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训练题:第十四章]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专题训练——小说阅读

专题训练2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沈从文(民国十八年)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江西专用】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训练(14)及答案解析

高频考点训练(十四)时间:25分钟分值:100分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1.(2013·浙江省金华一中月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月晕.(yūn)稗.史(bài)褫.夺(chǐ) 循规蹈矩.(jǔ)B.危殆.(dài) 揩.拭(kāi)披靡.(mí) 沆.瀣一气(hàng)C.气馁.(něi) 霎.时(shà)奇葩.(pā) 开花结.果(jié)D.芟.除(shān) 囹圄.(yǔ)中.肯(zhòng) 心广体胖.(pán)解析A.晕yùn。
B.披靡mǐ。
C.结jiē。
答案 D2.(2013·江西省宜春市模拟)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妆饰白皙欲盖弥彰怨天尤人B.落寞噩梦急急可危不经之谈C.弭谤切磋以身作责绿树成阴D.渎罪矜育义愤填膺神州飞船解析B.岌岌可危。
C.以身作则。
D.赎罪,神舟飞船。
答案 A3.(2013·北京市重点中学考前保温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富,先修路”,一个贫穷的地方要想开发,就必须先修路;有了宽敞的路,自然就有了来开发的人,正所谓穷家富路....。
B.面对水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市政府应该正本清源....,大力加强中心城区饮用水的保护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
C.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学生只能目无全牛....,成为答题的机器,自身却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D.在铁证面前,某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总经理还振振有词....,为他们的违法行为开脱,这一行为再次受到广大民众的谴责。
解析A.穷家富路:在家可节约开支,出门却宜多备盘缠。
B.正本清源:正,使之正,引申为整顿;本,根,引申为根本;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源,源头;清源,从源头上清理。
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
2014备考:高考语文2013年全国统一卷试题 2

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
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
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本阅读

2013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适用文本阅读新课标卷1四、适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2.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⑴~⑷题。
(25分)“飞猛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月,中国人民正遭到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践踏。
战争中,从空中赐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出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猛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 年,中日之战剑拔弩张,加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火烧眉毛,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伍,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特别行赏他精深的飞翔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介绍他来华担当公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公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 月,陈纳德到达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观察。
在上海,陈纳德收到公众的热忱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志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力。
”7 月 7 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信息,立刻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以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马上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今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翔员,尽心教授战斗机飞翔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守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成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实时拦击敌机。
为了加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 年 10 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受了好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快要一年的艰辛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迸发,太平洋战争全面睁开。
20 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手。
日军来犯的10 架轰炸机有 6 架被击落,逃跑的 4 架中又有 3 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的机所有安全返航,只有 1 名受。
首得胜,受日机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激励。
高中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甘肃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试题(甘肃二诊)

甘肃省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光之旅①瓦蒂姆·车诺布罗夫是一位热衷于时间倒流现象研究的科学家,从1987年起,他和一些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地磁泵来制作时间机器。
2001年8月,他们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地区的一个偏僻的森林里对一个“新型的时间机器”进行了试验。
这个机器即使只用汽车的电瓶作动力,能量很低,它改变时间的幅度仍能达到3010,就是说最大限度地减缓时间可以高达每分钟1.5秒。
时间的改变是由对称的晶体振荡器来记录的。
最初,研究人员花5分钟、10分钟、20分钟来操作这台机器,最长的一次时间延缓持续了半小时。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觉得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可以同时感受到不同时间的“这边”和“那边”的生活,仿佛空间完全打开了。
②而在有关宇宙探索和研究方面一直与俄罗斯暗中较劲、不遑相让的美国,一直在开展着一项据称“可能改变和重新谱写人类历史进程”的时间研究项目。
③2002年,美国物理学家马利特教授及其助手们已着手研制一种可以帮助人们遨游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机器”o它是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
其设计方案是建造一个激光环,沿激光环旋转光束将穿越光子晶体。
光子晶体会扭曲光线,并给光线减速。
这样光束就可以令激光环里的时空扭曲成螺旋形。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小说内容理解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小说内容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五星红旗在狱中飘扬①珍藏的红旗拿出来了,在大家眼前闪着夺目的光彩。
这面红旗,是那位不知名的同志——“监狱之花”的母亲,留下来的。
残留着弹孔,染透斑斑血迹的红旗,被她珍藏在一床旧棉絮里。
在她临危时,竟没有来得及交给自己的战友,而是在过了好久以后,人们才从她的遗物中找出来的。
②当红旗在大家眼前出现时,几只拿着针线的手,团团围了上来。
③“五星红旗!五颗星绣在哪里?”④“一颗金星绣在中央,光芒四射,象征着党。
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⑤“对,就这么绣。
”⑥尽管她们并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图案,但她们却通过炽热的心,把自己无穷的向往付与祖国。
不知是谁抢先绣上了第一针,接着,许多灵巧的手,飞快地刺绣起来。
热血沸腾着,把坚贞的爱,把欢乐的激情,全寄托在针线上,你一针,我一线,一针一线织绣出闪亮的金星。
⑦红旗正中,闪现了一颗星,接着,又出现了四颗。
⑧江姐依偎在李青竹身边,凝望着刺绣中的五星红旗,她不仅理解战友们的兴奋心情,她自己的心境,也和大家一样。
但是她在胜利的喜讯中,激动而又冷静,想得很多、很远。
也许此刻只有李青付才能理解她那复杂的心情。
她看见了胜利,可也看见了集中营的最后斗争。
她知道,在越狱和屠杀的斗争中,必须付出多少生命作为代价。
这代价,也许首先是自己,也许还有别人,但她宁愿用自己来代替一切战友,为党保存更多的力量。
然而,在欢乐的战友们面前,在五星红旗面前,她什么也没有讲。
⑨“江姐!”孙明霞双手捧起叠好的旗帜,带着无限的喜悦,走到缓缓地搓着线的江姐面前,“同志们希望你来宣布胜利的到临,也请你揭开这象征黎明和解放的战旗。
”⑩“我?”江姐笑着惊问。
⑪“是的,江姐!就是你。
”面前激起一阵热情、严肃而又诚恳的声音。
⑫“应该是你。
”李青竹等大家稍静之后,说道,“不能辜负同志们对你的信任和尊敬。
”⑬“好吧。
”江姐双手接过红旗,迎风一抖,五颗晶亮的全星,立刻随着红旗飞舞。
小说专题训练——理解句子含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小说专题训练------理解句子含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鸟之国秋田雨雀在一个湖边,住着一对白鸟夫妇。
“世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鸟类,但是比我们夫妇更漂亮的,恐怕不会有了。
”丈夫一边用他那红红的长嘴温柔地抚弄着翼上的绵毛,一边这样说。
“这是肯定的。
孔雀虽然号称百鸟之王,但是她那身粗毛,不知有多么难看。
跟她比起来,我们的雪白的羽毛,真是无上的佳品。
”妻子一边伸长脖颈,饮着湖水,一边对丈夫的话表示赞同。
不错,这对白鸟夫妇的羽毛的确很美,而且颈子也长得恰到好处。
然而可惜的是,这对白鸟夫妇都只有一只眼睛,他们却丝毫也不觉得自己是独眼。
因为丈夫所看到的,同妻子所看到的一样;妻子所看到的,也同丈夫所看到的一样。
他们俩都相信,世上再也没有像他们看东西看得这样准确的了。
白鸟夫妇产了四个卵。
他们盼望着早一点将卵孵化,生出和自己一样美丽的白鸟。
不久,四只可爱的白鸟被孵化出来。
白鸟夫妇说不出的高兴。
“多漂亮的小鸟啊!但愿他们早一点长大,等到自己会捕虫捉鱼就好了。
”父亲鸟说。
“是啊,但愿如此。
他们生活在这湖边,不知会感到多么幸福呢,何况我们又这样疼爱他们。
”母亲说。
白鸟爸爸接着说道:“这帮小家伙,生下来既不是那种低贱的野鸭,也不是那种粗鲁的鹜鸟,他们不知多么庆幸呢。
”然而有一天,白鸟夫妇发现这四只可爱的小白鸟,都多生了一只眼睛。
“哎呀!这如何是好?……”母亲说道,接着发出一声哀鸣。
“可不,眼睛生得是有些怪呢?——不过,不知道长大以后怎么样。
或许我们生出来的时候,也都是生着两只眼睛的吧。
”父亲毕竟是个男子汉,说话有分量,白鸟妈妈的精神又振作起来了。
但是白鸟夫妇因为自己是独眼,生了四只两个眼睛的白鸟,便以为它们是残废,总是耿耿于怀,觉得窝囊。
“趁它们还小,索性把一只眼睛弄瞎了吧。
”白鸟爸爸虽然这样想,但并没有这样做的决心。
四只小白鸟却一点儿也不关心这种事,他们一天天地长大了,疏松的乳毛变成绵毛,绵毛又逐渐变成纺绸一般的羽毛。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本阅读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实用文本阅读新课标卷1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⑪~⑭题。
(25分)“飞虎将军”陈纳德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
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
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
在上海,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
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
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
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
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
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
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
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
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
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
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2·吉安一中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2日21时24分,新华社发表了温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
全文如下:新华社总编室: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
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温家宝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对照原文,温总理的“更正信”仅更正了3个字,即将“火山岩”更正为“变质岩”,并就“岩浆岩”作了注解。
可以断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发表后,温总理又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全文,否则他是难以发现其中的错误的。
读了这则材料之后,你有何感想,请谈一谈,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总理的致歉信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在错误面前,我们应当秉持的态度。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偶尔犯错误在所难免,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放下架子,弯下身来,诚恳认错。
“知耻而后勇”,没有真诚的认错,便永远不会有真理的出现。
总理这种知过而改的精神是对每一个求学、治学的中国人的鞭笞和警醒。
另一方面,科学是严谨的,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应牢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千年古训,杜绝不懂装懂,文过饰非,以科学的态度为学,以真诚的态度做人。
2.(2012·吉安模拟)以下面诗句情境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叙事性片断。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要求:①以记叙为主,有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②有环境描写;③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格;④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撑着油纸伞,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独自彷徨在这悠长的窄巷,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
暮风吹寒,吹乱了漫天的雨丝,也吹乱了我如潮的心绪。
千万个日夜的期盼终于窥得你美丽的容颜,但,还未欣喜,你已离去。
留给我的是你满巷流转的淡淡的芬芳。
就让我这样独自固守下去吧,终有一天,我会用我的热情解开你心中的丁香结,会让你冷漠的脸在我的掌心绽开如花的笑颜。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
请你从中选择熟悉的一种,写一则短文,描绘它的形象,揭示它的象征意义。
要求:①设置恰当的背景,来表现主体形象(或松或竹或梅)。
②象征意义必须与景物特点相吻合。
③能贴切、自然地引用古诗(或古文)。
④能恰当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⑤不少于2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雪依然下着,风依旧刮着,在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季节,只有梅花傲然怒放。
一朵朵五彩缤纷的小花白的像雪,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在寒风中翩翩起舞,冰心玉骨。
暑尽冬来,梅花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在严寒中怒放这惊艳的美丽,在冰雪中坚守着自己的寂寞。
“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
冰封千里,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又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
4. 请在“暴雨、青瓦、水花、线条、绿色、音乐”这六个词中任选三个词,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
要求: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不少于200字,并在所写文段中将选用的三个词划上横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我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
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雾气也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
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害的一方。
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
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5.(2012·上饶一模)根据下面的内容和要求,写一段不少于200 字的文字。
《兰亭集序》里,作者王羲之由“乐”转“痛”,感叹人生。
在古今文人咏叹人生的诗文里,既有感伤之辞,更有慷慨之句。
感受他们的辞章,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人生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以“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头,写一则感悟。
要求:引用名人名言,运用对比和排比修辞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充实人生,谱写生命的华章,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陶渊明感叹“人生似虚化,终当归空无”,更唱出了“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的高调;曹操在低吟“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同时,又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李白虽呼“人生在世不称意”,却仍然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钱钟书说过“目光放远,万事且悲”,而又感慨“目光放近,则自应振作,以求乐观”。
这正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些杰出人物在经受人生局限的同时,依然努力谱写着瑰丽的生命华章。
6.(2012·吉安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九二零年四月二十八号,北京大学为筹备中国首个五一劳动节,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李大钊先生的家中商量游行等事宜,当时李大钊先生的家中挂着这么一副对联:“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
[注]”并约定在《新青年》第7卷第6期出版“劳动节纪念号”。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为《新青年》题字:“劳工神圣。
”就“知识分子的责任”来评价所给材料。
不少于200字。
【注】陈独秀是南方人,李大钊是北方人。
此副对联在这里是泛指南北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知识分子不应该只限于自己的书斋生活,而更应该关注社会人生;知识分子不单单是要讲求真善美,更是要追求真善美;知识分子应该眼光向下关注民众的生活状况。
答案:(示例)知识分子是国家的智识阶层,不能只呆在自己的书斋里忙着空洞的学问,他们应该走出象牙塔,眼光向下,走到民众之中去,去启发民众的智识。
他们应该有大无畏的精神,走出狭小的研究室,敢于和黑暗的现实作斗争,敢于做真正的向普通大众送火的普罗米修斯。
即使“把牢底坐穿”,即使“引刀成一快”,但一定要坚守知识分子的责任,因为只有坚守那份责任,才不辜负知识分子的那个称号。
五四时代北大的那群教授,实践了自己知识分子的诺言,完成了自己那个时代承担的使命。
但在现实的社会中,知识分子是“包养”的一群,知识分子已经失去他起码的活力,更失去了知识分子那种本来已存在的那份责任和那种精神,现在活着的知识分子是死的知识分子。
7.“秋”在文学里是一个古典的意象,请写一个描写秋天的片段。
要求:写出“秋”的特点,语言形象生动,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2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
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看见一片白帆。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
于是薄暮。
秋里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了凋敝的颜色。
8.苏轼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