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改造设计中融入地方文化——以“闲林镇方家山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实践----以扬州市荷花池环池步道提升改造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实践----以扬州市荷花池环池步道提升改造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实践----以扬州市荷花池环池步道提升改造工程为例发布时间:2021-01-22T06:57:38.148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29期作者:周丽[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

各地城市综合性城市园林项目呈逐年递增趋势,不仅给当地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条件的追求。

天翼园林建设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

各地城市综合性城市园林项目呈逐年递增趋势,不仅给当地城市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于精神条件的追求。

但是,城市园林为了更具功能化、美观化,会对局部景观进行改造升级,本文将以扬州市荷花池环池步道提升改造工程为例进行了详细地探讨和分析,旨在为扬州市民打造一座可以提供环池漫步休闲娱乐空间的城市中心公园。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荷花池;环池步道;升级改造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与标志。

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准的提升,昔日的荷花池公园难以满足扬州市民的需求,需要对局部景观进行提升改造,本次改造工程拟采用生态园林和传统园林建设理念和行之有效的造园综合技术,为扬州市创建人文与生态和谐的高品位综合性公园。

1、改造工程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扬州开放的漫道系统主要包括北部有宋夹城公园;西部明月湖体育公园、南部的三湾湿地公园。

城区中部漫道系统相对欠缺,本次主要通过荷花池公园环形步道系统,串联扬州绿道系统,服务周边众多居民。

1.2区位分析荷花池公园地处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北临文汇东路、苏北医院,西临扬大荷花池校区,交通便利。

公园位于扬州市中心,周边有扬州大学、扬州中学、苏北医院、三元桥小学等,人流量相对集中,缺少健身环道健身空间,项目空间满足不了庞大的人流量。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荔浦风清公园工程为例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荔浦风清公园工程为例

基于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以荔浦风清公园工程为例发布时间:2023-01-04T02:35:51.252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23期作者:陈曼莎[导读] 由于历史上各地社会结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不同,各地均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蜀文化等。

景观作为此类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建筑、装饰、民俗文物等方面均有着相应的表达,能彰显当地的地域特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在现代公园的景观改造和重构过程中,需要确立公园景观改造定位,充分挖掘和融合地域文化元素,为公园的提质升级找到新的路径。

基于此,本文以荔浦风清公园工程景观改造设计为切入点,基于文脉主义理论和景观生态理论,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探讨了其在景观设计中的表达方法,也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能使其在城市公园中展现新的活力。

关键词:公园;地域特色;景观设计1地域文化的表达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作用1.1有利于文化的传承由于历史上各地社会结构、发展水平、资源条件等不同,各地均孕育出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蜀文化等。

景观作为此类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在建筑、装饰、民俗文物等方面均有着相应的表达,能彰显当地的地域特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1.2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当地居民对文化的追求和思考。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应利用当地特色的地貌地形、水文条件,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打造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城市公园景观区域,使其兼具娱乐休闲和精神寄托的功能,从而使地域文化依托城市公园景观进行传承。

1.3推动景观内涵的提升城市公园景观是城市区域呈现的景象,反映了当地文化与地理的构成。

地域文化作为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不仅在城市公园景观上有所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审美表达上也有重要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实践——以深圳南山文心公园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实践——以深圳南山文心公园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更新设计实践——以深圳南山文心公园为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老城区内部的公共空间随着时间的积累已不能满足现在人的休闲、运动、娱乐需求,其性能和规模都需要进行更新、升级、迭代,以方便市民的闲暇生活。

本文便是建立在具体工程案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深圳南山文心公园的升级改造理念方案、实施方法等内容,强调坚持尊重场地历史文脉,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地块场地文化延续,凝聚社区文化内核精神,打造可持续化的社区公园景观体系,确保可以为城市社区公园的综合价值的提升带来良好示范作用。

关键词:社区公园;城市公共空间;微改造;文心公园;景观改造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已不再是大拆大建的模式,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微更新升级改造成为近些年景观设计的新的趋势。

其整体设计理念以及设计模式也需要具预判性、未来性,不仅要保留地方特色,具备生态环保价值,还需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多功能的休闲娱乐空间。

因此明确城市社区公园更新改造的具体方法,能够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带来一些好的助力。

一、深圳南山文心公园既有发展现状深圳南山文心公园总体面积约为26732平方米,除了公园绿地之外,还涉及了一部分商业办公寓地和市政垃圾中转站,外围与城市紧密相连,周边有大量的住宅区,西北侧紧邻高架桥,东面为深圳南山书城,是钢铁森林中非常宝贵的城市公共绿地空间,内部植被浓密大树成荫,生态基底极好,公具有较强的通达性。

公园建于2004年,受到传统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影响,使用至今,已经逐步暴露出一系列遗留问题。

首先由于周边人口较多,公园自身的辨识度较低,和城市之间利用密植林带的方式进行隔离,本身有着较强的分割感,开放性不足;其次在布局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公园前期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多元化公园的主题,各类空间的面积较为平均,缺乏空间层次感以及美感,山水、草坪等相关格局不够明显,也缺乏明确的过渡地带;再次,公园周边有较多的入口,能够为不同群体前往公园提供动线,但是内部的交通动线辨识度较低,交通环境较为复杂,连通性较弱,经常会出现场地拥堵以及碰撞等问题;从生态的角度来讲,原有的水塘流水不畅,亲水性较低,乔木资源虽然十分充足,但是下层的植物生长极为杂乱,缺少季节变化,也缺乏林下活动空间;除此之外,原有的配套建筑和设施较为老旧,适合上个年代的人群使用,但是却不符合新时期现代化城市规划需求。

公园改造工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柳叶湖游客广场提质项目为例

公园改造工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柳叶湖游客广场提质项目为例

公园改造工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以柳叶湖游客广场提质项目为例摘要:城市居民娱乐、休闲、闲逛时的重要地点是公园。

但由于有些城市公园建设时间比较久远,公园设施不够新颖,功能不够全面,需要对公园进行局部的改造,来提高公园的质量。

近年,随着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城市的开发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和文娱活动需求,在城市内,公园改造项目日益增多,园林景观是公园内的重要设施,这也是景观改造中的重点。

本文就重点论述分析了公园改造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并提出了公园改造工程中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和若干策略。

关键词:公园改造;园林景观;园林设计;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它是一座城市进行文化、历史、发展、交流的舞台[1]。

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传统公园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城市文化发展需求,需要不断的与改造更新。

对现有园林景观的设计作出优化的整改,才能够提高公园改造项目质量。

因而在公园的改造中,要根据当前的城市化特色和基本生活需求,结合公园周边的环境来对园林景观与设计,才能够更好确保园林改造工程作业高效顺利的推进。

1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与要求1.1综合性园林设计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是一综台性很强的学科.主要包括环境学、建筑工程学、生物学、心理学、行为学等众多学科内容。

因此,这就需要园林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知识,熟悉相关领域的设计要求,才能满足园林景观设计综合性要求。

1.2创作性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融入设计主体的创作性思维和想象力。

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改造公园的具体情况与环境要求,运用现代理念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才能设计出形式新奇、富有创造力和符合现代审美观的创作性园林景观。

1.3过程性园林景观设计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其过程应是一个经过不断发展、修改、推敲与完善的过程。

所以,在设计之前,需要全面、全方位地分析,同时,还要重视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改造的意见,使所设计的园林景观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日常休闲、娱乐等的要求。

浅谈城市公园绿地林下空间景观营造--以八角井公园提升改造为例

浅谈城市公园绿地林下空间景观营造--以八角井公园提升改造为例

浅谈城市公园绿地林下空间景观营造--以八角井公园提升改造为例摘要:林下空间的改造与利用,不仅能为植物群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能为广大市民群众打造一个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

本文以八角井公园提升改造为例,浅谈在公园提升改造的过程中,结合雨水花园的处理手法,如何有效地利用林下空间,营造视野开阔、层次分明、综合功能的公园绿地景观。

关键词:林下空间;景观营造;植物配置;雨水花园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园林景观和使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八角井公园植被茂盛、绿量充足,但存在林下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因此林下空间如何梳理和利用成为本次提升改造的重要课题。

1.公园现状1.1空间布局八角井公园建成已有20余年,面积约37000平方米。

园内游线系统不明朗,景观空间功能单一,林下空间利用率低,服务功能性差,缺乏标志性的景观节点和亮点,不能充分展现德阳的门户形象。

1.2绿化景观园内植被茂盛、绿量充足,但缺乏层次和色彩,对外界面不清晰。

园内有大量无价值小苗和病残树需要移植和处理。

大型乔木主要有香樟、银杏、小叶榕、梧桐和千层金等,枝叶茂密,树形优美,非常适合作为林下空间进行景观营造。

小乔木有樱花、桂花、桃花和紫叶李等,长势良好。

乔木下层的草坪和地被因缺少光照和养护管理,长势欠佳,斑秃裸露。

园路两侧的灌木层次杂乱,需要进行清除处理。

1.3基础设施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雕塑坐落在公园南侧,年久失修,石材破损。

园路铺装破损严重,杂草丛生。

水池喷泉、景观照明等配套设施多年未利用,已废弃。

园内设施陈旧破损、功能单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不足,没有可供市民遮风避雨的亭廊,也没有可供市民开展各种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广场,由此导致公园公共休憩场所功能大大降低。

2.改造原则公园提升改造以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强化市民活动、自然环境与人为空间的适当配置,打造开放性、可达性和亲民性的公园体系。

为提升德阳城市环境综合品质,营造德阳南开敞大气的门户景观。

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案例研究

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案例研究

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案例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本土文化越来越重视,景观设计也开始注重如何在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展示和传承地方特色。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探讨如何在景观设计中成功融入本土文化,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案例一:传统建筑庭院景观设计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家传统庭院酒店,以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而闻名。

该酒店的景观设计师充分挖掘了纳西族传统建筑的魅力,并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之中。

首先,设计师保留了纳西族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动线布局。

通过利用庭院中的廊道和门楼,游客在不同的方向上可以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元素,也能够感受到传统建筑的宏大气势。

其次,针对纳西族喜欢花草的特点,设计师在庭院中大量种植了各种本土花草,如杜鹃花、木香等。

这些花草在春季时盛开,为游客带来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同时也体现了纳西族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拜。

最后,设计师还针对纳西族传统节日进行了设计。

比如,在重要节日,庭院中会举办传统活动,如舞蹈表演、民俗展示等,使游客感受到浓厚的本土文化氛围。

通过这样的设计,该庭院酒店成功地将纳西族传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中,使游客不仅能够享受到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

二、案例二:历史文化公园景观设计在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政府决定建设一个历史文化公园,以展示该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

景观设计师通过综合利用自然元素和人工景观,成功地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公园设计中。

首先,设计师发掘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并以其为设计灵感,打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和景观。

比如,他们在公园中重建了一座古代城门,通过这座城门,游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感。

其次,设计师运用本土材料和手工艺术,营造出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景观元素。

比如,在公园的一片草地上,设计师利用彩色石块拼贴出了一幅地方传统工艺的图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艺术。

最后,设计师还将城市的历史人物和故事融入到公园的景观中。

通过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他们塑造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形象,讲述了一些与城市历史相关的故事。

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总结

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总结

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总结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项目旨在通过对现有公园景观的改造与提升,使之更好地融入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为舒适、美丽的休闲场所。

二、项目概况本次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选址于市中心的XX公园,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原公园景观存在着一些老化、单一和不够吸引人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提升。

项目内容包括植物景观设计、道路及场地布置、休闲设施更新、水体及喷泉改造等。

三、设计理念1. 生态优先:在保护现有植物的基础上,引入更多当地的植物种类,提升植被的多样性,打造更加生态友好的公园景观。

2. 宜人环境:通过改善道路和场地布置,设置湖畔散步、花园休息、儿童游乐等功能区域,提高公园的可游憩性和宜居性。

3. 艺术融合:在景观改造中融入当地文化和艺术元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增强地方文化氛围。

4. 智能科技:利用智能科技手段,提升公园管理效率,优化游客体验,引入互联网+概念,使公园景观更好地服务于市民。

四、设计方案1. 植物景观设计新设计将以当地植物为主,结合季节性花卉,设计多层次的植物景观,形成春、夏、秋、冬四季花木相映的景致。

2. 道路及场地布置重新布置周边道路,增加步行和骑行道,优化自行车停放区,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通行方式。

3. 休闲设施更新更新座椅、凉亭、喷泉等休闲设施,增加观景台、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丰富游客的休闲体验。

4. 水体及喷泉改造对公园内的水体进行清淤工作,改善水质,增加喷泉和水雾景观,打造水景效果更为出色的景观。

五、项目成效1. 提升城市形象:公园景观改造设计项目使得原有的老旧景观得到改善,提升了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形象。

2. 增强市民幸福感:通过休闲设施的更新和植物景观的改善,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美好的休闲场所,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

3. 增加游客吸引力:优美的植被景观和丰富的休闲设施使得公园成为游客参观的热门地点,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祁军(上海春沁生态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210)摘要:在当今时代下,伴随着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绿色城”“生态城”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城市园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对应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服务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成为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因此,本文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2)06-0073-030引言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憩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其可以改善城市控制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人文活动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景色你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浦东锦绣文化公园基本介绍浦东锦绣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内环内核心城区,总面积约为25hm2。

西侧紧邻浦东“三馆一园”(浦东图书馆、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北接浦东干部学院。

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培花社区单元(Z000501)西片区(文化公园)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主体为G1公园绿地。

地块原为2004年建设临时绿化工程,建成后实行不对市民开放的封闭管理政策。

地块内虽绿化覆盖高达90%,空间幽闭,但主要为意杨、杜英等需更替品种乔木为主的苗圃林。

随着周边城市道路及地块的开发建设,地块低于周边基础设施导致地块内部长期排水不畅,东侧苗木大量死亡。

作为核心城区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空间,原苗圃栽植形式难以发挥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涵养功能,亟待改造。

将锦绣文化公园地块纳入浦东城市公园体系,重塑绿地生态,建立连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是此次绿地改造为城市完善生态绿地网络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艺文 摘 21年第7 0 1 期
城市公园改造设计 中融入地方文化
以 “ 闲林镇 方家 山公 园景观提升 改造工程 ’ ’为例
王尧英
( 杭州 开创 园林绿 化工程有限公 司 ,浙江 杭 州 3 10) { 10 摘 要:城市公 园是 园林 绿地 系统 的重要 组成部 分,是人 们 日常休 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现 代城 市存 在着 文化 传
闲林 埠 。据 杭州 市 中心 1 m,东与 西 湖 区 留下 镇 接壤 , 3k
地域特 色的新 公园景观 。
3 方家 山公 园的设 计理 念
“ 闲居林下 、和 睦龙舟”—— 在公 园原有 良好制备及设 施 的基础 上进 行改 造 更新 ,把市 民的游 憩要 求放在 首位 , 并融 入 闲林地 方 山水居 住文 化和 闲林 小端 午 “ 和睦 龙舟 ” 文化 ,打造 闲林和 余杭 区最 美丽 的城 市公园( 见图1。 )
统 薄弱、特 色缺失、环境 恶化 等问题 ,园林作 为城市文化 的重要 载体 ,解 决这 些问题 应是现代 园林 不可推脱 的责
任 。闲林镇 方 家山公 园设 计密切关注城市 需要 ,从 继承和 发扬城 市历史文化 角度 出发 ,将地方 文化 融入整个公 园
的设计之 中,形成地方特 色园林景观和现代 园林 文化 ,促进 城市文化建设。通过对原有设施 的改造 、利 用、更新 , 结合新 的设施 与场地建设 ,充分展 现闲林文化 与 乡土精神 、满足 市 民各 种休 闲游憩功能 ,同时建 设符合 “ 低碳 城 市”原则 的城镇公 园。 关键 词 :改造 ;城市公 园;设计 ;地方 文化 城 市公 园是 与人们 日常休 闲 、游 憩密切 相关 的城市 空 间 ,如今生活 品质的 提高 、闲暇时 间的增 多都促进 了城 市 公 园的蓬勃兴 建与发展 。杭州 市余杭 区位于 杭嘉 湖平原 南 端 ,西依 天 目山 、南濒钱 塘 江 ,是长 江 三角洲 的核 心地 。
结合新的设施 与场地建设 ,充分展现 闲林文化 与 乡土精 神 、
作者简介 :王尧英 (93 ,女,园林助理工程师:研究方 向 17 一)
为 景观 文 化 设 计 与 应 用 。
满 足市 民各种 休 闲游 憩功 能 ,同时建 设符 合 “ 低碳 城 市”
原则的城镇公 园。

8 9—
其独 特的地域 人文景 观和 悠久的 历史文化 是公 园设 计的优 势。在设计 中应注 重对街 区 中传 统文化 的继承 、工业景 观
的改造 、地域 特 色的体现 ,并把这 些历史信 息 经过加 工和 提炼 融入 公园的设计 中 ,从而塑造 出具有丰 富人文 内涵和
属北 亚 热带南 缘季风 气候 区。冬 夏长 春秋 短 ,温 暖湿润 , 四 季 分 明 ,光 照 充 足 ,雨 量 充 沛 。 年 平 均 气 温 1 . 5 3~ 1. ̄ 62 C,年平 均雨量 1 5 ~1 5 n l 闲林 镇 ,旧时称 1 0 5 0 Il。 T
地 块 西 、 北 两 侧 紧 邻 住 宅 区 ,公 园规 划 用 地 面 积 5 万 m 。
电 榉 荫 台 1 樱 花 台 b 精 ^ 口广场 ( 留 保 勘 闻步 芳垒 ( 留 保 恤 响 月 廓 t 留) 保
奄 云 山 旆
曲 翠 穰 苹
辔 公共厕 所 1 保 留 l
静 停 车 场 精 旱 喷 “ ) 留 协 林 葫广场
电 自阶坡道 ( 保棼)
精 山 明 轩 保 留 J
山 隅 台
l 方家山公园概况
方家 山公 园位于闲林镇西南部 ,紧邻方家 山公寓以及联
菜村委 。本项 目在2 0 年 公 园建 设完毕 后 由于 部分设 施老 05 旧 ,景观 质量不高等原 因需 要做进一步 的品质提升和改造 ,
C N S O TI U T R A S R C S … E E H R C L U E B T A T
3 i 2 设计特 色 ..
方家 山公 园突 出以 “ 闲居林下 、和 睦龙
总 平 商 蹭
南界 富 阳市受 降镇 ,西连 余杭 镇 和 中泰 乡 ,北 邻仓 前镇 。 0 省 道、杭徽 高速公路 、杭州 绕城 高速公路 穿境而 过 ,区 2
位优势 明显 。隋末唐初 ,余杭 县令张 士衡告老 还 乡 ,闲居 林下 ,修 身养性 , “ 闲林 ” 即其意而来 。利 用现代景 观设 计语 言 ,营造一 个生态 的 、满 足当代城 市人需 要 、和 作为 城市载体 文化 的、新的 山水公 园。作 为地域 自然景观 的恢 复和再现 , “ 地方文化 ”成为公 园的最大特 色之一 。
3 1 设计风 格 .
() 曲有直 , 自然与规 则的 完美结 合 ;() 性尺 度 , 1有 2人
符 合市民休 闲游憩要 求 ;() 3艺术与科学 的融合 ,文 化 内涵 与生 态系统的并重。
3 1 1 目标 定位 . . 通 过对原 有设施 的改造 、利用 、更新 ,
史街 区深厚 的文化底蕴 中,具有 众多历史文化 可以去挖掘 ,
辔 南 山 亭 审 公共舸所 2 保留
笛园 要出^ 口
图 1 方 家 山公 园改 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计
自身的历史 感和文 化底蕴 ,塑造特 性多元 、舒适宜 人 的环
境风 貌和人性 化的城 市空 间。 因此 ,在 公园改造 设计 中应 重点 强调融入地 方文化 的理念。 文化 建 园是 方家 山公 园设 计的重 点之一 。公 园处在 历
辔 健 身场地 f 保留
静 花 桨 【 保留) 辔 云 水 亭
电 春 雨 亭 慷留)
也 和睦龙舟 傍 奄 秀 廊
2 方家 山公园改造的理念
城 市公 园的规划 和建设 必须 以人为 本 ,注重景 观的 空 间实用性 ,在满足休 闲娱 乐基本功 能的 前提下 ,借助城 市
勘 秀术嘉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