觉得这太简单了,不就是看到月光想家了嘛。
但宗先生的解读让我恍然大悟,他说这短短二十个字,把一个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那洒在地上的月光,就像是一层薄薄的霜,不仅写出了环境的清冷,更是诗人内心凄凉的写照。
抬头望着明月,那明月是故乡的明月啊,可自己却身在他乡,只能低下头,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
这种细腻的情感,通过如此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对于建筑美学的阐述,也让我大开眼界。
宗先生说,中国的建筑就像是一首凝固的诗。
以前我看那些古建筑,只觉得古色古香,好看而已。
描写木府建筑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木府建筑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1. 木府庄严宏伟的建筑,犹如一道道巍然屹立的古老神峰。
2. 恬静的琉璃瓦顶,映着岁月的沉淀,散发出迷人的古韵。
3. 古朴的门楼凝聚着民族传统的庄重与厚重,仿佛跨越时光的门徽。
4. 精致的砖雕雕刻,仿佛用刀壁上走线,细腻而不失线条的流畅。
5. 舒展的玉石廊柱,守望着每一位经过的人,略显庄重而又亲切。
6. 闭目沉思的回廊,一丝风吹过,抚过琴弦间,似乎能听到千年悠扬的乐音。
7. 园中曲径通幽,精心布置的花木散发出让人陶醉不已的芬芳。
8. 窗棂上的美丽纹饰,宛如盛开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温暖的光晕。
9. 曲折的石板路,那种步履小心却犹如穿越岁月的感觉,让人不由得深深陶醉。
10. 大殿巍峨高耸,狮子雕像凝视着远方,仿佛在宣扬着庄严与权威。
11. 石雕栏杆铸就的庭院,柳叶轻摇、荷花漾波,宛如一幅恬静的水墨画。
12. 大殿内的宏伟彩绘,充溢着神秘与浪漫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封建世界的仙境。
13. 龙纹的柱子,光滑而有力,古朴中透露出壮丽与庄严。
14. 门楣上的神话故事,人物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来自岁月的低语。
15. 拱形的门洞,从中穿行,仿佛融入了岁月的深处,感受到历史的凝重。
16. 木府的建筑风格兼具中原与西域之美,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融合。
17. 筒状的琉璃瓦顶,回荡着历史的回声,宛如时光的记忆。
18. 深具观赏价值的黄土壁画,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历史上的荣耀瞬间。
19. 精美的雕花窗棂,将宁静的室内与外界自然景观完美连接起来。
20. 回廊间的亭台楼阁,仿佛在构筑一幅迷人的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21. 灿烂多彩的壁画,在墙面上洒下丝丝绘画技艺的光辉。
22. 大气磅礴的石狮,雄健有力地守护着整个建筑群,象征着豪情与凛然。
23. 柔和的阳光透过窗棂洒下,将整个大厅映照得金碧辉煌,充满温暖的氛围。
24. 精致的石雕梁柱,奇特的纹饰勾勒出那个时代的独特美学。
25. 宁静的庭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让人心旷神怡。
描写历史建筑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历史建筑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1. 历史建筑仿佛是一本厚重而典雅的古书,记录着时光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
2. 古老的石砖和雕刻,昭示着历史建筑的尊贵与华美。
3. 宛如时间的见证,历史建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延续。
4. 纷繁复杂的建筑结构,展示出历史建筑的工艺之美和传统的智慧。
5. 雄伟的柱廊和高耸的塔楼,犹如一座座守护者,守卫着历史的安宁。
6. 曲径通幽,古树参天,历史建筑的园林景观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7. 历史建筑仿若艺术的殿堂,雕梁画栋之间散发着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气息。
8. 石壁上的历史人物浮雕,让人感受到古代智慧与传承的力量。
9.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元素,使历史建筑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
10. 仿佛时光倒流,历史建筑带人们回到古代的繁华与典雅之中。
11. 红墙黛瓦,历史建筑的颜色与光影交织,犹如一幅传世之画。
12. 小桥流水,历史建筑的水系与园林景观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宁静与宜人的氛围。
13. 历史建筑的建筑材料经过岁月沉淀,呈现出独特的质感和色彩。
14. 历史建筑内的广场和殿堂,彰显出尊崇与庄重,令人肃然起敬。
15. 曾经的宫阙和王府,历史建筑中流露出皇家气派与尊贵典雅。
16. 静谧的庭院,古建筑中透露出一份宁静和静谧的生活态度。
17. 石桥横跨,水流湍急,历史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18. 天人合一,历史建筑融入了人文与自然,体现着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19. 透过千年的窗棂,历史建筑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0. 历史建筑巧妙地运用了光线与空间,营造出宏伟壮观和神秘神圣的氛围。
21. 雕龙画凤,历史建筑的装饰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神韵。
22. 绞灯高挂,历史建筑的灯光勾勒出浪漫与温馨,夜晚更添一份神秘。
23. 古老的拱门和尖顶,历史建筑中的建筑比例与结构完美融合,展现出建筑美学的巅峰。
24. 玉琼玲珑,历史建筑中的雕花细节娴熟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25. 仿佛一抹风景,历史建筑融入城市之中,成为城市独特魅力的象征。
赞美古建筑的短句文案

赞美古建筑的短句文案1.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传承着文明的光辉2.古建筑承载着文化的厚重,散发着岁月的温柔3.古建筑是时间的痕迹,岁月的见证4.古建筑如诗如画,饱含着浓厚的艺术气息5.古建筑是岁月的见证者,历史的记录者6.古建筑包含着独特的建筑韵味,展现着古代人的智慧7.古建筑犹如历史的画卷,让人穿越时光8.古建筑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见证着古人的智慧9.古建筑宛如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让人沉浸其中10.古建筑是一座座充满故事的世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11.古建筑如同一座座文化的宝库,珍贵而饱含深意12.古建筑散发着神秘的魅力,让人无法自拔13.古建筑是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智慧的杰作14.古建筑雕刻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15.古建筑是文明的瑰宝,彰显着古代建筑师的智慧16.古建筑沉淀着岁月的沧桑,皓然智慧精湛17.古建筑是华夏文明的符号,传承着民族的根脉18.古建筑是历史的遗迹,让我们感受到时光的荏苒19.古建筑是文化的瑰宝,闪耀着古代智慧的光芒20.古建筑是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是中华文明的象征21.古建筑如一首优美的诗,记录着历史的风云22.每一座古建筑都是文明史上的瑰宝23.古建筑承载着文化的厚重,传承着民族的记忆24.古建筑是时间的见证者,沉淀着岁月的痕迹25.古建筑的雕刻艺术精湛,展现着匠人的智慧26.古建筑的错落有致,展现出空间美的极致27.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蕴含着古代建筑师的智慧28.古建筑的建造工艺传承千年,令人叹为观止29.古建筑的规划设计独具匠心,让人感叹不已30.古建筑捕捉了天地间的灵气,彰显着宇宙之美31.古建筑的气势恢宏,铭刻着古人的豪情壮志32.古建筑的细节处处体现着文化的深度33.每个古建筑都有着自己的传说,寄托着人们的期许34.古建筑仿佛是古代艺术的集大成者,演绎着历史的华章35.古建筑犹如一幅立体的画卷,让人穿越时空36.古建筑的廊檐回廊流石,营造出富有神韵的氛围37.古建筑的藏龙卧虎,展现出建筑的高度技术和审美38.古建筑的飞檐翘角,营造出独特的云游烟柳39.古建筑砖瓦的色彩斑斓,勾勒出历史繁荣的图景40.古建筑的每一砖、每一梁都闪耀着文化的光芒41.古建筑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结合实例谈谈人文景观的美学特色和鉴赏方法

结合实例谈谈人文景观的美学特色和鉴赏方法人文景观是指人类在旅游、探险、考察等活动中所产生的人文景观,如城市、古迹、博物馆、自然景观等。
这些景观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还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色,能够给游客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享受。
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人文景观的美学特色和鉴赏方法。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美学建筑是人文景观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其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形式、材料和风格等方面。
例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庙宇和城堡等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装饰风格,如对称、严谨、华丽和富有变化等,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美学基础。
2. 文化美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历史、传统、习俗和价值观等方面。
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表现出对人文主义和自由的追求,以及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崇拜和继承,这些特点构成了欧洲文化美学的基础。
3. 环境美学环境是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学特色主要表现在环境的设计、色彩、气氛和景观等方面。
例如,美国的纽约市、法国的巴黎和日本的东京等世界著名城市,具有独特的环境设计和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城市美学的基础。
鉴赏人文景观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了解历史和文化了解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是鉴赏它们的重要前提。
游客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和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这些景观的背景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它们的美学特色。
2. 观察和感受观察和感受是鉴赏人文景观的重要方法。
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景观,亲身体验其中的美学特色。
例如,在罗马竞技场中观看演出,或在纽约市的中央公园中漫步,这些活动都能够让游客更好地欣赏这些景观的美学特色。
3. 比较和评价比较和评价是鉴赏人文景观的重要方法。
游客可以将不同的人文景观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优缺点,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景观进行欣赏。
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评价的方式,对景观进行评价,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建筑的美学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建筑就像一位无声的艺术家,静静地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
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头、水泥和木材的组合,它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能够触动我们心灵的美学存在。
当我们漫步在古老的城镇,那些古老的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它们的墙壁可能已经斑驳,门窗也许不再崭新,但正是这种岁月的痕迹,赋予了它们一种深沉的美。
比如那些古老的庙宇,它们的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无不展现出古人的智慧和精湛技艺。
每一个细节都精心雕琢,仿佛在告诉我们,建筑不仅仅是为了遮风挡雨,更是为了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而在现代的城市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它们的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充满了现代感。
这些建筑虽然没有了古老建筑的那种繁复装饰,但它们用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设计,展现出了另一种美学。
比如那些玻璃幕墙的写字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宝石。
它们不仅是工作的场所,更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建筑的美学还体现在它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上。
一座好的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而不是突兀地矗立在那里。
比如那些依山而建的别墅,它们巧妙地利用了地形的优势,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而那些建在海边的度假村,它们的设计风格往往与大海的波涛、沙滩的细腻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舒适的感觉。
建筑的美学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美,更是内在的功能美。
一个好的建筑,应该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便利和舒适。
比如医院的设计,要考虑到病人的就医流程,病房的采光和通风;学校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教室的布局和设施。
只有当建筑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才能真正称之为美的建筑。
总之,建筑的美学无处不在。
它在古老的庙宇中,在现代的高楼里,在与自然融合的别墅中,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公共建筑里。
让我们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建筑的魅力,感受建筑带给我们的美好。
描写乔家大院的优美句子

描写乔家大院的优美句子1.院落深沉,雕梁画栋,乔家大院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将晋商的智慧和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2.古朴典雅的乔家大院,每个角落都有故事,每个门楣都寓意深远,让人不禁停下脚步,沉浸在这座建筑的艺术与历史之中。
3.在乔家大院这座古建筑中,人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息和韵味,它将历史、文化、艺术和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4.举世闻名的乔家大院,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尽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5.乔家大院以其宏伟壮观的建筑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令人叹为观止。
6.在乔家大院的每一角落,都有一份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沉淀,让人为之惊叹、为之陶醉。
7.乔家大院,历史底蕴深厚,仿佛一部凝固的史诗,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和建筑美学。
8.乔家大院的建筑工艺精湛,每一处细节都凝聚了匠人们的心血和智慧,让人不禁为之心驰神往。
9.乔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这里曾是众多历史名人的聚集地,如清末重臣左宗棠、文化名人赵树理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走在乔家大院的回廊中,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10.乔家大院,一座充满神秘色彩和历史底蕴的古建筑群,令人心驰神往。
11.乔家大院的古朴典雅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成为这个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12.乔家大院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古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博物馆。
13.乔家大院,历史悠久,古韵犹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北方建筑艺术的瑰宝。
14.漫步乔家大院,感受那古朴典雅的气息,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段辉煌的晋商时代。
15.乔家大院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16.乔家大院,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别有风情。
17.这座大院建筑雄伟,布局严谨,彰显着主人乔致庸的财富与地位。
18.站在乔家大院的高处远眺,不仅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建筑布局,还能领略到周围美丽的自然风光。
19.在乔家大院,每一砖每一瓦,都是故事,都是历史,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的非理性美
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痛苦以及工业革命给环境、文化带来的 负面效应,以及相对论,混沌学说的出现不仅给了人们反思理性主义 的机会也有了反思的工具。
非理性主义审美观主要体现在后现代建筑,以及解构主义建筑 上,下面就做简单的介绍
后代主义建筑
1966年文丘里出版了《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在书中提倡另一种美: “在简单而正常的状况下所产生的理性主义,到了激变年代已经感到不足” “一座建筑允许在设计和形式上表现得不够完善” “大街上的东西差不多全好” “不要排斥异端”
后代主义建筑
文丘里母亲住宅
建筑师没有使用平屋顶、方盒子形象,而是使用了坡 屋顶。建筑正立面是山墙,但是又在中间断开。门洞居中, 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门扇却在另一侧,山墙上弧线象征拱劵,但是由加了 一道横梁在下面。楼梯与壁炉组织在一起,并且相互纠结。
这座建筑平面立面是对称非对称,是传统非传统,体 现一种含混暧昧、模棱两可的非理性的美学趣味。
——贝聿铭
我们认为现代主义建筑提倡的基本思想以及理性的美是跨 越时代的,仍然是建筑美的主流。现代主义建筑依然在继续前进。 下面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现代主义建筑在新的时代的发展。
一、肯定建筑形式本身存在的独立性与精神意义 二、突出地域性文化、有机的思想 三、拾取历史建筑样式的价值
四、用高科技手段解决问题
漫步建筑美学
美?
建筑的美
“美不是存在事物本身中,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美的评价” ——黄药眠
建筑的审美价值在于建筑客体和观赏者双向互 动的关系中,美是一种价值观,审美是一种精神价值, 令接受者感到精神愉悦就为美。
建筑审美同建筑本身以及观赏建筑的人有关。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建筑的理性美 建筑的非理性美
新现代
在内部空间上丰富并且流动, 采用了大中庭组织空间,塑造了强 烈的光影效果。
新现代
卢浮宫金字塔
卢浮宫金字塔坐落在卢浮宫广场, 主体是一个高21.6米的玻璃金字塔, 南北东三面有三座5米高的小玻璃 金字塔做点缀 卢浮宫古典氛围与抽象的几何 形态相得益彰。显出现代主义 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新理性主义
典雅主义
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
主楼为长方形,周围有 一圈柱廊,左右对称,有明 显的基座,柱子,檐部,三 个部分。与古希腊相通而带 有现代的韵味。
廊子后面有大片花格墙, 能让人联系到著名的泰姬马 哈陵。
典雅主义
威尔逊学院
建筑使用了哥特建 筑元素——尖劵,形式 典雅,尺度宜人。
四、运用高科技手段解决各种建筑使用的问题
色粉墙面等明显的地中海
岸传统建筑特征,无不体 现了西扎对于葡萄牙本土
建筑传统的追求。
有机主义
米拉公寓
结构、材料和雕塑般的形体融合为壮丽 的整体,达到了塑性的极至。高迪曾仔 细观察过自然的形态,是高级结构体系 的勇敢革新者。
建筑造型仿 佛是一块被 海水长期侵 蚀又被风化 而布满空洞 的岩体,墙 体本身像波 浪荡漾的海 面富有动感, 小阳台栏杆 则像海藻一 样挂在墙壁 上。
一、肯定建筑形式本身存在的独立性与精神意义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是建立在坚实的理性主义的基石 之上的,通过借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历史上的建筑 进行抽象,寻找一种建筑原型。从而赋予建筑形 式独立性与精神价值。
新现代:
新现代是对现在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与现代 主义显著不同是建筑形态鲜明并被赋予一种象征意义;
有机主义
米拉公寓
米拉公寓顶层通道设计仿造动物脊椎造型
三、肯定历史建筑样式的价值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根据他们的年代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坚决 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的建 筑设计原则。 二战后,经济、社会情况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生了很大 变化。 而典雅主义建筑贴合社会发展,迎合人们心里需要致力于 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 庄与典雅的庄严感表现财力与权力。
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建筑形式从使用功能以及建造技术的逻辑关 系中获得的观点在战后得到片面加强而使建筑趋于国际化,而忽略了 建筑形式自身的独立性与精神价值。新理性与新现代一个从抽象的建 筑原型上,一个从构成上试图赋予建筑形式独立性与精神价值
新现代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是几何形体组合,富于动态, 富于生气,富于变化,很有趣味, 它给人以新鲜活泼的现代感和视觉 上新的审美趣味。”
住宅完工后,街区居民以为盖里把他家垃圾放在了街上。
解构主义建筑
香港之峰俱乐部
这座建筑被设计成一系列巨大而抽象的花岗岩几何体。4个巨 大的管状物抽象自山下的摩天楼形象,被躺倒戳入削去山尖的山头。 4个管状物相互扭曲,每个都带有与它者冲突的意象。内部功能单 元结构因此被打乱,墙被折叠或弯曲,封闭的空间被打开,原有的 正交格网崩溃。每个冲突都不尽相同,所以每个部分都以不同的方 式破碎。上面的一对管状物与下面的一对竖向拉开,产生一个深深 的空洞。在这个空洞处悬浮着入口的甲板、游泳池、浮动平台、小 吃柜台和图书馆等建筑单元
高技派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采用了不 同的外墙开口,结合架空地板, 加上风扇、吸声材料和过滤材料 等设施,形成能满足多功能的 “可吸收外墙”,从而使室内外 空气、水分通过墙体上的穿孔得 到交换,在平衡和调节温湿度的 同时,过滤灰尘,减少噪音.达到 运用高科技实现生态的目的。
高技派
瓦伦西亚科学城天文馆------仿生,眼睛的活力
新理性主义
博尼芳丹博物馆
诠释了城市的纪念性主题,其灵感来自于公共建筑、教会建筑和工业建筑的 空间要素转换。博尼芳丹博物馆就坐落在流经该市中心的马士河畔。该建筑从基 部到顶部的建筑要素完全是城市片断的再现。包锌的穹顶、烟囱般的交通体、方 格玻璃窗、钢丝网拱,这些工业元素仿佛仍在追忆这片土地作为制陶土厂的历史。
谢
谢!
可以说技术力量是现在主义建筑诞生的必然条件,同时现代 主义建筑也热衷于采用新技术,甚至表现技术,比如蓬皮杜艺术 中心就是一次建筑技术的狂欢。 但二战后,随着盲目信任技术力量的负面效应的影响日益明 显,技术乐观主义开始降温,建筑师不在坚持技术力量的主导型, 而是运用高技术来解决建筑使用的问题。我们认为高技术现在已 经成为了一种建造手段。
新地方主义
博阿·诺瓦餐厅
该建筑如同是从满布岩石 的海岬地段中生长出来一般。 墙体从建筑的基础部分做不规 则的延伸,体现出建筑体量与 环境的完美融合。
新地方主义
博阿·诺瓦餐厅
出挑深远的屋檐和悬
于末端的排水构件形成了
类似于远航船帆的奇特形 象。加上覆盖暖红板瓦
(罗马瓦)的单坡屋顶,
木窗木板的装修,压扁的 白色石膏抹灰的烟囱,白
二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引领建筑潮流的主角,美国成了发 源地。但在现代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技术至上而使建筑偏离关怀 人类现实生活。以及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了一种风格而被大范围的模仿导 致场所性及地域特色的丧失等问题。
“现代主义建筑死了”
——詹克斯
“有人说现代建筑死亡了,我不这么看,目前的许多 建筑流派实际上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现代建筑这棵树上发芽抽枝的。”
建筑理性美在建筑上突出的表现是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 现代主义建筑以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发展。包括历史主义 建筑美学、新现代主义、有机主义建筑美学、技术主义建筑美学等。
下面介绍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来阐释建筑的理性美。
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四位建筑大师他们既 强调理性,又赞赏表现,既肯定建筑功能、技术,有强调建筑的艺 术性。在他们的年代里,他们持有的是一种全面的建筑观。同时在 各个大师身上又表现出各自的特性。 如格罗皮乌斯偏重功能,勒柯布西耶提倡机械美学,赖特喜 欢有机,密斯重视建造与技术。
圣卡罗公墓(San Cataldo Cemetery)
墓园总体规划受到19世纪墓园以高墙和柱廊围合矩形平面的启示, 人体骨架形状为墓园提供了结构性形象概念,锥体意指骨架的头颅,尸 骨存放处形成了肋骨状的围笼,
新理性主义
圣卡罗公墓(San Cataldo Cemetery)
灵堂是一个色彩艳丽的巨大立方体结构,其形式来源于住宅的概念,与意大利北部传统 住宅相似,墙上开满窗洞,却没有屋顶与楼层,是一个未完成,废弃的建筑物,就像死 了一样。
总结
建筑的理性美
“假如一件艺术品,整体上杂乱无章,局部里支离破碎,相互冲突, 那就根本算不上什么艺术品” ——哈姆林
以整体、统一、和谐为美的建筑的理性美。这种审美倾向于建立秩序。 提倡多样统一,即有组织的多样性。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以牛顿 力学为基础在人们脑海中建立起来的理性,有序的世界意境。
参考书目:
吴焕加 《中外现代建筑解读》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吴焕加 《现代西方建筑的故事》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彼得 布伦德尔 《现代建筑演变》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邓庆坦 《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罗小未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总
结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现代主义运动如同 发源于山地的一条小河,水量不丰,河道明确,后 来,进入平原,河水散开,分开众多的支流,又接 纳了别的水源,有的径直向前,有的迂回曲折,形 成了庞大的水系。 因此无论是理性的美还是非理性的美都离不 开发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建筑基本 思想,或皈依,或反叛。
天文馆被覆盖在一个90m跨度的 巨大混凝土透明的弧形拱顶下。主 顶梁的两边是平行的弓形结构。玻 璃天窗底下是类似骨架的钢铁翼肋, 翼肋通过充满空气的压杆来控制, 可以像眼帘一样自由开合。在罩的 一侧,一个巨大的门上下开启闭合, 露出里面的球形天文馆,就像一张 一合的眼帘。这个建筑使用高科技 达到仿生的目的。
解构主义建筑 艾森曼提出解构的基本概念是取消体系,反体系,不相信先验价值, 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如果你按赋格曲的秩序感,结构的完善性和正统的美学观 来看我的作品,你就会觉得完全混乱。” ————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