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3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合集下载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
2013常见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读图分类的题型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 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 题”。同时,不同的图表或文字相互结合,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 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能够根据地图叙述地 理事像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归纳和总结;另一方面还要求考 生能够对图表信息中的隐性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无效信息进行排除, 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预测2013年高考命题将呈现以下特点: 1.以多种形式的图表资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绘图能 力、地理数据的读取与分析能力、计算能力等。 2.依据给出的图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与成因,以及某地 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并运用相 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图示区域内容作纲要性总体认识,如读
“世 界铁矿分布图”,就应该注重名称中所含的两个知识要素:范围—
— 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在读图题中,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 的名称,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加以说明,这都需要我们认真阅读。 (2)读图例。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 容,才会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如 山脉、河流、城市等,都可以用一定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形状、 大小、颜色、结构的图形及不同字体的文字和数字注记,能反映地 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质量等基本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图例 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习惯图例,也可能 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
下图为台风经过浙江境内的A、B、C三地时,观测到的气压与平均 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判断台风中心是从A、B、C三地中 的地过境的。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二十五)“3S”图像的判读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高考热考图表系列 (二十五)“3S”图像的判读

高考热考图表系列(二十五)“3S”图像的判读“3S”图像的判读,其考查点主要是立足于“3S”技术的应用,图像是载体。

在遥感图像中主要是遥感影像及根据遥感影像绘制的图形;GIS图像,主要是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叠加原理,展示不同的图层,进一步分析其应用;GPS多以材料作为背景,图像考查并不多,一般仅是通过手持机界面图或工作流程图来进行基础应用或原理的考查,但与RS及GIS的综合应用所得的图像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呈现方式。

(2015·江苏卷)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

读图,回答(1)~(2)题。

(1)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2)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A.减少了1 800平方米B.增加了1 800平方米C.增加了2 700平方米D.减少了2 700平方米[图形解码]答案:(1)A(2)D判读技巧这类图像在判读时,一定要利用题干和图中信息,结合“3S”技术各自的特点和功能,准确判断出所属的图像类型,再进一步分析其基础应用或原理。

1.遥感影像的判读高考试卷,目前仍是黑白印刷,所以遥感影像在颜色上的判读不便考查。

所以主要是从形状特征上考查,个别时候借助色调的深浅进行判读。

一般地,如水体、城市、道路、农业用地、林地等的简易判读标志如下表所示。

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像通常是通过叠加分析图的方式进行考查。

叠加分析图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或属性的过程。

(1)手持机界面图:主要是根据界面上的地理坐标和海拔高度。

(2)综合图:常见的如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应借助于GPS和GIS制作。

导航地图,需要运用GPS和GIS。

[判读流程]第一步:确定图像类型。

利用题干、图中信息,结合“3S”技术特点和功能,准确判断图像类型。

读图析图能力——曲线图、折线图的判读..

读图析图能力——曲线图、折线图的判读..
[答案] (1)A (2)B
高考地理复习能力培训2
【读图析图能力】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地质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包括地 质地貌示意图、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 图等(如下表)。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地球内部的 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 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 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应用“读图规范”】
[典例] (2012· 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 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图 2 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 压带的位置变化图
图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沿线地 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掌握判读技巧]
曲线图和折线图是二维坐标统计图的重要表现形式,有它 自身的特征和判读方法。
1.看坐标、明要素
根据横、纵坐标的延伸方向,看所要表达的要素,如图 1 中横坐标为地震波传播速度,纵坐标为地壳深度;根据标注和 图例明确曲线和折线所呈现的要素, 如图 3 中实线为年降水量, 虚线为年太阳辐射量。
表明该农业 生产是商品 判读这类图示,对每一个框和箭头都要进行梳理, 农业 在头脑要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找出 突破口。 图示左侧信息:小麦 主要供给面粉厂,秸 秆用于喂养牲畜、制 造沼气。沼气池一方 面提供燃料,另一方 面沼渣作为肥料还田, 充分体现了该地区农 业生产的生态特征。 表明该地区适于机械化生产、 右侧体现类似的关联 性。 农业生产需要灌溉或排涝。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

地理学科几种图表的判读方法作者:王丽云 王传武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09年第04期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考查考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

针对不同类型的图表,同学们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判断和解析。

一、经纬网图1.图形特点:由抽象的经纬线构成,在不同的视角下,经纬线有不同的表现。

.识读要点:2通过审题,确定是何种视图(北极俯视、南极俯视、赤道俯视以及其他角度俯视)。

(1)(2)确定视图类型后,识别经纬线。

通过题干所给的条件,计算或推算出图中经纬线的数值。

(3)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回答所提的各种问题,有些情况需要对图像进行变换,如转换为 (4)同时刻的北极俯视图,以便于回答问题。

.例图判读:3读右下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19时20分。

完成(1)一(3)题。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1)().20°,145°WA.20°N.35°EB.20°S,35°E D.20°S.145°WC对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2))A.A、B点昼长相等.Q点昼夜可能相等B.P点出现极昼CD.Q点一定出现极夜这一天,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3).非洲好望角阴雨连绵AB.北冰洋考察活动繁忙.北印度洋上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C.潘帕斯草原一片嫩绿D判读方法:原图为日照图的局部,需先进行图像转换,即把试题所给图像还原到更为完整、更容易理解的日照图(如右图所示),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如第(2)题通过对右图的分析可知,Q点有可能位于赤道上,也有可能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但并不是一定会出现极夜现象。

参考答案:(1)B(2)D(3)D二、区域地理图及假想区域地理图.图形特点:由中国或世界全部范围或局部区域构成,当取局部区域时,如果仅抽象出 1其中的某一特征值的分布图(如等高线、等降水线等),则要求对区域轮廓及经纬位置有较深刻的认识。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与技巧重点难点剖析一、统计图的类型统计图包括面积图、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累计百分比图等. 1. 面积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

以全部面积表示地理事物的整体,各个部 分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表示该部分占地理 事物整体的比例。

这种图表示两方面的内 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 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

有圆形 和方形两种,圆形图又叫扇形图。

如右图: 2. 饼状图:是在面积图基础上的三维图表,它除了反映 面积图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 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变化方 面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

如右图: 3. 柱状图(直线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事物,纵坐标表示数量。

这种图把事物数量上的差异转化为柱(线)的长短高低,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地理事物数量上的差异。

如各大洲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对比图。

4. 折线图和曲线图:一般是横轴表示时间或位置,纵轴表示数量,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数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或随空间位置的数量变化,在坐标系中根据资料描绘出若干个点,相邻的两点连以直线(平滑曲线)。

这种图能表示地理事物数量变化的总趋势,又能表示各时段、各地区的数量的变化特征。

如人口增长、气温曲线图. 5. 累计百分比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某地理事物的整体,这样可以看出各部分所占比例互为消长的动态变化。

如能源构成图: 思考:读右图回答:(1)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①人均能源消费量少。

②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原因: 管理不善,浪费严重)③煤炭比重太大,容易污染环境,对环境 污染少的天然气、水电、核电比重太小。

(2)1950~1980年我国石油、煤铁的消费构 成的一圆滑的曲线,说明我国煤炭、石油的消 费构成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①煤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②原因:60年代,我国开发了石油油田(大 庆、胜利、华北),石油开采量大增(3)1980年~1990年,为什么煤比重上升,石油下降?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价值高于燃料价值 (4)根据上图预测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趋势。

初中常见地理图表的判读

初中常见地理图表的判读

初中常见地理图表的判读考点梳理一、经纬网地图读图关键:分清经纬线,若图上经纬度数表示不完整,没有E、W、N、S等代号,先将其补充完整。

典例剖析读图20.1,完成下列问题。

图20.1(1)甲点的经度是,纬度是。

(2)甲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东西半球中的,低中高纬度中的地区,五带中的。

(3)比较①②③三区域的实地面积:①②;②③。

甲位于阴影②区域的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

第(1)题,经过图中②阴影西侧的0°经线是本初子午线,该线往东去的40°、80°、120°、160°是东经(E),所以甲的经度是120°E。

②阴影南侧的纬线是赤道,该往北去的20°、40°、60°是北纬(N),所以甲的纬度是40°N。

第(2)题,甲位于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以20°W、160°E作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甲位于20°W~0°~160°E范围内,所以位于东半球。

甲介于30°~60°,为中纬度;甲位于北回归线(23.5°N)和北极圈(66.5°N)之间,为北温带。

第(3)题,地球是圆的,所以在图示不同纬度的阴影区域,实地面积不同,纬度低实地面积较大,①②两个区域纬度相同所以面积一样,而②的纬度低、③的纬度高,所以实地面积②>③。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甲位于②区域的东北方向。

答案:(1)120°E40°N(2)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3)=>东北二、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关键:整体感知地势高低分布,在脑海中建构空间模型,既要理性分析,更要空间想象。

典例剖析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0.2),完成下列问题。

图20.2(1)地形部位名称:A是,B是。

A、B两处适合攀岩运动的是处。

专题二: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A)

专题二: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A)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A)【知识结构】【名师指南】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是大量真实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和形象化的形式,是地理信息的社会交流工具。

它用真实可信的数据来描绘图表及表述地理原理和地理过程,是地理规律、地理事物在区域内发生、发展的具体体现,具有较强的时间动态性。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结构图、坐标图、表格三大类。

【重难点透析】考向一常见坐标图的判读1.平面直角坐标图(1)柱状图: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直观地表现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

如降水柱状图,表示一地某月平均降水量,可直接读出数值,并比较大小,直观了解降水的季节分配,并能估算年降水量。

(2)曲线图:如气温曲线图,直接从气温曲线图中了解气温的变化,并能直接读出最高气温值及最低气温值。

(3)折线图:如下图,能反映出一事物的变化过程,并能直观读出变化数据。

2.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内作若干三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1)读图关键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②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③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

④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2)判读方法①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所示的方向。

②过某点作平行于和所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的平行线a、b、c。

③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在上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岁及以上为4%。

④不能简单采用直角坐标的读图方法,沿某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样读出的数据信息是错误的。

3.变式坐标系统计图在二维和三维坐标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变换可形成不同的变式坐标统计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大类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大类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专题三常见三丸类地理图像图表的判续【备考指南】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基本类型的图像日趋复杂, 图中隐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判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式图表的出现(如统计图表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更增大了图像的识读难度。

因此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①认识数据与图形之间的关系的能力;②根据图表和数据解释说明有关概念的能力;③根据有关数据信息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

复习中应关注图形的多角度转换,重视判读方法的运用和归纳,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01 研练真题找准考向高考就是这么考考向(H地理事物分布图判读(2013•大纲文综,1〜2)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图例★研发中心•制造企业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C.建立营销网络B.分散投资风险D.利用廉价原料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解析第1题,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东密西疏,其主要是为了产品便于就近销售,扩大市场份额。

第2题, 企业研发中心应属技术导向型部门。

答案1.A 2.B农业人口(万人)耕地(万公顷)农业产值(亿元)种植业(亿元)牧业(亿元)渔业农业服务业(亿元)2000年25.4028.59216.5061.8480.7536.532008年12.5020.50280.35106.072009年11.7020.23283.15114.2963.5055.2360.0451.39•20•49考向Q)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2013•上海地理,29〜30)根据上海第一产业有关数据与三大产业产值比例变化图,回答3〜4题。

3- 2000年到2009年上海农业产值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①种植业科技投入增大 ②渔业产值有增有减 ③农业 服务业有所增强 ④农业人口持续减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0.0 1990 2000 2008 2009 (年)O 0OO g(%)區玄赳根据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图表数据,上海农业发展的趋4.势可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3 常见地理图像图表的判读
一、选择题
(2012·四川文综)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1~2题。

经纬度位置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mm 多年平均暴雨
日数/天
33°N,98°E -12.8 8.7 561.4
<0.2
1.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植被
2.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 )
A.雪灾 B.台风 C.泥石流 D.暴雨洪涝
(2012·大纲全国文综)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
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4.借助图示资料能够大致推算出相对应国家的
( )
A.单位GDP能耗 B.碳排放量
C.能源进出口量 D.煤炭自给率
“广佛都市区”指以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中心城区及其外围的次级城镇中心共同构成
的核心区域。读下图“1957~2008年广佛都市区路网发展方向图”(中心点为广州市人民政
府),完成5~6题。
5.由图中可知该区 ( )
A.东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
B.东北方向上的路网密度最大
C.1982~1995年,西南方向上路网发展最快
D.1995~2008年,正东方向上路网发展最慢
6.下列事实中,对该区路网的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 )
A.城市绿化带的建设
B.广州城市空间扩展
C.次一级城镇中心的分布
D.地形、河流和行政边界的限制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统计,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7~9题。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地区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
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________ ________

2003年主要生产地区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

广东(28%)
江苏(20%)
7.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
A.原料的供应 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水准 D.市场的开放水准
8.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因素 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力因素
9.相关甲、乙、丙产业布局叙述,准确的是 ( )
A.甲产业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变化体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下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 )
A.中部地区 B.南部沿海地区
C.京津地区 D.北部沿海地区
11.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 )
A.经济发达 B.工业结构轻型
C.气候变化不明显 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下图表示某年某月6~15日浙江沿海某地与同纬度内陆某地的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
降水量比较示意图。回答12~13题。

图1
图2
12.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
A.甲地位于沿海,乙地位于内陆
B.该时段内,甲地气温日较差都大于乙地
C.该时段内,甲地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D.该时段内,甲地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大于乙地
13.关于乙地13日天气的描述,最可能的是 ( )
A.阴有小雨 B.多云转阴
C.大雨 D.中雨夹雪
二、综合题
14.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津港是北京及天津市的海上门户,是京津冀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重要枢纽和对外贸
易的主要口岸,是华北、西北地区能源物资和原材料运输的主要中转港,同世界上很多港口
有航运业务往来。

(1)简述1950~1980年地下水埋深的变化趋势,及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写出三种即可)。
(2)20世纪80年代后期地面沉降进入减缓期,由图可知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但天津市的发展依然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试分析水资源
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3)简述塘沽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15.自然、人文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时刻影响着城市的布局、区域空间结构等方方面面。下图
甲为“我国西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乙为图甲中①②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
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化学耗氧量COD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
够反映出水体的污染水准,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下图丙为②河段实
测污染物组成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流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______。③河段~②河
段的流向是________。
(2)由上图乙可知,②处河流水质全年都比①处河流差。原因是:②处位于河流下游,
上中游地区__________和______排放大量污水,①位于河流上游支流,污染物排放少;
而且②处位于河流下游,流速较缓,河流________水平减弱。
(3)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呈点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中部________和________。
(4)上图甲中③处是一大型批发市场,试分析其布局的区位因素。
答案
1.C 2.A 3.B 4.D 5.C 6.A 7.B 8.C 9.A 10.A 11.B 12.D 13.C 14.(1)地下水埋深越
来越深。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地面沉降;土地盐渍化;生态环境恶
化等。
(2)地下水开采量减少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少。人为原因:人口增加;
经济的发展,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浪费和污染等。
措施: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农业生产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工业生产污
水、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循环再利用;适度提升水价,利用价格杠杆提升人们的节水意识。
(3)海平面呈升高趋势。原因: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产生温室效应,世界变暖。
15.(1)丘陵山地(或丘陵) 大气降水(雨水) 由东南流向西北
(2)工、农业生产 城市生活 自净
(3)河谷 交通沿线
(4)水陆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邻近城市,市场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