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2篇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2篇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2篇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和成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两篇关于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关于X射线衍射(XRD)技术的研究。

XRD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表征和分析领域。

文章首先介绍了X射线原理和衍射现象。

X射线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中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衍射现象。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被衍射的X射线的特征衍射峰来确定材料的结构和晶体学参数。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XRD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XRD可以用于分析晶体材料的结构和晶体学参数,以及非晶态材料的相变和晶化过程。

此外,XRD还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材料中的成分,例如优化合金中的元素含量。

文章中还提到了XRD在矿物学、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第二篇文章是关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的研究。

SEM是一种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观察和分析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文章首先介绍了SEM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

SEM通过向样品表面扫描电子束,然后收集由样品发射的信号来生成显微图像。

SEM具有高分辨率和大深度和视场,可以观察到微米甚至纳米级的细节。

接下来,文章介绍了SEM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SEM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形貌和表面粗糙度,例如观察纳米颗粒、纤维和微观结构的形貌。

此外,SEM还可以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信号来确定元素的分布和成分。

文章中还提到了SEM在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半导体行业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之,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XRD和SEM是其中两种常用的测试技术,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和成分。

通过应用这些测试技术,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材料的特性,推动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现代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初探【摘要】立足于高分子专业课程《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建设的实践,结合当今材料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讨论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本课程现今存在的问题和四点改革方法,以期为本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的教学改革方法与理论。

【关键词】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高分子专业教学改革一、前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于二十世纪末出现在材料类专业高等教育中,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均受到一定的冲击,为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行有效的改革。

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四种手段进行辅助教学改革,即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实训教学和开放式实验教学,通过以上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材料分析方法与测试技术》课程内容与特点本课程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门课程,主要是利用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本课程所包括的分析方法很多,目前有数十种之多。

每一种分析方法均具有各异的原理,所测量的物理量也不同,故仪器操作过程及应用范围大相径庭。

本课程主要包括电化学分析法、光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仪器分析法[1-5],如图1所示。

本课程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知识覆盖面广,学科交叉性强2.理论性强课程涉及了众多分析方法与分析技术,包含了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故需要较高的理论基础。

同时,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均不相同,每种方法应用的范围也各有差异,所以课程学习理论性较强。

3.实训性高,即实操要求高近年来,众多高校配置了一些较为先进的现代分析设备,这些仪器均需要对使用者进行充分系统的培训,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论基础达标后,对仪器进行实际操作,并能灵活应用于自身的专业实验中。

4.某些章节过于抽象由于某些大型精密分析仪器,价格昂贵,对工作条件和环境要求高,无法对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或开放实验。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材料分析部分课后答案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材料分析部分课后答案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部分课后答案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物理0901 除夕月1-1 计算0.071nm(MoKα)和0.154nm(CuKα)的X-射线的振动频率和能量。

ν=c/λ=3*108/(0.071*10-9)=4.23*1018S-1E=hν=6.63*10-34*4.23*1018=2.8*10-15 Jν=c/λ=3*108/(0. 154*10-9)=1.95*1018S-1E=hν=6.63*10-34*2.8*1018=1.29*10-15 J1-2 计算当管电压为50kV时,电子在与靶碰撞时的速度与动能以及所发射的连续谱的短波限和光子的最大动能.E=eV=1.602*10-19*50*103=8.01*10-15 Jλ=1.24/50=0.0248 nm E=8.01*10-15 J(全部转化为光子的能量)V=(2eV/m)1/2=(2*8.01*10-15/9.1*10-31)1/2=1.32*108m/s1-3分析下列荧光辐射产生的可能性,为什么?(1)用CuKα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2)用CuKβ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3)用CuKαX射线激发CuLα荧光辐射。

答:根据经典原子模型,原子内的电子分布在一系列量子化的壳层上,在稳定状态下,每个壳层有一定数量的电子,他们有一定的能量。

最内层能量最低,向外能量依次增加。

根据能量关系,M、K层之间的能量差大于L、K成之间的能量差,K、L层之间的能量差大于M、L层能量差。

由于释放的特征谱线的能量等于壳层间的能量差,所以Kß的能量大于Ka 的能量,Ka能量大于La的能量。

因此在不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CuKa能激发CuKa荧光辐射;(能量相同)CuKß能激发CuKa荧光辐射;(Kß>Ka)CuKa能激发CuLa荧光辐射;(Ka>la)1-4 以铅为吸收体,利用MoKα、RhKα、AgKαX射线画图,用图解法证明式(1-16)的正确性。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名词解释:分子振动: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相对(往复)运动。

伸缩振动:原子沿键轴方向的周期性(往复)运动;振动时键长变化而键角不变。

(双原子振动即为伸缩振动)变形振动又称变角振动或弯曲振动: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

晶带:晶体中,与某一晶向[uvw]平行的所有(HKL)晶面属于同一晶带,称为[uvw]晶带。

辐射的吸收:辐射通过物质时,其中某些频率的辐射被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离子或分子等)选择性地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减弱的现象。

辐射被吸收程度对 或 的分布称为吸收光谱。

辐射的发射: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

作为激发源的辐射光子称一次光子,而物质微粒受激后辐射跃迁发射的光子(二次光子)称为荧光或磷光。

吸收一次光子与发射二次光子之间延误时间很短(10-8~10-4s)则称为荧光;延误时间较长(10-4~10s)则称为磷光。

发射光谱:物质粒子发射辐射的强度对 或 的分布称为发射光谱。

光致发光者,则称为荧光或磷光光谱辐射的散射:电磁辐射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部分偏离原入射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散射基元:物质中与入射的辐射相互作用而致其散射的基本单元瑞利散射(弹性散射):入射线光子与分子发生弹性碰撞作用,仅光子运动方向改变而没有能量变化的散射。

拉曼散射(非弹性散射):入射线(单色光)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作用,在光子运动方向改变的同时有能量增加或损失的散射。

拉曼散射线与入射线波长稍有不同,波长短于入射线者称为反斯托克斯线,反之则称为斯托克斯线光电离:入射光子能量(h )足够大时,使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现象。

光电效应:物质在光照射下释放电子(称光电子)的现象又称(外)光电效应。

光电子能谱:光电子产额随入射光子能量的变化关系称为物质的光电子能谱分子光谱:由分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电子光谱):物质在紫外、可见辐射作用下分子外层电子在电子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好风光好风光恢复供货才一)现代测试技术实验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编号开课院系:土木学院环境工程系课内总学时:27 学分:3课程负责:陈秀枝执笔:陈秀枝:010328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开课专业:环境工程实验学时:4 课内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审阅:孙体昌,段旭琴实验一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条件试验和试样中铁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是研究200-800nm光区内的分子吸收光谱的一种方法。

它广泛地用于无机和有机物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灵敏度和选择性较好。

2、通过本实验了解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构成及其作用。

3、了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的误差及与仪器方法和浓度的关系。

4、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能够通过条件实验自行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5、掌握分析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6、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技能,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条件试验(1)吸收曲线的制作和测量波长的选择用移液管吸取0.0, 1.0mL 铁标准溶液分别注入两个50mL 比色管中,各加入1mL 盐酸羟胺溶液、2mL 邻二氮菲、5mLNaAc, 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放置10min后,用lcm比色皿、以试剂空白(即0.0mL铁标液)为参比溶液,在440-560nm 之间,每隔一定间隔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峰附近,每隔1nm 测定一次吸光度。

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A 与λ关系的吸收曲线。

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测定Fe的适宜波长,一般选用最大吸收波长λmax。

(2)溶液酸度的选择取5个50mL 比色管分别加入lmL 铁标液,1mL 盐酸羟胺,2mLPhen, 摇匀。

然后,用滴定管按一定间隔分别加入0.0~20.0 mL,0.l0mol ?L-1NaOH 溶液,用水稀至刻度,摇匀。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第一章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第一章

K (Z )

1

K (Z )
式中: K——与靶材物质主量子数有关的常数; σ——屏蔽常数,与电子所在的壳层位置有关。

成为X射线荧光分析和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的理论基础。
Company Logo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tiekunjia@
心问题“组成—结构—性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实

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Company Logo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tiekunjia@
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各种测试技术(主要指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显 微分析基础、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子 探针、热分析技术与光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各种 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2. 对正在发展完善之中的新测试技术在相应的章节里作简 略介绍,使学生对这些现代测试技术有所了解,提高阅 读科技文献的能力; 3. 通过实验课的训练,以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作风和态度 使他们加深理解基本原理、熟悉仪器设备的构造与性能 对电子显微分析照片、X射线衍射图谱、微观形貌图片 、热分析曲线、成分分析等有分析处理与进行物相鉴定 的能力,并具备采用必要测试技术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进 行物相分析的基本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课题研究工作打 Company Logo 下坚实的基础。
Company Logo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tiekunjia@
第一章
X射线物理学基础

Company Logo
洛阳理工学院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 tiekunjia@

Company Logo
1.1
X射线的发展史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

材料结构分析结课论文学院:物理化学学院专业班级:应化1001 姓名:学号: 311013030110材料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论文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现代技术对材料的需求,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功能材料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或加速了各种现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篇综述简单介绍了功能材料的材料是现代科技和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

一个国家生产材料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现在称材料、信息和能源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又把新材料、信息和生物技术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

材料的发展虽然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60年代。

材料的研究和制造开始从经验的、定性的和宏观的向理论的、定量的和微观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首先提出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学科全称。

1975年美国科学院发表的《材料与人类》专著中[1],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定义为:探索和应用材料的成分、结构、加工和其性质与应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

功能材料的概念是美国 Morton J A于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

功能材料是指具有一种或几种特定功能的材料,如磁性材料、光学材料等,它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功能,在物件中起着“功能”的作用[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现代技术的兴起,强烈刺激了功能材料的发展。

为了满足这些现代技术对材料的需求,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由于固体物理、固体化学、量子理论、结构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制备功能材料的新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在功能材料研究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许多新功能材料不仅已经在实验室中研制出来,而且已经批量生产和得到基本性能、特点和分类及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X射线单晶体衍射仪(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er,简写为XRD) 原理:根据布拉格公式:2dsinθ=λ可知,对于一定的晶体,面间距d一定,有两种途径可以使晶体面满足衍射条件,即改变波长λ或改变掠射角θ。

材料工程实践教学案例范文(3篇)

材料工程实践教学案例范文(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材料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材料工程人才,实践教学在材料工程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以某高校材料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材料工程实践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材料工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三、案例设计1. 实践教学项目: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2. 实践教学环节:(1)材料制备: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并制备特定性能的材料。

(2)性能测试: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对制备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如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3)数据分析与处理: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材料性能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体会。

四、案例实施1. 教师准备(1)教师应根据实践教学项目,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指导书等。

(2)教师需对实验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各组成员的职责。

2. 学生准备(1)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生需准备好实验所需工具和材料。

(3)学生需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为后续数据分析做准备。

3. 实践教学过程(1)材料制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要求制备材料。

(2)性能测试:学生使用实验设备对制备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并记录数据。

(3)数据分析与处理: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分析材料性能与制备工艺之间的关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