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化常识
2016年全国高考文言文暨相关文化常识总结

2016年全国高考文言文暨相关文化常识总结2016全国一卷曾公亮传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考取,考上)进士甲科,知(主管,任…县令)会稽县。
民田(名词作动词,种田)镜湖旁,每患(忧虑)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凭…的身份)端明殿学士知(名词作动词,担任知府)郑州,为(处理)政有能声,盗悉(全都。
同义词:悉、皆、毕、咸、尽、率)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
尝(曾经)有使客(使者)亡(丢失。
亡古同“无”,没有)橐(tuó,口袋)中物,移书(发送公文;布告)诘(追问)盗。
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大概,几乎)从者之廋(sōu,隐藏,藏匿)耳。
索(搜查)之,果(确实,真的)然(这样)。
公亮明练(熟悉;通晓)文法(公文法令),更(又)践(任职)久,习(熟悉)知朝廷台阁典宪(典章制度),首相韩琦每(经常)咨访(询问)焉(相当于“于之”,向他)。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方略)。
密州民田产银,或(有人)盗取之,大理当(判罪)以(按照)强(强盗之罪)。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差别,不同)矣。
”固(坚决)争之,遂下有司议,比(比照)劫(抢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捕鱼,这句话省略了介词“于”,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界河,又数(多次)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计较),且(将要)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怎么办)?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担任,胜任)也。
”使谕(告诉晓谕,使人知道)以指意(意旨,意图),边害讫(完结,终了)息(平息)。
英宗即位,加(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不久)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豫”本为安逸舒适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泛称尊长有疾),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质问)之曰:“锡(通“赐”)宴不赴,是(这)不虔(恭敬)君命也,人主(君主)有疾,而必(一定)使亲临,处之(做这样的事)安(心安)乎?”使者即就席。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

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资料高考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中的“长吏”是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时俸禄二百石至四百石。
B. 陶渊明的家叔陶夔曾官至太常卿,“太常卿”是当时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职。
C. 《归去来兮辞》的“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讲究押韵,注重平仄。
D. “三径就荒”中的“三径”之典来源于西汉兖州刺史蒋诩,后成为隐士居所的代称。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B. 《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记述了战国时谋臣策士的谋议辞说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
C. 《史记》的“纪传体”体例,是史学上的伟大创造,反映了司马迁以人物传记再现历史的宏伟构思。
D.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B. 柳宗元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永州。
期间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八篇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永州八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C. 《沙乡年鉴》是英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
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
D. 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
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
4.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2016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ppt (4)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考点1
名篇名句
1.高考古诗文必背篇目(以2016《考试说明》为准) 2.高考名著阅读必考目录(以2016《考试说明》为准)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语文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默写名篇名句七注意
1.注意生僻难写字
“名篇名句”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 准确无误地写出来。如:
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 子是 , 。
以上两题答案为:①无边落木萧萧下;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其中“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消”容易写成形近的“销”。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语文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5.注意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 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例如:
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
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语文
专题七
名篇名句默写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大漠孤烟直
虽九死其犹未悔
长河落日圆
(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提示】 这是一道情境性默写题,即命题人给出一定的语境, 要求考生根据语境填写相关语句,重点考查考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考生答题时,要抓住题干给出的提示性语句来切入。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 界顿开,“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 ”两句概括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答案】 (1)朝菌不知晦朔 (2)长风破浪会有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联中,全是写泰山的一组是()①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②一条界破青山色,万古带疑白练飞③卧龙两表酬三顾,岱岳千寻接九霄④谈经云海花飞雨;说法天都石点头。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2.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古代王公贵族家里都有舍人。
)B. 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示虔诚庄敬。
)C. 召有司案图(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D. 设九宾于廷(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
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
B.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
D.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
4.下列哪一项不是南京的别称?()A. 临安B. 建康C. 金陵D. 江宁5.下列关于句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指爵位。
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分封,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等级。
2016届高考语文文化经典复习

2016届高考语文“文化经典”阅读考点复习(1)【写在前面的话】1.2015年《考试说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解读分析:根据此处的变换及试卷结构分析,原先的《<论语>选读》题将转换成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注意不是不考论语,而是考查范围扩大了。
2.考试题型及分数:(1)题型:主观题一道填空题一道简答题、也有可能2道简答题(2)分值:两道题,5分(2+3)(3)题序:23、24题3. 复习建议:(1)文化经典的学习有三个层面:文字—文章—文化,那么侧重考查的是文化层面。
(2)注重样卷的样板作用,2015浙江高考样卷材料取自《孟子》,这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因为孟子荀子是儒家学说一脉相承的,课文涉及到,应该是复习重点。
2015年高考真题也可作重要的复习导向参考。
4.怎么复习:(1)把握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观点;(2)精选各大思想家的论著片段进行阅读训练;(3)能够联系实际指出其对我们的启发思考;(4)重视比较阅读,比较各个思想家思想观点的异同。
5.文化经典有哪些:1、孔子及《论语》儒家2、孟子及《孟子》儒家3、荀子及《荀子》儒家4、老子及《道德经》道家5、庄子及《庄子》(《南华经》)道家6、韩非子及《韩非子》法家7、墨子及《墨子》墨家【复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不能御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衔勒,而专用捶策,其不制也,可必矣。
夫无衔勒而用捶策,马必伤,车必败。
无德法而用刑,民必流,国必亡。
(《孔子家语卷六·执窖第二十五》)【原创】23.此段材料强调治国要。
(2分)【命题意图】考查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能力层级B。
预估难度:0.7 【原创】24.请结合社会现实简述你对“德”“法”的理解?(3分)【命题意图】考查对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能力层级F。
预估难度:0.6参考答案:23、重德法(2分)24、古人认为:没有德政和法治而用刑罚,民众必然会流亡,国家必然会灭亡。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古代文化常识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古代文化常识一、目录1称谓(▪称呼习惯▪各年龄段称呼)2历法(▪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纪时法)3节气4职官5地理6科举(▪学校与录取方式▪发展变革▪八股文与试帖诗)7宗法(▪七出▪七庙)8礼俗9古代音律二、具体介绍1称谓编辑称呼习惯称呼几种情况举例直称姓名自称厌称或自作介绍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于后谄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籍贯为官之地有时或几项兼称。
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
称对方为“公”“君”“吾子”专门表示尊敬或表示近亲的称谓。
吾子淹久于弊邑。
庶子(小人)鲰生(浅陋无知的人)黔首(贱称百姓)鄙视对方唉!庶子不足与谋称对方为“卿”早期古人对人的敬称,后多用君主对臣下的称呼卿欲何往?加“令”“仁”“贤”表尊敬客气贤弟仁兄令堂由人物身份,人物关系所确定的称谓1、谦称—称自己人物身份谦称举例国君寡人朕子自称日“朕” 寡人无疾王侯孤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一般人仆不才不佞愚鄙人敝人恢维宇宙,斯吾之鄙人愿也妇女妾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指自己家人加“家”“舍”家兄舍弟2、敬称—称别人人物身份敬称举例国君陛下皇上大王已死的皇帝(庙号)汉高祖宋太祖老师子夫子师先生子墨子;夫子何哂由也官或尊长公君足下丈大人愿足下更虑之公为我献之3、其他人物关系称谓举例称平辈尔;汝而安敢轻吾射汝亦知射乎?称晚辈小子小生小生乃欲相吏邪?称去世的长辈加“先”字老妣表叔侄关系加“从”字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各年龄段称呼序号称呼年龄序号称呼年龄1 襁褓不满周岁10 弱冠男子二十2 黄口婴儿11 而立之年三十岁3 孩提二三岁12 不惑之年四十岁4 始龀七八岁13 知天命之年五十岁5 垂髫幼年14 耳顺(花甲)六十岁6 总髻总角幼年童年15 古稀之年七十岁7 总发束发童年少年16 耄耋之年八九十岁8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17 期颐之年百岁9 及笄之年十五岁(为成年)2历法编辑纪年法1、年号纪年法: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