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合集下载

环境宜人的公园设计目标

环境宜人的公园设计目标

环境宜人的公园设计目标
现代社会,人们对美好环境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公园作为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因此,设计一个环境宜人的公园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设计师的重要任务。

那么,环境宜人的公园应该具备哪些设计目标呢?
首先,环境宜人的公园应该是绿色的。

绿色植被的种植是公园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茂密的树木和郁郁葱葱的草坪可以为公园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同时,绿色植被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其次,环境宜人的公园应该是多样化的。

公园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孩子、家庭、情侣等等。

因此,公园应该设置各种各样的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凉亭、湖泊等,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

另外,环境宜人的公园应该是宁静的。

城市生活繁忙而喧嚣,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心情的地方。

因此,设计师在公园规划中需要考
虑到环境的宁静度,合理设置绿化带和隔音设施,避免城市噪音的侵扰,让公园成为人们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最后,环境宜人的公园应该是可持续的。

公园的设计不仅要关注当下的美感和舒适度,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在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公园的可持续性,保证公园长期以来对城市居民的服务。

总的来说,环境宜人的公园应该是绿色、多样化、宁静和可持续的。

这些设计目标不仅可以让公园成为城市中的一处美丽风景,更能让人们在其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希望未来的公园设计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需求,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多美好的生活体验。

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地形地貌设计技巧

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地形地貌设计技巧

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地形地貌设计技巧公园是城市中的绿色宝地,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在公园建设中,地形地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地貌理论、设计要点和案例分析三个方面介绍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地形地貌设计技巧。

一、地貌理论1.地形构成和形态特征地形构成包括地形元素、地形形态和地貌系统三个方面。

在公园设计中,地形元素指的是山脉、丘陵、峡谷、平原等自然地形成分;地形形态则是指地形成因和地形形态特点,例如水文地貌、风化地貌、冰川地貌等;地貌系统则是指各个地形要素及其相互联系。

2.地形可塑性地形可塑性指的是地形元素在设计中能否被刻画、塑造、利用。

在公园设计中,地形可塑性越大,设计者的想象空间就越宽广,创作自由度也就越大。

3.地形与景观的统一地形造就了景观,而景观也能改变地形。

在公园景观建设中,必须将地形和景观紧密结合,使之相互协调、融会贯通,统一成为一个完整的构成要素。

二、设计要点1.根据公园用途和特点确定设计主题不同的公园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根据其功能和空间特点,确定公园的主题和设计重点,才能形成独特的地形与景观组合。

2.地形要素赋予功能地形要素可以为公园提供多种功能和使用价值。

在设计中,可以给公园中的地形要素赋予一些功能,例如丘陵可以成为观景台,湖泊可以被利用为休闲娱乐区,山谷可以作为开展户外运动的场地等。

3.地形要素的艺术表现在公园景观建设中,地形要素的艺术表现对于整个公园场所的形象和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设计者应该注重地形要素的线条和形态特征,使之更具流畅性和艺术感。

4.实现景观与地形的融合景观与地形融合是公园建设中非常关键的设计环节。

设计者应该通过活水、花坛、假山、石墙等方式,让公园景观与地形相互融合,让自然与人工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整体。

三、案例分析1.北京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京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依山而建,沿着山脉的缓坡向上延伸,地势渐高。

整个公园以自然山林为基础,将山区的溶洞、山涧、江河、湿地、植物和各类野生动物纳入公园中,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

城市公园景观构成要素-建筑与设施设计2

城市公园景观构成要素-建筑与设施设计2

室外草地剧场
建筑主体以地景式沿着岸线蜿蜒展开
游憩类设施设计--实例
• 碧道之环——深圳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
• 公园内的展览馆以地景式的非建筑化“消隐”状态沿着堤岸蜿蜒展开,顺应用地轮廓,成为向河面隆起的拖着长长尾巴 的 三角形“绿丘”。
公园鸟瞰
展览馆
游憩类设施设计--实例
• 碧道之环——深圳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
• 公园总平面图
• 公园整体游艺图
游憩类设施设计--实例
•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
• 公园内跟随园路走向设计了流线造型的“未来廊架”,整体采用银灰色钢架构,充满了未来感 。
• “未来廊 架”
游憩类设施设计--实例
• 北京西长安街文化艺术公园
• 休闲广场上根据道路的线型设计了虫形座椅、贝壳廊架,给游客提供休憩的同时,也极具艺术性。
意大利公园湖畔餐厅
服务类设施设计--实例
• 意大利公园湖畔餐厅
• 雕塑般的飞扬顶棚为用餐空间挡去风雨,顺着高大的玻璃幕墙继续向前延伸,引导人们的视线看向平静的湖景; • 紧挨湖畔的地理位置也带来得天独厚的观景视野。
雕塑般的飞扬顶棚
服务类设施设计--实例
• 意大利公园湖畔餐厅
• 顶棚下不受风雨侵扰的室外用餐空间,与悬于湖上的开阔平台相连,也让餐厅与湖面融为了一体; • 锈色的建筑外墙与平台上洁白的遮阳篷,一刚一柔,为公园创造了独特的休闲氛围。
就餐空间
作业
1.谈谈公园设施设计中,如何体现地域特色?
廊坊龙河中央公园
服务类设施设计要点
• (2)服务设施的总体规划 • 服务设施的总体规划应根据公园的性质和特点,从地形地貌、植被环境、水文情况、基础设施等客观条件和 游客规模与结构等主观条件着手,合理规划相应种类、级别及规模。

临沂市城市景观规划中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要点分析

临沂市城市景观规划中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要点分析

图1 临沂市所在经济圈区位图、交通影响图和城乡空间总体发展规划和商品集散中心。

通过建设公园、绿地和行道树等绿化设施,致力于打造宜人公园景点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临沂市的城市形象,同时也为居民和湖泊,如沂河和莒南湖等。

这些水域都被纳入临沂市景观规景观带和水岸景观。

这些景观不仅增添了临沂市的美感,同时和步行街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和提升。

临沂市通过合理的种景观融入其中,为临沂市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氛围[2]。

还拥有较多的历史遗迹。

因此,在进行城市景观规划的同时,过修建和保护古建筑和古城墙等方式,让其成为临沂市独特的护。

因此,在进行景观建设时,土地可用性成为一个主要的约束。

为了满足人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临沂市的建设项目通常是建设大型公园、广场和绿地等景观项目变得更加困难。

是在城市建设和其他重要项目上。

当政府和规划部门面临有限园林项目的实施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例如,设计师护都需要资金支持。

在城市的公共投资中,政府需要权衡不同风景园林项目可能被认为是可选的,从而导致对其资金投入的限制。

2.3空间限制与建筑结构在临沂市这样的城市中,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等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空间,给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设计师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布局和设置,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体验。

城市中存在各种类型的建筑结构,包括高楼大厦、住宅小区、商业中心等,这些建筑结构对风景园林的人性化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设计师需要在建筑周围创造出舒适的绿色环境,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和景观元素的设计,为居民提供宜人的休闲空间。

设计师可以考虑利用屋顶、立体停车场等空间进行绿化,创造垂直绿化的效果。

同时,通过巧妙的植物选择、景观造型设计和水景设置等,充分发挥有限空间的美化和人312024.02 |性化潜力。

在这种城市景观规划中,人性化设计需要考虑居民的便利性和可达性。

例如,在公园或广场中设置舒适的休息设施、儿童游乐设备、户外健身器材等,使居民能够方便地在自然环境中休闲和锻炼[3]。

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的原理

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的原理

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的原理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人文关怀: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

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人群的需求,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愉悦的环境。

2. 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例如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保护和增加绿地面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空间布局合理:景观设计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园的各个区域,包括景点、步道、绿化等。

要使空间流线清晰、便捷,避免拥挤和混乱。

同时,要注重公园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融合,形成整体的城市空间。

4. 多样性和互动性:景观设计要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例如提供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休闲区等,以增加人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5. 艺术美学:景观设计要追求艺术美学的效果,通过合理的色彩、形状、纹理等设计元素,打造美丽的景观。

同时,要注重景观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及特色相结合,体现地域特色和城市形象。

6. 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景观设计要注重公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合理设
置护栏、标识等设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以保障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原理是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合理、多样性和互动性、艺术美学、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原则的应用可以提升城市公园的品质,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休闲场所。

城市公园规划的绿地布局与景观设计思路

城市公园规划的绿地布局与景观设计思路

城市公园规划的绿地布局与景观设计思路引言: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区。

合理的绿地布局和景观设计可以提供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园规划的绿地布局与景观设计思路,旨在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一、城市公园规划的绿地布局1. 绿地的分布与连通城市公园的绿地布局应该注重分布的均衡性和连通性。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划分绿地区域,使其分布于城市各个区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绿地之间应该通过道路、步行道等方式进行连通,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2. 绿地的大小与类型城市公园的绿地规划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来确定。

大型城市应建设较大面积的公园,以满足市民大规模集中休闲的需求;小型城市则可以建设小型公园或社区绿地,方便市民就近休闲。

此外,绿地的类型也应多样化,如花园、运动场、湖泊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绿地的保护与利用城市公园的绿地布局还应考虑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利用。

在规划过程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植被,同时结合城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

例如,在公园中设置湿地、人工湖等水体,既可以提供生态功能,又可以增加市民的休闲方式。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思路1. 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结合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自然与人工景观的结合。

自然景观可以为市民提供自然的美感和舒适的环境,而人工景观则可以增加公园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融入人工湖、喷泉、雕塑等元素,与自然景观相互衬托,打造出独特的公园风貌。

2. 多样化的功能区域设计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置多样化的功能区域。

例如,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区、休闲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市民需求。

此外,还可以考虑设置文化展示区、艺术表演区等,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

3. 绿色生态设计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应注重绿色生态。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生态雨水处理系统、植物过滤系统等手段,提高公园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元素分析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元素分析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元素分析作者:赵莹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公园景观;设计理念;设计元素一、公园景观设计分析在对公园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主体与公园的功能等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

例如:在对综合性的公园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将其综合功能展现出来,设计中带有树林、绿地、人们的活动场地等,不仅可以突出综合公园的特色,还能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

对于景观公园而言,在设计的时候,要重视各类风景名胜的开发,根据当地区域的文化情况分析,提出较为良好的设计方案。

对于植物公园而言,必须结合当地植物特点执行设计工作。

对于动物公园,应该重视各类动物的生存需求。

不同类型公园景观设计要求不同,虽然在设计理念上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但是在设计元素上,存在较多不同之处,需要逐渐优化设计。

但是,目前部分公园景观设计中经常出现雷同问题,主要因为设计人员对自身工作不重视,无法根据设计理念要求以及设计元素的分析执行工作,严重影响公园设计的水平,同时,在公园设计中,不能根据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考虑公园景观设计工作,无法突出地方特色,公园设计的社会经济效益无法提升,很难提升发展效率。

另外,对于公园设计的生态理念而言,人造的公园景观无法与自然景观相互结合,造成成本的支出提升,不能更好的对公园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对于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言,设计理念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是较为关键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为公园设计以及建设提供较好的思想支持,还为景观的发展添加文化色彩。

对于公园景观设计元素,应该充分的挖掘建设元素,使其景观价值与生态价值得以体现,使公园景观与城市的建设相互融合。

二、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公园景观设计与人们的生活相互联系,现代化、健康、环保型的设计理念,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具体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点。

1、公园景观设计的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社会发展中的主要元素就是“人”,根据此类设计指导思想的分析,发现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就是为人们营造较为健康并且十分放松的园林景观。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摘要:城市公园作为装饰和人文公共设施,近年来也成为了市政基础工程的标配形式。

城市公园园林景观的设计也直接决定了城市公园的使用效果。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和精神文化世界的丰富,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也有了新的需求。

在新时代、新理念的背景下,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也有了更多内涵。

关键词: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城市公园作为常见的公共设施,除了观赏作用外还承担着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

大部分城市公园均有社会或文化底蕴,同时满足人们的健身、休闲、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使用需求和当代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城市公园园林景观设计时,也有着诸多要点,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遵循城市公园的基本理念。

用合理的成本打造科学环保的城市公园,为人们提供功能多样、特色鲜明的公园景观也是设计从业者所追求的目标。

1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理念1.1传统文化的发扬与融合与世界各国不同,由于我国人口密集的特性,园林景观也呈现出我国传统特色。

大部分城市公园的园林景观,在设计观念与思想上都体现着我国的文化特点。

一般而言,大部分城市公园中均会设计广场、休息区、健身区等功能分区,主要是为了弥补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过小的问题,也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我国地广物博,历史渊源深厚,诸多城市也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而城市公园景观正是体现这些传统文化的适宜场所。

1.2 结合当下审美需要随着我国综合经济能力的增强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对于城市工人景观也有了独特的审美需求。

传统的景观形式在当今可能不具备更多现实意义,在传统景观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吸取外来优秀文化并结合时代发展,打造具有审美需求的特色园林景观,也是在城市公园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作为以园林为主的公共设施,对公共审美的把控是在设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1.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主要需求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娱乐和休闲需要,而城市公园建造的目的也是服务于当地居民提供场所,故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

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

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

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

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

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

“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

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

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

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

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4、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以生态发展为依据, 发挥“绿”的效益:“绿”主要是体现在植物上,“绿”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所以要合理配置植物造景的绿色效益。

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

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植物造景应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 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与合理引进相结合根据当地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合理选择树种, 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树种地区差异较大,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

同时, 科学合理地引进外来适生、无害、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增加本地区园林植物种类。

5、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
营造完美的植物群落景观,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尤其是“生态节约型公园”中,植物景观占有较大比重,以植物群落为主,人工设施为辅的发展趋势。

营造优美生态的植物群落景观有以下几方面。

利用植物材料不同的色彩、姿态进行搭配, 配合景区功能形成空间的变化;以总体规划功能、景区布局要求为依据,合理布置植物群落,植物像其他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分隔空间、引导空间的变化功能,植物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借助借景、障景等手法来实现, 形成开放、半开放、封闭、半封闭空间, 闭而不封,透而不通,似联非联空间,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利用植物景观的时序性;四季明朗,植物可直接提供春季繁花烂漫,夏季浓荫盖地,秋季枫叶如火,硕果累累,冬季银干琼枝。

植物的生长变化塑造了景观的时序变化, 赋予了景观的生命力, 丰富了景观的季相构图,形成三时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利用植物景观塑造诗化意境:自古以来植物的美都让文人的赞叹,留下无数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诗篇。

“百载山体满峭壁,今朝岁月尽园林。

路旁绿树轻轻舞, 天上白云细细呤。

针灌千行游目醉,枝叶五鼓赋诗频。

万花拙笔文辞愧, 唯见真情一寸心。

”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利用植物特性调节生态环境;植物本身具有它的生活习性, 根据植物的生活特性, 合理配置树种的结构, 调节净化生态环境。

景观元素的有机组合;植物、建筑、山体、水体、道路铺装是构成景观的五大要素,各个要素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景素。

植物与建筑的组合;植物与建筑的组合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组合, 设计时要考虑建筑的风格、功能、体量、质感与色彩, 使建筑与植物和谐统一。

同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植物种植的位置,避免建筑的遮挡影响植物生长。

建筑的线条比较硬直,而植物的线条却较柔和、活泼。

要形成静态与动态均衡构图,使植物与建筑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

植物与山体的组合;所谓古语“山籍树而为衣, 树籍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见树之光辉”,既呈现了植物与山体的结合效果,又说明了植物与山体相辅相成, 构成山体的美丽景观。

植物与水体的组合;明净、清澈的水体是园林公园的灵魂, 而园林公园水体又是借助植物来丰富山体景观。

水中、水旁的植物在丰富山体景观层次的同时,其姿态、色彩及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植物在与水体结合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 选择适当位置进行种植, 才能确保水体景观的形成。

植物与道路铺装的组合;植物与道路的铺装,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来选择适宜的树种及种植方式。

植物和道路设计要多层多样形式, 让游客和居民步行有安全感和观景的欣赏感。

我国城市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合理的绿化景观规划,合理设置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和风景林地等是广大学者研究的一件大事。

可见,城市生态公园的合理规划设计,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宜人的生存环境是生态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