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
煤炭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煤炭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能源消耗的重要来源之一。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再生能源的崛起,煤炭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煤炭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煤炭行业的现状。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
然而,由于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这些措施包括关闭高污染的煤矿和发电厂,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以及加强环境监管。
这些举措使得煤炭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煤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的目标,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一些国家已经开始逐步淘汰煤炭发电,并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此外,新技术的不断突破也将对煤炭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煤炭气化技术可以将煤炭转化为天然气或液体燃料,从而减少对煤炭的直接燃烧。
此外,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也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减少煤炭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然而,尽管面临诸多挑战,煤炭行业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煤炭作为一种廉价的能源资源,仍然在一些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此外,煤炭行业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一些地区来说,煤炭行业的发展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为了应对煤炭行业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能效技术,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强对煤炭行业的监管,确保企业遵守环保法规,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政府还应该鼓励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煤炭行业的竞争力。
总之,煤炭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技术的发展,煤炭行业将逐渐向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煤炭行业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煤炭行业与可 再生能源的协 同发展:减少 对环境的影响, 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煤炭行业与核 能的协同发展: 提高能源安全 性,降低碳排
放
煤炭行业与天 然气的协同发 展:提高能源 供应稳定性,
降低成本
煤炭行业与氢 能的协同发展: 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降低碳
排放
煤炭行业的政策支持与监管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 策,鼓励煤炭行业进行技术创新 和转型升级
煤炭行业的环保问题
煤炭燃烧产生的废 气、废水、废渣对 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炭开采过程中产 生的土地塌陷、地 下水污染等问题
煤炭运输过程中产 生的粉尘、噪音等 污染问题
煤炭燃烧产生的二 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排放问题,对全球 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煤炭行业的问题 分析
章节副标题
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的影响:导致煤炭 价格下跌、企业利润下降、 资源浪费等问题
安全生产问题
矿难事故频发 安全生产监管不力 安全生产标准不达标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问题
环保压力:如何应对环保政 策,降低煤炭行业对环境的 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如何优化煤 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行业 竞争力
技术升级:如何提高煤炭行 业技术水平,实现煤炭清洁
高效利用
市场变化:如何应对市场需 求变化,调整煤炭行业经营
煤炭价格:煤炭价格受到供需关系、政策调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波动较大。
煤炭行业的经济贡献
煤炭行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煤炭行业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煤炭行业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煤炭行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
煤炭行业的技术进步
开采技术:采用先进的采矿设备和技术,提高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清洁利用技术:发展煤炭清洁燃烧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转化技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等转化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节能技术: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煤炭消耗和能源消耗强度
中国煤炭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自然也是煤炭生产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工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煤炭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煤炭工业的现状1. 生产规模煤炭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生产规模非常庞大。
截至2020年,中国年煤炭产量约为40.05亿吨,同比增长1.4%。
据统计,中国煤炭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8.5%,其消费量也占全球总消费量的50%以上。
煤炭工业已经成为中国国内资源产业中最大、最具规模的行业之一。
2. 供需格局煤炭供需格局变化也是当前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近年来,因为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执行,煤炭产业在产量方面受到了限制,此外,目前中国的能源占比仍有很大的比例是以煤炭为主。
这使得近年来中国煤炭供需关系呈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进口煤炭总量达到超过2亿吨,同比增长3.1%,宽口径铁矿石原矿进口量更是同比增长8.2%,但是这种情况在2019年-2020年逐渐得到了缓解。
3. 前景分析随着国家的“煤改气”政策逐渐深入实施,煤炭工业的前景也有了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一些琳琅满目的新技术和新产业也不断涌现。
可再生能源的时代来临,煤炭作为一种传统的化石燃料将逐渐被淘汰,未来煤炭工业将出现重大变革。
但是,在当前中国工业结构体系中,煤炭工业的地位仍然非常重要,煤炭工业也是国家实施“煤改气”战略的重要一环。
二、煤炭工业发展趋势1. 国际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其能源利用和煤炭消费模式对全球的环境和气候等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和可持续能源的关注增加,中国煤炭工业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进一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2. 技术创新科技创新是提高煤炭工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污染的关键。
中国政府已经加快了对新能源技术、清洁燃料技术等领域的投入,力图提升中国煤炭产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中国煤炭工业也在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应用。
徐亮-中国煤炭行业分析及未来展望-产业报告

徐亮:中国煤炭行业分析及未来展望-产业报告近日中国煤炭建设协会秘书长、研究员徐亮作了“中国煤炭行业分析及未来展望”的演讲,从行业层面、企业层面、相关产业等三个层面对煤炭产业面临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就上述问题进行总结与解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是行业层面。
徐亮研究员从资源赋存、产能预测和人均能耗三个视角进行阐述。
一是资源赋存。
我国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53万亿吨,煤炭占一次能源资源量的94%,而石油和天然气仅占3.8%,且增产难度大,对外依存度较高。
因此,能源赋存结构决定了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二是产能预测。
目前,我国煤炭总产能57亿吨,合规产能46亿吨,有效产能38.8亿吨,其中:(1)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按照276日的政策可有效发挥产量32.8亿吨;(2)在建矿井产能15亿吨(8亿吨未经核准),通过完成核准和减量置换将发挥新增产能6亿吨(3亿吨未核准减量置换)。
(3)去产能煤矿3亿吨。
三是人均能耗。
根据主要国家的人均能耗趋势图,英、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均出现了人均能耗峰值,其中美国为12.2吨标煤、英国为5.8吨标煤、德国为6.8吨标煤,均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法国和日本出现在本世纪初,分别为6.0和5.9吨标煤;中国和韩国人均能耗峰值均未出现,其中韩国已经超过8吨标煤,而我国目前仅为3.1吨标煤,规划到2030年达到3.9吨标煤。
所以从能源需求侧来看,人均能耗还有增长空间。
二是企业层面。
徐亮研究员认为,煤炭企业应该坚持协调发展,拓宽产业合作领域,从内部竞争向合作发展转变,催生新的增长点。
首先,通过减法实现脱困发展。
要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实施减量置换,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先进产能。
同时,依据国办发〔2016〕45号和国发〔2016〕19号,探索混合所有制、PPP合作、债转股等方式,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其次,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
煤炭采选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

煤炭采选行业现状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煤炭采选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煤炭采选行业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
一、煤炭采选行业现状分析1. 供需关系紧张:煤炭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供需关系一直紧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煤炭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而煤炭产能的扩大却面临诸多困难,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2. 环保压力加大: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煤炭的高含硫、高灰分等特点使得燃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环保压力越来越大,迫使行业向清洁、高效的方向发展。
3. 技术创新迫在眉睫:在传统的煤炭开采过程中,存在着能源浪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煤炭采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包括发展清洁燃烧技术、高效提煤技术、煤炭表征与利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创新将带来行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机遇。
二、煤炭采选行业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趋势1. 产能结构优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技术创新,加大对高质量煤炭资源的开采力度,实现煤炭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同时,加大对洁净煤和煤化工产业的支持,提高煤炭产业综合效益。
2. 环保要求提高: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煤炭企业需要加大对环保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掌握先进的煤炭净化技术和燃烧控制技术。
同时,加强环保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推动煤炭采选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3. 能源结构调整升级: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持续增加。
煤炭采选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替代品竞争,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
同时,利用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清洁能源,如煤层气、煤制天然气等,实现煤炭采选行业的转型升级。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煤炭有效供给不足。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产能扩张速度受到有效遏制。
铁路运力分布不均衡特点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求关系失衡长期存在。
煤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预计煤炭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小幅上扬的趋势。
煤价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及节能环保政策促使煤价上涨,煤炭企业定价权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性因素也推动煤价长期上扬。
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
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
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布局优化;煤炭总量得到调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等等。
国内众多煤炭企业已经上市融资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投资持续增加。
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因此建立有效顺畅宽阔的融资渠道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整合、资产注入给煤炭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国家逐步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使煤炭类上市公司再次升值;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选择向下游非煤产业延伸,将使发展的空间有效扩大。
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预期

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预期煤炭作为一种重要能源资源,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煤炭行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煤炭行业现状煤炭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中国能源市场的主力军。
煤炭的高热值和相对低成本使得它成为许多行业的首选能源。
然而,由于燃烧煤炭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煤炭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同时,煤矿事故频发也暴露出煤炭行业的安全隐患。
为了应对环保压力,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制煤炭使用的政策。
例如,限制煤炭发电厂的建设、提高煤炭资源税收等。
这些政策导致了煤炭需求的下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步伐。
二、煤炭行业的挑战与机遇尽管煤炭行业面临诸多挑战,但它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首先,煤炭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改善环境问题。
例如,引入洁净煤技术和煤炭气化技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此外,煤炭行业还可以积极推动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措施的改进,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
其次,煤炭行业可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合作。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行业可以通过与可再生能源企业的合作,实现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例如,煤炭矿山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
再次,煤炭行业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拓宽市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国内煤炭需求的下降必然会对国际市场造成一定压力。
因此,煤炭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降低对国内市场的依赖。
三、煤炭行业的未来预期随着全球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炭行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然而,煤炭行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虽然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迅猛,但煤炭作为一种稳定、廉价的能源仍然不可或缺。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来源。
因此,煤炭行业有望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找到新的机会。
2024年煤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资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行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然而,在2024年,煤炭行业仍然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产业之一,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2024年的煤炭行业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中国全国煤炭产量为3.64亿吨,比上年减少9.0%。
煤炭消费量为3.87亿吨,同比下降4.7%。
同时,煤炭进口量为2.79亿吨,比上年增长20.6%。
这表明,虽然国内煤炭产量下降,但是对于煤炭的需求仍然存在,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
其次,我们来分析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煤炭行业面临严格的环保压力。
2024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煤炭减量化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实施煤炭生产能力过剩的化解工作,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和绿色煤炭开发利用。
这意味着煤炭行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升煤炭生产的环保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另一方面,煤炭行业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挑战。
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4》,在2024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为64%,但是随着清洁能源的发展,煤炭的地位将逐渐下降。
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目标,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推广电动汽车等。
这对煤炭行业来说,意味着需要不断提高煤炭清洁利用的技术水平,如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等。
此外,煤炭行业还面临供给侧的压力。
供给侧强调供给结构的优化和提高供给效率。
在煤炭行业中,供给侧意味着要减少低效、高耗能的煤矿,加大对先进技术的支持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品质和效益。
综上所述,2024年煤炭行业的现状是产量下降,消费量有所减少,进口量增加。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煤炭生产的环保水平;加强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推进供给侧,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
煤炭行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机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析摘要煤炭在我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主体地位,同时,我国煤炭生产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煤炭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更加成为关注的热点。
从2012年开始,煤炭行业告别了10年的发展旺盛期,进入了萧条时代,尤其是15年煤炭行业彻底地进入了“寒冷的冬季”,目前仍没有回暖的迹象,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煤炭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趋势引言: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基础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煤炭资源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位居世界第三位,占全球储量的12.8%,而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仅占全球的1.1%和1.8%具体情况如图表所示2014年中国一次能源探明储量情况能源单位2014年占全球比例(%)储采比世界平均储采比(%)石油10亿桶18.5 1.111.952.5天然气万亿立方米3.5 1.825.754.1煤炭亿吨114512.830110注:储采比:用任何一年年底剩余的储量除以该年度产量,所得的计算结果即表明如果产量继续保持在该年度的水平,这些剩余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煤炭储采比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从资源保证年限角度分析,煤炭仍是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基础,在中国能源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1、我国煤炭行业的现状1.1 受到国家宏观制度的制约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国家对其加强了安全整顿,无论是从设备上还是从安全防护措施上都加大了监管力度,这样就增加了吨煤成本。
其次煤炭污染严重,导致近几年来雾霾现象十分严重,国务院于2013年9月发布《关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到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 左右,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至65%以下。
不断强化的环境约束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变动对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带来了较大冲击,再有新能源的出现与提倡,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的出现大大地挤压了煤炭的产量,占有了煤炭一定的利润空间。
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增长是对煤炭的直接代替。
如表1所示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201029691676.69.8 4.29.4 201131798777.89.1 4.38.8 201233330076.68.9 4.410.1 201335653675.98.4 4.511.2 201435707973.88.5 4.812.9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1.2受到国际煤炭市场的制约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经济组织的一员。
在国际市场经济这个平台里,信息的流动性与资源的共享性发展迅速,国外的矿石、铁粉、煤炭以其品质好、价格低等优点打入我国煤炭市场。
如下图2002~2014年中国煤炭进出口量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年鉴》 、中国煤炭资源网统计数据由图可以看出煤炭进口量逐年增加,到2009年成为净进口国,虽然我国也有少量的煤炭出口,但是净差额为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
这对于国内煤炭行业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
1.3国内市场的供需不平衡环境的污染,导致国家政府的打压,尤其全球式的经济低迷导致煤炭行业的下游产业如钢、铁、电等用煤量减少。
这样依据经济原理则出现了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的现状。
这种情况不仅容易诱发社会不和谐现象,更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2、中国能源结构分析2.1能源供给结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能源产量和构成分析,煤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2005~2012年,随着中国能源总体需求的增加,煤炭在整个能源供应中一直维持在77%左右的水平。
虽然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增速较快,但受中国能源基本情况的影响,煤炭供应占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进口量出口量年份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构成(能源生产总量=100)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200521621977.612.0 3.07.4 200623016777.811.3 3.47.5 200724727977.710.8 3.77.8 200826055276.810.5 4.18.6 200927461977.39.9 4.18.7 201029691676.69.8 4.29.4 201131798777.89.1 4.38.8 201233330076.68.9 4.410.1 201335653675.98.4 4.510.2 201435707973.88.5 4.810.9资料来源:《煤炭工业统计提要》《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煤炭的产量增速在过去的十年一直维持在 5.3%的平均水平。
虽然2013年、2014年增速有所下滑,但煤炭在2014年总体能源产量中的占比仍然达73.8%。
2.2 能源需求结构分析中国能源需求长期以煤炭为主,这是能源消费的主要特征。
根据1953年到2014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国煤炭消费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90%以上下降至2014年的66%。
如图表所示:表2.1 中国能源消费和构成情况表(1953~2014年)年份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1953451194.3 3.20.02 2.5 19785714470.722.7 3.2 3.4 198********.220.7 3.1 4.0 198********.817.1 2.2 4.9 199********.216.6 2.1 5.1199311599374.718.2 1.9 5.2 199513117674.617.5 1.8 6.1 199713590971.420.4 1.8 6.4 199914056970.621.5 2.0 5.9 200115040668.321.8 2.47.5 200318379269.821.2 2.5 6.5 200523599770.819.8 2.6 6.8 200728050871.118.8 3.3 6.8 200930664770.417.9 3.97.8 201134800268.418.6 5.08.0 201341400067.717.4 5.39.6 201442459466.017.5 5.610.9资料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年鉴》、《煤炭工业统计提要》、历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可再生资源发展速度加快,对煤炭形成了较大比例的替代。
但是,正如《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中所表明的,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能源消费的主要燃料来源,在未来15~20年不会发生趋势性改变。
2.3 煤炭消费结构分析煤炭在提供一次能源的同时,通过物质转化,对煤炭中的碳、氢、氧等元素进行重构,生产出高性能、高品质的交通燃料、化工制品和碳质材料,实现化石能源的原料用途,也是煤炭资源的重要发展方向。
如下图所示:2014年中国煤炭消费结构图(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煤炭资源网统计数据。
2014年,中国实现煤炭资源消费总量25.1亿吨,动力用煤占比95.8%,其中,发电(含供热)消费占比61.5%,建材用煤占比16.4%,化工用煤占比5.8%,冶金用煤占比3.0%。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煤制液体燃料技术、煤制化工品技术、煤制新型碳材料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煤炭在中国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3 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3.1 供大于求将是长期态势从需求方面分析,中国经济增速减缓造成煤炭需求量降低。
2011年~2014年GDP 增速连续四年回落,预计经济调整周期将至2020年,期间GDP 按乐观估计为7%,考虑到宏观经济增速减缓和环境治理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参考近几年煤炭消费量的情况,预计煤炭消费年增速为3.7%。
根据中国煤炭资源网的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煤炭产能达45.37亿吨,原煤消费量为41.55亿吨,产能严重过剩。
而同时期未投产的矿井产能约7.5亿吨,这部分共计预计将在2020~2025年释放,由此分析,未来煤炭行业将长期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
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2011201220132014消费总量动力用煤电力建材化工冶金3.2 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要求,将以国家规划的煤炭基地为依托,以大中型能源骨干企业为主体,以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导支持煤炭产业发展,优先规划建设露天煤矿和特大型矿井。
国家从2013年开始,放松了煤炭经营许可证的门槛,其理念是让许多有实力的有能力的企业参与煤炭行业的公平竞争,让一些设备老化、矿井深远、产能低下的老矿井从公平竞争中退出煤炭的历史舞台。
另外国家提倡煤炭行业的整合与转产。
国通过这些措施,使得留下的现代化矿井易于统一调度、集中生产、限量限产,逐步达到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平衡的状态。
3.3 煤炭资源的转换与综合利用深化产品的结构成为煤炭产品的今后的走向,目前已经开始对煤炭进行二次开发与利用,如生产出我国十分紧缺的煤油与煤气,这样不仅大大解决了我国在上述能源中的不足,同时还使煤炭产品成功转型。
另外,我国的清洁煤技术也在迅速崛起,截止到目前,我国清洁煤技术在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中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已取得了巨大成果。
这为我国未来煤炭的高效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总结受到国际上环境问题的制约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的影响,煤炭行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相比之前有所回落。
但由我国能源储量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煤炭作为能源主体的地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密切关注国家对该行业的政策变动,争取抓住每一次有利于改观现状的机会,另外我们要积极致力于煤炭转换和清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使得煤炭成为更加清洁低碳的能源拥有更多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