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纺织文化

合集下载

【心得体会】南通调研之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发展启示

【心得体会】南通调研之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发展启示

南通调研之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发展启示为期三天的南通调研行程满满,收获颇丰。

从如皋、如东、通州、海门到南通,我们走过了顾庄生态园、红十四军纪念馆、洋口港经济开发区、通州湾示范区、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南通博物馆等地方,既惊叹于其浓厚的历史文化,也领略到了这座临海城市的创新进程,给我印象最深的要属叠石桥国际家纺城。

一、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发展概况叠石桥国际家纺城位于享有“江海门户”之美称的江苏海门工业园区(三星镇),是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全、功能最强的家纺专业特色大市场。

这里众商云集,川流不息,两万多家商铺所经营的20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牌、1000余种家纺产品畅销全国35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专业市场之首,列全国布料及纺织品市场第三名。

叠石桥家纺业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清末年间,在实业家张謇创办的纺织工业影响下,叠石桥家纺开始发展,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由于地处两市交界,政府疏于管理,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叠石桥家纺市场在夹缝中得以生存。

1983年,借改革开放之东风,海门市三星镇党委、政府专门出台文件,积极鼓励和支持家纺产业的发展,并根据家纺市场发展的情况,先后六次将市场加以扩建,总投资6亿多元。

同时,叠石桥家纺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如今叠石桥已经形成品牌展示营销中心、商务办公居住中心、商贸休闲娱乐中心、商业金融会展中心、公共服务配套中心等五大中心,成为中国家纺之都、纺织之都、购物天堂、旅游胜地,更是成为我国特色产业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典范和江海平原的一颗璀璨的产业明珠。

二、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的发展带来的启示1.政府加强引导,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过去,叠石桥国际家纺市场的不同部分隶属不同的行政区,通州和海门两市政府都希望通过对其加以主导而获利,统一的家纺市场在两政府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出现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等问题。

南通介绍与分析

南通介绍与分析
南通市加强与周边城市的 合作与交流,推动区域经 济协同发展。
绿色发展策略
南通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03
南通文化
文化特色
江海文化
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拥 有丰富的江海文化资源, 包括江海美食、江海风情 等。
建筑文化
南通拥有许多具有特色的 建筑,如南通博物苑、南 通钟楼等,这些建筑反映 了南通的建筑文化。
南通介绍与分析
目录
• 南通概况 • 南通经济 • 南通文化 • 南通环境 • 南通发展前景
01
南通概况
地理位置
南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北翼,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 相望,北接盐城,西连泰州,南临长 江,与上海、南京等城市隔江相望。
南通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经济带 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具有得天独 厚的区位优势。
政府支持
南通市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 优惠的税收政策、资金扶持政策等,降低企业成 本,激发市场活力。
金融支持
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 资渠道和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3
创新驱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 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通拥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南通的民间故事、民间音乐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南通的宝贵精神财富。
04
南通环境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南通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东临黄海,南濒长江, 与上海市隔江相望。
气候条件
南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光照充足。
自然资源
南通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石油、 天然气等,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形成特点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形成特点

《 中国建筑史 》 所用南通的大生 以上几个方面, 对南通的近代建筑作初步的探讨。 取得的重大成绩。 一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
建筑是城市的主要面貌, 是一个城市文明程 度的重要标志。 南通是中国近代文明较早的落脚 地之一, 在近代史上曾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上世纪 收稿日期 "$$" ’ %$ ’ ""
座代表性建筑被收录, 其中南京 *) 座, 南通 % 座, !* 处。 而作为反映南通近代文明实物见证的近代 苏州 * 座, 扬州、 无锡、 淮安、 吴江各 ! 座。 南 通被 收 录 的 建 筑 数 仅 次 于 南 京 名 列 第 二 ( 有 ( 座是张謇时期的建 南通的 % 座建筑中, 筑) ,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南 通近代代表性建筑在江苏 的地位。 南通和无锡同是近 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民 族资本主义在这两个城市 都落脚较早, 与资本主义经 济相伴存的近代建筑也较 但南通的近代建筑比 多 &+’。 无锡的更多、 更全面、 更具 有典型性。 南通的近代建筑 不仅规模大、 类型多, 而且 具有系统性, 仅教育方面的 建筑就有南通师范、 女子师 范、 小学、 中学、 大学、 商校、 农校、 医校、 伶工学社、 女红 传习所、 盲哑学校、 幼稚园 等等, 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 系统。 而其中有不少是开风 气之先的, 在全国起了示范 作用, 如通州师范、 南通博 物苑、 纺织专科学校等等, 因此, 其建筑也是全国最早 商会大厦
!"
建筑文化
南通近代建筑的历史地位和形成特点
凌振荣
! 南通博物苑 江苏南通 ""#$$% &
345 67859: ;<=>8=:?@ ABC5 B: =6D79AB:A D>BE5 =: A45 67859: 4=@A79F 7G B9E4=A5EA<95 7G H4=:B G79 A45=9 >=I5>F E4B9BEA59J KA =@ =6D79AB:A A7 D97A5EA A45@5 ;<=>8=:?@J 05F L798@: 67859: ;<=>8=:?@ 内容提要 4=@A79=EB> @ABA<5 E4B9BEA59 MB:A7:? H=AF

基于课程开发的职教文化建设

基于课程开发的职教文化建设

基于课程开发的职教文化建设[摘要]职教文化由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创新文化建构而成。

文章以南通纺院的职教课程开发为例,在传承、借鉴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创新职教课程开发的适用模式,创建以“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为特色的职教文化品牌,推动职教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开发职教文化张謇新加坡创新随着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职教文化必然以自身的特色呈现出来。

这种特色除了体现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外,还必然凸显于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拓展以及课程开发等诸多方面。

课程开发的文化自觉,应是职教文化创建的题中之意和基础工程。

职教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由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创新文化建构而成。

南通纺院的职教课程开发以“知行并进、学做合一”为文化底色,并在传承、借鉴的基础上推动职教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一、在传承中汲取职教课程开发的宝贵精髓,弘扬传统职教文化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通纺院”)的历史渊源,应该追溯到亲手缔造“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张謇先生。

这位被儒家传统文化和近代文明思想浸染和熏育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于1912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纺织高等职业教育“南通纺织染传习所”,其后更名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

张謇在“各尽其力,以行其仁”的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以开启民智、维持百姓生计和救国救民为情怀,以职业教育为载体,践行“民胞物与”、关怀天下苍生、民生为本的思想。

张謇在立校之初及其办学过程中,提出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形成了以“知行并进、学用结合”为核心和特质的早期职教文化。

具体包括:“教育以生计为先”的办学宗旨;“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办学方针;“父实业、母教育”的校企结合要求;“厂中校、校中厂”的培养范式;“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的成才规格;“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的德行论;“夫课程之订定,既须适应世界大势之潮流,又须顾及本国之情势”的课程开发原则;“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的课程建设观。

南通纺院不仅在物质文化层面作为张謇职业教育的传承者,而且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也充分汲取其职教文化的精髓,并且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式和行为表现,特别是聚焦在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课程开发上,既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创新。

张謇与旅游文化

张謇与旅游文化

张謇 的旅 游 经历 颇 为 丰富 ,其 E记里 就 有他 名 江南 的栖 霞 山 , t 即摄 山 , 山不 仅 有栖 霞寺 , 摄 更
从 二 十 多岁 到七 十 多岁 无数 的游历 记 载 ,就 在他 有 南 朝石 刻 千佛 岩 和 隋朝名 构 舍利 塔 ,其 山深 林
逝世 前 的数 月 , 有 “ 仍 同游 东 奥 山庄 ” “ 客 我 马 茂 , 、约 泉清 石峻 , 因而 吸引 着 张謇 等数 人 不顾 山 势险 楼 观 烧 ”“ 、端午 饷客 泛舟 ” 等众 多 日记[98。张謇 峻而 畅游其 问。“ 与子詹 穿 石窟 , 279 ]-8 8 予 履蠼 岩 , 下 良 上
然, 并非每次 出游都能令人心旷神怡 , 也有使人感 风诗韵相 随其侧 , 可谓真正的文化之旅 。“ 行至划 伤和懊恼 的。张謇辞别其兄张簪赴江宁 ,行至四 子 口时 , “ 江天漾漾 , 自如雾 , 一 有风象 , 同行之舟皆 十里 宿 。计 月 内必 不 能抵 省 , 悔 此一 行矣 。二 更 止于东沟 , 转 余独强行卅里。 ‘ 题 落花蝴蝶 ’ ‘ 阁薰 、妆 后 又 雨 , 背 沥 淅 , 竹 凄 然 , 衾 枯 坐 , 湿 襟 春 ’‘ 芳竞 艳 ’ ‘ 鸟 啼春 ’ ‘ 蓬 对 拥 泪 、群 、好 、枫林 宿 鹊 ’五 图 ,
关键词 : 张謇 ; 旅游文化 ; 张謇旅 游文化品牌
中 图 分 类 号 : 5 27 3 F 9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2 5 2 1 ) 6 0 1 — 6 1 7 — 3 9(0 1 0 — l 2 0
张謇是 近 代著 名 的实 业 家 、 育家 , 是 文化 疗 饥 。继 至 准提 庵 … …至支 云塔 ……旋 下 山策 马 教 也 大 家 ,他 在 1 纪 2 “ 9世 O世纪 之交 对 南 通文 化 事业 至 黄 泥 , 竹垂 岩 , 藤 络石 , 宇 只数楹 , 丛 枯 殿 而泉 流 的贡 献之 大 、 之重 要 , 当今 仍 在 强烈 显 现并 福 贻后 涓细 , 短树 婆 娑 , 大非 狼 峰之 绚烂 矣 。… …而 马后

南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南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南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南通是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与黄海之间。

近代历史中,南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南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南通在近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世纪末,随着长江航运的开通,南通成为了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

这使得南通成为了区域贸易的中心,吸引了大量商人和资本进入该地区。

南通的港口条件优越,可以直接与国内外进行贸易,为城市带来了繁荣。

南通的经济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特别是纺织、造纸、制糖等行业的发展使得南通成为了江苏省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其次,南通在近代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近代化的挑战,南通成为了现代文化的重要中转站。

许多革命家和学者通过南通前往上海和其他地方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组织活动。

例如,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孙中山、曹锟等都曾经在南通活动过。

此外,南通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成立了南通师范学堂、南通铁路学堂等学校,为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

再次,在近代工业化进程中,南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后,南通成为了江苏省最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针织和成衣工业在南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南通还发展了乳制品、塑料制品、化工等行业,并吸引了大量投资和外资进入,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此外,南通还在近代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通的城市规划从20世纪初就开始,并在建设上进行了大力推进。

南通修建了大量的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电力、交通、水利等。

城市和发展使得南通的工人阶级获得了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总的来说,南通在近代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济上,南通成为了区域贸易的中心和工业基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文化上,南通成为了现代文化的中转站,通过南通进行了思想上的交流和组织活动。

工业化的进程中,南通成为了江苏省的重要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城市建设上,南通推进了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近代至今从教的南通籍画家

近代至今从教的南通籍画家

理论研究ART EDUCATION RESEARCH近代至今从教的南通籍画家□冯卫军摘要:南通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明清时期艺术盛行,张謇提出“父实业、母教育”,开办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美术师资和艺术人才,许多画家以教师作为职业。

该文分析近代以来不同时期从教的南通藉画家以及他们与南通人文环境的联系,并阐述了具有代表性的画家的艺术面貌和特色。

关键词:从教南通藉画家美术教育"一座城市能够产生如此多的杰出画家,实在让我感到惊讶和佩服。

当今著名画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如是说。

陈丹青的演讲以犀利、敏锐、桀骜不驯著称,可见这座城市给他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而他提到的这座城市正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

南通从地质构造上属于冲积平原。

在唐朝之前,南通的狼山还只是长江里离岸较近的小岛,后来逐渐成陆,在北宋时就被称为静海。

南通最早的先民是古青墩人,晋朝时有大量人口南迁,有一部分散落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到后周时期,有不少海陵人在此定居。

明初有许多江南人在如皋定居下来,晩清时期有许多江南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为逃避战乱也在南通定居。

由于近代纺织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南通经商、定居,于是南北文化兼有之一一南风北韵的本土文化基本形成。

如果将江海文化的特征合并,南通历史文化的特征便可以用八个字概括:襟江负海,南风北韵南通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和悠久的地方文化,如历史悠久的海安青墩文化、北宋教育家胡瑗提出的兴学、如皋水绘园的书画风雅。

特别是清末状元张謇,作为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兴实业、办教育,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中等师范学校、第一所设置本科的女子公立师范学校以及博物院、气象台、图书馆、聋哑学校等。

此外,他还陆续创办了一批小学和中学。

1933年,南通地界上已有幼稚园8所、小学964所、中学15所、民众学校173所。

根据地方社会需要,南通地区内先后创办了农业、商业学校,女工、保姆、镀镍、银行、法政、清丈、巡警、监狱、盲哑师范等职业传习所在这样的文化教育环境下,南通人尊师重教,南通的学子勤奋好学。

南通介绍PPT(南通简介经典版)

南通介绍PPT(南通简介经典版)

2、城市概况
南通
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 14个沿海城市之一、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 、现代 化港口城市 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3
旅游景点
3、旅游景点
濠河风景区
南通市濠河风景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 通的中心,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护城河之 一,史载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筑城即 有河”,全长10公里,水面1040亩,最宽处215 米,最窄处仅10米。
3、旅游景点
珠算博物馆
中 国 珠 算 博 物 馆 , 于 2004 年 12 月 6 日 开 馆 , 2007年12月底由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冠名的。
3、旅游景点
狼山
狼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 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 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
4
美食文化
如皋董糖
南通传统糕点,入口易化、酥松香甜。
香芋烧竹鸡
香芋烧竹鸡色泽金黄,竹鸡鲜美,香芋栗香, 入口酥松。
南通人将竹鸡与香芋同烧,为稀有名贵野味, 入口酥松,色香俱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蛤
南通特产海鲜,肉质软滑、非常鲜美。
西亭脆饼
西亭脆饼是江苏南通西亭地区汉族名点,始于 清朝光绪在位初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西亭脆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酥甜香脆、 美味可口的独特风格。
文峰双竹
南通特色美食,香甜脆嫩、咸中藏鲜。
谢谢大家
3、旅游景点
江淮文化园
江淮文化园景区座落在江苏省海安县城,占地 260多亩,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三万平米湖面环绕, 以江淮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
3、旅游景点
龙游水利风景区
如皋市龙游水利风景区位于江苏省如皋市境内, 依托内、外两条城河和水利配套设施而建,属 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规划面积23.8平方公 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通纺织文化
1、贯彻党十八大精神,聚焦“中国梦”,从纺织业切入,展现南通人民追求发展的努力和成就,展望未来南通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前景
2、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激发自豪感、使命感,在与纺织业内人员的访谈调查中了解社会,获得启发
3、学习实践信息管理学院专业知识,学以致用
4、充分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组织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共同提高个人素质和团队整体能力
5、在实践中体现南大学生的优秀素质,活动中注意对南京大学的宣传,提升南京大学的整体形象
南通南与富饶的苏南隔江相望,北依广袤的苏北平原,是江苏南北文明荟萃之地,故“南通梦”可谓“江苏梦”之缩影,南通人民的奋斗历程在全省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中国曾占据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制高点长达两千年之久,而素有“纺织之乡”美誉的南通,更是以纺织服装业为最大传统支柱产业,蜚声海内外。

调研当地档案馆和典型纺织企业,访谈档案专家与纺织业内人员,从纺织业兴衰演变透视“南通梦”实现历程,能激发南通人民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鼓舞广大人民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奋斗。

1. 南通土布与蓝印花布比全国其他地区保存更完好的原因:南通受战乱影响较少,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土布与蓝印花布的传统,此遂成南通纺织业的一个地域特色。

2. 南通纺织产业与其他地区的纺织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地区的纺织产业有外资参与,而南通的纺织业则几乎完全是民族资本投资,独立发展起来的。

3. 张謇基本奠定南通一城三镇的基本布局。

现在城市虽然扩大了,但也一直沿用了当初的规划。

张謇有地方自治的理想,希望建立一个小范围的大同社会。

他的投资以纺织业为中心,涵盖了南通的各行各业,包括金融、地方公益事业等,促进了当地社会事业、福利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1. 作为中国第一个纺织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记录了泱泱中国千万年的纺织历史。

从扎草结绳的原始智慧到巨型机器的现代辅助,无不沉淀着纺织业的进步。

档案馆,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用文献、照片、声像形成的记忆。

古朴的建筑风格,绿荫遮盖的林荫小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纺织历史留下的最美的形态。

博物苑记录了曾经的辉煌,如今的它,存在着,是为了一个更美的明天。

这里的每一件藏品、每一栋建筑,都已历经南通城兴衰荣辱的岁月更迭,都已望穿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巨变沧桑。

2. “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南与富庶的苏南隔江相望,北依广袤的苏北平原,堪称江苏南北文明荟萃之地。

而占据纺织庞大市场的服装和家纺,更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3. 发展、辉煌、衰落三部曲的跌宕起伏,表明南通纺织业正在进入转型的关键期。

随着各地纺织业的兴起,曾经的领头羊如今已面临严峻的考验。

南通纺织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中的博物馆”,也在期待一次翻新与转变。

璀璨的文化为我们积累了厚重的灵魂与底蕴,而创新将会在我们厚重的底蕴之上再次绘出一幅宏大壮美的图腾。

南通纺织企业就像一条很大的船,如今的它正逐渐失去昔日的动力,但它也在期待新的引擎助其乘风破浪。

茫茫未来,崛起之路在何方?高精尖的纺织技术、威震海内外的国际品牌是南通纺织业正期待的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