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工业的历史及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白皮书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画卷——深度解读白皮书在华夏大地的工业脉络中,煤炭行业无疑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近日发布的《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白皮书》犹如一幅生动鲜活的历史长卷,铺陈出我国煤炭行业砥砺前行、转型升维的壮丽篇章。

它不仅记录了煤炭行业的风雨历程,更预示着未来的战略蓝图,令人为之振奋!“煤海掘金”,这是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初期的形象比喻。

回首过往,我国煤炭行业曾凭借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强劲的开采能力,成为驱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火车头”。

然而,“黑色黄金”的背后,也隐藏着环境压力、安全生产等问题,犹如“冰山一角”下的挑战,亟待破解。

"转型升级,破茧成蝶",是我国煤炭行业近年来的真实写照。

白皮书中详尽阐述了行业如何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变的奋斗史。

煤炭企业纷纷响应国家号召,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同时积极探索煤炭清洁利用的新路径,力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更是煤炭行业脱胎换骨的决心体现。

白皮书中,“智能矿山”、“煤炭深加工”、“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US)”等关键词频频跃入眼帘,昭示着煤炭行业已踏上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的新征程。

尤其是“十四五”规划以来,煤炭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在未来能源格局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而今,“风华正茂”的煤炭行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球能源革命和国内双碳目标的大潮,我们不禁要发出一声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煤炭行业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以保障能源安全为己任,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总的来看,《中国煤炭行业发展白皮书》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煤炭行业波澜壮阔的过去,清晰勾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时代的洪流中,煤炭行业正在演绎一场由黑转绿、由重变轻、由传统迈向现代的伟大转型。

煤矿开采的历史与现状

煤矿开采的历史与现状
采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可以减少煤矿开采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局限性
实施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管 力度。
03
世界各国煤矿开采现状
中国煤矿开采现状
煤炭储量丰富
中国是全球煤炭储量最丰 富的国家之一,主要集中 在山西、陕西、内蒙古等 地区。
煤炭资源有限
全球煤炭资源储量有限,随着开采量的增加,可 采资源逐渐减少,导致资源枯竭问题日益突出。
资源开采成本增加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矿开采的难度和成本也 随之增加,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维 持生产。
资源争夺与地区冲突
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 在资源争夺和冲突,不利于全球煤炭市场的稳定 发展。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 对全球煤炭市场面临的 挑战和问题。
05
案例分析
成功的煤矿企业案例
山西焦煤集团
作为中国最大的焦煤生产企业之一,山西焦煤集团通过持续 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实现了高效、安全、环保的煤矿开 采,为我国焦煤市场提供了稳定供应。
兖矿集团
兖矿集团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通过 引进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提高了采煤效率,降低了生产成 本,成为国内煤炭行业的佼佼者。
煤矿开采的历史与现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煤矿开采的起源 • 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 • 世界各国煤矿开采现状 • 煤矿开采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案例分析
01
煤矿开采的起源
早期的煤炭开采
煤炭作为能源的发现与利用
煤炭在早期被人们发现并作为能源使用,主要用于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生产。

01-01 煤炭板块特色之历史悠久

01-01 煤炭板块特色之历史悠久

河南能源煤炭板块特色之历史悠久一、百年焦煤河南能源下属焦煤公司已经有1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矿区主要位于豫北焦作太行山麓,是我国最早运用现代技术开采的四大煤矿之一,堪称中国煤炭工业史的缩影。

1898年6月21日,中英双方在北京签订了《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焦作煤矿应运而生,进入了大工业开采新时期。

焦作煤矿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还是中国工人阶级生长的摇篮,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史的活化石。

焦作煤矿创造多项第一奠定了在中国煤炭工业史上的重要地位。

成立的福公司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外资煤炭企业;建成河南省最早的发电厂;道清铁路是河南省的第一条铁路;创办的路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高等路矿学府;中福公司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外合资企业;成立的煤矿工会是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会之一。

焦作煤矿是“特别能战斗”精神的发源地之一,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称赞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焦作煤矿作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向其他矿区输送了大批技术和管理人才,有力支持了新中国煤炭工业建设。

历史上,焦煤煤矿经历三次大转移,谱写了南征北战、开放合作、谋求发展的壮丽史诗——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奠基人、煤油大王孙越崎担任焦作煤矿总经理,带领焦作煤矿向西南地区实施第一次大转移,建立了湖南谭家山、四川天府、嘉阳、威远、石燕等煤矿,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焦作煤矿第二次大转移至山西晋东南地区,建立了石圪节煤矿、小河铺煤矿、西白兔发电厂、固县铁厂以及3个兵工厂,为解放战争做出了新的贡献;改革开放后,焦作煤矿开始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次大转移,关闭重组了部分资源枯竭矿井,对外开放迈出了新步伐。

二、百年观音堂煤矿观音堂煤矿位于三门峡陕县境内,地处豫西山区,南临崤函古道(丝绸之路),北依滔滔黄河,距离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名篇《石壕吏》所在地石壕村仅3公里。

煤炭知识

煤炭知识

近代工业文明从这里走来——开滦博物馆研学游课程(煤炭知识)煤炭知识一、教学目的:了解煤炭的形成过程了解煤的化学成分了解煤的分类及用途二、主要知识点:中国古代、近代采煤史采煤技术的发展过程采煤过程煤炭的综合利用方法三、课程内容观看大型多媒体景观“森林与海洋的曼舞”了解煤炭的形成煤是古代植物体因地壳运动而埋藏地下,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经过漫长年代的演变而成的,含碳量一般为46%---97%。

煤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学工业原料。

煤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

煤由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混合组成。

有机物质主要由碳(C,82%~93%)、氢(H,3.6%~5%)、氧(O,1.3%~10%)、氮(N,1%~2%)四种元素构成,还有一些元素组成煤中的无机物质,主要由硫(S)、磷(P)以及稀有元素等。

根据炭化程度的不同,煤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

无烟煤:是煤化程度最高的煤,含碳量90%以上。

特点:挥发分低、比重大、硬度高、燃烧时烟少、火苗短、火力强。

通常作民用和动力燃料,质量好的无烟煤可作气化原料、高炉喷吹和烧结铁矿石的燃料以及作铸造燃料。

烟煤:燃烧时火焰较长、有烟。

含碳量为75%~90%。

多数能结焦。

根据挥发分含量、胶质层厚度或工艺性质,可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贫煤、瘦煤等。

用作炼焦、炼油、气化、低温干馏及化学工业等的原料,也可直接用作燃料。

褐煤:煤化程度最低,一种介于泥炭与沥青煤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

含碳量60%~77%。

主要用于发电厂的燃料,也可用于化工原料、催化剂载体、吸附剂、净化污水和回收金属等。

采煤、用煤史1.中国古代采煤、用煤史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

距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发现煤炭,并巧妙地加以利用。

汉代是我国用煤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朝用装备精良的铁兵器,击败了北方的宿敌匈奴,而这些大量的铁兵器,就是用煤炭炼成的。

能冶炼出优良的兵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1200度以上的高温熔炉,第二是鼓风技术,第三就是用煤作为燃料。

开滦历史发展历程

开滦历史发展历程

开滦历史发展历程
开滦煤矿的历史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自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开滦煤矿便成为中国最早的近代煤矿之一,经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

在清朝时期,开平矿务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振兴中国的近代工业。

然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经营不善,开平矿务局一度陷入困境。

后来,在袁世凯的推动下,开平矿务局重新振作,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煤矿之一。

进入民国时期,开滦煤矿经历了多次政治和经济变革。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开滦煤矿被收归国有。

然而,由于经营不善和战争的影响,开滦煤矿一度陷入困境。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滦煤矿重新恢复经营,并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煤矿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开滦煤矿经历了多次变革。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滦煤矿成为国有重点煤矿之一。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开滦煤矿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了生产效率。

改革开放后,开滦煤矿实行了企业化改革,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如今,开滦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煤炭、煤化工、
电力、物流等产业的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是全国煤炭百强企业排名第四的企业。

同时,开滦集团也是中国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代吉林省煤炭工业发展概述

近代吉林省煤炭工业发展概述
工业 得 到 较 大 的发 展 。
关 键 词 : 省 ; 炭 工 业 ; 代 设备 吉林 煤 近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 2 0多年的清王 0 朝, 极大地减少了封建制度对经济的束缚。新成立 的中华民政府 和吉林省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 部分调整了工业政策,改革了一些影响工业的发 展的规章制度 , 从而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在这一过 程中, 吉林省煤炭的开采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无论 在规模、 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1 年 1 月 2 日, 92 2 9 总统 府顾 问 , 东三 省筹 边使章炳麟抵达长春,主持成立了东三省筹边公 署。同年初 , 民国临时政府工商部公布注册暂 中华 行章程 , 对前农工商部所颁布的规章制度作 了 修 改, 了其中的程序 , 简化 减少了注册公费 的数额 。 于是在民国初年 ,吉林省煤炭开采 出现了一个小 高潮。 在开发较早 、煤矿 比较集 中的吉林地 区, 1 1 9月 , 钟谦 筹 集现 银 1 9 2年 矿商 O万两 , 设 了 创 保吉公司, 由劝业道填发勘矿执照, 开采吉林县石 岭子煤矿。 9 6 保吉公司有矿夫 2 0 1 1 年, 5 余人, 排 水夫 4 8人, 杂役 5人。1 1 ~ 9 6 , 94年 1 1 年 每年产 煤分别 为 6 3 吨 、 0 吨 、 9 吨。 11 9 58 9 8 5 1 5 5 94年 月, 朱尧佐在火石岭子又创办了裕吉公司。 在此前 后, 吉林县马家沟、 缸窑镇 、 石人山煤矿、 舒兰县的 二道河子、 小顶子、 地局子煤矿 ; 磐石县五道沟、 天 和煤矿 ; 柳河县的大四道沟、 半截河煤矿等都得到 了开发。到 12 年 1 月为止,吉林省所在的地 98 2 域、 资本金额、 产煤数量 、 工作 E及年计工数等详 l 细 晴况 如表 1 。 在吉林省众多煤矿中, 开采规模较大的是西 安煤矿 、 蛟河煤矿煤矿、 通化县煤矿等。 97年, 12 西 安煤矿共有 1 O家华人矿商, 矿区面积约 7 2 49亩。 同年 , 奉天省政府与 1 家公司协议 , 奉天省财 0 由 政厅 、奉海路及原有矿商与 8 1日 月 组成官商合 办西安煤矿公司, 资本额 20万元 , 2 其中原 1 O家 公司资产做商股 7 0万元,官股由东三省兵工厂 、 奉天省财政厅 、 奉天省总商会及奉海铁路局均摊。 该矿 12 年 ~ 9 6年 , 年产 煤 56万 吨 , 归 92 12 每 、 改 官商合办后, 产量和盈利连年递增 。 9 7 12 年产煤 8 万余 吨, 2 年产煤 1 万吨 , 2 年为 1 4 1 8 9 l 1 9 9 5 万 . 吨,9 0 13 年为 1.万吨。 6 6 公司盈利,9 7 12 年净得纯 现洋 4 0 7 0余万,9 8年近 6 12 6万元 ,9 9 12 年增至 3.万元 。 12 年 西安 共有煤 矿 l 处 , 开 91 到 99 4 已经 采的有 6 , 处 除西安煤矿外, 另有兴隆、 明鼎 、 泰来 等公 司。 蛟 河奶 子 山煤 矿 ,9 8 后 为高 启 明报 领 , 11年 他联合盂恩远 、 张作霖等出资 1 2万吊, 以土法开 采。12 年扩大规模 , 96 改称奶子山煤矿有限公司, 添招杨雨霆等新股, 资本达 10 5 万元, 增置各种机 械。1 2 年 由吉林省 库拨款 修筑 了蛟河 车站至 矿 98 区间运煤铁路。有轻便运煤车 6 辆 ,O O 2 马力蒸汽 绞车 1 ,0马力 电动绞车 2台 ;自设 发 电厂 , 台2 有 15瓦和 8 4 5瓦发 电机 各一 部 , 各式锅炉 7 ; 座 自设 机器修理厂,内有 8尺车床 2 ,5马力汽钻 1 架 l

煤炭演变过程

煤炭演变过程

煤炭演变过程
煤炭(coal)是一种化石燃料,被称为“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是人类应用历史最久的矿石能源之一。

煤炭一般呈褐色到黑色,呈沥青、玻璃和金刚光泽,真密度1.3-1.80g/cm3,散密度为0.5-0.75g/cm3,莫氏硬度2-4,煤炭的比热容受含水量和灰分的影响,在室温下的比热容一般为0.84-1.67J/(g·℃)。

褐煤电阻率较小,烟煤是不良导体,烟煤向无烟煤过渡时,随着煤化程度升高,电阻率减小,无烟煤是电的良导体。

其实煤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泥炭化阶段;第二个是:煤化阶段。

当植物死亡之后,它会留存在地表面,届时微生物会不断地对其进行分解和重组,也就是所谓的腐殖化作用、凝胶化作用。

经过反复的分解重组之后,它们就会变成一种富含碳、氢、氧、氮等元素的泥炭和腐泥。

那么这些泥炭和腐泥如果想要变成煤,就必须经过煤化阶段。

但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需要地壳运动来配合。

当地壳发生沉降时,这些“泥”也会随着地壳沉降,但是在沉降的过程中周围温度和压力都会增高。

经过了这样的变化,氢、氧、氮这些元素就会不断减少,而碳的占比就会越来越高,初级煤(褐煤)就这样形成了。

北京煤炭工业60年发展述略(1949-2009)

北京煤炭工业60年发展述略(1949-2009)

第一 个 五 年 计 划 期 间 , 西 矿 务 局 投 资 7 1 京 84 万元 , 建 原有 矿 井 , 建 、 建 矿井 8处 , 建 了 改 新 扩 修
与生 产相 配套 的输 电线 路 和运煤 铁路 , 广应 用先 推 进技 术 , 煤 矿实 行 科 学 管 理 , 炭 生 产 能力 迅 速 对 煤 增加 , 开始 向机械化 生 产迈 进 。1 5 9 3年 , 西矿 务 京
务 局 改革 采煤 方 法 , 广 长 壁 法 采煤 , 革 巷 道 布 推 改
置方 式 , 部 实 现 了机 械 打 眼 。矿 区 进 行 民 主 改 全
巷 采 区石 门 开拓 方 式 。1 5 9 8年 , 京 煤 矿 建 起 第 北
矿—— 京 西矿 务局 投 资 1 7万 元 , 行 了大 规模 的 2 进 矿井 技术 改造 , 大 了生 产 能力 。1 5 扩 9 1年 , 西矿 京
龙 山立 井 。到 1 6 年 , 西矿 务局 新建 、 建大 中 92 京 扩
型 国有 矿 井 7座 , 生 产 煤 炭 能 力 跃 升 到 4 0万 年 2 吨 。京 西矿 务局 不 断完善 采煤 方法 , 动群 众进 行 发 技 术革 新 , 老 矿井 全 部 采 用 了底 板 轨 道 运输 、 新 大
期 。北 京 曾成 为全 国 十大煤 炭生 产基 地 之一 , 国 全
局建 起第 一个 半机 械化 采煤 工作 面 , 使用 截煤 机掏 槽, 刮板运 输 机运输 。1 5 9 6年 , 煤矿 井 下 使 用 电机 车运 输 , 大大 提 高 了装 载 能 力 , 少 了矿 井运 输 工 减 人数 量 , 减轻 了人 力推 拉车 的繁 重体 力劳 动 。北京 市加 强煤 炭 资源 的统一 管理 , 资本 主义 工 商业进 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科 课 程 论 文 课程: 现代工业系统概论 题目: 煤炭工业的历史及发展 学院: 商学院 班级: 工商管理一班 姓名: 王凯 学号: 煤炭工业的历史及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煤炭工业的历史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尤其是针对我国煤炭工业的现状,指出了现在煤炭工业仍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尽可能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随着近现代工业的发展煤炭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能源,至今煤炭仍然在能源领域占支配地位。但是纵观我国煤炭行业现状,煤炭资源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十分严重,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煤炭工业的科学技术运用程度较低,各方面用于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未来要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思路上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在对策上必须以技术为基础,针对目前煤炭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关键词:工业;问题;办法 目录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2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 2 (二)环境破坏问题严重 ............................................ 3 (三)生产安全性低,事故频发 ....................................... 3 (四)煤炭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 4 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 4

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4 (一)引入先进技术,促进煤炭工业科技 ............................... 4 1.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 5 2.减少煤炭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 5 (二)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 .......................................... 6 1.开发利用煤层气 ................................................ 6 2.利用上覆岩层运移控制技术 ...................................... 6 (三)打造煤炭企业科技创新的企业文化 .............................. 7 (四)加大煤炭工业科技投入 ........................................ 7 (五)完善煤炭工业人才培养和激励体系 .............................. 8

参考文献 ....................................................10 1

前言 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资料预测,即使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稳健的替代能源政策,但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至少达到40%以上。基于以上情况,如何更好的整合煤炭资源,发展煤炭工业就成为我国能源行业的一大重要议题。 煤炭工业是从事资源勘探、煤田开发、煤矿生产、煤炭贮运、加工转换和环境保护的产业部门。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燃料资源。据世界能源委员会发表的《1992年世界能源资源调查》,1990年,全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有煤炭资源,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为1039180兆吨 (Mt),其中90%依次集中在前苏联、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德国、印度、南非和波兰8个国家。 世界煤炭工业世界近代煤炭工业是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产业革命开始的,煤炭是欧美各国工业化的动力基础,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能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煤产量达到高峰。1913年,英国产煤292Mt,为历史最高水平;世界煤产量为1320Mt,占世界一次能源总产量的92.2%。从20年代开始,世界能源结构逐渐由煤炭转向石油和天然气,煤产量增长缓慢,1950年世界总产量为1820Mt。 1950~1973年,是石油的黄金时代,煤炭在世界能源系统中的地位迅速下降,最终在1966年被石油超过而退居第二位。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煤炭重新受到重视,生产和利用都有很大发展。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成果,迅速渗透到煤炭领域,使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发生巨大的变革,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煤炭工业的面貌,使得煤炭工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安全状况大为改善,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开发将使煤炭成为干净、高效和廉价的能源。这在高技术领先的美国尤为突出。 中国煤炭工业中国是世界最大产煤国。煤炭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991年,煤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6%,全国70%的工业燃料和动力、80%的民用商品能源、60%的化工原料是由煤炭提供的,足见煤炭对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原煤产量达1087.4Mt,其中统配煤矿占44.2%,地方国营煤矿占18.7%,乡镇和个体煤矿占36.7%。年产10Mt以上的大型矿区有山西大同、 2

西山、阳泉、晋城,河北开滦、峰峰,河南平顶山、义马,黑龙江鹤岗、鸡西、双鸭山,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辽宁阜新、铁法,山东兖州。 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和洁净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的重要性和地位还会逐渐提升。根据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以煤炭为主体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长期占70%以上。据有关资料预测,即使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稳健的替代能源政策,但到2050年,我国的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仍然至少达到40%以上。基于以上情况,如何更好的整合煤炭资源,发展煤炭工业就成为我国能源行业的一大重要议题。

一、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但是纵观我国煤炭行业现状,煤炭资源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十分严重,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相去甚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煤炭工业的科学技术运用程度较低,各方面用于科技的投入严重不足。因此,未来要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思路上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在对策上必须以技术为基础,针对目前煤炭行业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突破。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现状十分严峻,集中表现为资源利用不当、环境破坏严重和生产安全性低、煤炭事故频发等几个方面,而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虽然目前行业内都已认同了依靠科学技术来改善煤炭生产环境,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对于科技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用于科技手段方面的投入还明显不足,以至于我们煤炭行业始终没有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我国的煤炭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当前,我国煤炭工业还是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在煤炭开采和生产环节缺乏先进技术支撑,资源利用率长期偏低。目前我国煤矿平均资源回采率仅30%-35%,资源富集地区的小型矿井资源回收率仅10%-15%,资源浪费严重。单位能源消耗的产出,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平均而言我国的煤炭回采率只有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而且基本都是原煤生产,很少有精加工的煤的副产品。煤炭的利用也是极为粗放,大多数煤炭不能完全燃烧就被 3

浪费掉。煤炭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率长期低下。据估算,每采1吨煤炭,就要破坏和消耗与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达8吨,每年因采煤排放的煤层气约60亿立方米,相当于西气东输总输气量的一半,每采1吨煤炭,破坏2.5吨的水资源。

(二)环境破坏问题严重 煤炭的利用率低,燃烧物和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其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污染气体排放超标。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氮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一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另外,燃烧高硫煤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导致硫酸型酸雨灾害的发生,据统计,在我国酸雨问题最为严重的山西,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亿元。第二,地下水资源破坏严重。由于我国煤炭开采技术手段落后,每年由于采煤造成的地下采空区和塌陷区使地下水年损失上亿吨,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我国的主要煤炭产区都是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北方地区,如山西、内蒙古等地,地下水的浪费对这些地区来说危害是极大的。第三,煤矸石及废水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目前,我国的煤矸石总量巨大,而约有10%的煤矸石会在堆积过程中发生自燃,并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三)生产安全性低,事故频发 统计数据显示,每采掘百万吨煤炭的死亡率,中国在2以上,而美国仅为0.039,印度为0.42,俄罗斯为0.34,南非为0.13,中等发达国家一般为0.4。每年中国因煤炭生产事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煤炭生产死亡人数的80%以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级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事故才开始问责,而每次事故的解决最后也都只是不了了之。各种安全设施的配备严重不到位。煤炭生产安全事故率和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造成事故频发,固然有一部分的人为因素,但是技术水平的低下也是不容置疑,简陋的采掘条件和落后的开采工具无疑是导致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主要困扰我国煤炭企业的两大安全问题就是煤层气的利用问题和上覆岩层运移控制问题,每年发生的矿井事故有一半以上是由于以上两种问题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