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诊治

合集下载

角膜营养不良的诊疗

角膜营养不良的诊疗
根 据 中 央 角 膜 基 质 可 见 折 光 的 分 支 线 、上 皮 下 白点 状 浑 浊及瘢 痕形成 等特征 ,可 以作 出诊 断 。 2.4 治疗方案及原则 2.4.1 颗 粒 状 角膜 营养 不 良
早 、中期 无须 治疗 。平 时可适 当选 用角膜 营养剂 ;角膜 上 皮 出现糜 烂 时 可选 用 角膜 上 皮 营养 药 物 ,同 时应适 当加 用 抗 菌 药物 眼 膏 预 防继 发感 染 。 当视力 下 降 明显 影 响工 作 与 生活 时 ,可考 虑进行 角膜移植 术或 PTK术 ,一般可获 良效 。 但也 可在 术后 复发 。 2.4.2 斑 状 角膜 基 质 营养 不 良
发 病年龄 不定 ,一般 20岁 左右体 征 明显 。常在 4O岁左 右 丧 失 有用 视 力 。双 眼 对称 性 发展 ,单 眼发 病者 偶 见 。病 变 除 视力 逐 渐 下 降外 ,一 般 不伴 随其 他症 状 。晚 期可 因角 膜 上 皮反 复 糜烂 而 产 生疼 痛 与 畏光 。可 在 角膜 中央浅 实 质 层 出现 由小 点构 成 的折光 的分 支细 线 ,细 线相 互 交叉 成 网 状 或 格子 状 ,细 线 之 间 的角膜 无 其 他 改变 ,细 线 仅 限于 角 膜 中央 区 ,周边 角膜透 明 。病 变区域 角膜知觉 常减退 。 2.3 诊 断要点 2.3.1 颗 粒 型 角膜 基 质 营养 不 良
2 遗传性 角膜 基质营养不 良
2.1 概 述 颗粒 状 、斑状 、格子 状角 膜营养 不 良均为 角膜基 质层 营
养不 良的 常见类 型 ,其 中颗粒 状和格 子状 角膜 营养不 良为 常 染 色 体显 性 遗传 ,斑 状 角膜 营养 不 良为 常染 色体 隐性 遗传 。 目前 的研 究证实 颗粒 状 和格子状 I型 和 Ⅲ型 角膜 营养不 良为 5q31染 色 体位 点 上 的角 膜 上皮 素 基 因发 生改 变 所致 ;而 Ⅱ 型格 子状 角 膜 营养 不 良和 9q34染色 体位 点 上 的 Gelsolin基 因 发 生 改 变 有 关 。 2.2 临床表现 2.2.1 颗粒型角膜 基质 营养 不 良

角膜营养不良 PPT-

角膜营养不良 PPT-

分型
• 檢查病人血清中硫酸角質素(keratan sulphate ,KS)抗原濃度的高低及對角膜組 織的免疫組化檢查,可將MCD分為兩型 。
• Ⅰ型MCD患者血清及角膜組織中缺乏 KS抗原;Ⅱ型MCD患者血清中KS抗原 水準正常,角膜組織中的聚集物對antiKS抗體起反應。
• 臨床表現上兩型完全相同。
BIGH3基因與染色體5q31相關 角膜營養不良
BIGH3基因(TGFBI基因)
• 1992年,由Skonier等首先發現。 • 隨後,此基因被定位於人染色體5q31。 • BIGH3基因的表達產物為KE蛋白。
BIGH3基因突變所導致的染色 體5q31相關角膜營養不良
• 顆粒狀角膜營養不良(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GCD), CDGGⅠ型。
• 按照解剖部位分為角膜前部、基質部、 後部三類。
斑狀角膜營養不良
斑狀角膜營養不良(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MCD )
• 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 。
• 童年發病,雙眼對稱性進展,視力呈進 行性減退並可伴有刺激症狀。 • 裂隙燈檢查:角膜基質為彌漫性霧狀, 間以局灶性斑塊或結節狀白色混濁,境界 不清。開始位於中央前基質層,以後向周 邊部及深層發展。
治療
• 早期以藥物治療為主,目的為減輕患者的 症狀,如眼表潤滑劑類藥物。
• 晚期患者當視力受到嚴重損害時,可行手 術治療。
手術選擇
• 目前手術選擇的趨勢:由PKP向DALK和EK 轉變。
• 上皮和基底膜角膜營養不良:PTK、LK • 基質角膜營養不良(MCD、GCD、LCD、
SCD):DALK • 內皮角膜營養不良(FECD、CHED):

基因检测案例8-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检测案例8-角膜营养不良

基因检测案例8|角膜营养不良疾病简介角膜营养不良(Corneal Dystrophy)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进行性角膜透明度丧失和视力下降的角膜病变的总称。

根据解剖部位可分为:浅层角膜营养不良、前弹力层角膜营养不良、基质角膜营养不良、后弹力层及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角膜营养不良的主要遗传方式, 外显率和表达度各不相同。

为保证角膜手术的安全性,临床上接诊角膜营养不良的患者,首先要明确其疾病的分型,再选择是否适宜进行手术。

TGFBI基因及其遗传方式TGFBI基因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 in— ducedgene),既往亦称 BIGH3基因,此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的5q31区域。

TGFBI基因含17个外显子,编码683个氨基酸。

到目前为止,共发现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在基因上的突变有33种。

TGFBI基因所表达的产物被称为角膜上皮蛋白 (keratoepithelin,KE蛋白),由 683个氨基酸组成。

KE蛋白与细胞外基质的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I联系密切,与胶原蛋白Ⅱ、Ⅵ有一定联系,而与胶原蛋白Ⅳ联系较少。

KE蛋白可能通过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与其中一个蛋白发生异常相互作用,从而诱发凋亡。

KE蛋白主要是通过fasc-2和fasc4区域的Asp和Ile两个氨基酸参与调控细胞间的黏附和爬行。

突变过表达后的KE蛋白将扰乱这个过程,导致变性产物的沉积和上皮的反复糜烂。

TGFBI基因主要以常染色体显性的方式遗传。

TGFBI基因变异类型HGMD数据库中收录的TGFGB1基因变异有72种,基本上全部突变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插入,目前尚未发现大片段插入缺失。

TGFBI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表型与TGFBI基因突变有关的营养不良包括: 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J、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granularcornealdystrophy,GCD) 、Reis-Btickler角膜营养不良(RBCD)、Thie1.Behnke 角膜营养不良(TBCD) 以及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1atticecornealdystrophy,LCD)等。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科普知识PPT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科普知识PPT
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显著上升。
如何诊断Fuchs角膜内皮营养 不良?
如何诊断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眼科检查
医生将通过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 观察角膜内皮的细胞状态。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判断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如何诊断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影像学检查
使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等影像学技术,可以量化角 膜的厚度和水肿情况。
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如何预防Fuchs角膜内皮营养 不良?
如何预防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定期眼科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以便 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如何预防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保护眼睛
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避免眼部外伤,有助于 保护眼睛健康。
这些治疗通常不能逆转病情,但可以减轻症 状。
如何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替换受损的角膜。
角膜移植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有 效方法,成功率较高。
如何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随访观察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病情进展,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病情进展非常重要。
如何诊断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基因检测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 确认是否存在相关的遗传突变。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了解遗Fra bibliotek风险。如何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 不良?
如何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 非手术治疗
早期症状可以通过使用人工泪液和抗水肿药 物来缓解,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家族史是该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

眼科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诊疗技术

眼科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诊疗技术

眼科角膜变性和营养不良诊疗技术一、角膜老年环(一)概述角膜老年环是角膜周边部基质内的类脂质沉着。

常见于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壮年,也称青年环。

可能与脂质等代谢紊乱有关。

(二)临床表现(1)发病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

80岁以上的人中几乎都有老年环。

如果年轻人发病需要进行全身检查,特别是血脂的检查,因为往往伴有高血脂。

(2)双眼发病。

(3)无自觉症状,不影响视力。

(4)角膜缘内1mm,深层基质内灰白色、逐渐加重的环行混浊,其外界与角膜缘之间存在狭窄透明带。

(三)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可诊断。

(四)鉴别诊断边缘性角膜变性:是一种非炎症性、双眼慢性变性角膜病。

病因不清,边缘部角膜灰白色混浊,基质逐渐变薄,可有新生血管长入。

(五)治疗(1)眼部无需治疗。

(2)针对全身情况,如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胆固醇等进行治疗。

(六)临床路径1.询问病史注意血脂代谢情况。

2.体格检查注意角膜缘的改变。

3.辅助检查一般不需要。

必要时可进行血脂、血胆固醇检查。

4.处理无需处理。

5.预防少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

二、带状角膜变性(一)概述带状角膜变性又称带状角膜病变(bandshapedkeratopathy),是主要累及角膜前弹力层的表浅角膜钙化变性。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常继发于眼部慢性葡萄膜炎、长期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硅油填充手术后和维生素D中毒等引起的高钙血症、遗传性疾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

(二)临床表现(1)单眼、双眼均可发病:慢性进行性发展,病程可达10余年。

(2)病变起始于睑裂区角膜边缘部,角膜前弹力层有细点状钙质沉着,逐渐混浊向中央部发展,形成带状混浊,表面粗糙不平。

(3)部分病例出现角膜上皮糜烂,甚至溃疡,明显的刺激症状。

(4)晚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

(三)诊断根据慢性过程、角膜改变,或有钙、磷代谢紊乱的全身疾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诊断。

(四)鉴别诊断中央部角膜斑翳:角膜外伤或炎症恢复后遗留的角膜瘢痕。

(五)治疗(1)针对病因治疗。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科普知识课件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科普知识课件

什么是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病因
此病主要由于角膜基质中的蛋白质异常积累所致 ,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
常见于家族中有历史的人,通常是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
什么是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
类型
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分为两种类型:前型和后型 ,前型影响角膜前层,后型则影响角膜后层。
两种类型的症状和进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可能 导致视力问题。
性别差异
目前的研究表明,男女患病几率相似,没有 明显的性别偏好。
不过,部分研究提示女性可能在某些情况下 显示出更严重的症状。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光敏感、眼痛等症状 ,需及时就诊。
如发现视力突然下降、持续不适等,应尽快进行 眼科检查。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检查方法
眼科医生通常通过角膜显微镜检查来确诊此病。
此外,视力测试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能也会被使 用。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家庭咨询
有家族史的个体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提前了解 病情。
早期发现有助于采取相应的监测和管理措施。
如何管理和治疗?
如何管理和治疗?
治疗方法
目前尚无治愈此病的方法,治疗主要集中在 症状管理。
社区活动和线上宣传将是重要的推广途径。
谢谢观看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方向
基因治疗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基因治疗为角膜营养不良提供 新的治疗手段。
虽然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但前景广阔。
未来的研究方向
新药开发
针对角膜营养不良的特定药物正在研发,希望能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药物有望能够减缓或逆转角膜的损伤。
未来的研究方向
公众教育
提高公众对格子状角膜营养不良的认识,有助于 早期发现与干预。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一家系BIGH3基因突变的研究侯志强;王薇;张晶;许永根;周臻;黄琛【摘要】Objective To detect the mutation of BIGH3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and identify the type of mutation.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was sampled from 2 patients and 1 unaffected family member from a family with corneal dystrophy.DNA in the leukocytes was extraeted.Exons 4,11,and 12 of BIGH3 gene were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nd the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directly.Results Direct sequencing of all affected members revealed a G to A transition at codon 124 (CGC to CAC),resulting in R124H mutation of BIGH3 gene.Conclusion R124H mutation of BIGH3 gene is detected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and the definite diagnosis is Avellino corneal dystrophy.%目的对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BIGH3基因突变的类型.方法收集1个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中2名患者和1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5 ml,提取白细胞DNA,利用合成的BIGH3基因第4、11和12外显子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直接行DNA测序分析.结果该家系患者成员的BIGH3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GC>CAC(R124H)突变杂合子.而家系表现正常成员无此基因位点突变.结论该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家系存在BIGH3基因突变,为R124H杂合突变类型,确诊为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40)003【总页数】4页(P246-249)【关键词】角膜营养不良;BIGH3基因;突变;杂合子【作者】侯志强;王薇;张晶;许永根;周臻;黄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北京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北京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2.2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组与遗传有关的原发性、具有病理学组织特性的疾病。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常见的症状有哪些,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早期症状介绍

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常见的症状有哪些,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早期症状介绍

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常见的症状有哪些,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早期症状介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的常见症状角膜混浊、角膜烧伤、视力障碍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有什么症状一、症状一、症状:1.临床改变: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角膜改变:Fuchs内皮营养不良具有角膜中央后部典型碎银状外貌,通常称为cornea guttata。

临床病程通常10~20年,可分3期。

在第1期中,患者无症状,角膜后面中央部有分布不规则的点状赘生物及尘埃状色素小点。

其后,后弹力层可呈灰色并加厚。

第2期,角膜基质及上皮发生水肿,患者视物不清,并有耀眼感。

基质水肿起初出现于后弹力层前方及紧靠前弹力层处,之后全部基质逐渐呈毛玻璃状,且在肿胀中出现含液体的裂隙,使后弹力层形成皱褶。

上皮水肿起初使角膜表面呈猪皮状或似洒满小水滴,后逐渐形成大卵圆形或弯曲的上皮下大泡,破裂时引起发作性疼痛。

由于基质变混及不规则散光,视力急剧减退。

睡醒时视力尤差,因睡眠中泪液挥发减少使其渗透性降低,以致角膜水肿增加。

第3期,上皮下结缔组织出现,同时上皮水肿减少,视力尽管已极差降至仅辨手动,但自觉较前舒服。

此期可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上皮脱落、微生物所致溃疡、周边部新生血管及眼压升高。

裂隙灯下检查角膜病变始于中央部,渐向周边扩展。

从角膜后方至前方可出现下列改变:角膜点状变性,后弹力层增厚并起皱;内皮色素沉着;基质水肿,出现上皮下结缔组织和周边部表层新生血管;上皮水肿及大泡。

突出的改变为角膜后部中央呈银箔样(beaten silver)外观变性,改变类似ICE综合征所见,但较粗糙。

最显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位于后弹力层后方,内皮细胞产生新的胶原组织,临床上表现为后弹力层增厚。

后弹力层与新生的胶原组织形成多板层结构,以PAS染色后呈现浓淡相间的层次,并产生临床所见灰色盘旋状图案。

2)合并青光眼:Fuchs内皮上皮营养不良可伴有两种类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估计发病率占10%~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质层角膜 营养不 良中 ,颗粒状角膜 营养不 良最 常见 ,目前研 究证 实 5q31染 色体位点上 的角 膜上皮 素基 因发生 改变 所致 ]。多伴有 近视 性散光 。早期 视力 未受影响者无需治疗 ,晚期当病灶融合呈 较大面积混浊使视力减退 时 ,可施行穿透 性或板层 角 膜移 植 ,但 PTK或角 膜移 植 术后 3~5年 内可 复 发 ,复 发后 预 后 差 。 随着遗传学研究 的不 断进展 ,为颗粒状角 膜 营养不 良提供 了新 的分类 、分 型方 法 , 极大地提 高 了临床诊 断 的准 确性 。发现 TGFBI基因突变 与多 种类 型 的角膜 营养 不 良有关 。不 同 的基 因 突变 引起 独 特 的 角膜营养不 良表 型。临床上 通常将 GCD 分为 3型 :① GCD I型 :TGFBI基 因突变 位 点 为 R555W ;② GCD 1I型 :也 称 为 Avellino角 膜 营 养 不 良 ,TGFBI基 因 突 变 位 点 为 R124H;③ GCD III:Reis—bucklers 角膜营养不 良、Bowman层 营养不 良型 、地 图状 角 膜 营 养 不 良 、Thiel—Behnke角 膜 营 养 不 良 ,其 TGFBI基 因 突 变 位 点 为 RI24L、R555Q、G623D 。这 3种 类 型 临 床表现极为相似 ,仅仅依 靠临床表现或组 织学特征往 往很 难做 出准确 的诊 断和分 型 ,上 述分子遗传学为我们提供 了很大方 便 。因此 ,临床上接诊角膜营养不 良的患 者 ,利用这一技术 首先 明确 疾病 分 型 ,若 确 定 为 GCD I型 、GCD 11I型 ,病 情 轻 ,不 影 响视 功 能 ,无 需 治 疗 ,有 近 视 及 近 视 散 光者可行避 免使 用丝裂 霉素 的准 分子激 光 角膜 表面切 削术 (PRK、Epi—LASIK)。 后 期 病 情 重 ,角 膜 厚 度 尚 可 的 正 视 眼 ,可 行 PIK治疗改善 视功 能 ;角膜 较薄 ,需行 深板层 角膜 移 植 术 。病 情 复发 ,可 重 复 PIK的治 疗。对于 GCD II型 ,病情 轻 ,不 影 响视 功能 ,不建议做任何方式 的准分 子 激 光角膜切削 术治疗 ;病 情较 重 、损害 视 功 能时 ,角膜厚度正常 ,推荐行 PIK治疗 ; 角膜薄 ,建议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恢 复视 功 能 ,不 主 张 行 LASIK 术 ,LASIK 手 术 加
临 · 臻 论
C HlNESE C O M M UN ITY 13O C To 々S

颗 粒 状角 膜 营 养不 良的诊 治
成 雷梅 成 晓 莲 743400甘肃静宁县人 民医院 743400静宁县 中医院
基质浅层有灰 白色圆形、椭 圆形 、星状等边 缘清晰的面包渣样混浊,即颗粒状沉淀物 , 混浊间隔透明 ,角膜荧 光素钠液 染色呈 阴 性,角膜表面及实质层 均无新生血管 ,眼底 及眼压检查无异常。建议 门诊随诊。
随着现代准 分子激 光技 术 发展 和设 备的更新 、角膜屈 光 手术方 式 的衍变 ,以 及手 术适 应症的拓宽 ,为晚期 角膜营养不 良患者的治疗带来 了福音 ,相 比角膜移植 术术后 排异反应及供体不足 的缺 陷 ,有很
查 记录类似 。双 眼视 物模 糊 1O余 年 ,逐 年加重 。10年 前 曾首 次诊 治 ,病 历记 载 : 1例 双 眼 视 力 均 0.5—1.50DS~ >0.9,另 I例 视 力 0.6~1.0050DS~1.0。 两 例 裂 隙灯检查大 致相 同 ,角膜 中央 5mm×5mm
摘 要 目的 :探讨颗 粒状 角膜营养不 良 (GCD)的诊 断 及 治疗 。方 法 :收 治颗 粒 状 角膜营养不 良患者 4例 ,对其进行 追踪 观察 。结果 :病例 1晚期见 中央 角膜基质 灰 白色混 浊,严 重影 响视 力。裂 隙灯检 查 见角膜厚度 尚可,行治疗性 角膜光学切 削 术 (PIK)治 疗 ,视 力得到 较好 的 改善 ,随 访 6年余 ,病情稳 定 ;病例 2多年 来无症 状 ,眼部 检 查 角 膜 混 浊 稳 定 。无 发 展 。病 例 3和病例 4为姐妹 ,病 史及 眼部检 查记 录 类 似 。 结 论 :不 I薯l病 变 时期 。明 确 采 取 不 同的处理及 治疗 方法。可为 患者提 供安 全、有 效、持久满意 的治疗效果 。 关键词 颗粒 状 角膜营 养不 良 诊 断 治 疗
大的优越性 ,但必 须 明确诊 断 ,掌握 好 准 分子激 光角膜 切削术 治疗 角膜 营养 不 良 的适 应 症 。
前部 角膜 营养不 良,早期 可针对复发 性角 膜上皮糜 烂 给予 对症治 疗 。可 用高
168 中 国社 区医 师 ·医学专 业 2012年 第 4 期 (第14卷 总  ̄J301期
胞层与 Descemet膜 的角 膜 营养 不 良(角 膜内皮营养 不 良)。基 质 层 角 膜 营养 不 良又分为 :① 颗粒 状角 膜营 养不 良;② 斑 状 角膜 营养不 良 ;③格 子状 角膜 营养 不 良;④ 中央结 晶状 角膜 营养不 良;另外 还 有先 天性遗传性角膜基质 营养不 良 、微粒 状角膜营养不 良、多形性 角膜 基质营养不 良,临床极 为罕见 。
doi:10.3969/j.issn.1007 —614x.2012.
0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2
结 果 4例患者疾病发展 过程 中,指导 患者
去上级 明确诊断及分型 ,不同阶段及不 同 分型 ,给 予不 同的 对症 治 疗 。在病 情 演 变 、发 展过程 中,病例 1晚期 见 中央 角膜 基质灰 白色混浊 ,严重 影响 视力 ,裂 隙灯 检查见角膜厚度 尚可 ,行治疗性角膜光学 切削术 (PIK)治 疗 ,视力 得 到较 好 的改 善 ,随访 6年余 ,病 情稳定 。病 例 1、病例 2姐妹 俩有反复发作 的角膜 上皮 糜烂 史 , 病变后期角膜 中央前弹力 层下 可见 灰 白 点状混浊 ,合成 大小 不等 、界 限清楚 的 圆 形或不规则 团块 ,形态 各异 ,曾局部用 高 渗眼药水 、眼药 膏 ,先后 行 PIK手 术 。随
渗眼膏包眼 ,每 晚睡前 1次 ,白天 滴高 渗 眼液 3~4次/日(如 5%氯化 钠 )以改 善 角膜上皮水肿状态 同时可滴用消炎 眼液 ; 也可加压包扎 或 配戴 亲水性 软性 角膜 接 触镜 ]。或行 上 皮 清 创 术 刮 除 病 变 上 皮 ,易改善症状 和提高视 力。晚期 为改善 视力 ,可行 施行 板层角膜 移植 术或穿透性 角 膜 移 植 术 。
访 8年 ,姐姐 病情平 稳 ,妹 妹术 后 4年多 病情复发 ,行角膜移 植术后 3年多病情稳 定 。病例 2多年来无症状 ,眼部检 查角膜
混浊稳定 ,无 发 展。病 例 3、病 例 4为姐 颗粒状角膜营养不 良,本病 为常染 色 妹 ,病史及 眼部检查 记录类似 。 体 显性遗 传 ,外 显 率 97%。裂 隙灯 下 角
上 皮 细 胞 层 、上 皮 细 胞 基 底 膜 与 Bowman 层的角 膜 营 养 不 良 (前 部 角 膜 营 养 不 良);②基 质 层 角 膜 营养 不 良;③ 内皮 细
资 料 与 方 法 2000—2010年收治 颗粒状 角膜营养
不 良患者 4例 ,年 龄 17—56岁 ,平 均 45 岁 。各 患者 进行 详 细 眼 部 检查 ,包 括视 力 、裂隙灯显 微镜 、眼底 镜 及眼 压计 。病 例 1为病例 2之父 。曾在 给其 子行屈光矫 正配戴 眼镜 时被 发现。眼部无 自觉症状 , 当时角膜 中央前 弹力层下有 大小不等、界 限清楚 的圆形或不 规则 团块 状灰 白色混 浊 ,病灶 之间角膜 透明 ,角膜无新生 血管 , 荧光素钠液 染色 呈 阴性 。眼底 及 眼压检 查 正常 。病例 3、4为姐妹 ,病史及 眼部检
膜基质 浅层有灰 白色小点 组成 的面包 渣 样 混浊 ,多位 于角 膜 中央部 ,角膜 周边 部 透 明 …。早 期 视 力 未 受 影 响 者 无 需 治 疗 ,晚期当病灶融合呈较大面积混浊使视 力 减退时 ,可施行手术治疗 。
讨 论 角膜营养 不 良(按 解 剖部 位 )分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