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盒-新
SOP-Cr(肌氨酸氧化酶法)

目录目录 (1)第1章目的和范围 (2)1.1 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第2章操作规程 (2)2.1 测定原理 (2)2.2 试剂贮存与稳定性 (2)2.3 试剂与样本准备 (2)2.4 测定参数 (3)2.5 操作步骤 (3)2.6 校准和质控 (3)第3章结果计算 (3)3.1 吸光度变化的计算 (3)3.2 浓度的计算 (3)第4章方法学特性 (4)4.1 正常参考范围 (4)4.2 线性范围 (4)第5章临床意义 (4)第6章安全防护 (4)第1章 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用户使用迈瑞公司Cr (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时,提供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用户。
第2章 操作规程2.1 测定原理肌酐 + H 2O 肌酸肌酸 + H 2O 肌氨酸 + 尿素肌氨酸+ O2 +H 2O 氨基乙酸 + HCHO + H 2O 2H 2O 2 + TOOS + PAP 醌亚胺染料生成的红色染料在545 nm 的吸收与样品中肌酐浓度成正比。
2.2 试剂贮存与稳定性试剂贮存在2~8℃环境时,在试剂盒上规定的有效期前可以保持稳定。
2.3 试剂与样本准备本试剂为液体双试剂,取出后可以直接使用。
样本可以为血清,肝素血浆,尿液。
血清、血浆的稳定性:4~25℃保存可稳定3天尿液的稳定性: 4~8℃保存可稳定3天对尿液用蒸馏水作1+49稀释后检测,结果乘50后报告。
−−→←肌酸酶−−−−→←肌氨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肌酸激酶2.4测定参数测定波长:545nm;分析类型:终点法,扣除试剂空白;孵育时间:5分钟;反应时间:5分钟;第一试剂/样本/第二试剂比例:1800/60/600。
记录吸光度A2,然后加R2:600 μl R1:1800 μl2.6校准和质控请使用迈瑞公司推荐的校准品和质控品。
第3章结果计算3.1吸光度变化的计算ΔA=[(A2-A1) 校准品管或样品管]–[(A2-A1)空白管] 3.2浓度的计算C样本=(ΔA样本/ΔA校准)×C校准C样本:为测定的样本浓度C标准:为校准品的浓度第4章方法学特性4.1正常参考范围本法正常参考范围:女性:44μmol/L~80 μmol/L(0.5~0.9mg/dl)男性:70μmol/L~115 μmol/L(0.8~1.3mg/dl)4.2线性范围本法线性范围上限为2660μmol/L,当样品测定值超过上限时,应将样品用生理盐水作1+ 5稀释后重测,结果乘以6。
肌酐肌氨氧化酶法

肌酐肌氨氧化酶法
血清肌酐 (Creatinine) 和肌氨氧化酶(Creatine kinase, CK ) 是医院常用的生化
检查指标,分别用来测定肌肉损伤和肾脏功能情况。
通常两者一起被用来诊断和监测肌肉
疾病和肾脏病变。
此外,它们也被用于评估膳食补充剂是否用于维持肌肉或肾脏功能,如
补钙。
血清肌酐测定和肌氨氧化酶法 (CK 法) 都是所谓的" 化学" 检查方法。
它们都是用
单波光度法来测定血液样本中的含量,并与标准浓度对比,以便确定病人的血液及各种肌
肉组织的病变。
血清肌酐测定需要用比色盘。
它测量血清中不同分子量的肌酐,或称作" 化学肌酐",以及肌酐原子浓度(总肌酐)。
肌酐原子浓度测定是根据血液中的比色反应来测定的。
这
个反应是在比色带的反应槽中由一种无色的物质经受到白光照射出现指定颜色变化而改变的。
肌氨氧化酶法 (CK 法) 是一种通过测量血清中 CK 水平的变化来确定肌肉损伤的方法。
它采用了一个叫做" 滴定" 的技术,使用特殊的液体滴定试剂来测量 CK 水平。
它主
要用于检测各类肌肉病变,如肌肉炎或肌肉对药物或外伤的反应。
血清肌酐测定和肌氨氧化酶法 (CK 法) 都是用现代医院常用的测定肌肉损伤的关键
方法,能够有效的诊断和监测肌肉病变和肾脏病变。
但它们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由医
生结合实际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准确的判断,以便有效诊断和治疗。
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

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氨酸氧化酶法是一种常见的酶学分析方法,其主要应用于体液和组织中肌氨酸氧化酶的测定。
本文将介绍肌氨酸氧化酶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以及结果的解释。
一、基本原理肌氨酸氧化酶是一种存在于肌肉和肝等组织中的酶,其主要作用是催化肌氨酸和氧化剂(通常为NAD+)之间的反应,产生肌酸和NADH。
在酶学分析中,常用NADH的光密度变化来作为肌氨酸氧化酶活性的指标。
二、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取适量样品(通常为体液或组织),将其加入适量的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中,使用超声波处理器超声处理5-10分钟,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
2.反应体系制备将肌氨酸氧化酶缓冲液、NAD+缓冲液和上述制备好的样品等量混合,将反应体系均匀摇匀。
3.数据测定将上述反应体系置于分光光度计中,以340nm波长测定NADH的吸光值,约15秒钟测定一次吸光值,连续测定3分钟。
4.活性计算根据上述吸光值计算肌氨酸氧化酶的活性,常用的活性计算公式为:活性(U/L)=(A2-A1)/3333×T×Vs其中,A1和A2为反应开始时和结束时的吸光值,3333为NADH每摩尔吸光系数,T为反应时间(分钟),Vs为样品体积(升)。
三、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需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反应液。
2.样品预处理中需要严格保证操作无菌。
3.实验中需要使用无菌器材,以免对结果产生干扰。
4.在实验开始前需预先对试剂进行配制,同时进行必要的质量控制。
四、结果的解释通过上述的实验步骤,可以得到样品中肌氨酸氧化酶的活性。
一般情况下,肌氨酸氧化酶活性高的样品表明该组织解剖学位置上对氧可达性高,且有效运用氧的能力强。
因此,肌氨酸氧化酶法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代谢功能以及营养水平的状况。
通过本文对肌氨酸氧化酶法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该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实验和分析过程中,注意事项也需要特别关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肌酐(Cr)检测试剂盒(去蛋白终点比色法)

肌酐(Cr)检测试剂盒(去蛋白终点微板法)简介:肌酐(creatinine ,Cr)是人体或动物肌肉内代谢的产物,每20g 肌肉代谢可产生约1mg 肌酐,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外源性肌酐是肉类食物在体内代谢后的产物,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产物。
肌酐(Cr)检测试剂盒(去蛋白终点微板法)检测原理是血清、血浆、尿液中的肌酐与苦味酸盐反应,生成橘红色的苦味酸肌酐复合物,该复合物生成量与肌酐含量呈正比,通过分光光度比色法(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
该试剂盒可用于检测人体、动物的血浆、血清、尿液样品中肌酐含量。
该试剂盒仅用于科研领域,不宜用于临床诊断或其他用途。
组成:自备材料:1、 1.5ml 离心管2、 离心机3、 蒸馏水4、 96孔板5、 酶标仪操作步骤(仅供参考):1、 准备样品:血浆、血清按照常规方法制备,-20℃冻存。
取血清或血浆,加入蛋白沉淀液,充分混匀,离心,取上清液,4℃保存待用。
尿液中肌酐含量较高,应先用蒸馏水作稀释后再测。
2、 配制标准品工作液:取肌酐标准(10mmol/L),按肌酐标准(10mmol/L):肌酐标准稀释液混合,使浓度达到,即为标准品工作液-肌酐标准(10μmol/L)。
4℃保存1周有效。
3、 Cr 比色操作:按照下表设置空白孔、标准孔、测定孔,溶液应按照顺序依次加入,并编号 名称TC1191 100T Storage试剂(A): 肌酐标准(10mmol/L) 1ml 4℃ 避光 试剂(B): 肌酐标准稀释液 100ml RT 试剂(C): 蛋白沉淀液 50ml 4℃ 避光 试剂(D): Cr 显色液 5.5ml 4℃ 避光 试剂(E): Cr assay buffer 5.5mlRT 使用说明书1份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如果样品中的Cr浓度过高,可以减少样品用量或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
加入物(μl) 空白孔标准孔测定孔蒸馏水150 ——肌酐标准(10μmol/L) —150 —血清无蛋白滤液或稀释尿液——150Cr显色液50 50 50Cr assay buffer 50 50 504、Cr检测:充分混匀,室温放置,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比色杯光径,空白孔调零,读取各孔吸光度,分别为A标准、A测定。
生化实验室肌酐Cr肌氨酸氧化酶法作业指导书

生化实验室肌酐Cr肌氨酸氧化酶法作业指导书1、前言试验名称:肌酐测定,英文名称:Cr,方法:肌氨酸氧化酶法。
本文件适用于安阳鼎城糖尿病医院检验科生化实验室,目的是指导工作人员正确的在科华KHB4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血浆、尿样本中的肌酐浓度,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
本试验用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血浆或尿液样本中肌酐的浓度。
肌酐是肌酸代谢的最终产物,体内的肌酸大部分与磷酸结合成磷酸肌酸,血清中肌酐来源于肌肉中的肌酸和磷酸肌酸,而肌肉中肌酸量的多少是人体肌肉重量的反映,通常情况下人体内形成的肌酐量是恒定的,游离肌酐在体内代谢中不能被重复利用,并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因此血液循环系统中肌酐的含量完全依赖于它的排泄速度,测定血清中肌酐的含量主要用来评价肾功能状态。
2、测定原理血清中的肌酐在肌酐氨基水解酶、肌酸眯基水解酶、肌氨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先后水解和氧化下,最终生成了醌亚胺。
由于醌亚胺在波长546nm处有吸收峰,所以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546nm 处吸光度的变化值与样本中的肌酐的含量成正比。
3、试剂试剂生产商:长海科华公司。
剂型:液体双试剂。
包装量:R1:4*45ml R2:3*20ml注册号:沪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400023号。
生产许可证号:沪药管械生产许20030916号。
基本成份:试剂1:肌酸眯基水解酶肌氨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氢酶ESPMT试剂2:肌酐胺水解酶过氧化物酶储存条件和有效期:试剂避光储存于2―8℃可至有效期。
4、标准品:使用试剂盒附带标准品5、质控品:生产商:英国Randox公司。
剂型:干粉试剂,用5ml去离子水复溶,完全溶解30分钟后使用。
保存条件:未溶解时2―8℃稳定至有效期,复溶后2―8℃稳定一周。
6、、样品要求:样品采集前病人准备无特殊要求,用肝素锂抗凝管或促凝管常规方法肘静脉采血,血标本4000转离心3分钟,分离血清或肝素抗凝血浆,样本应不溶血。
肌酐(CREA)测定试剂盒(改良Jaff法)产品技术要求mairui

1 性能指标
2.1外观
试剂应为清澈透明的液体,无沉淀、悬浮物和絮状物。
2.2净含量
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2.3试剂空白
2.3.1试剂空白吸光度
试剂以水为空白在37℃±1℃,510 nm 波长条件下,吸光度应小于0.4 A。
2.3.2试剂空白吸光度变化率
试剂以水为空白在37℃±1℃,510 nm 波长条件下,吸光度变化率应小于0.007 A/min。
2.4分析灵敏度
当样本浓度为150 µmol/L 时,吸光度变化率应不小于0.016 A/min。
2.5线性范围
试剂盒在(9.0~2420)µmol/L 范围内:
a)线性相关系数r 应不小于0.9900;
b)当样本浓度不大于450 µmol/L 时,线性绝对偏差应不大于±45.0 µmol/L;当样本浓度大于450 µmol/L 时,线性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0%。
2.6测量精密度
2.6.1重复性
变异系数:CV 应不大于 3.0%。
2.6.2批间差
相对偏差:R 应不大于 4.0%。
2.7准确度
测定校准品,测定结果与靶值的相对偏差应不大于±10.0%。
2.8分析特异性
血红蛋白浓度在500 mg/dL 内、抗坏血酸浓度在30 mg/dL 内、内源性酯浓度在500 mg/dL 内、胆红素浓度在40 mg/dL 内,对试剂检测结果的偏差影响应在±10%以内。
2.9校准品均一性
试剂盒校准品的均一性:CV 应不大于 3.0%。
1。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规程1.检验原理:(肌氨酸氧化酶法)血样中原有肌酸通过试剂除去后,肌酐在肌酐酶的作用下生产肌酸,肌酸又在肌酸酶作用下转化为肌氨酸。
肌氨酸氧化酶将生成的肌氨酸氧化,生成甘氨酸、甲醛和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与4-氨基安替比林(4-AA )、N-乙基-间甲基苯胺-2-羟丙基磺酸钠(TOOS )在过氧化物酶(POD )作用下反应下生成红色醌类物质。
在546nm 处,其显色程度与血液中的肌酐成正比。
肌酐+O H 2−−→−肌酐酶肌酸 肌酸+O H 2−−→−肌酐酶肌氨酸 肌氨酸+2O +O H 2−−→−SOD甘氨酸+甲醛+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TOOS+4+AA −−→−POD红色醌类物质+O H 2 2.试剂主要组成成分3.样本要求:新鲜无溶血血清、肝素或EDTA 抗凝血浆。
在18~25℃保存6小时,2~8℃保24小时,-20℃保存7天,样本不可反复冻融!4.检验方法;仪器法(详见DF-603/DI-600标准操作规程)5.参考范围:6.检验结果的解释:6.1样本含量超出线性范围时,建议用0.9%(W/V )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样本。
通常稀释2倍,当样本浓度较大时提高稀释倍数,建议最大稀释不超过10倍6.2.单位换算:mg/dL=umol/L ×0.01137.检验方法的局限性7.1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仪器的校正和测定温度、时间的控制。
7.2若试剂浑浊,或以水空白在546nm处吸光度大于0.300时不能使用。
7.3检验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临床诊断唯一依据。
8.产品性能指标8.1线性范围:在给定的样本/试剂比例和条件下测定时,本试剂线性范围可达0-5000umol/L。
线性相关系数r≥0.99008.2试剂空白吸光度:在546nm处,光径1cm时,空白吸光度A≤0.300。
8.3准确度:相对偏差≤10%。
8.4精密度8.4.1重复性CV≤3%8.4.2批间差:R≤10%8.5分析灵敏度:在给定的样本/试剂比例和条件下测定时,1umol/L的肌酐对应的△A不低于2×4108.6干扰试验无明显干扰:添加干扰物后的测定值与初始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处于±10%以内。
改良肌酐酶法试剂抗酚磺乙胺干扰能力的验证与评价

改良肌酐酶法试剂抗酚磺乙胺干扰能力的验证与评价栗艳芳茹利强孔路科连云芝【摘要】目的对改良肌酐酶法试剂的抗酚磺乙胺干扰能力进行性能验证与评价。
方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16—2013《干扰实验指南》方案,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2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使用贝克曼、利德曼、迈克生物3个厂家生产的肌酐酶法检测试剂测定含不同酚磺乙胺浓度的低中高浓度肌酐血清样本,分析3种肌酐酶法试剂对酚磺乙胺的抗干扰能力并对改良肌酐酶法试剂抗酚磺乙胺干扰能力进行验证和评价。
结果未添加酚磺乙胺时,三种试剂测定的不同血清肌酐浓度的相对偏倚均符合要求(<5.5%)。
当样本血清酚磺乙胺浓度在50~300mg/L时,贝克曼肌酐试剂测定低中高浓度肌酐血清样本的结果有明显负偏倚(-38.8%~-88.2%),利德曼肌酐试剂测定低中高浓度肌酐血清样本的结果也有明显负偏倚(-57.3%~-89.6%),迈克生物改良肌酐试剂测定低中高浓度肌酐血清样本偏倚较小(-4.7%~-25.2%)。
结论迈克生物改良肌酐试剂抗酚磺乙胺干扰能力较强,能减少因肌酐假性减低导致的疾病漏诊,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酚磺乙胺;肌酐酶法;评价肌酐是肌肉中肌酸和磷酸肌酸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少量通过肾小管排泌,不被重吸收而从尿中排泄。
在肌酐摄入、生成量恒定的状态下,血清肌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功能。
当肾功能受损时,血中肌酐浓度会明显上升,因此,肌酐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常用指标。
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肌酐的常用方法为碱性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
碱性苦味酸法特异性差,维生素C、丙酮、乙酰乙酸、葡萄糖以及头孢类抗生素、甲基多巴等还原性药物都能与碱性苦味酸生成黄红色复合物,导致肌酐假性升高[1],导致目前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浓度的实验室越来越少。
而肌酐酶法虽然临床应用时间较晚,但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等优点,在临床应用更为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酐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1. 摘要
肌酐试剂盒适用于体外临床检验,用于测定人血清或尿液中肌酐的含量。
2. 适用范围
程序适用于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液中肌酐的浓度。
3. 职责
使用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CREA浓度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本SOP程序进
行,室负责人监督管理;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生化
室负责人、科主任签字批准生效。
4. 检测方法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肌酐(CREA)试剂盒采用的是肌氨酸氧化酶法。
5. 原理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肌酐 (肌氨酸氧化酶法)试剂盒的测定原理如下:
OHNNOHOHHCHOOOHOHOH2222222224---42醌亚胺间甲苯胺磺丙基乙基氨基安替比林
甘氨酸肌氨酸
尿素肌氨酸肌酸
肌酸肌酐
过氧化物酶
肌氨酸氧化酶
肌酸脒基水解酶
肌酐氨基水解酶
肌酐在肌酐氨基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肌酸,肌酸在肌酸脒基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肌氨酸
和尿素,其中产物肌氨酸在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甘氨酸、过氧化氢和甲醛。最后过氧
化氢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与色原底物4-氨基安替比林和N-乙基-N-磺丙基-间甲苯胺反应生
成红色化合物醌亚胺.
由于醌亚胺在波长546nm处有最大吸收峰,所以在一定底物浓度范围内, 546nm处吸光度的
变化值与样本中肌酐的含量成正比.
6. 仪器
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
7. 试剂
7.1 试剂来源: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7.2 试剂瓶内主要成分:肌酸脒基水解酶、肌氨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ESPMT、肌酐胺基水解酶、4-氨基安替比林
7.3 试剂稳定性:试剂避光保存于2-8℃,若无污染,可稳定至失效期,本试剂有效期为
12个月。试剂不可冰冻。
7.4 试剂准备:试剂为即用式。
8. 标准品和质量控制
8.1 校准程序:使用科华公司提供的标准品对自动分析仪进行校准。按照公司标准品使
用要求,并以9g/L氯化钠溶液或去离子水为空白,经校准测定,仪器自动对标准品
响应量通过合适的数学模型绘制校准曲线。
8.2 质控品:罗氏公司提供的生化复合定值质控血清做为室内质控品。每日在测定前做
一次质控加试剂后做一次质控。该质控品为干粉包装,在2-8℃冰箱可稳定到失效期,使用
前用5ml去离子水复溶,待质控物充分溶解(大约30分钟)后使用。
8.3 质控数据管理:按程序对检验后的质控后结果进行转换,及时质控数据进行分析处
理,如出现失控值,应及时分析失控原因,并填写好相关失控记录。
8.4 质控判断规则:按《Westgard多规则质控方法测定标准操作程序》
8.5 室间质评:分别参加河北省室间质评,对回报的室间质评结果按《室间质量评价程
序》进行处理。
9. 标本
9.1 样本为新鲜无溶血现象的血清或24h尿液。24h尿液样本应按1:20用生理盐水进行
机外稀释;也可在仪器参数中选择尿液样本参数,让仪器自动稀释。样本于4℃保存,可
稳定7天。
9.2 标本拒收:由实验室人员核收送来标本,如有溶血、已被污染、标识不清或与申请
单不符状况,一律要求重新留取标本。
9.3标本处理:收集编号后离心获取血清/血浆以备检测使用。
10. 测定程序
10.1 分析参数:详见参数表。
10.2 操作步骤:签收样本→离心→上机检测→审核报告→签发报告→标本保存。
10.3 获取结果:在AU5811仪器上或AU5811传送的中文系统电脑上查找相应结果。
10.4结果报告:对检验后的结果进行审核,系统分析,判断结果的可报告性。可报告的
结果直接发报告,对不可报告结果进行复检后发报告。
11. 计算
标准品校准项目后,测定室内质控,质控结果符合质控要求后方可测定样本。无需手工
计算,每个标本的结果自动打印
12. 废液处理
参阅检验科《安全手册》废液处理标准规程处理。
13. 操作性能
13.1 可报告范围:本法对CREA检测范围为0~8840μmol/L。
13.2 特异性/干扰:当样品中VC≤1g /L,胆红素浓度≤684mg/L,血红蛋白浓度≤5.00g/L,
甘油三酯≤20mmol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13.3 灵敏度:测定本试剂盒内所附标准液(265μmol/l), 其吸光度应在0.050~0.20A之间 。
13.4 精密度: 批内:CV≤6%。批间相对极差:≤6%。
14. 注意事项
14.1 试剂盒仅用于体外诊断。测定结果仅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依据。
14.2 血清等标本有些可能含有感染性成份,因此应以具有感染危险性而充分注意操作。
14.3 试剂盒中含有防腐剂叠氮钠,切勿吞咽,避免与皮肤及粘膜接触。如不慎接触,
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如误服,应立即上医院诊治。
15. 参考值
血清和血浆:男:70~115μmol/L (0.8~1.3mg/dl);
女:44~80μmol/L(0.5~0.9mg/dl);
24h尿液: 男:7000~18000μmol/24h;
女:5300~16000μmol/24h;
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参考值范围。
16. 临床意义
本试剂盒适用于体外临床检验,用于测定人血清或尿液中肌酐的含量。
人体中的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肾小管排泄,在肾脏疾病初期,
血清肌酐值通常不升高,直至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值才增高。所以,血肌酐测定
对诊断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血清肌酐水平随人的年龄,体重和性别而变化。有时它在肌肉块少,恶病质的病人,截
肢者和老年人中的水平较低。血清肌酐水平正常并不排除肾功能受损。
17. 支持性文件
17.1 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说明书。
17.2 AU5811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参数。
17.3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说明书。
18. 参考文献
18.1 斋藤正行等,临床化学分析Ⅱ(东京化学同人)53(1968)
18. 2 安原正善等,临床检验仪器试剂,8(5),1183(1985).
18. 3 小西八郎等,临床检验自动化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