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精心整理)
高考语文语文高考文学常识试题及解析

一、高考文学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
他的诗想象奇特,气势豪迈,极具浪漫主义风格。
代表作有《行路难》等。
B. 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捕蛇者说》《醉翁亭记》《陋室铭》。
C.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陈情表的作者是李密,三国时人,这是他写给皇帝的一篇奏章,向皇帝表明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以取得推荐孝廉的资格。
B.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善于抒情、记事,能把琐屑的事委屈写出,不事雕琢。
C. 元杂剧是融歌唱、说白、舞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舞台角色有旦、末、净、丑、杂,在一出戏剧里主角和配角都有唱词。
D. 莎士比亚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代表戏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等。
3.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礼”是思想核心B《窦娥冤》关汉卿元杂剧三桩誓愿张生C《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反骑士中篇小说西班牙桑丘D 《巴黎圣母院》维克多·雨果人道主义思想法国爱斯梅拉达A. AB. BC. CD. D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兰诗》长篇叙事诗乐府双璧南北朝万里赴戎机B《孟子》四书之一儒家经典战国民贵君轻C《儒林外史》纪实体小说吴敬梓清代范进中举D《西游记》神话小说吴承恩明代大闹五庄观A. AB. BC. CD. D5.下列对联不是描述宋代文人的一项是()A. 杨柳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市井贫民,忍唱浮名浅酌。
2018高三语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2018高三语文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古代的礼节:
1、坐:古人席地而坐,席小筵大,筵上铺席,人坐于席上,坐姿是膝跪在席上,臀坐于脚跟
2、跪:仍象坐姿态,但臀离脚跟,伸直腰板
3、跽:长跪,把身体挺得很直
4、顿首:跪而头碰地后再抬起
5、稽首:较“顿首”礼节更重,头碰地时停留的时间较“顿首”长
6、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7、再拜:拜了又拜为“再拜”
时间副词归类:
表过去的:
昔:昔某公欲增慰帅兵
初、始:初,君之始入京也
已: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尝:吾尝终日而思矣
既:定国是之诏既下
旋:旋乃还
向:失向来之烟霞
本:臣本布衣
素:素善留侯张良
表现在的:
今:今而知皇上真无权矣
方:余方心动欲还
正: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当:当是时
表将来的:
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流而下
行将:臣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且:年且九十
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
寻:寻乃还表最后的:
终: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
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竟:胥竟不调
表恰在其时的:
会:会其怒,不敢献
适:适大病,不能行
表急速的:
急:既定策,则仆需急归营;急击勿失
疾: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
速:今不速往,恐为曹所先
卒:(cu)百万兵难卒合
表时间长短或延续的:
顷之:顷之,烟炎张天
须臾:坐须,沛公起如厕
俄:俄见小虫跃起
俄倾:以俄倾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既而:既而以吴氏之乱请于朝
已而:已而英霍山师大起
良久:感此言良久之,却坐促弦。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汇总

语文文学常识汇总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杏林:医界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韩柳”: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柳永、李清照(女词人)、姜夔。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201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选择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踌躇满志B. 汗流夹背C. 挺而走险D. 鞭长莫及(正确答案)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深入浅出,让观众受益匪浅。
(正确答案)B. 他总是杞人忧天,担心一些不会发生的事情。
C. 他望其项背,努力追赶着前面的优秀同学。
D. 他的计划天马行空,完全不切实际。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该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正确答案)B.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该书讲述了宋朝农民起义的故事,主角是宋江和晁盖。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该书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故事,其中孙悟空是主角。
D.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该书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主角是刘备和曹操。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了。
B. 他的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C.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正确答案)D. 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
(正确答案)B.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五经”则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之外的五部经典。
C. “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之外的五种道德标准。
D. “科举”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乡试”是科举的第一级考试,“会试”是第二级,“殿试”是第三级,也是最高级别的考试。
下列诗句中,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正确答案)B.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潇洒自如、矫揉造作、亘古不变B.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温文尔雅C. 雕梁画栋、鹤立鸡群、念念不忘D. 指点江山、画龙点睛、举案齐眉2.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 《史记》是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C. 《楚辞》是屈原所著的一部诗歌集,表达了作者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D. 《庄子》是庄子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主要讲述了道家的思想。
3.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流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唐代诗人杜甫被称为“诗圣”,其诗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
B. 宋代词人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其词作以豪放派风格著称。
C. 元代杂剧家关汉卿被称为“杂剧之祖”,其代表作有《窦娥冤》等。
D.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4.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八卦”是道家文化中的基本符号,由三个爻组成,代表天地人三才。
B. “五经”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C. “四书”是儒家文化中的基本经典,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 “六艺”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5. 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代表作有王维的《千里江山图》。
B. 中国古代书法以楷书为主,代表作有王羲之的《兰亭序》。
C.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乐为主,代表作有《高山流水》。
D. 中国古代舞蹈以戏曲舞蹈为主,代表作有《贵妃醉酒》。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诗经》中的“风”指的是______,“雅”指的是______,“颂”指的是______。
7. 《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______,“世家”主要记载______,“列传”主要记载______。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
摘要:高考语文考试中,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从各个方面介绍了高考语文中的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人、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艺术等内容,对考生备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文化常识是一项重要的考察内容。
它不仅考察考生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了解,还考察考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
首先,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了解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著名的古代文人,如杜甫、白居易、苏轼等,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等也需要进行熟悉和理解。
其次,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考察重点之一。
经典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考生需要掌握一些著名的经典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并对这些作品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文学特点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
此外,对于传统艺术的理解也是高考语文考试的一项考查内容。
中国传统艺术丰富多样,如京剧、曲艺、书法、绘画等,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传统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并对其艺术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传统艺术作品,可以使考生在语文写作方面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考试中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掌握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同时对于传统艺术也需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只有全面掌握了这些文化常识,才能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精编: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多部名著综合阅读 1

1.【2018·湖北孝感】名著阅读(4分)【答案】A.一行人(尼摩、尼摩等)遭遇鲨鱼 B冬妮娅 C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个人幸福;信仰坚定,敢于牺牲;在个人幸福与革命事业发生冲突时,信仰坚定【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题目要求给两部名著补充“读书卡”相关内容,《海底两万里》所节选文段中“这场面只是瞬间的事”为节选文段的中心句,由文段中“我觉得蹲在我身旁的尼摩船长忽地站直身子”可见文段叙述的人物为“我及尼莫”,文段中“蹲、站、直、举”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及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的场面,故可以概括本文段为是“尼摩一行人遭遇鲨鱼”的情节,故A处应填写“尼莫(尼莫一行人)遭遇鲨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的是“保尔与初恋分手”的情节,熟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就应该知道,保尔的初恋女友为“冬妮娅”,故B处应填写“冬妮娅”,保尔与初恋分手,缘于他们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人生理想。
加大此题,需要明确保尔的人生理想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保尔与初恋分手表现了保尔为了党的事业,放弃个人幸福;信仰坚定,敢于牺牲;在个人幸福与革命事业发生冲突时,信仰坚定的形象特点。
2.【2018·山东德州】名著吴用智取 A (地名)。
梁中书见不是头势,带领随行伴当,飞奔南门。
南门传说道:“一个胖大和尚 B (人名)抡动铁禅杖,一个虎面行者,掣出双戒刀,发喊杀入城来。
”…… C (人名)浑身脱剥,睁圆怪眼,咬定牙根,手搦双斧,从城濠里飞杀过来……只见左手下杀声震响,火把丛中军马无数,却是大刀 D (人名),拍动赤兔马,手舞青龙刀,径抢梁中书。
A. B. C. D.(3)《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是,作者是。
【答案】(1)A.大名府 B.鲁智深(鲁提辖) C.李逵 D.关胜(3)夏洛克莎士比亚【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的识记。
(1)题考查《水浒传》中的相关人物,可以据“六十六回”来判断,“吴用智取大名府”指吴用在元宵节时,先于京城中埋伏,里应外合,破城救人。
2018年高考考点之文化常识习题精编含答案(附答案可编辑精品)-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8年高考考点之文化常识习题精编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
古代帝王祭祀它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
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罢免家居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重新起用,是古代选拔、授予官职的一种方式。
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授”“除”“辟”“举”等。
B.乞骸: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与其表示同一意思的还有“致仕”“乞身”“下车”等。
C.开府仪同三司:开府指古代高级官员(如三公、大将军、将军等)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
开府置官属,本系三公所享殊遇,因而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隋、唐以开府仪同三司为文散官的官阶。
D.谥:就是用一两个字对逝者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分官谥和私谥两种。
官谥主要是对帝后和诸侯大臣的评价,由朝廷赠予;私谥主要是对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的评价,由其亲戚、门生、故吏议定。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
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C.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檄文是官府用以声讨的文书,二者不同。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所取,以供长辈称呼。
B.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共17分)
1.(2018•天津)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2018·江苏)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3.(2018·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4.(2018·江苏)简答题
(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
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请说明梅表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答案解析部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C
【考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舍生取义”选自《孟子》。
B“三打祝家庄”出自《水浒传》。
C正确。
D“卡西莫多”出自《巴黎圣母院》。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
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2.【答案】D
【考点】文学常识,逻辑推断
【解析】【分析】曹植《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
说的是“抖空竹”。
清代诗人杨仲愈在《美人风筝》诗中曰:“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尘缘一线时时断,,碧海青天任去来。
”说的是“放风筝”。
《次韵张慵庵观予奕棋》,宋朝诗词,作者方回。
“与牧猪奴可不同,嗟予老矣尚心童。
戏拈玉子鸣飞雹,良喜青裾驻织葱。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小鬟有着能相恕,冷被傍人笑此翁。
”说的是“下围棋”。
王泠然在《寒食篇》:“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说的是“荡秋千”。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
从诗句的关键词语透露的信息来捕捉,比如第二个句子“好风”应该是放风筝。
然后排除法。
3.【答案】C,D
【考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C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错误,七斤的辫子是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错误,他骂赵七爷是“贱胎”,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不能就说他是具有新思想的农民,因为面对反革命的复辞,七斤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熊虑的仅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
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敦训。
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知。
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仿痕的手。
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最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故答案为:CD。
【点评】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必读篇目,不能做蜻蜓点水式的略读,而应精读,消化吸收其精华。
4.【答案】(1)处变不惊,性格坚强;处置果断,能力出众;分配得当,处事公平;轻财重义,顾全大局。
(2)心中仍有旧情,想跟心上人说话;婚姻现状和礼教束缚,不便单独与觉新见面。
【考点】名篇
【解析】【分析】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名著、文化经典的阅读能力。
精读必背篇目,有独到见解。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