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合集下载

最新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技术基础PPT课件

最新发酵工程制药工艺技术基础PPT课件

12.03.2024
11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微生述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 新药生产菌的保藏
保存机构: 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 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
理中心、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北京)、抗生素菌种保藏 管理中心、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 (NITE 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 英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 (The United Kingdom National Culture Collection )
12.03.2024
10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微生述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 新药生产菌的保藏
目的:保持长期存活、不退化、不丧失生产能力。 保存原理:使其代谢处于不活跃状态,即生长繁殖受抑制的 休眠状态,可保持原有特性,延长生命时限。 保存方法:斜面低温保存、液体石蜡密封保藏、砂土管保藏、 冷冻干燥保藏、液氮低温保藏。
12.03.2024
21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述 发酵过程的控制
➢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与检测
生物参数:菌丝形态、菌丝浓度。
➢ 发酵终点与控制
经济因素、下游工序、其他因素。
12.03.2024
22
生物制药工艺学—— 概 述
思考题
12.03.2024
23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4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人为创造条件,使菌种发生变异,从中筛选优良个 体,淘汰劣质个体,是当前菌种选育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特点是速度快、收效

发酵工程关键技术

发酵工程关键技术

发酵工程关键技术
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过程的工程化应用,在发酵工程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改良: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种是发酵工程成功的关键,菌种的筛选需要考虑其产酶活性、抗污染性、生长速度等因素,并且通过基因工程等方法对菌种进行改良,提高其产酶效率和稳定性。

2.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发酵培养基是提供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介质,培养基的配方需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通过优化培养基的配方,可以提高菌种的产量和产酶效率。

3. 发酵过程的控制: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pH值、通气速
率等因素,以保证微生物在最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和代谢,控制发酵过程可以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

4. 发酵过程的监测和分析:监测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的积累情况等,可以通过测量生物量、酶活性、代谢产物浓度等指标进行,通过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发酵过程,提高产量和产酶效率。

5. 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纯化: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纯化是发酵工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固液分离、浸提、溶液分离、蒸馏、结晶等操作,通过这些操作可以从发酵液中提取纯净的产物,以便后续的应用和加工。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这些关键技术,可以提高发酵工程的效率和产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 发酵工程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 发酵工程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发酵工程及其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3)氧气需求 ①泡菜坛要选择不透气的容器,以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防止 蔬菜腐烂。 ②向泡菜坛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 氧环境,并在发酵过程中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 (4)温度: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室温即可,温度过高易滋生杂菌,温度过 低则会使发酵时间延长。
解析:(1)制作果醋所用的微生物主要是醋酸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 物,而醋酸菌是好氧微生物。(2)加入苹果汁时,瓶内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 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充分繁殖,同时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3)在酸 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可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4)制作果酒时所需的 条件是厌氧、18~30 ℃;而制作果醋时所需的条件是有氧、30~35 ℃。(5) 初期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产生的CO2使溶液pH略微下降;进行果醋发酵 时,产生了大量的乙酸,使溶液pH快速下降,所以图2中符合条件的曲线是②。
知识点三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 知识筛查 1.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 (1)发酵工程一般包括
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 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 发酵,产物的分离、提纯等方面。
(2)发酵罐示意图
2.发酵工程的应用 (1)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①生产传统的发酵产品。 ②生产各种各样的食品添加剂。 ③生产酶制剂。 (2)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 ①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具有某种药物生产能力的微生物;或者直接 对菌种进行改造,再通过发酵技术大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②利用基因工程,将病原体的某个或某几个抗原基因转入适当的微生物 细胞,获得的表达产物就可以作为疫苗使用。
②瓶中发
(3)①果酒在18~30 ℃的环境中发酵,果醋在30~35 ℃的环境中发酵 ② 果酒在无氧条件下发酵,果醋在有充足氧气的条件下发酵

模块五生物技术与工程01 发酵工程-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模块五生物技术与工程01 发酵工程-2023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种即可)等生物大分子。
2) 步骤①中,在资源和空间不受限制的阶段,若最初接种N0个A细菌,繁殖n
N0·2n
代后细菌的数量是________。
3) 为了比较A、B降解石油的能力,某同学利用步骤②所得到的平板Ⅰ、Ⅱ进
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示有透明圈,“+”越多表示透明圈越大,“-”
好氧菌
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
氨基酸和肽
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
脂肪酸和甘油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22湖北] 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发酵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无菌
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_____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
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2) 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
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
① 将A、B菌株分别接种在两瓶液体培养基Ⅰ中培养,得到A、B菌液;
② 液体培养基Ⅰ、Ⅱ中添加琼脂,分别制成平板Ⅰ、Ⅱ,并按图中所示在
平板上打甲、乙两孔。
1) 实验所用培养基中作为碳源的成分是______。培养基中NH4NO3的作用是
石油
为菌株的生长提供氮源,氮源在菌体内可以参与合成
DNA、RNA、蛋白质
培养条件无法达到低温、高压、无氧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复习要点绪论1.传统发酵:发酵(Fermentation),是拉丁语“沸腾”(fervere)的派生词,它描述酵母菌作用于果汁或麦芽汁产生气泡的现象,或者是指酒的产生过程。

2.生物化学或生理学意义上的发酵:发酵: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微生物氧化一些有机物。

有机物仅发生部分氧化,以它的中间代谢产物(即分子内的低分子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

3.工业意义上的发酵它泛指利用微生物的某种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生产有用物质的过程。

或者说,发酵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控制适宜的工艺条件,生产人们所需的产品或达到某些特定目的的过程。

它包括厌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酒精、乳酸、丙酮丁醇等,以及通气(有氧)培养的生产过程,如抗生素、氨基酸、酶制剂等的生产。

产品既有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也包括菌体细胞(如单细胞蛋白)、酶等。

4.发酵工业发展史分为几个阶段?1)、自然(天然)发酵时期从史前到19世纪末,在微生物的性质尚未被人们所认识时,人类已经利用自然接种方法进行发酵制品的生产。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时期1900-1940年间,由巴斯德(Pasteur)和科赫(Koch)建立了微生物分离纯化和纯培养技术,可以认为纯培养技术的建立是发酵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时期。

3)、通气搅拌(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随着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弗莱明(Fleming)发现青霉素,1965年获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

),抗生素发酵工业逐渐兴起。

通气搅拌发酵技术的建立是发酵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转折点。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控制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时期20世纪60年代,随着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理学和遗传学的深入发展,科学家在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人工诱变,得到适合于生产某种产品的突变类型,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培养,即利用调控代谢的手段进行微生物菌种选育和控制发酵条件,从而大量生产出人们所需要的产品。

热点四: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酶工程

热点四: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酶工程

热点四:微生物代谢与发酵工程、酶工程●考点提示本章内容较零散,但与生物工程、环境问题联系最紧密,应用最广泛。

在高考考查能力方面,可将本节内容与本学科前沿和新发展领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一些新的问题情境来出题。

本章热点关注的问题有: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净化;发酵工程与工业化生产;发酵工程与生物工程之间的联系;微生物种群生长曲线与生态学等内容。

本章的命题趋势:一方面,环境问题在本章较易结合微生物的结构、代谢特点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微生物在环保方面的应用;另一方面,本章的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下游处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研究成果,大多需要通过它们来实现产业化,将整个生物工程综合起来,可以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并能更多的将环保、生产、医药等方面融合起来。

●试题点拨理清本章与其他章节的联系。

基因工程所需的供体、受体及工具酶等大都需要由微生物来承担或生产。

因此,本章有关细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的内容,与第三章的内容有密切联系。

第三章《遗传与基因工程》中有关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学习酶合成的调节的知识基础。

一方面,菌种遗传特性的定向改造,必须要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另一方面,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大多要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才能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四大生物工程的内容是相互交叉、密切相关的。

微生物类群和生物代谢的知识点较零乱,但在复习时应联系必修教材的生物体的结构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

对微生物类群可列表归类。

发酵工程建立在微生物类群和微生物代谢相关知识上。

复习过程中应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分析发酵工程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上。

●试题全解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生物属于微生物的是()①细菌②高等动物③放线菌④高等植物⑤病毒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解析】微生物所包含的类群十分庞杂,在目前已经知道的大约10万种微生物中,既包括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等,又包括原核生物界、真菌界以及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现代发酵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

现代发酵工程现代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发酵工程是指通过控制和调节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以达到生产有益物质的目的。

现代发酵工程的发展与创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了很多便利和改进。

发酵过程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底物进行代谢过程,产生有用的产物的过程。

这种过程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酿造啤酒、葡萄酒和酱油等。

而现代发酵工程则是利用科学和技术手段来控制和优化发酵过程,以提高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在现代发酵工程中,微生物的选材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微生物的种类和品质直接影响着发酵过程的效果。

因此,在发酵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菌种对于产物的质量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发酵工程中的微生物培养也需要注意控制培养条件,比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因素,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能够正常进行。

除了微生物的选材和培养,发酵工程中的发酵过程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通过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参数,可以调节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从而达到产物质量和产量的控制。

现代发酵工程中,常常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发酵过程的精确控制,提高发酵工艺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现代发酵工程中,还涉及到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纯化工艺。

由于发酵过程中产物往往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因此需要进行提取和纯化,以得到纯净的产物。

常见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包括离心、过滤、蒸馏、结晶等。

这些工艺在现代发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产物的提纯和分离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现代发酵工程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食品工业、医药工业还是化工工业,现代发酵工程都为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通过对微生物的选材和培养、发酵过程的控制以及产物的提取和纯化,现代发酵工程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改善。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最新发酵工程复习资料

精品文档第一章1发酵和发酵工程的概念发酵狭义: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广义:凡是培养细胞(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来制得产品的过程。

发酵工程研究发酵工业生产过程中,各个单元操作的工艺和设备的一门科学2、发酵工程研究的内容※发酵工业用生产菌种的选育:◆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和精制3、发酵类型1 按发酵产品的类型划分2 按发酵工艺是否需氧划分※厌氧发酵:如酒类发酵、酒精发酵、丙酮丁醇发酵、乳酸发酵和甲烷发酵※通风发酵:如酵母菌生产、抗生素发酵、有机酸发酵、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生产等3 按发酵工艺培养基的状态划分※固态发酵:发酵是在固体状态下进行。

主要应用于传统酿造业。

※液态发酵:发酵是在液体状态下进行,是目前发酵工业所采用的主要工艺。

4、发酵工艺培养方法发酵工艺培养方法有:固态发酵工艺和液态发酵工艺1固态发酵工艺※固态薄层发酵※固态厚层(通风)发酵2 液态发酵工艺※液态表面发酵(浅盘发酵)工艺※液态深层通风发酵(Submerged fermentation)液态深层通风发酵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在液体培养基内部进行微生物培养,获得产品的过程。

它包括向发酵罐中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搅拌使空气均匀、培养基灭菌和无菌接种。

液态深层通风发酵是发酵工业使用的主要工艺。

5、分批发酵,分批补料发酵分批发酵(batch-process):在生物反应器内投入限量培养基后,接入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获得产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是目前传统发酵工业所采用的主要发酵形式。

在分批补料发酵:发酵的开始投入一定量的培养基,在发酵过程的适当时期,开始连续补加碳或(和)氮源或(和)其他必需基质,直至发酵液体积达到发酵罐最大操作容积后,将发酵液一次放出,这种操作方式称为补料分批发酵。

这种发酵方式能保持较高的活菌体浓度,目前,基因工程菌发酵常采用此方法第二三章节1、发酵工业常用的微生物的种类,主要的发酵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知识网络 ●范题精讲 【例1】 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的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 A.玉米粉和有氧 B.大豆粉和有氧 C.玉米粉和无氧 D.大豆粉和无氧 解析:解答此题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首先,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异养型,发酵生产酒精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第二,酒精是葡萄糖无氧发酵形成的,玉米粉与大豆粉相比较,玉米粉含有丰富的糖类,而大豆粉含蛋白质较多,因此玉米粉作原料适于酒精的产生。第三,酵母菌的酒精发酵是工业生产中常用到的,在整个生产中酵母菌的代谢方式有两种:初始阶段,需扩大酵母菌的数量,应加快繁殖速度,这时需要通入氧气,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后的阶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以生产出所需要的产物,即酒精。 答案:C 【例2】 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解析:解答此题需从如下四方面入手分析:首先,发酵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就会缩短,产量也会降低;第二,温度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这是因为生物合成过程需要酶,不同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第三,菌种吸收营养物质时多数是主动运输,需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这与温度有关;第四,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需体内旺盛的代谢作基础,而用于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生成的酶不同,因此所需的最适宜的温度也不一定相同。 答案:B ●试题详解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九)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2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32分) 1.微生物的代谢速度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快得多,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生命现象的原因 A.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很大 B.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迅速 C.适宜条件下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 D.微生物体内酶的种类比其他生物多 解析:考查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代谢是指微生物体内所发生的全部化学反应。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微生物的代谢异常旺盛,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微生物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约是同等重量的成年人的30倍,扩大了同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迅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二是体内物质转化快,对物质利用快。三是在适宜条件下其繁殖速度快,原因是其繁殖过程较简单,周期短。 答案:D 2.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 B.无核膜 C.二分裂生殖 D.对抗生素敏感 解析:生物界按生物体细胞结构可分为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主要指病毒。细胞生物按细胞的结构又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组成。原核细胞的主要特点是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成套的细胞器。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蓝藻等。原核生物如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都是单细胞生物体。细菌的细胞质中存在着小型环状DNA,这种小型环状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控制着细菌的某些性状,如对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答案:B 3.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有如下步骤,其正确的顺序为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解析:考查培养基的配制过程。培养基的配制分为以下步骤:①称量。根据某种细菌的营养需要选取多种原料按比例称量不同营养,放入烧杯。②溶化。向称取的营养物质中加入蒸馏水100 mL,用玻璃棒搅匀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溶化后加入琼脂等凝固剂。③调pH。用滴管逐滴滴入1 mol·L-1的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定pH,直到pH为7.4~7.6为止。④分装。将培养基趁热分装到洁净的试管中,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5。⑤加棉塞。分装后在管口上加一个棉塞。加棉塞时,应使棉塞长度的2/3在试管口内。⑥包扎。每10支试管用线绳捆成一捆,并且在管口外面包上一层牛皮纸,用绳扎好,然后挂上标签,标签上写明培养基名称、配制者姓名及配制日期。 答案:B 4.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 解析:噬菌体是细菌病毒,其组成只有核酸和蛋白质,无任何细胞器和细胞质,故其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只能利用其寄生的细菌的核糖体。 答案:A 5.在细菌培养中,所制备的斜面培养基形成的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 A.1/5 B.2/3 C.1/4 D.1/2 解析:培养基的配制可分为称量、溶化、调pH、培养基的分装、加棉塞、包扎等步骤。所谓培养基的分装就是趁热将培养基分装到洁净的试管中,培养基的高度约为试管高度的1/5,培养基分装完毕以后,在管口上加一个棉塞。棉塞的作用是防止杂菌污染,保证通风良好。加棉塞时,应使棉塞长度的2/3在试管口内。配制培养基的最后一步是包扎。培养基配制完后就进行灭菌,用高压蒸气灭菌锅在98 kPa下灭菌 20 min,将所有微生物细胞、孢子及芽孢杀死。灭菌后趁热搁置斜面,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一半。 答案:D 6.要从多种细菌中分离某种细菌,培养基要用 A.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 B.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液体培养基 解析:考查分离细菌的方法。据培养基的物理性质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需要加入凝固剂。固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工业生产。据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当需要酵母菌和霉菌时,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又如,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但不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从而将该细菌分离出来。 答案:C 7.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噬菌体和根霉 B.细菌和草履虫 C.衣藻和酵母菌 D.蓝藻和放线菌 解析:考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要准确解答此题需要弄清以下几点:第一,细胞生物中,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属于原生生物,均为真核生物;衣藻、小球藻属于藻类植物,也属于真核生物。第二,带“菌”字的生物中,如果“菌”字前有“球”“杆”“螺旋”或“弧”字的生物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它们与放线菌都属于原核生物。第三,要记住一些特例。如乳酸菌是乳酸杆菌的简称。蓝藻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不同于其他藻类。 答案:D 8.为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常将少量的某种细菌接种到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数目,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得到生长曲线,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A.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 B.恒定容积的半固体培养基 C.任意容积的液体培养基 D.任意容积的半固体培养基 解析: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厌氧菌的分离和菌种鉴定等。液体培养基广泛用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等研究以及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研究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时,液体培养基容积必须恒定。 答案:A 9.关于细菌繁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有性生殖 B.进行二分裂,分裂后母体仍存在 C.分裂时,所有DNA都复制 D.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生殖 解析: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一般情况下进行无性生殖,即通过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这种繁殖方式的特点为,繁殖周期短,过程简单,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较短的时间内能繁殖大量的后代,后代一旦形成,母本不再存在;进行繁殖时为了保证物种的稳定性也进行DNA的复制和均分。当环境条件不利时,细菌也进行有性生殖,其优点是后代有较大的变异性,能产生适应环境的新类型,从而保证物种不被淘汰。 答案:B 10.可为硝化细菌提供碳源、氮源及能量来源的是 A.CO2、NH3、光 B.C6H12O6、N2、NH3 C.CO2、NH3、NH3 D.C6H12O6、NH3、N2 解析: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化能自养需氧型。能进行化能自养是因为硝化细菌进行生命活动时,能使环境中的NH3被氧化为亚硝酸盐、硝酸盐,在此过程中要放出大量化学能。硝化细菌就利用这些化学能把从环境中吸收的CO2和H2O合成自身有机物,

因而它的碳源是CO2。同时它能吸收由NH3转化来的NO2和NO3,用来合成有机物如蛋白质,因而它的氮源是NH3。硝化细菌不能利用光能,也不能固定N2。 答案:C 11.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青霉素,可抑制哪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酵母菌、霉菌 B.病毒、酵母菌 C.细菌、放线菌 D.大肠杆菌、青霉菌 解析: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据培养基的用途可以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例如,当需要酵母菌和霉菌时,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以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从而分离出酵母菌和霉菌。病毒是专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它只能生活在活的细胞中,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答案:C 12.细胞结构是原核、生长繁殖过程绝对不需氧、体内不含有氧呼吸酶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变形虫 D.固氮菌 解析:考查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其细胞结构中无核膜,无成形的细胞核。题中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变形虫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乳酸菌和固氮菌是原核生物。在这两种原核生物中,固氮菌中有的是需氧生物,有的是厌氧生物,其中的需氧型固氮菌的有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膜上。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当环境中有氧气时,乳酸菌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 答案:A 13.下列不具有染色体结构的生物是 A.酵母菌 B.根霉 C.衣藻 D.硝化细菌 解析:染色体是真核细胞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原核生物细菌的核区中的DNA分子,没有与之结合的蛋白质,故不能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答案:D 14.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过程中,经检测活菌数量适宜却不产生酒精,应采取的措施是 A.降低温度 B.隔绝空气 C.加缓冲液 D.加新鲜培养基 解析:考查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酒厂利用酵母菌酿酒时,先向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使酵母菌在有氧气的环境中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放出较多能量,促进酵母菌迅速繁殖,在较短的时间内菌体数目达到较多水平。当检测到酵母菌数量达到一定值以后,密封发酵罐,造成无氧环境,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发酵,产生酒精。由于菌体数目较多,因而发酵速度较快。 答案:B 15.关于酶活性的调节,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A.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B.只有环境中存在某种物质时才能进行 C.代谢产物与酶结合时才能发生 D.酶的结构可以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解析:考查对酶活性调节的理解。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代谢调节系统,以保证各种代谢活动经济而高效地进行。微生物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酶合成的调节和酶活性的调节。所谓酶活性的调节是指通过改变已有酶的催化活性来调节代谢的速率。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达到一定量时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代谢产物脱离时,酶的结构复原,又恢复原有的活性。酶活性的调节是一种快速、精细的调节方式。 答案:B 16.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不小心错加了过量食盐,为不造成浪费,可改为培养 A.酵母菌 B.圆褐固氮菌 C.硝化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耐高浓度盐的细菌,而其他三种菌在高浓度盐溶液中会因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