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sco原发性胃癌诊疗指南
2024版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疗、化疗等综 合治疗。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内镜下切除也是一种 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 状况和耐受能力,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02 诊疗指南更新背景
国内外诊疗现状对比
1 2
国内诊疗现状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诊疗水平存在 地区差异,整体诊疗效果有待提升。
手术方式选择及操作要点
手术方式选择
根据肿瘤部位、分期及病人身体状况,可选择开胸或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于颈段食管癌,可选 择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于胸上、中段 食管癌,可选择经右胸、上腹两切口或经左胸单切口 食管癌根治术;对于胸下段食管癌及部分贲门癌,可 选择经左胸或经腹切口食管癌根治术。
05 手术技巧与并发症处理
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分析
早期食管癌,肿瘤局限于食管黏膜或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中期食管癌,肿瘤侵犯肌层或外膜 ,有或无局部淋巴结转移,但可完全切除者;部分晚期食管癌,肿瘤有明显外侵,但有彻底切除可 能,病人身体状况良好,可耐受手术者。
手术适应证
手术禁忌证
食管癌已属晚期,有恶病质、严重贫血、脱水及营养代谢严重紊乱者;食管癌严重外侵,手术无法 切除病灶,或病人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
2024版CSCO食管癌诊 疗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4-26
目录
Contents
• 食管癌概述 • 诊疗指南更新背景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与策略 • 手术技巧与并发症处理 • 放化疗方案优化与实践 • 总结与展望
01 食管癌概述
食管癌定义与流行病学
食管癌是一种起源于食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
各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临床指南汇总

各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临床指南汇总
卫生部2018年颁发的18个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宫颈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乳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胰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卵巢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子宫内膜癌诊治规范(2018年版)
膀胱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前列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肾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黑色素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专家共识: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
结直肠癌肝转移、肺转移诊治
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诊治上海专家共识(2019年版)前列腺癌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肺癌脑(脑膜)转移诊断治疗共识
中国巴雷特食管及其早期腺癌筛查与诊治共识
6张表了解肝癌肝移植相关问题
2018版癌痛诊疗规范解读
肺癌靶向治疗药物使用原则
消化系统靶向治疗药物使用原则
各类指南:
2018结直肠癌CSCO指南
2018胰腺癌CSCO指南
2018肺癌CSCO指南
阴道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子宫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版)
其他更早期指南汇总类:
年底资料汇总∣国内肿瘤指南及专家共识。
《2024 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指南》解读

41.0
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2
7.4
34.0
食管癌
顺铂/5-FU11
7.0
27.0
阿帕替尼12
2.8
25
紫杉醇18
1.1
8.4
血液肿瘤治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
1. N Engl J Med. 2009 Sep 24;361(13):1249-59.2. N Engl J Med. 2016 Jan 28;374(4):311-22.3. Blood. 2021 Feb 11;137(6):751-762.4. 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 白血病·淋巴瘤,2020,29 (02): 65-72. 5. Ann Oncol. 2017 May 1;28(5):1057-1063. 6. Lancet. 2016 Feb 20;387(10020):770-8.7. N Engl J Med. 2017 Oct 5;377(14):1331-1344.8. N Engl J Med. 2015 Jan 22;372(4):311-9. 9. Lancet Oncol. 2021 Apr;22(4):512-524. 10. Clin Lymphoma Myeloma. 2009;9(2):145-150.11. Blood. 2005;106(12):3777-3784.
CACA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
2020
CSCO淋巴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1
中华医学会肿瘤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专家共识
2023
CACA中国肿瘤药物相关血小板减少诊疗专家共识
2022-2024
CSCO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指南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

胃肠间质瘤外科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与NCCN指南解读(最全版)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起源于消化道的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
近年已逐渐被外科学界熟悉,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这个较新的肿瘤概念,及时更新知识和规范诊疗,2010年中国临床肿瘤协作组(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成立专家委员会,首次编写GIST中国共识(2011版)[1]。
共识每年进行更新,2012版已修订完毕。
而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NCCN指南早已为大家熟知,可以说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癌症治疗指南。
笔者就GIST的最新国内共识和新版NCCN指南的外科诊治部分作以解读。
一、GIST的活检原则和适应证GIST患者症状无特异性,只有病理学检查才是确诊GIST的唯一方法。
但GIST质脆、血供丰富,部分呈囊实性,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出血、破溃,以致肿瘤播散种植的严重后果。
因此,国内外共识或指南对于大多数可完整切除且原发性局限GIST,不推荐手术前进行常规活检。
术前活检适用于拟进行伊马替尼治疗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取得明确病理诊断。
对于首诊即合并转移的可疑GIST,必须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再开始靶向药物治疗。
而对于术中冰冻活检,专家共识为不推荐常规进行。
只有当手术中怀疑GIST周围有淋巴结转移或手术中肉眼不能排除是其他恶性肿瘤时,才考虑术中冰冻活检。
至于活检方式,NCCN指南始终推荐首选超声内镜下细针抽吸法活检(EUS-FNA)。
由于该方法穿刺针直径小,导致肿瘤出血的风险极低;此外,从胃肠腔内进针,有效避免了经皮穿刺引起针道种植和肿瘤破溃导致腹腔播散转移的危险。
尽管取得的组织较少,但活检阳性率高,国外报告诊断准确性可达90%以上[2]。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2020版要点解析近期, 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组织编撰的2020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治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公布。
这是CSCO针对胃肠间质瘤(GIST)这个小瘤种首次推出的指南。
先前, 中国GIST临床诊疗遵循的主要是由CSCO编写的《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以下简称《共识》), 最近一版的共识于2017年发布。
与《共识》相比, 《指南》的推荐等级更高, 更具权威性;内容格式由文字变为表格, 使用上也更为便捷;而且《指南》依据证据级别进行推荐, 更具说服力。
《指南》内容涵盖病理、影像、手术、药物、随访全流程。
病理免疫组化检测原发部位为胃的经典型GIST患者免疫组化检测项目除了CD117、DOG-1和Ki67, 还Ⅰ级推荐常规增加SDHB标记, 因为SDH缺陷型GIST绝大部分发生在胃。
与先前的临床实践相比, 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更新。
SDHB缺陷型GIST具有独特的特征: 大多发生于胃, 对伊马替尼不敏感, 惰性发展, 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比例较高。
GIST生物学行为决定了治疗方式。
分子诊断适应人群对于拟行靶向治疗的患者或发生继发性耐药的患者, 分子检测的推荐级别最高, 是Ⅰ级推荐;对于低危GIST Ⅱ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对于小GIST和微小GIST Ⅲ级推荐进行分子检测。
如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 可行NGS(Ⅱ级推荐), 因为一代测序常规只检测6个位点, 而KIT和PDGFRA的突变位点有44个, NGS可以覆盖全部44个位点, 且一代测序的深度不如NGS, NGS可能能够检测到一些突变频率比较低的突变。
将野生型GIST进行精准分类已成为必然。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总体原则尽可能做到R0切除, 保证无瘤原则, 避免肿瘤破裂。
小GIST(最大径≤2cm)的处理原则小GIST总体上预后较好, 小部分仍可能具有不良生物学行为, 不良生物学行为包括临床表现与内镜表现两个方面。
O药联合化疗显著延长晚期胃癌及食管癌的总生存期

O药联合化疗显著延长晚期胃癌及食管癌的总生存期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
在中国,胃癌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瘤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数与死亡数的44%与50%。
胃癌的定义较为广泛,包括形成于胃和食管交界处的胃食管连接部(GEJ)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均可被归属于胃癌。
相较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的患病率虽低,却呈持续增长趋势。
由于众多胃癌患者会因病情恶化而无法耐受后续治疗,一线治疗往往是胃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取得疗效的最佳机会。
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癌症,也是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
尽管食管癌的组织学特征因地域而异,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仍然是其中最常见的两大类型,分别占食管癌患者总数的近85%与15%。
大多数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包括其饮食在内的日常生活均会受到影响。
2020年8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今日宣布,一项名为CheckMate-649,旨在评估与单独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PD-L1表达阳性即联合阳性评分(CPS)≥5 的转移性胃癌、胃食管连接部癌或食管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的关键III期临床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其中,本次分析OS为预先设定的中期分析,PFS为最终分析。
在所有随机人群中,同样观察到OS获益。
纳武利尤单抗是首个且目前唯一与化疗联合用于上述治疗,OS与PFS均优于单独化疗的PD-1抑制剂。
在此项研究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的安全性特征与已知的纳武利尤单抗及胃癌与食管癌一线化疗的安全性特征一致。
食管癌及胃癌患者存在着改善治疗方式的急迫需求。
他们对目前的标准化疗应答短暂,且仅有不足6%的转移性患者能够生存五年以上,免疫治疗助力变革了我们对不同瘤种患者的治疗方式,令人备受鼓舞的CheckMate-649研究结果有望为患者带来优于标准化疗的生存获益。
CheckMate-649是迄今为止在胃癌及食管癌领域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临床研究。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现状PPT

”
02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优势
免疫治疗对胃癌患者的改善预后的作用及优势,如提高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
”
03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挑战与前 景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面临的挑战,如证据级别低、人群所占比例较小等,以及未 来发展趋势和前景。
”
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01 02
胃癌新辅助治疗现状
胃癌的新辅助治疗,无论是化疗联合免疫还是单纯的免疫治疗,都还处于研 究阶段,证据级别较低。
小样本研究,证据级别低,不能作为 标准推荐。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仅限于 dMMR/MSI-H 胃癌患者证据级别高
国内外指南均推荐,dMMR/MSI-H 胃 癌患者应优先考虑参加临床研究。
pMMR 型胃癌围手术期免疫联合 化疗缺乏长期生存数据证据级别中
多项研究结果一致显示 pMMR 型胃 癌围手术期免疫联合化疗有 pCR 获益 ,但缺乏长期生存数据。
NCCN胃癌诊疗指南(2024版)推荐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现状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在国内外指 南中推荐等级不同,证据级别低。
胃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推荐方案
对于可切除的影像学分期为Ⅲ~ Ⅳa 期 HER2 阴性 GC/GEJC 患者 ,可在临床研究的背景下考虑使用 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于潜 在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 GC/GEJC 患者,可考虑联合免疫治疗,治疗 后重新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适应人群限制
适应人群限制
免疫治疗主要适用于dMMR/MSI-H胃癌患者。
新辅助治疗推荐
对于可切除的影像学分期为Ⅲ~ Ⅳa期HER2阴性GC/GEJC患者,可在临床研究的背景下,考 虑使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胃癌病理诊断及全身治疗方案

胰头后淋巴结 沿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 沿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
胃区域与远处淋巴结分组标准(续)
第 15 组 (No. 15)
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
第 16a1 组(No. 16a1)
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a1
第 16a2 组(No. 16a2)
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a2
第 16b1 组(No. 16b1)
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 b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
胃癌诊疗指南 2018.V1
GUIDELINES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
GASTRIC CANCER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组织编写
1.胃癌病理诊断
1.1 胃肿瘤的解剖部位编码
编码 C16.0 C16.1 C16.2 C16.3 C16.4 C16.5 C16.6 C16.8 C16.9
描述 贲门,胃食管结合部 *
胃底 胃体 胃窦 幽门 胃小弯,未特指 胃大弯,未特指 胃部分重叠病变 胃,未特指
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分期示意图
(A)肿瘤中心距 EGJ >2cm 进入近端胃 ,应按胃进行 T N M 分期。 (B)不累及 EGJ 的贲门癌 (肿瘤中心距 EGJ<2cm) 按胃进行 T N M 分期。 (C)累及 EGJ 且肿瘤中心位于距 EGJ ≤ 2cm 的胃近端,按食管癌进行 T N M 分期
无反应或< 10%肿瘤细胞着色阴 任何肿瘤细胞无着色 性
≥ 10%肿瘤细胞微弱或隐约可见 肿瘤细胞团微弱或隐约可见膜
膜阴性
着色
H E R 2 评分 0
1+
染色;仅部分细胞膜染色
≥ 10%肿瘤细胞弱至中度的基底 肿瘤细胞团有弱到中度的基底