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室内定位技术发展现状
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室内定位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早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依靠无线信号的接收强度进行定位,如Wi-Fi和蓝牙信号,但这种方法存在定位准确度较低、易受信号干扰等问题。
随后,出现了利用红外线、超声波和激光等技术进行距离测量的方法,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近年来,借助于传感器、地磁、惯性导航等技术的发展,室内定位技术实现了更高精度、更可靠的定位。
同时,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算法的应用也使得室内定位技术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商业领域,室内定位技术能够为商场、超市等地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帮助消费者更快速、有效地找到目标位置,提高购物体验。
在安全领域,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监控和紧急求助系统,实现实时定位和追踪,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在医疗领域,室内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医院导航、病人追踪等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旅游领域,室内定位技术可以为旅游景点提供导览和讲解服务,提升游客体验。
在应用场景方面,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除了商业、安全、医疗、旅游领域,室内定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办公、智慧城市等领域。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实现人员的定位和跟踪,根据不同的位置信息来控制家居设备的运行,提高家居的智能化程度。
在智慧办公中,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员工快速找到会议室、办公室等目标位置,提高办公效率。
在智慧城市中,室内定位技术可以与室外定位技术结合,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导航和定位服务,提高城市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室内定位技术在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室内定位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预计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将越来越迅速,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与安全。
蓝牙定位技术

蓝牙定位技术蓝牙定位技术:连接世界的无线之道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蓝牙定位技术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定位技术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蓝牙定位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蓝牙定位技术的原理蓝牙定位技术是通过测量蓝牙信号强度和多普勒效应等方式来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其原理基于蓝牙技术中的接收功率指示(RSSI)原理,通过分析接收到的蓝牙信号强度,可以确定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三角定位技术来进一步精确定位,即利用多个基站信号强度进行测量,通过计算交汇点来确定被定位设备的准确位置。
二、蓝牙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1.零售业:蓝牙定位技术在零售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商家可以在商店内放置蓝牙基站,通过蓝牙信号强度来追踪顾客的位置和行为,了解他们的购物习惯和喜好,从而提供个性化的购物体验。
同时,商家还可以通过蓝牙定位技术来实现精确的货架管理和库存控制,提升营销效果和销售额。
2.室内导航:在大型商场、机场、医院等场所,室内导航一直是一个难题。
蓝牙定位技术可以通过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设备所处的位置,从而为用户提供准确的室内导航服务。
用户只需下载相应的手机应用程序,即可通过蓝牙定位技术在室内环境中无障碍地找到目的地。
3.物流管理:在物流行业中,蓝牙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管理。
通过在货物上安装蓝牙标签,物流公司可以准确地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蓝牙定位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危险品运输等特殊领域,确保货物安全运输。
4.智能家居:蓝牙定位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通过在家中安装蓝牙基站和传感器,可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自动化控制。
例如,当用户离开家时,蓝牙定位技术可以自动关闭家中的电器设备和照明系统,从而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安全管理。
5.活动安全管理:蓝牙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
室内定位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室内定位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室内定位技术是一种可以帮助用户在室内环境中定位的技术,其一直受到用户的青睐,在近几年中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基于基站定位技术,以及GPS/INS技术,而现在,已经可以利用Wi-Fi,蓝牙,基站定位,RFID等新技术进行室内定位。
在本文中,将介绍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的定位技术,如GPS,无线电导航等,有许多缺点,例如低精度和无法覆盖室内环境,这为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室内定位技术,例如视觉定位,声纳定位和计算机视觉定位等。
此外,深度学习可以用来提高室内定位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
随着5G网络的发展,室内定位也将受到支持,这将有助于构建具有更强功能的室内定位系统。
关键词:室内定位,GPS,Wi-Fi,5GIntroductionIndoor positioning is a technology that helps users locate themselve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It has been popular withusers and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1990s,the main technologies used for indoor positioning were based on cell station technology, as well as GPS/INS technology. Now,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Wi-Fi, Bluetooth, cell station positioning, RFID, etc., can be used for indoor positioning.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trends of indoor positioning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Current State Future Trends Conclusion。
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室内定位技术是指在室内环境中通过使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移动设备或人员进行定位和追踪。
它在室内导航、安防、商业服务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无线信号定位:无线信号定位是室内定位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利用Wi-Fi、蓝牙、射频识别等无线信号,结合传感器和算法,可以实现较为精确的室内定位。
目前,无线信号定位已经广泛应用于商场、办公楼、医院等室内环境中。
2. 超声波定位:超声波定位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信号,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反射信号,然后通过计算传播时间和信号强度等参数来确定位置。
超声波定位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已经在一些室内导航和智能家居领域得到应用。
3. 视觉定位:视觉定位利用摄像头或激光扫描仪等设备,通过识别环境中的标志物、纹理或特征点,来确定位置。
视觉定位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实时性,但对设备要求较高,目前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导航等领域。
4. 惯性定位:惯性定位是利用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通过测量设备自身的加速度、角速度等信息来计算位置。
惯性定位可以在没有信号覆盖的环境中实现定位,但由于误差积累问题,精度较低。
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1. 精度提升:目前室内定位技术在精度上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中,如多层楼、宽敞环境等。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更多的传感器、改进算法等方式来提高定位精度。
2. 多模式融合:在实际应用中,单一定位技术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因此需要将多个定位技术进行融合,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如结合无线信号和视觉定位等多种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实现更稳定和准确的室内定位。
3. 实时定位:实时性是室内定位技术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定位人员位置对于救援工作至关重要。
需要进一步改进算法和硬件设备,提高定位的实时性。
4. 隐私保护:室内定位涉及到个人隐私问题,如何在确保定位准确性的前提下,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2024年室内定位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室内定位市场前景分析1. 概述随着智能手机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室内定位技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
室内定位是指通过无线信号、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在室内环境中确定设备或个体的准确位置。
室内定位技术在商场、医院、办公楼等场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室内定位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室内定位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室内定位市场规模达到50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
这表明室内定位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各行业的创新。
在零售行业,商场和超市可以利用室内定位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定位服务,优化商场布局和商品展示。
在医疗行业,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医院提高病人的定位和导航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在物流、酒店、公共交通等领域,室内定位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3. 技术趋势与驱动因素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以下技术趋势和驱动因素:3.1 5G技术的应用随着5G技术的普及与商用,室内定位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5G技术具备高速率、低延迟和广覆盖等特点,能够提供更好的网络连接和定位服务,为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2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室内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高室内定位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这将进一步推动室内定位市场的发展。
3.3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也是推动室内定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各种传感器的不断升级和发展,使得室内定位的硬件设备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通过声音、光线、红外线等传感器,可以实现更准确的室内定位。
4. 挑战与对策虽然室内定位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4.1 隐私问题室内定位技术需要获取用户的位置信息,这引发了一些隐私问题。
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如何平衡定位服务与用户隐私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2024年室内定位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室内定位市场发展现状概述室内定位是指在室内环境中使用定位技术确定物体或个体的位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定位在商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室内定位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潜在的机会和挑战。
市场规模室内定位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全球室内定位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里以每年1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这是由于室内定位在零售、物流、医疗和智能建筑等行业中的广泛应用。
市场应用零售在零售行业中,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购物者快速找到所需产品,并提供个性化的推荐服务。
很多商场和超市已经引入了室内定位系统,通过手机应用向用户展示商店的平面图和产品位置,增强用户购物体验。
物流室内定位技术在物流行业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通过实时监控货物位置,企业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和调度仓库内的货物。
此外,室内定位技术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和延误。
医疗医疗行业对室内定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室内定位系统可以在医院内部提供准确的导航服务,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找到目的地。
此外,室内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跟踪病人位置,提供更精准的照护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智能建筑室内定位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室内定位系统,建筑物可以智能感知人员的位置和行为,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自动调节灯光和温度,根据人员流量进行楼层管理等。
技术挑战虽然室内定位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
复杂的环境与室外定位不同,室内环境更加复杂。
墙壁、家具和其他物体会干扰信号传输,导致定位不准确。
因此,如何克服这些环境干扰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定位精度对于很多应用场景来说,定位精度是一个关键要求。
当前的技术在实现室内定位精度时还存在一定的限制,需要进一步改进。
隐私问题室内定位需要引入个人位置信息,这引发了一些隐私问题。
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

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项技术,它利用蓝牙信标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定位和导航。
这项技术已经在商场、博物馆、医院、办公楼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一、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的原理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利用了蓝牙信标在室内环境中的广播和接收功能。
蓝牙信标是一种小型的无线设备,它能够发送包含位置信息的信号,并且可以被周围的移动设备接收并解析。
在室内定位系统中,通常会在建筑物的各个区域内部设置多个蓝牙信标,这些信标可以相互通信,实现室内环境的全方位覆盖。
当移动设备进入建筑物并启动定位功能时,它会自动搜索周围的蓝牙信标,并获取它们发送的位置信息。
通过收集不同信标的信号强度和到达时间等数据,移动设备可以计算出自己相对于这些信标的位置,并以此确定自己在室内环境中的具体位置。
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移动设备在建筑物内的实时定位。
二、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蓝牙信标的成本低廉,而且可以长时间运行,因此可以大规模部署在建筑物的各个角落,实现对整个室内环境的全方位覆盖。
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高,可以满足对位置信息要求严格的应用场景。
蓝牙信标的设备体积小,安装方便,不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和空间利用,因此广受用户的欢迎。
三、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已经在各种场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商场和超市中,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提供室内导航服务,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在博物馆和艺术馆中,基于蓝牙信标的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文物和艺术品的背景信息,并且可以根据游客的位置推送相关的讲解内容。
在医院和办公楼中,可以利用室内定位技术来实现对医护人员和办公人员的实时监控和定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
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室内定位技术是指在室内环境下对目标进行定位和跟踪的技术。
随着智能家居、物联网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室内定位技术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技术原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室内定位技术的现状目前,室内定位技术主要分为无线信号定位、惯性导航、计算机视觉和超声波定位等几种类型。
无线信号定位技术是最为常见和成熟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Wi-Fi、蓝牙、RFID等无线信号来对室内目标进行定位。
这些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室内定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另一种常见的室内定位技术是基于惯性传感器的惯性导航技术。
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等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室内目标的高精度定位和导航。
惯性导航技术在室内无GPS信号的环境中有着很强的适用性,可以实现对移动机器人、无人车等的定位和导航。
计算机视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定位。
通过摄像头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和跟踪。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室内商场、仓库等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波定位技术通过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实现对室内目标的定位。
这种技术精度高,对环境要求较低,因此在室内定位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
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智能家居领域是室内定位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
通过对家居环境进行定位,可以实现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功能。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语音助手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室内定位技术在商业零售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对顾客的定位和行为分析,商家可以实现精准营销、智能导购等功能。
室内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提高了商业运营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室内定位技术在医疗保健、工业制造、娱乐娱乐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保健领域,室内定位技术可以用于病人的定位和监测,提高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精度和效率。
在工业制造领域,室内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生产设备等的精准定位和监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蓝牙传感网络的室定位研究及在行为识别中的应用_江德祥》2.1 无线定位技术概述利用无线技术实现定位已成为定位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每种无线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考虑系统成本、定位精度、实时性要求、技术实现难度和算法复杂性等因素。
下面主要从应用场景上来介绍研究较为集中的几种无线定位技术,其中室外定位主要使用GPS和GSM 无线技术,而室主要利用各种无线传感器,包括红外、超声波、蓝牙、Wi-Fi、ZigBee 和RFID 等。
基于红外的定位系统一般只能实现“房间级”的定位精度,而基于超声波的定位系统能实现“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但是这两种定位系统需要特定的硬件设备,价格昂贵。
这两种信号的穿透能力差,受墙壁和障碍物遮挡影响较大,并且信号的覆盖围过小,不适合室的大围定位。
基于RFID 的定位技术是基于参考点的思想,在定位区域布置大量的RFID 节点,再进行匹配查找,这样实现大围和高精度的室定位就取决于RFID 参考点的布置密度。
基于ZigBee 的定位取决于802.15.4无线技术的特点,其缺点是短距离和高延时,对利用信号强度RSSI 来进行位置估计的应用存在一定局限。
室定位研究最集中的是基于Wi-Fi 的定位技术,由于无线局域网已在城市各个角落大面积覆盖,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无线设备来实现室定位,降低成本和提高定位精度。
基于Wi-Fi 的无线信号在室可以达到100-200 米的覆盖围,能满足大围的室定位需求,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的信号强度RSS 值,定位设备通过与AP 之间的信号测量关系来估计可能的坐标位置。
2.2.1 基于围检测的定位方法蓝牙定位研究中最先引入了围检测的思想(文中也称为Cell-ID 思想),原因是蓝牙无线信号具有有限的短距离围特性。
一类蓝牙设备的信号覆盖围是100m,2 类蓝牙设备是10m,3 类是4m。
基于这种围特性,当用户携带设备进入到信号覆盖围之时,就能感知用户的位置,达到对应Range 围的精度。
因此在早期的蓝牙定位研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Cell-ID 的应用原理。
2003 年Anastasi G 等人[26]提出使用蓝牙技术来实现一种定位框架和服务。
基于Cell-ID 的方法实现了一个BIPS 蓝牙定位系统。
BIPS 系统是在一个建筑物布置蓝牙接入点,使用以太网将各个接入点连接到定位服务器上,移动用户在他的手持终端上就可以看到到达同筑物其他移动用户位置时他必须行进的路线。
蓝牙接入点的任务是发现并登记进入它覆盖区域的用户,其位置信息注册在服务器上。
BIPS可以追踪移动用户在一个建筑物的走动和站立,实现“房间级”的定位精度。
实验分析了蓝牙查询周期的影响,同时考虑一个移动用户在蓝牙接入点覆盖围的接入时间,比如查询周期为 3.84s 时,发现设备的概率在95%以上,在20 米的覆盖围以1.3m/s 的速度移动则接入时间为15.4s,剩下11.56 秒可提供服务。
文献[27]中同样利用Cell-ID 的思路,提出将蓝牙与3G 网络结合,组成一个定位服务网络。
文中指出GPS 不适合室定位,其他几种技术(2G 的Cell-ID,TOA 方法)的定位精度过低,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可结合蓝牙技术实现10 米的定位精度。
Raffaele Bruno 等人[28]考虑位置感知的需求以及已有的一些定位和追踪系统设备成本太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蓝牙的定位和追踪系统,实现低成本定位方案。
该系统同样利用Cell-ID 的方法,进入覆盖点的蓝牙设备与蓝牙接入点建立连接,重点分析了蓝牙的发现和连接建立过程,以及此过程的时间消耗和延迟。
Chawathe. S. S 等人[29]描述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决定移动终端的位置,使用基于Cell-ID 的方法来确定蓝牙锚节点(beacon)交集覆盖区域的位置。
根据蓝牙Range的特点,在室环境下覆盖的区域是不规则的,利用最大分离子超图的方法来确定锚节点的布置位置。
主要利用蓝牙的短距离接收围优点,以及蓝牙设备低成本和易布置的优势。
该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让移动设备来决定它自己的位置,而蓝牙锚节点和其他用户都是匿名不确定的。
根据以上的研究工作,基于围检测的定位方法只能实现“房间级”的定位精度,对于构建大围的定位追踪服务网络是一种可取的方案,但是对于室的高精度定位需求基于围检测的方法只能达到“房间级”的定位精度,不能够满足要求。
蓝牙定位研究中开始探索利用蓝牙信号强度RSSI 来提高定位精度,根据信号传播的空间关系来确定设备的坐标位置。
2.2.2 基于信号强度的定位方法蓝牙技术中提供了基于连接的RSSI 和基于查询的RSSI 两个可供定位技术实现的参数。
在早期的蓝牙规中只提供基于连接的RSSI,这就意味着定位接入点设备和用户蓝牙设备必须在定位阶段一直建立连接。
应用基于连接的RSSI 时遇到了一个GRPR 问题,即在信号强度的定义中存在一个黄金分割区,处于这个分割区的RSSI值总为0,表示在合适的信号接收围,对于要将实时RSSI 值与距离映射成对应关系的定位方法,GRPR 问题是一个限制点。
在以后的蓝牙规当中,提供了基于查询的RSSI,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建立连接,只需基本的查询过程就可以获取目标蓝牙设备的信号强度值。
Kotanen. A 等人[30]引入了基于信号传播模型的方法,通过读取连接RSSI 值来构建信号强度与距离的映射关系。
实验结果达到了 3.76m 的定位精度,实验中也使用了扩展的卡漫滤波来实现3D 位置的估计。
但是基于连接的RSSI 值存在GRPR 的问题,使得定位参数并不可靠,小围取得 3.76m 的定位精度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文献[31]中也实现一种基于蓝牙信号强度的定位系统,利用蓝牙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距离与RSSI 值的相关性,采用三角定位来估计位置,在PDA 上进行了实现。
该系统提出了三角定位的公式(LSE),在地图上采集标定数据,最后用三角定位方法求出位置,定位误差为 2.06m。
系统同样遇到了GRPR 的问题,采用了多项式近似转换的方法。
Bandara U 等人[32]提出蓝牙定位系统中使用RSSI 的三个问题:一是室环境下信号强度受到多径衰退,干挠等影响;二是信号强度定义中的GRPR 问题;三是蓝牙的连接建立时间过长。
提出了一种多天线的接入AP 的方法,每个天线都连到AP上,定位服务器分别记录各个天线上的RSSI 值。
使用一种可变衰减器来解决建立RSSI 映射的问题,使用采集标定数据的方法来解决干挠和多径衰退的问题,实验获得了92% 2m 的定位精度。
该方法采用的仍然是基于连接的RSSI,不过提供了新的蓝牙定位思路。
Sheng Zhou 等人[33]提出用一个简单的cell 和信号传输模型来测量具体的RSSI值与距离的关系,系统表明距离误差为 1.2m。
该文献中同样遇到了GRPR 的问题,只是单纯的利用信号传播模型来测量距离与RSSI 的关系。
文献[34]中提出了利用贝叶斯滤波进行蓝牙定位和用户轨迹估计的方法,该方法同样基于信号强度RSSI与距离的相关性,利用一个简单的信号传播模型来计算距离,再用贝叶斯滤波来估计静态用户和移动用户的位置。
文献[35, 36]中采用了基于指纹标定Fingerprinting 的定位方法。
其中[35]中结合了蓝牙和Wi-Fi 两种无线信号,分别在实验地图上采集标定数据,不仅直接利用信号强度RSSI 来进行定位,同时文中提出了利用信号差值来解决设备无关性的问题,消除硬件设备RSSI 标准不统一的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结合蓝牙和Wi-Fi 这两种无线信号能取得更高的定位精度。
文献[36]同样利用Fingerprinting 定位方法,在办公室环境下采集了蓝牙RSSI 标定数据,系统能够取得平均2.5 米的定位精度。
系统同时比较了不同蓝牙锚节点个数、采集训练样本和定位样本个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从以上基于信号强度的蓝牙定位研究工作来看,基于信号传播模型的方法应用广泛。
一般认为,距离和信号强度RSSI 之间存在一种基于LOG 形式的线性关系。
根据信号的衰减特性,结合其他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多种信号传播模型,如弗里斯公式模型,加入隔墙因子WAF,加入地面反射因子FAF,以及根据实际采集数据集训练出传播模型等。
这些信号传播模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仍然不可取,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模型来计算RSSI 与距离的对应关系。
2.2.3 其他定位方法其他基于蓝牙技术的定位方法主要是利用链路质量LQ、蓝牙的功率伸缩、信号到达时间差以及查询反馈速率等方法。
文献[37, 38]都采用了基于链路质量LQ 的定位方法,其中[37]主要利用标定方法采集LQ 值和802.11 无线信号的RSS 值,结合这两种无线技术实现定位。
实验结果表明在定位评估中利用多个无线信号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某种无线信号不能用时利用其他的无线信号也能实现定位,提高定位系统鲁棒性,实验证明用蓝牙信号结合802.11 信号有时并不能提高定位精度。
文献[38]提出了基于链路质量LQ 的三步定位方法,使用低成本的蓝牙设备来实现高精度的定位过程,其中三步定位过程分别为LQ 采样、蓝牙基站调度和实时定位。
该方法假定每个作为CELL 的蓝牙LQ 是特定的,最后用神经网络模型来估计位置。
Forno F 等人[39]提出构建一个低成本定位系统架构,提出用不同功率级来查询周围的蓝牙设备,利用一个简单的、可伸缩的方法进行过滤测量和计算移动位置,同时采用了基于类比的理想功率伸缩状态,最后建立了蓝牙Ad hoc 传感器网络。
实验取得了 1.88m 的定位精度。
Le Thanh Son 等人[40]针对当前的蓝牙定位系统在定位延迟、精度和可行性上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定位方案,通过修改现有的蓝牙规,利用蓝牙在无线信道上传播的信号时间偏移来估算位置,仿真实验能够达到 1.5m 的定位精度。
修改蓝牙规不是一种实际可行的方法,而且仅靠模拟的实验结果无法提供足够的说服力。
Barahim, M.Z 等人[41]提出一种低成本,易布置,可升级定位框架。
系统由蓝牙传感器网络和中心控制系统构成,移动用户能够接收与位置相关的信息,如房间标志等。
系统能利用OBEX 对象交换协议来推送定位信息,利用三角定位原理可以实现高精度定位。
文献[42]中分析了同一个频段的Wi-Fi 和蓝牙两种技术在同时工作时的干挠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无线信道上连接的AP 越多,Wi-Fi 之间的干挠越大,蓝牙与Wi-Fi 之间的干挠也非常明显,而蓝牙设备之间的干挠非常小。
这样用蓝牙设备来构建定位网络能满足要求。
根据蓝牙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布置蓝牙tag 参考点的定位方法,再通过比较地图上参考点的方法来确定目标用户的位置,在有RSSI 信息的情况下,能够更精确地估计坐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